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水上婚禮
關燈
小
中
大
說:“天亮還有一雙新鞋,在我那個藍包袱裡,等會兒我叫嫦娥取出來給你換上。
”李麥說着就要走,春義又喊住她說:“嬸子,恐怕得給人家爹準備頓飯吃罷!”李麥說:“準備了。
”春義又不好意思地說:“我想和天亮到河裡摸兩條魚。
”李麥說:“也好,隻要你們能摸到。
”她說着走了沒幾步,回頭見春義已經挽起褲腳下到水裡了。
李麥又感動又好笑,她想着:平素看着這孩子腼乎乎的,誰知道也長個心眼了。
李麥回到窩棚裡,又給馬槐添了碗茶。
她開口了:“親家!有個事和你商量一下。
你把孩子送來了,我們大家都從心裡領這個情義啦。
可是孩子們都大了,馬上又要逃荒上路走。
就這樣不明不白跟着我們逃出去,孩子們不方便,你也不放心。
因此我們商量,今天就給鳳英上上頭!如今咱們是什麼話也不說了,要不是日本鬼子打來,要不是蔣介石扒開黃河,任憑我們再窮……,也不能這麼簡單辦。
如今連三尺紅頭繩也沒給鳳英買,這……這……這……”李麥還沒有說完,馬槐站起來感動地說:“親家!什麼也别說了。
你太清楚了,我心裡話,你算替我說完了,咱就這樣辦。
” 徐秋齋插話了,李麥老害怕他老糊塗了,又說他“黃道吉日”、“黑道忌日”那一套。
可是徐秋齋老頭今天還算懂事,他說:“好。
三、六、九日,大吉大利!今天正是初九,再好的日子也沒有了。
就今天辦吧。
” 三 窩棚下,楊杏和裴旺媳婦正在給鳳英梳頭盤髻。
李麥走過來。
李麥仔細地看着鳳英,隻見這個姑娘,兩條秀眉,斜插入鬓,一雙大眼,黑裡透亮,筆直鼻子,兩片薄嘴唇,看去是個靈巧人。
鳳英頭發好,盤了個髻足有七寸盤子那麼大。
楊杏正發愁沒有一隻簪子,正好李麥走進來。
她說:“嬸子,投有一隻簪子,咋辦?”李麥說:“有。
”說着從自己頭上拔下一隻銅簪子說:“給!用這個别上。
”楊杏接住簪子說:“你的頭發怎麼辦?”李麥說:“我有辦法。
”說着就地掐了根荊條,用手捋了捋,插在自己頭上。
鳳英是新媳婦,低着頭任她們擺布不敢說話。
可是她心裡對這個說話爽朗的嬸子,表示着深深的感激。
唢呐響起來了。
吹的是熱鬧歡快的《上轎調》。
愛愛和玉蘭簇擁着鳳英走出窩棚,長松、天亮也領着春義走了過來。
就在這沙崗的一塊平地上,一無天地桌,二無香案,春義和鳳英并排站在一塊。
徐秋齋老頭雖然下邊赤着腳,上邊卻穿了件冬天穿的破大褂。
他像煞有介事地喊着:“孩子們閃開!”接着他一本正經地念着:“關關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謎。
上有皇天,下有後土。
新郎新娘拜天地!”他把天地兩個字拉得很長,鳳英和春義跪在腳下沙窩裡,朝北磕了個頭。
徐秋齋小聲說着:“磕一個算了,起來吧。
”徐秋齋又大聲喊:“拜伯母!”春義和鳳英對着老清嬸磕了個頭。
徐秋齋又喊着:“拜爹娘!”春義和鳳英又跪下給馬槐磕了個頭,馬槐正忙着去攙女婿,卻看見自己女兒的眼淚撲簌簌地落在地下黃沙上。
徐秋齋這時又喊着:“天亮他娘哩!新人給你磕頭了。
”李麥正在楊杏的窩棚前收拾魚,她擺着手說:“算了!算了!我正忙哩。
”鳳英大着膽瞟了春義一眼,自己主動地向李麥走過去,春義趕忙趕上她,兩個人就在李麥收拾魚的盆子前,跪下給她磕了個頭,慌得李麥撲甩着兩隻手說:“快起來,快起來,我手髒。
