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化狀況與中華文化之生命

關燈
我們對時間有一種真切的感覺,這種感覺不能用鐘表的均勻的滴答聲來描述。

    這種感覺另有根源,涉及我們的終極關懷。

    終極關懷起自我們意識到個人存在的根本的有限性和渺小。

    由于終極關懷,我們自然會關注和反思我們身處其中的時代——我們差不多都将在如此這般的一個時代裡度過自己有限的一生。

     因此,我們今天要來談談我們時代的文化狀況。

    這樣的題目很大,要把當代文化狀況說清楚很不容易。

    另外,還要談一談“中華文化之生命”,那更是一個大的題目。

    我鬥膽地來說幾句,隻是力圖把這個題目的核心說出來。

     當代文化的大衆化 我們今天所處的當代文化,是以西方文化為主導的、仿佛正在全球化的文化。

    這個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大衆化。

     大衆文化,比起貴族文化,應該算是一個進步吧?但是,正如古希臘的“晦澀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說的那樣:上升的路與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

    這就是說,在進步中同時包含着倒退。

     我曾經觀看過一張碟片,它記錄了某年在日本的一個被廢棄的機場上舉行的一場大型演唱會,是一個日本的世界著名的演唱組在那裡演出,幾十萬人聚集在那裡。

    演唱組所演唱的歌曲并沒有打動我,除了歌手們激烈的動作讓我覺得眼花缭亂之外,我并未聽到感人的旋律。

    但是,我卻看到在場的聽衆大多被感動得淚流滿面,如癡如狂。

    場面本身極為感人。

    我覺得那已經不是一場藝術演出了,差不多是一個宗教場面。

    當時我很不理解。

    後來讀到了阿多諾(TheodorW.Adorno,1903—1969,德國法蘭克福學派思想家)在其《美學理論》一書中談到的這樣一個現象:大衆文化如今到處都供奉着他們的偶像。

    根據阿多諾的叙述,我的理解有兩點。

    第一,今天的藝術已同藝術的曆史之間有了一道深深的鴻溝。

    今天的藝術創作、藝術表演已同古典的審美理想、審美原則毫不相幹,它成了一種使每個人都能充分參與其中的群衆活動,其内容則是當代人的非常原始的情緒的直接宣洩。

    第二,大衆的藝術偶像其實是無數崇拜者借以滿足自我認同感的代言人。

    他(或她)的演出,其實是崇拜者們的自我在歌唱。

    由此可以推出一個簡明的結論:今天,人們需要的是承認平凡的生活本身,承認生活中的哪怕是極為瑣碎的煩惱與歡樂。

    我們需要認同平庸,我們不能把平庸與崇高對立起來。

    我們必須取消價值等級中的崇高與平庸的差别。

    這一切,都使得今天的大衆藝術在它的創作目标上與整個藝術史的傳統背道而馳。

     需要說明的是,在我的這些表述中并不包含褒貶,也不包含對大衆藝術進行批判的理由。

    我們的任務首先應當是準确地理解它。

    現在,我把我對它所達到的理解概括為這樣一句話:大衆藝術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當代巫術”。

     巫術曾經是藝術的發源地,曾經充當了原始人類的集體生命情感的發動機。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這個“高度文明的”時代,我們卻仍然需要某種巫術來給予我們的心靈以動力,賦予我們的生活以熱情。

    這種現象有其深刻的根源。

    在資本邏輯與科學理性的協同作用中,當代社會有如一個巨大的秩序井然的機器。

    我們今天在複旦大學念書時,還未進入這個機器之中,我們多少還有一點精神的自由和閑情逸緻。

    但是,在不遠的将來,我們就将卷入到這架機器中去,無論我們是小職員還是高級白領,我們都将在一種強有力的效率原則的支配下生活。

    我們作為“人才資源”(而不是有個性的人),将被注入到一個鋼筋混凝土般的社會現實中去。

    于是,我們終于需要一個出口,讓我們被壓抑了的生命情感有得到宣洩的可能。

    這個出口,就是大衆藝術——我把它稱為“當代巫術”。

     在這種巫術中,我們擁有崇拜的偶像,我們與我們的偶像一起陶醉,一起狂歡,以便恢複我們的精神力量,再度返回到冷漠而又強大的社會機器中。

    其實不僅是大衆藝術,即便是在今天對體育競賽的觀看之中,我們一樣能夠找到與此類似的巫術效果。

    這就是說,無論是在大衆藝術的表演中還是在體育競賽的場合中,我們都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現象:偶像崇拜。

     古典的人生理想的消失 今天,我們固然已在政治的領域中驅除了對政治家的偶像崇拜,卻又在大衆藝術和大衆體育中重新樹立了偶像,而且,崇拜的狂熱程度絕不亞于以往在政治領域中的情形。

    這種現象意味深長。

    如果說對政治領袖的崇拜多少還意味着對參與某種崇高事業的熱情的話,那麼在今天,崇拜者的熱情已不再指向某種向上攀登的崇高目标。

    這說明,一切古典意義上的人生理想都已消失。

     現在,就讓我們來探讨一下古典理想消失的根本原因。

     近代以來的人類狀況,正如培根的那句名言所表達的那樣:知識就是力量。

    人類以抽象的理性,即概念和邏輯的力量而自豪。

    人類憑借這種力量征服自然,同自然界的創造力争奇鬥勝,把整個地球包裹在一張由機械技術和信息傳播技術所構成的大網之中。

    人類看到了自己在物質領域裡的全面的勝利進軍,并且過上了有史以來最富足的物質生活。

    當然,這種物質上的富足,在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社會階層之間是并不平等的,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