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後記</strong>
關燈
小
中
大
我也很愛這本書裡的每一個故事,而且我想我會永遠喜愛這些故事,希望所有讀者也喜歡,希望這幾個故事能像所有的好故事一樣--使你們暫時忘卻積壓在心頭的一些現實問題,帶你們到從未去過的地方,這是我所知道的最可愛的魔術。
好了,我得走了,再見,請各位保持頭腦清醒,讀些好書,做點有用的事,快快樂樂地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後記(斯蒂芬·金) ---斯蒂芬·金 我在紐約待了兩三天,我們繞着這個主題談了三四次,最後的結果是在公園大道與第46街的交叉口決定的。
比爾跟我正站在那裡等着紅燈轉綠燈,注視着出租車駛進隧道中,然後比爾說道:“我想先出《二次降臨》好了。
” 正好,我自己也比較喜歡這本——可是他的口氣有點奇怪,好像不太情願,于是我擡起頭來問他是怎麼一回事。
“沒什麼,不過如果前一本書是寫一個能以心靈力量移動物體的女孩,接着又出這本關于吸血鬼的書,你可能會被定型。
”他說道。
“定型?”我問道,真的是一頭霧水,我實在看不出吸血鬼與能隔空移物的超能力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什麼型呀?” “專寫恐怖小說的作家。
”他說道,口氣更勉強了。
“喔!”我說道,大大松了一口氣,“就這樣啊!”“再過幾年看看,”他說道,“到時候,看你還說不說‘就這樣啊!’” “比爾,”我說,心中頗覺有趣,“在美國,沒有人能專靠寫恐怖小說謀生。
洛夫克萊夫特洛夫克萊夫特(H.P.Lovecraft,1890—1937),恐怖與奇幻小說作家,斯蒂芬·金稱他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古典恐怖小說作家”。
長期餓肚子,布洛奇布洛奇(RobertBloch),著名作品為《驚魂記》(Psycho)。
後來根本放棄而改寫懸疑小說和不知算什麼類型的戲谑之作。
你看吧,電影《大法師》掀起的熱潮隻是昙花一現。
” 轉綠燈了,比爾輕拍我的肩膀說道:“你會非常成功,但我覺得你還是不明白。
”他比我更清楚真實狀況,後來事實證明,在美國還真能靠寫恐怖小說賺錢。
《二次降臨》後來改成《午夜行屍》這個書名,出版後銷售奇佳。
當時我跟家人已遷往科羅拉多州,着手寫一本新的小說,内容是關于一間鬧鬼的旅館。
有一次在赴紐約時,我和比爾在一家名為“嘉士伯”的酒吧裡聊到半夜(一頭淡灰色的大雄貓顯然把點唱機據為己有,你得把它抱起來,才能看見有哪些歌可點),并将小說的情節說給他聽,聽到最後,他把手肘撐在桌上,頭埋在手中,活像他得了嚴重的偏頭痛。
“你不喜歡這個故事?”我問。
“我很喜歡。
”他言不由衷地說道。
“那麼有什麼不對嗎?” “先是一個有超能力的女孩,再來是吸血鬼,現在又是鬧鬼的旅館跟能通靈的小男孩,你會被定型的。
”這一回我比較認真地思考了一下,我想到許多恐怖小說作家,例如洛夫克萊夫特、克拉克·A·史密斯、弗蘭克·貝爾克納普·朗恩、弗裡茲·雷伯、羅伯·布洛奇、理查德·麥西森、秀蘭·傑克森(是的,即使她都被歸為恐怖小說作家)等,多年來他們都讓我得到不少樂趣。
于是在嘉士伯酒吧裡,看着貓睡在自動點唱機上,而坐在我身旁的編輯把頭埋在手中,我明白,我的情況也可能更糟。
例如,我可能成為像約瑟夫·海勒那樣的“重要”作家,每七年左右才出版一部小說;或變成像約翰·加德納這類作家,作品較艱澀,不那麼大衆化,讀者全是些優秀學者,他們吃健康食品、開着舊紳寶汽車(車子後面的保險杆還貼着“支持金恩·麥卡錫擔任總統”的褪色貼紙)。
“沒有關系,比爾,”我說,“如果讀者喜歡,我就繼續寫恐怖小說好了,這樣也不錯。
” 我們再也沒有讨論過這個問題;比爾仍然做他的編輯,我則繼續寫我的恐怖小說,我們兩人都不需要看心理醫生。
這是一筆好交易。
于是我被定了型,但我并不是很在意——畢竟大多時候,我寫的确實是恐怖小說。
不過我寫的隻是恐怖故事嗎?如果你讀了前面的故事,就會知道并非如此……不過每個故事裡都包含了一些恐怖的元素,不僅僅是《呼—吸—呼—吸》而已——《屍體》中吸血蟲那檔子事就頗吓人的,《納粹高徒》裡的夢中意象也同樣可怖,天曉得為什麼,我的腦子好像遲早都會轉回那個方向。
這裡的每篇稍長的故事都是我在完成一部長篇小說後寫成的——似乎我每完成一項浩大的工作後,瓦斯桶中殘留的燃料都剛好足夠我寫一篇中篇小說。