” 叩罷頭後,藍五的唢呐吹得更響了。
孩子們簇擁着春義和鳳英來到窩棚裡。
這個窩棚是四根木棍撐了幾片破席,上邊放些麥茬,四邊沒有牆。
看熱鬧的姑娘們、孩子們正好圍了個圓圈,權當作四面牆壁。
李麥把一個笸籮翻在地上當桌子準備吃飯,楊杏把她叫了出去。
楊杏小聲說:“嬸子,斐旺家也沒一瓢面,這咋辦?”李麥也小聲說:“我的那點米呢?”楊杏說:“米隻夠蒸兩碗飯,端上去怕不夠吃。
”李麥說:“就那樣。
”李麥又回到窩棚裡,馬槐卻解開一個紅包袱,拿出十幾個蒸馍說:“親家,這是我帶來的十幾個蒸馍,你拿去看怎麼吃吧!”李麥不好意思地說:“哎喲,你怎麼還帶着馍來。
”馬槐說:“親家,啥都别說了,我們那裡麥子熟得早,各戶還收了點麥子。
” 吃飯時候,陪客人的除了徐秋齋外,還有長松、藍五和王跑。
笸蘿底上擺着一碗雞,一盆魚,還有一碗炒幹豆角,一盤拌粉條。
另外還有天亮從水裡撈來的兩個大甜瓜,也擺在上面。
徐秋齋拿着筷子讓着說:“吃!吃!清蒸魚!”他給馬槐夾了一塊,接着老頭就自己大嚼起來。
吃罷飯,馬槐說要回去。
李麥把春義窩棚裡的小孩們全都叫走,留下鳳英一個人,讓馬槐來和女兒告别。
馬槐來到女兒面前,隻見窩棚下鋪了張蘆席,席上放了床花格土布被子,面上已經破了。
席上沒有枕頭,放了個包袱,一件黑布棉襖袖頭露在包袱外邊。
這大約是春義的過冬衣服了。
棚子外邊放了個小鐵鍋,鍋裡邊摞着兩個碗和一雙筷子,筷子上叩了個大得出奇的木勺子。
馬槐看着女婿這些“家當”,一口氣沒敢歎出來咽在肚子裡了,半天,一句話也沒說出來。
“妞兒,我走了。
不要着急,這村裡的人都不錯。
”李麥說着就要走,春義又喊住她說:“嬸子,恐怕得給人家爹準備頓飯吃罷!”李麥說:“準備了。
”春義又不好意思地說:“我想和天亮到河裡摸兩條魚。
”李麥說:“也好,隻要你們能摸到。
”她說着走了沒幾步,回頭見春義已經挽起褲腳下到水裡了。
李麥又感動又好笑,她想着:平素看着這孩子腼乎乎的,誰知道也長個心眼了。
李麥回到窩棚裡,又給馬槐添了碗茶。
她開口了:“親家!有個事和你商量一下。
你把孩子送來了,我們大家都從心裡領這個情義啦。
可是孩子們都大了,馬上又要逃荒上路走。
就這樣不明不白跟着我們逃出去,孩子們不方便,你也不放心。
因此我們商量,今天就給鳳英上上頭!如今咱們是什麼話也不說了,要不是日本鬼子打來,要不是蔣介石扒開黃河,任憑我們再窮……,也不能這麼簡單辦。
如今連三尺紅頭繩也沒給鳳英買,這……這……這……”李麥還沒有說完,馬槐站起來感動地說:“親家!什麼也别說了。
你太清楚了,我心裡話,你算替我說完了,咱就這樣辦。
” 徐秋齋插話了,李麥老害怕他老糊塗了,又說他“黃道吉日”、“黑道忌日”那一套。
可是徐秋齋老頭今天還算懂事,他說:“好。
三、六、九日,大吉大利!今天正是初九,再好的日子也沒有了。
就今天辦吧。
” 三 窩棚下,楊杏和裴旺媳婦正在給鳳英梳頭盤髻。
李麥走過來。
李麥仔細地看着鳳英,隻見這個姑娘,兩條秀眉,斜插入鬓,一雙大眼,黑裡透亮,筆直鼻子,兩片薄嘴唇,看去是個靈巧人。
鳳英頭發好,盤了個髻足有七寸盤子那麼大。
楊杏正發愁沒有一隻簪子,正好李麥走進來。
她說:“嬸子,投有一隻簪子,咋辦?”李麥說:“有。
