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一 章 鬧鹽行

關燈
牛瘦角不瘦 ——民 歌 一 天亮到船上以後,每天幫着艄公們撐船擺渡,慢慢地和碼頭上的人都混熟了。

    經他和腳行裡的人說合央求,把長松、春義、裴旺幾個介紹到碼頭上搬運零貨,雖然不算腳行裡的正式搬運工人,每天也能賺幾個錢糊嘴。

     藍五沒有小車,身體又比較弱,天亮給他借了一張小方桌,買了八個茶杯,每天在河沿上擺個茶攤賣茶。

     人冬以後,尋母口逃荒來的各縣難民,漸漸多了起來。

    有些人是因為黃河來回滾道,麥子沒有種上,看着莊稼沒有指望,就準備西逃。

    還有些人是聽說西安、洛陽設立了難民舍飯場,都想逃到這些城市去吃舍飯。

     才開始一天進幾十口子,後來一天進幾百口子。

    尋母口渡口運送難民,仍然是三天開、兩頭閉,不到兩個月時間,龍王廟沿河那一片,一下子聚集了幾千口難民。

    有些家有點底子,就向渡口管理處使錢,後來漲到運送一口人要使三塊光洋。

    對那些窮人家來說,過不去河,隻好困在尋母口要飯。

     各地難民向這裡湧着,梁晴随着逃荒的人也來到尋母口。

    自從在黃河上天亮泅水逃走以後,梁恩老漢當時就被打死在船上了。

    幾個鬼子兵把梁恩老漢的屍首撂在黃河裡,又把船上的棉花包掀扔在河裡,把船搶到北岸。

    這時鬼子兵的大隊正在忙着渡河,他們把馬匹、辎重往搶來的幾十條船上牽着搬着。

    就在這忙亂的時候,梁晴乘機跑到大堤下的一塊高粱地裡。

    她在高粱地裡一直藏了一天一夜,後來聽着河岸上沒有人喊馬叫的聲音了,才跑出來。

    她在大堤上一看,隻見遍地都是馬糞、紙煙盒子,日本鬼子已經渡過黃河了。

     梁晴在河岸上坐了一清早。

    半晌時候,碰上一條到河南岸割麥子的農船。

    她和船上的農民說了說,搭上了船。

    到南岸後,她就打算去赤楊崗找李麥和天亮。

     梁恩老漢的錢,平常由女兒帶着。

    梁晴這時身上還剩有幾個錢,就一路走一路問着。

    走了沒兩天,就聽說黃河扒開口子了,赤楊崗那一帶農村全淹了。

    梁晴聽到這個消息以後,覺得走投無路了。

    她不知道天亮和李麥的死活,自己也無處去了。

    後來她想了想,李潭鎮有她一個表姑,就往李潭鎮找她表姑。

    到了李潭鎮,黃河水也到了這個村子,她表姑家也沒一點辦法。

    後來她表姑和村裡一群婦女去商邱背鹽販鹽,梁晴就跟着她們去背鹽。

    當時隴海鐵路被切斷,豫西、陝南一帶吃的海鹽,全由人背轉運。

    男人們在路上怕抓兵抓伕,就由婦女們去背。

    每天大路上都有一股股背鹽的人群。

    黃泛區的各個集鎮碼頭上都開有鹽行、鹽棧。

    梁晴跟着她表姑,背了兩次鹽,手中也落了幾個錢。

    又一次,她從商邱背鹽回來,路上碰到幾個尋母口背鹽的婦女。

    她由這幾個婦女嘴裡得知赤楊崗一帶的難民,大多逃到尋母口了。

    梁晴就和表姑說了說,背着六十斤鹽,和那幾個婦女一道來尋母口找李麥和天亮。

     天擦黑時候,梁晴來到尋母口。

    這天正是陰天,飄着鵝毛似的大雪片,馬牧集離尋母口三十裡,全是黃河水淤過的黃膠泥地。

    走起路來腳下一步一粘,走不了幾步,兩隻鞋就粘上兩大塊泥。

    梁晴背着六十斤鹽走着,走幾步用小棍刮刮鞋子,累得她把個破棉襖都汗濕透了。

    梁晴雖然累得氣喘籲籲,心裡卻熱呼呼的。

    她刮着鞋子說着泥巴:“你們見我就這麼親!老想抱住我的腳,走開!”當她看到尋母口一片燈火時,她覺得每一盞燈都像是天亮的溫暖眼睛。

     尋母口有十幾家鹽行,門口都像旅店那樣挂一個四方白紙糊的燈籠,上邊寫着字号。

    梁晴和那幾個婦女來到一家叫作“福興鹽行”的門口。

    一個長着魚眼蛤蟆嘴的中年人見了她們就喊着:“大嫂們,住到我們行裡吧,住到我們行裡吧!我們這兒明天就開秤。

    ”他說着攔住為首的一個婦女,熱情地去接她肩頭上的鹽口袋。

    這幾個婦女出門不多,一個個累得要死,商量了一下,就住在這個鹽行裡。

    梁晴也跟着她們一道住下了。

     睡到半夜,忽然聽見有人喊:“有賊了!有賊了!門被撬開了!”接着是一陣吵吵嚷嚷的聲音。

    停了一會兒,鹽行掌櫃來到窗戶下叫這幾個婦女了。

    他說:“大嫂們,起來吧,出事了!” 這幾個婦女聽說出事了,吓得渾身像篩糠一樣。

    她們開始都不吭聲。

    那個掌櫃的又叫了一陣,她們才問:“出了什麼事?”掌櫃的說:“被盜了!你們的鹽被偷走了!”婦女們聽說鹽被偷走,都齊喊亂嚷起來。

    她們到放鹽的臨街房看了看,隻見一扇門倒在地上,她們的鹽全被背跑了。

    鹽行掌櫃還哭喪着臉說:“這賊逮住就得把他撂到黃河裡,連我們一根大秤也偷走了。

    ” 幾個婦女看着鹽被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