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章 黃 河
關燈
小
中
大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八年的夏天,一個大霧的早晨。
鄭州北面的黃河上,飄着一條術帆船。
這條船裝載着木機打包的棉花,從潼關風陵渡啟航,往開封城運,在河上已經走了三天了。
船上隻有三個人,掌舵的老艄公叫粱恩,五十多歲年紀,瘦高個兒,留着一撮山羊胡子,平眉細目,一副慈祥穩重的表情;黑黝黝的、布滿皺紋的臉告訴我們:這是個和黃河打過幾十年交道的人:船上有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長得很秀美:瓜子臉兒,細長整齊的眉毛,兩隻眼睛像點漆一樣黑裡透亮,微微上翹的鼻子和含笑的嘴唇,還留着一絲孩子氣的純潔和天真。
她已經梳起單辮子了。
不過單辮不長,像一條粗麻花。
大約是長得太快了,叉沒有合身的衣服,身上穿的藍粗布印花布衫,顯得又窄又小,兩隻手腕長長地露在外邊。
拿着竹篙撐船的是個十七八歲的男孩子,高個子,寬肩膀,鼻梁很高,像鏟形的下颚,顯出一股堅定和有主意的神氣。
一雙鋒利得像鷹一樣的眼睛,正注視着前邊濃霧籠罩着的滾滾波濤。
女孩子叫梁晴,是粱恩老漢的獨生女兒。
男孩子姓海,叫海天亮,他是梁恩老漢在船行裡一個燒香師弟的孩子。
&ldquo七七事變&rdquo前一年送到他的船上來學撐船的。
河水繞着兩岸大堤上的壩頭,在河道裡走着&ldquo之&rdquo字形,像笸籮一樣大的漩渦,一個接一個地呼叫着,咆哮着。
梁恩老漢看着河裡的波濤,叮囑着說:&ldquo天亮,前邊大流靠北岸了。
&rdquo 4 &ldquo知道,師傅。
&rdquo他說着用力撐了兩篙,把船送到一條發着青黑顔色的急流裡,梁恩老漢習慣地用胳膊窩夾着舵把子磨了磨,船像箭也似地駛入寬闊平靜的主流裡。
梁恩老漢點着了一鍋煙,把舵把交給閨女梁晴,坐在船頭上吸煙了。
他看着草灘上那些野鴨,小野鴨已經換掉胎毛會泅水了;他看着大堤上那些柳樹,柳樹已經像他一樣老了,每年還把飛絮灑在金黃色的河面上。
天亮拄着篙走到船尾,小晴正在剝熟雞蛋。
她把兩個剝好的雞蛋拿到天亮臉前小聲說:&ldquo天亮哥,你吃吧!&rdquo &ldquo叫爹吃。
&rdquo天亮也小聲說着。
&ldquo爹吃了兩個啦!這是你的。
&rdquo小晴說着把一個雞蛋遞過來。
天亮看了一眼粱恩老漢,猛地一張嘴,把一個雞蛋吞在嘴裡。
梁晴調皮地衛把第二個雞蛋放在他的嘴邊,天亮一張嘴,又吞在嘴裡。
天亮兩個腮幫子憋得像在吹唢呐。
粱晴唧唧嘴嘴地笑起來。
梁恩老漢坐在船頭,眯起眼睛卻隻裝沒聽見。
船太小了。
對天亮這小夥子,梁恩老漢是早就看中了。
十多年前,粱恩老漢死了妻子以後,一直自己撫養着小晴。
一條三尺長的繩子把女兒拴在甲闆上。
從喂吃喂喝到洗補衣裳,他是既當爹又當娘。
多少年來,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招個養老女婿。
自從天亮前年來到船上以後,梁恩便逐漸喜歡起來。
他老實、可靠,幹活有眼竅,就是家裡貧寒些。
照梁恩老漢的想法:咱這船戶,一不圖房,二不圖地,隻要他能學好手藝,再有這一條破船,也夠他們吃喝了。
5 因此,梁恩老漢特别用心教他。
這黃河中下遊三十六處暗礁、七十二道險灘,他是用了一輩子的功夫,才算摸透了脾性,熟悉了她的航線。
然而,把這一切傳授給天亮,梁恩老漢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他盡心地告訴天亮:哪是奔騰咆哮的大石坡,哪是濁浪旋轉的油馍鍋;哪是幽深狹窄的葫蘆谷,哪是險峻急湍的狼跳蛱&hellip&hellip 這一次船過三門蛱,粱恩就讓天亮掌舵。
這三門峽本是黃河上第一道險灘,有&ldquo神門&rdquo、&ldquo鬼門&rdquo、&ldquo入門&rdquo三個蛱口。
黃河水從這三道峽口奔騰而出,飛流直瀉,像從幾丈高的房坡上往下跌。
這些年,行船走的是&ldquo鬼門峽&rdquo。
這&ldquo鬼門峽&rdquo水量大,水流急,峽口下邊像個滾了鍋的大黑漩渦,迎面就是那座千古有名的大礁石&ldquo中流砥柱&rdquo。
曆來在&ldquo鬼門峽&rdquo行船,必須照着&ldquo中流砥柱&rdquo大礁石直放。
隻有這樣,船才能随着飛流,在蛱口大漩渦裡轉一圈,然後順着水勢,剛好繞過砥柱石,進入緩流。
如果膽小手軟,不敢迎着砥柱石放船,隻要稍稍偏離方向,船随急流掉人漩渦,就要轉幾個圈,不是漩人深淵,就是撞碎在砥柱石上。