最早完成的《屍體》寫于《午夜行屍》之後,《納粹高徒》則是《幽光
好了,我得走了,再見,請各位保持頭腦清醒,讀些好書,做點有用的事,快快樂樂地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後記(斯蒂芬·金) ---斯蒂芬·金 我在紐約待了兩三天,我們繞着這個主題談了三四次,最後的結果是在公園大道與第46街的交叉口決定的。
比爾跟我正站在那裡等着紅燈轉綠燈,注視着出租車駛進隧道中,然後比爾說道:“我想先出《二次降臨》好了。
” 正好,我自己也比較喜歡這本——可是他的口氣有點奇怪,好像不太情願,于是我擡起頭來問他是怎麼一回事。
“沒什麼,不過如果前一本書是寫一個能以心靈力量移動物體的女孩,接着又出這本關于吸血鬼的書,你可能會被定型。
”他說道。
“定型?”我問道,真的是一頭霧水,我實在看不出吸血鬼與能隔空移物的超能力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什麼型呀?” “專寫恐怖小說的作家。
”他說道,口氣更勉強了。
“喔!”我說道,大大松了一口氣,“就這樣啊!”“再過幾年看看,”他說道,“到時候,看你還說不說‘就這樣啊!’” “比爾,”我說,心中頗覺有趣,“在美國,沒有人能專靠寫恐怖小說謀生。
洛夫克萊夫特洛夫克萊夫特(H.P.Lovecraft,1890—1937),恐怖與奇幻小說作家,斯蒂芬·金稱他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古典恐怖小說作家”。
長期餓肚子,布洛奇布洛奇(RobertBloch),著名作品為《驚魂記》(Psycho)。
後來根本放棄而改寫懸疑小說和不知算什麼類型的戲谑之作。
你看吧,電影《大法師》掀起的熱潮隻是昙花一現。
” 轉綠燈了,比爾輕拍我的肩膀說道:“你會非常成功,但我覺得你還是不明白。
”他比我更清楚真實狀況,後來事實證明,在美國還真能靠寫恐怖小說賺錢。
《二次降臨》後來改成《午夜行屍》這個書名,出版後銷售奇佳。
當時我跟家人已遷往科羅拉多州,着手寫一本新的小說,内容是關于一間鬧鬼的旅館。
有一次在赴紐約時,我和比爾在一家名為“嘉士伯”的酒吧裡聊到半夜(一頭淡灰色的大雄貓顯然把點唱機據為己有,你得把它抱起來,才能看見有哪些歌可點),并将小說的情節說給他聽,聽到最後,他把手肘撐在桌上,頭埋在手中,活像他得了嚴重的偏頭痛。
“你不喜歡這個故事?”我問。
“我很喜歡。
”他言不由衷地說道。
“那麼有什麼不對嗎?” “先是一個有超能力的女孩,再來是吸血鬼,現在又是鬧鬼的旅館跟能通靈的小男孩,你會被定型的。
”這一回我比較認真地思考了一下,我想到許多恐怖小說作家,例如洛夫克萊夫特、克拉克·A·史密斯、弗蘭克·貝爾克納普·朗恩、弗裡茲·雷伯、羅伯·布洛奇、理查德·麥西森、秀蘭·傑克森(是的,即使她都被歸為恐怖小說作家)等,多年來他們都讓我得到不少樂趣。
于是在嘉士伯酒吧裡,看着貓睡在自動點唱機上,而坐在我身旁的編輯把頭埋在手中,我明白,我的情況也可能更糟。
例如,我可能成為像約瑟夫·海勒那樣的“重要”作家,每七年左右才出版一部小說;或變成像約翰·加德納這類作家,作品較艱澀,不那麼大衆化,讀者全是些優秀學者,他們吃健康食品、開着舊紳寶汽車(車子後面的保險杆還貼着“支持金恩·麥卡錫擔任總統”的褪色貼紙)。
“沒有關系,比爾,”我說,“如果讀者喜歡,我就繼續寫恐怖小說好了,這樣也不錯。
” 我們再也沒有讨論過這個問題;比爾仍然做他的編輯,我則繼續寫我的恐怖小說,我們兩人都不需要看心理醫生。
這是一筆好交易。
于是我被定了型,但我并不是很在意——畢竟大多時候,我寫的确實是恐怖小說。
不過我寫的隻是恐怖故事嗎?如果你讀了前面的故事,就會知道并非如此……不過每個故事裡都包含了一些恐怖的元素,不僅僅是《呼—吸—呼—吸》而已——《屍體》中吸血蟲那檔子事就頗吓人的,《納粹高徒》裡的夢中意象也同樣可怖,天曉得為什麼,我的腦子好像遲早都會轉回那個方向。
這裡的每篇稍長的故事都是我在完成一部長篇小說後寫成的——似乎我每完成一項浩大的工作後,瓦斯桶中殘留的燃料都剛好足夠我寫一篇中篇小說。
最早完成的《屍體》寫于《午夜行屍》之後,《納粹高徒》則是《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