第 十一 章 鬧鹽行

關燈
這時梁晴拿了四五根熱油條跑來了。

    她說:“大爺,你吃這個,油條還是焦的。

    ”徐秋齋忙說:“我不要!我不要!”可是梁晴已經把兩根油條丢在他的粥碗裡。

     三 徐秋齋吃罷飯,擦了擦胡子向梁晴說:“你要找什麼人?”粱晴說:“找我一個親戚。

    ”徐秋齋問:“你的啥親戚?是男是女?”梁晴低下頭半天說不出話來。

    停了一會她說:“我有個嬸子,還有個哥哥。

    ”徐秋齋又問:“你這個嬸子是屬啥哩?生辰八字你知道不知道?”梁晴說:“我不知道。

    ”她又擡起頭,眼裡閃着光亮說:“她是個半老不老的老婆,說話響亮,還是大腳,眉毛上邊有個痣。

    她孩子個子高高的,方臉盤,對了,還是雙眼皮!……” 沒等她說完,徐秋齋笑起來了。

    徐秋齋說:“妞,算卦的不問單眼皮雙眼皮,算卦的隻要生辰八字就行了。

    看起來今天你這卦也難算。

    咱兩人是驢唇不對馬嘴,你說了半天把我也說糊塗了,又是嬸子哩,又是半老不老的老婆哩。

    我看就這樣吧,你就說說是你啥親戚?是咋失散的?” 梁晴噘着嘴看了老頭一眼說:“反正是俺親戚。

    ” 徐秋齋見多識廣,本是熟透人情世故的人,問到這裡已經猜透了八九分。

    他又換個說法兒問道:“你這個親戚是哪鄉哪村的?”梁晴說:“大爺,有個赤楊崗你知道不知道?” “赤楊崗?”老頭聽了一愣說:“赤楊崗,我太清楚了。

    你問誰家吧?”梁晴忙說:“大爺!海天亮家。

    你知道吧?” 徐秋齋“忽”地一下站起來說:“原來你是找天亮啊!他就在這兒,他媽也在這兒。

    ” 梁睛聽說天亮和他媽都在這裡,激動地抓住徐秋齋的手說:“大爺,他……他……他們在哪裡?他們在哪裡?……”就在這一刹那間,這個小姑娘忽然口吃了,眼淚像小河似地往臉上流着。

     徐秋齋說:“妞!我現在就領你去。

    叫我把攤子收了,我領你去。

    ”說罷去掉布簾,包起曆書,梁晴給他提着小闆凳,兩個人一道向龍王廟走來。

     四 吃罷早飯,李麥和楊杏、鳳英等正在拆洗被子。

    地上鋪着幾條大席,她們每人拿一根線錐子,坐在地上正拆得有勁。

    徐秋齋領着梁晴走進來。

    他喊着: “天亮他娘!你看這是誰?” 李麥擡頭一看,忽然覺得眼花缭亂,一下呆住了。

     梁晴滿眶眼淚叫了一聲:“嬸子!” 李麥猛然“啊”了一聲,大喊着:“晴!”丢下線錐子跑了過來,一把抱住梁晴說:“閨女!我的苦命的乖乖!……”說罷眼淚撲簌簌地掉下來。

    粱晴往地上一跪,喊了聲:“嬸子!……”像個小孩子一樣,緊緊地抱住李麥兩條腿,傷心地哭起來。

     兩個人越哭越傷心,李麥拉起她來說:“乖乖,你咋會摸到這兒了?”梁晴說:“我找你們找了幾個月了。

    ”她又哭着說:“嬸子,我沒有家了!我就跟着你吧,你收下我吧。

    ”李麥眼淚又湧了出來說:“閨女,我既然見着你了,還能叫你走?就是死,咱娘倆也死到一塊。

    你放心,餓不死嬸子,就餓不死你!”梁晴又把兜裡賣鹽的錢都掏出來,遞給李麥說:“這是我背鹽賣來的錢,都給你!你拿着吧!”李麥掉着淚說:“咦!傻閨女,我還叫你給我拿錢哩!我就是你的親媽。

    ” 兩個人說了一陣子話,鳳英把李麥兩隻鞋拿過來說:“嬸子,你穿上鞋。

    ”李麥這時才發現自己沒穿鞋。

    她解嘲地穿着鞋說:“唉,我也慌迷了。

    ”徐秋齋說:“唉,都别哭了。

    能逃出來就算不錯。

    你娘倆總算見面了。

    ”楊杏說:“嬸子,給晴做點飯吃罷,她恐怕還沒吃飯。

    ”李麥說:“我去做。

    ” 梁晴扇着風箱,燒着火,李麥做着飯。

    梁晴問:“嬸子,咱的家在哪兒哩?”李麥說:“乖乖,逃荒出來哪兒有家呢!這一口鍋就是咱的家。

    夜裡就在這破廟卷棚地下睡。

    人多,擠着也不冷。

    這一片都是咱村的人。

    ” 梁晴吃罷飯,李麥安排她去睡一會兒,自己仍去拆洗被子。

    楊杏說:“嬸子,多好個閨女啊,叫人一見就喜歡她,可憐啊!”老氣說:“這個妞是個喜型人,你沒見她臉上笑眯眯的,沒有什麼心事。

    ”李麥說:“還是個孩子,别看長個傻個兒,十六七了,一身孩子氣。

    ”鳳英說:“我看着她說話那個味兒,倒真有點像嬸子。

    ”李麥說:“要說命[口+拜],俺倆倒是真有點兒像。

    苦瓜對着苦葫蘆,我們算苦到一塊了。

    不過總算找着她了。

    我心裡這塊石頭,總算落到地上了。

    這幾個月我做了不知道有多少個夢,沒有一個好的。

    不是夢見她漂在河裡,就是夢見她淤在泥裡。

    那些天我也不敢說。

    誰想到今天見面,比哪個夢都好。

    ” 徐秋齋在他的破席棚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