幾千年來,這&ldquo鬼門峽&rdquo下邊的漩渦裡,也不知道沉了多少條船,死
鄭州北面的黃河上,飄着一條術帆船。
這條船裝載着木機打包的棉花,從潼關風陵渡啟航,往開封城運,在河上已經走了三天了。
船上隻有三個人,掌舵的老艄公叫粱恩,五十多歲年紀,瘦高個兒,留着一撮山羊胡子,平眉細目,一副慈祥穩重的表情;黑黝黝的、布滿皺紋的臉告訴我們:這是個和黃河打過幾十年交道的人:船上有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長得很秀美:瓜子臉兒,細長整齊的眉毛,兩隻眼睛像點漆一樣黑裡透亮,微微上翹的鼻子和含笑的嘴唇,還留着一絲孩子氣的純潔和天真。
她已經梳起單辮子了。
不過單辮不長,像一條粗麻花。
大約是長得太快了,叉沒有合身的衣服,身上穿的藍粗布印花布衫,顯得又窄又小,兩隻手腕長長地露在外邊。
拿着竹篙撐船的是個十七八歲的男孩子,高個子,寬肩膀,鼻梁很高,像鏟形的下颚,顯出一股堅定和有主意的神氣。
一雙鋒利得像鷹一樣的眼睛,正注視着前邊濃霧籠罩着的滾滾波濤。
女孩子叫梁晴,是粱恩老漢的獨生女兒。
男孩子姓海,叫海天亮,他是梁恩老漢在船行裡一個燒香師弟的孩子。
&ldquo七七事變&rdquo前一年送到他的船上來學撐船的。
河水繞着兩岸大堤上的壩頭,在河道裡走着&ldquo之&rdquo字形,像笸籮一樣大的漩渦,一個接一個地呼叫着,咆哮着。
梁恩老漢看着河裡的波濤,叮囑着說:&ldquo天亮,前邊大流靠北岸了。
&rdquo 4 &ldquo知道,師傅。
&rdquo他說着用力撐了兩篙,把船送到一條發着青黑顔色的急流裡,梁恩老漢習慣地用胳膊窩夾着舵把子磨了磨,船像箭也似地駛入寬闊平靜的主流裡。
梁恩老漢點着了一鍋煙,把舵把交給閨女梁晴,坐在船頭上吸煙了。
他看着草灘上那些野鴨,小野鴨已經換掉胎毛會泅水了;他看着大堤上那些柳樹,柳樹已經像他一樣老了,每年還把飛絮灑在金黃色的河面上。
天亮拄着篙走到船尾,小晴正在剝熟雞蛋。
她把兩個剝好的雞蛋拿到天亮臉前小聲說:&ldquo天亮哥,你吃吧!&rdquo &ldquo叫爹吃。
&rdquo天亮也小聲說着。
&ldquo爹吃了兩個啦!這是你的。
&rdquo小晴說着把一個雞蛋遞過來。
天亮看了一眼粱恩老漢,猛地一張嘴,把一個雞蛋吞在嘴裡。
梁晴調皮地衛把第二個雞蛋放在他的嘴邊,天亮一張嘴,又吞在嘴裡。
天亮兩個腮幫子憋得像在吹唢呐。
粱晴唧唧嘴嘴地笑起來。
梁恩老漢坐在船頭,眯起眼睛卻隻裝沒聽見。
船太小了。
對天亮這小夥子,梁恩老漢是早就看中了。
十多年前,粱恩老漢死了妻子以後,一直自己撫養着小晴。
一條三尺長的繩子把女兒拴在甲闆上。
從喂吃喂喝到洗補衣裳,他是既當爹又當娘。
多少年來,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招個養老女婿。
自從天亮前年來到船上以後,梁恩便逐漸喜歡起來。
他老實、可靠,幹活有眼竅,就是家裡貧寒些。
照梁恩老漢的想法:咱這船戶,一不圖房,二不圖地,隻要他能學好手藝,再有這一條破船,也夠他們吃喝了。
5 因此,梁恩老漢特别用心教他。
這黃河中下遊三十六處暗礁、七十二道險灘,他是用了一輩子的功夫,才算摸透了脾性,熟悉了她的航線。
然而,把這一切傳授給天亮,梁恩老漢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他盡心地告訴天亮:哪是奔騰咆哮的大石坡,哪是濁浪旋轉的油馍鍋;哪是幽深狹窄的葫蘆谷,哪是險峻急湍的狼跳蛱&hellip&hellip 這一次船過三門蛱,粱恩就讓天亮掌舵。
這三門峽本是黃河上第一道險灘,有&ldquo神門&rdquo、&ldquo鬼門&rdquo、&ldquo入門&rdquo三個蛱口。
黃河水從這三道峽口奔騰而出,飛流直瀉,像從幾丈高的房坡上往下跌。
這些年,行船走的是&ldquo鬼門峽&rdquo。
這&ldquo鬼門峽&rdquo水量大,水流急,峽口下邊像個滾了鍋的大黑漩渦,迎面就是那座千古有名的大礁石&ldquo中流砥柱&rdquo。
曆來在&ldquo鬼門峽&rdquo行船,必須照着&ldquo中流砥柱&rdquo大礁石直放。
隻有這樣,船才能随着飛流,在蛱口大漩渦裡轉一圈,然後順着水勢,剛好繞過砥柱石,進入緩流。
如果膽小手軟,不敢迎着砥柱石放船,隻要稍稍偏離方向,船随急流掉人漩渦,就要轉幾個圈,不是漩人深淵,就是撞碎在砥柱石上。
幾千年來,這&ldquo鬼門峽&rdquo下邊的漩渦裡,也不知道沉了多少條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