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水上婚禮

關燈
蔣介石扒開花園口, 一擔兩筐往外走, 人吃人,狗吃狗, 老鼠餓得啃磚頭…… ——黃河民歌 一 天氣漸漸炎熱起來。

    黃河水依舊在遍地橫流着。

    人們在沙崗上,已經過了六七天了。

    開始從家裡帶出來的一點米面,早已吃完了,後來就打撈水中的麥子煮麥籽吃。

    麥子慢慢也撈不到了,麥籽也發了綠芽,眼看着各家的鍋快要吊起來了,大家才着實焦急起來。

     大群大群的人流開始逃荒了。

    一條條木筏上擠着逃難的人群,經由沙崗下往西邊撐着,據說尋母口有了新的渡口。

    過去尋母口就是通往許昌和洛陽的大路。

     李麥前兩天就勸大家逃荒去,可是大家都不吭聲。

    早晨,陳柱子家兩口搭上一家親戚的筏先走了,李麥又勸大家說:“等是沒指望了。

    看起來這黃水三個月兩個月難退下去,就是退下去,房子倒了,家具丢光了,一時也難種成莊稼,要走咱們趕快走,趁現在還能走得動。

    再耽誤兩天,人餓透了,說走不動就真走不動了。

    有腿就能顧嘴,沒有腿就完了。

    ” 徐秋齋老頭也說:“走就走吧!能逃個活命就逃個活命。

    要走咱們一塊走,大夥有個幫扶。

    你們隻要能把我帶到洛陽,我就是擺個卦攤,也能顧幾口人。

    ”老頭可憐巴巴地說着。

    李麥說:“大叔,你放心,憑怎麼說我們也不能把你丢下。

    ”她又問海老清的老伴說:“嫂子,你準備咋辦?” 老清嬸說:“你們要走你們先走吧,俺得等着愛愛她爹。

    半個月了,連個影息也沒有。

    我昨晚上又夢見他了,他在水裡撐了條船……”她說着哭了起來。

     春義是海老清的親侄兒。

    他說:“大娘,俺大爺是到漯河出官差去了。

    漯河沒漲水,你不用操他的心。

    ” 老清嬸說:“你說得可好。

    他萬一要是回來,又找不到俺們娘仨,他心裡啥味?這一家人不零散了嗎?” 李麥說:“咱過去尋母口,先到漯河,大夥幫你找。

    ”王跑說:“你等不起了!再過兩天你想走路也走不動了。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能逃個活命比餓死在這裡強。

    再說現在人手多,天亮也會撐筏,叫你自己走,你還走不出去哩。

    ” 李麥又問長松:“長松,你和杏商量了沒有?你們打算咋辦?”長松說:“隻要大夥不嫌我人口多、拖累大家,我還有啥說的。

    ”楊杏忙接着說:“俺這四個大的都能跑路,就這一個小的,我抱着他。

    隻要孩子們能逃個活命,将來長大成人,忘不了他們的伯伯叔叔……”她乞求地說着,眼淚已經在眼圈裡轉了。

     大家商量定以後,決定明天動身。

    要先摽個大筏。

    王跑是木匠,他領着天亮、春義、藍五和長松幾個,到村裡撈出幾根大檩條,接着就動手乒乒乓乓地釘起來。

     女人們收拾着東西,整理着扁擔籮筐,忙忙碌碌,這個小孤島上頓時顯得有點生氣了。

    特别是小孩子們,他們一聽說要走,立刻喜笑顔開。

    長松家的小建用根麻繩束在腰裡,學着大人要上路的樣子,他的妹妹小響,老早就把個大公雞抱在懷裡,好像馬上就要走的樣子。

    王跑家的小兒子黑旦,騎在他家的驢子身上,也好像馬上要披挂出征了。

     二 半晌時候,從赤楊崗村南一片黃水波浪中,駛過來一條小船。

    初開始,人們還隻當是逃荒的,後來小船直向沙崗撐來,才引起大家的注意。

    船漸漸靠近了,人們清楚地看到:撐船的是個老漢,有五十多歲年紀,船上坐着個大姑娘,藍底白花布衫,淺藍布褲子,雖然都是土布,卻洗得幹幹淨淨,不大像逃荒的樣子。

    她頭上梳着條大辮子,辮根和辮梢,都纏了大紅顔色的絨繩。

    姑娘臉朝裡坐着,把頭幾乎低在胸脯前。

     小船駛到沙崗東岸,看着靠不上岸,就又向木筏撐來。

    王跑說:“這是哪一出戲!黃水遍地還走親戚?” 藍五說:“給你送來一籃粽子就好了。

    ” 那個撐着小船的老漢老遠就喊着:“這是赤楊崗的爺們吧!”王跑說:“是啊。

    過來吸袋煙。

    ” 王跑話音剛落地,隻聽見叮當一聲,春義把斧子撂在筏上,一路小跑回沙崗上了。

     老漢把船靠近筏上,恭敬地問:“我打聽個人:春義家在這上邊嗎?” 天亮說:“在這兒。

    那不是春義。

    ”他指着快走到窩棚的春義。

    老漢看了一眼,“唔”了一聲,那個姑娘臉像塊紅布,頭也更低了。

     老漢思索了一會說:“咱們這裡有海家的長輩人沒有?”藍五說:“大哥,有什麼事你說吧!俺這幾家都跟一家人一樣。

    ”那老漢客氣地說:“咱都是鄉親。

    我是馬鳴寺的,我姓馬,叫馬槐。

    我是春義他……他嶽父……”他還沒有說完,王跑就喊着:“知道了!知道了!請過來,請過來。

    ”長松、天亮也忙着打起扶手,攏穩小船,把馬槐和那個姑娘接上筏來。

     那個姑娘叫鳳英,就是馬槐的女兒,春義的未婚妻子。

    馬鳴寺離赤楊崗比較遠,兩個村的人互相都不認識。

    春義還是在趕會時見過馬槐一面。

    馬槐那天正在牛市上買牛,别人悄悄地指給他看,他才算有點印象。

    至于鳳英,今年已經長到十八九歲了,春義一次還沒見過她。

    隻聽過一個表嫂說,那閨女長得不錯。

     春義畢竟是年輕人,記性強,剛才他老遠看着小船上的人,就覺得有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