”說着從自己頭上拔下一隻銅簪子說:“給!用這個别上。
”楊杏接住簪子說:“你的頭發怎麼辦?”李麥說:“我有辦法。
”說着就地掐了根荊條,用手捋了捋,插在自己頭上。
鳳英是新媳婦,低着頭任她們擺布不敢說話。
可是她心裡對這個說話爽朗的嬸子,表示着深深的感激。
唢呐響起來了。
吹的是熱鬧歡快的《上轎調》。
愛愛和玉蘭簇擁着鳳英走出窩棚,長松、天亮也領着春義走了過來。
就在這沙崗的一塊平地上,一無天地桌,二無香案,春義和鳳英并排站在一塊。
徐秋齋老頭雖然下邊赤着腳,上邊卻穿了件冬天穿的破大褂。
他像煞有介事地喊着:“孩子們閃開!”接着他一本正經地念着:“關關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謎。
上有皇天,下有後土。
新郎新娘拜天地!”他把天地兩個字拉得很長,鳳英和春義跪在腳下沙窩裡,朝北磕了個頭。
徐秋齋小聲說着:“磕一個算了,起來吧。
”徐秋齋又大聲喊:“拜伯母!”春義和鳳英對着老清嬸磕了個頭。
徐秋齋又喊着:“拜爹娘!”春義和鳳英又跪下給馬槐磕了個頭,馬槐正忙着去攙女婿,卻看見自己女兒的眼淚撲簌簌地落在地下黃沙上。
徐秋齋這時又喊着:“天亮他娘哩!新人給你磕頭了。
”李麥正在楊杏的窩棚前收拾魚,她擺着手說:“算了!算了!我正忙哩。
”鳳英大着膽瞟了春義一眼,自己主動地向李麥走過去,春義趕忙趕上她,兩個人就在李麥收拾魚的盆子前,跪下給她磕了個頭,慌得李麥撲甩着兩隻手說:“快起來,快起來,我手髒。
” 叩罷頭後,藍五的唢呐吹得更響了。
孩子們簇擁着春義和鳳英來到窩棚裡。
這個窩棚是四根木棍撐了幾片破席,上邊放些麥茬,四邊沒有牆。
看熱鬧的姑娘們、孩子們正好圍了個圓圈,權當作四面牆壁。
李麥把一個笸籮翻在地上當桌子準備吃飯,楊杏把她叫了出去。
楊杏小聲說:“嬸子,斐旺家也沒一瓢面,這咋辦?”李麥也小聲說:“我的那點米呢?”楊杏說:“米隻夠蒸兩碗飯,端上去怕不夠吃。
”李麥說:“就那樣。
”李麥又回到窩棚裡,馬槐卻解開一個紅包袱,拿出十幾個蒸馍說:“親家,這是我帶來的十幾個蒸馍,你拿去看怎麼吃吧!”李麥不好意思地說:“哎喲,你怎麼還帶着馍來。
”馬槐說:“親家,啥都别說了,我們那裡麥子熟得早,各戶還收了點麥子。
” 吃飯時候,陪客人的除了徐秋齋外,還有長松、藍五和王跑。
笸蘿底上擺着一碗雞,一盆魚,還有一碗炒幹豆角,一盤拌粉條。
另外還有天亮從水裡撈來的兩個大甜瓜,也擺在上面。
徐秋齋拿着筷子讓着說:“吃!吃!清蒸魚!”他給馬槐夾了一塊,接着老頭就自己大嚼起來。
吃罷飯,馬槐說要回去。
李麥把春義窩棚裡的小孩們全都叫走,留下鳳英一個人,讓馬槐來和女兒告别。
馬槐來到女兒面前,隻見窩棚下鋪了張蘆席,席上放了床花格土布被子,面上已經破了。
席上沒有枕頭,放了個包袱,一件黑布棉襖袖頭露在包袱外邊。
這大約是春義的過冬衣服了。
棚子外邊放了個小鐵鍋,鍋裡邊摞着兩個碗和一雙筷子,筷子上叩了個大得出奇的木勺子。
馬槐看着女婿這些“家當”,一口氣沒敢歎出來咽在肚子裡了,半天,一句話也沒說出來。
“妞兒,我走了。
不要着急,這村裡的人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