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抛棄
關燈
小
中
大
像個剛躲在灌木後生完孩子的年輕印第安女人。
我輕手輕腳、心怦怦直跳地順着鋪有深色地毯的樓梯走上樓,按響了門鈴,我的臉還是紅的,盡量使自己不嗚咽出聲。
一位略微年長的小個子夫人給我開了門,目光很友好,我表示很抱歉打擾他們,如果她的丈夫在家的話,我想要和他見上一面。
這時埃米爾的妻子才注意到我邋遢的裝扮,語氣也變得驚慌起來:“埃米爾,是V,G的那個朋友!”她朝屋内大聲喊道,然後急急忙忙地走向通往廚房的過道。
伴随着裡面傳出的金屬撞擊聲,我猜她在燒水,可能是為了泡茶。
齊奧朗走進房間,立馬挑了挑眉毛,這樣一個細微的動作卻明明白白地表露出了他的驚訝。
他請我坐下來,我頓時淚如雨下,哭得就像是一個找媽媽的嬰兒。
當我可憐兮兮地試圖用袖子擦去流出來的鼻涕時,他遞給我一條帶刺繡的手帕。
這份帶領我來到他門前的盲目的信任隻源自一個理由:他很像我那同樣來自東歐的祖父,一頭白發整齊地朝後梳着,前額兩側的發際線向後退,像兩個海灣,炯炯有神的藍眼睛,鷹鈎鼻,還有十分濃重的口音(泥檬?喬克力?喝茶時要吃點什麼?)。
我從來沒能完整地讀下來過他的任何一本書,哪怕它們都很短小精悍。
人們都說他是個“虛無主義者”。
确實,在這方面,他并沒有讓我失望。
“埃米爾,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抽抽搭搭地說道,“他說我瘋了,但繼續和他這樣下去我才真的會瘋掉。
他的那些謊言,他一次次的不辭而别,還有那些不停找上門來的女孩,甚至是那個讓我感覺自己像個囚犯的旅館房間。
我已經沒有可以說上話的人了。
他使我疏遠了我的朋友、家庭……” “V,”他語氣嚴肅地打斷我,“G是一個藝術家,一個非常偉大的作家,世人總有一天會知道的。
也許也不會,誰知道呢?如果你愛他,就應該接受他的一切。
G是不會改變的。
他選擇了你便已經是你極大的殊榮。
你需要做的是陪伴他在創作的道路上前行,同時也要包容他的反複無常。
我知道他十分喜愛你。
但女人往往不明白藝術家需要的是什麼。
你知道托爾斯泰的夫人每天都要将她丈夫的手稿用打字機打出來,然後不知疲倦地為他修改哪怕最微小的筆誤嗎?她徹底地奉獻出了自己!自我犧牲和奉獻精神——這才是藝術家的妻子應該具備的品德。
” “但是埃米爾,他一直在對我撒謊。
” “謊言是文學的一部分,我親愛的朋友!難道你不知道嗎?” 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這些話都是從他——一個哲學家和一個智者的口中說出來的。
他,作為至高無上的權威,卻要求一個不到十五歲的女孩将其一生都奉獻給一個變态的老家夥?并且讓她從此閉嘴?看着齊奧朗夫人用嬌小圓潤的手指抓住茶壺的一側把手,我忽然完全被吸引住了,一連串罵人的話在唇邊徘徊,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她妝容精緻,淡藍色的頭發和她優雅的上衣很是相配,對于丈夫說的每一句話,她都會默默地點頭表示贊同。
曾經,她是紅極一時的女演員,卻中斷了演藝事業。
我也無需過問這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而埃米爾不吝給我的唯一一句有價值的話——我那時尚未意識到這句話的意義所在——就是G是不會改變的。
下午放學後,我有時會去照看一個小男孩,那是母親一位鄰居的兒子。
我監督他完成作業,幫他洗澡,給他準備晚餐,陪他玩一會兒,然後哄他睡覺。
她母親出門吃晚餐時,一個年輕人就會來接我的班。
尤裡二十二歲,是一名法律專業的學生,他會吹薩克斯風,為了支付學費,空閑時間都在打工。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他父輩也有些俄國血統。
一開始,我們隻是打個照面,會互相問候,很少交談。
但幾個星期過後,我離開那裡的時間越來越晚,我們也變得越來越親近。
某天晚上,我們倆一起倚在窗台邊,看着夜幕降臨。
尤裡問我是否有男朋友,我便放任自己敞開心扉,怯生生地向他講述了我現在的處境。
再一次,我說感覺自己就像個囚犯。
十五歲的我,迷失在歧途,再也無法回歸正常的生活,終日無休止的争吵過後随之而來的又是枕邊絮語與和好,這是我僅剩的還能感覺到被愛的時刻。
在我少有的幾次去上課的時候,瘋狂的陰雲籠罩着我,我會把自己跟同學們做比較,當他們放學回家,一邊聽着達荷[即伊天·達荷(1956—),阿爾及利亞裔法國歌手,風靡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
]或趕時髦樂隊[即DepecheMode,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立的英國樂隊。
]的唱片一邊吃麥片時,我卻在滿足一個比我父親年紀都要大的老男人的性欲,因為對被抛棄的恐懼已經超越了我的理性,并且我固執地相信這種畸形關系會讓我顯得有趣。
我擡頭看向尤裡。
他氣得整張臉都發紫了,一種我從未在他身上見過的暴烈情緒扭曲了他的五官。
但他卻出奇溫柔地握住我的手,并摸了摸我的臉頰。
“你沒有意識到這家夥是在利用你、傷害你嗎?這不是你的錯,是他的!你既不是瘋子也不是囚犯。
你隻需要重新找回自信,離開他。
” G察覺到我在逃離他。
意識到我不再任由他掌控,這一點很明顯讓他無法忍受。
但我沒有告訴他任何我和尤裡的談話。
有史以來第一次,G提議讓我和他一起去菲律賓,他想向我證明這個地方和他筆下所描寫的邪惡天堂沒有半點關系。
甚至,他希望我們可以遠走高飛,他和我,去世界的另一端,去世界之外的任何地方[原文為“anywhereoutoftheworld”,出自英國詩人托馬斯·胡德的詩歌《歎息橋》(TheBridgeofSighs)。
]。
為了找回我們從前的感覺,像初遇時那樣重新相愛。
我不知所措,接受他的提議令我恐懼,卻又懷有一股難以抑制的渴望,一種荒唐的期待,期待我的噩夢能就此消弭,然後發現他那些書裡所有令人作嘔的描述不過是一種幻想、是他蓄意的挑逗和自戀的吹噓,
我輕手輕腳、心怦怦直跳地順着鋪有深色地毯的樓梯走上樓,按響了門鈴,我的臉還是紅的,盡量使自己不嗚咽出聲。
一位略微年長的小個子夫人給我開了門,目光很友好,我表示很抱歉打擾他們,如果她的丈夫在家的話,我想要和他見上一面。
這時埃米爾的妻子才注意到我邋遢的裝扮,語氣也變得驚慌起來:“埃米爾,是V,G的那個朋友!”她朝屋内大聲喊道,然後急急忙忙地走向通往廚房的過道。
伴随着裡面傳出的金屬撞擊聲,我猜她在燒水,可能是為了泡茶。
齊奧朗走進房間,立馬挑了挑眉毛,這樣一個細微的動作卻明明白白地表露出了他的驚訝。
他請我坐下來,我頓時淚如雨下,哭得就像是一個找媽媽的嬰兒。
當我可憐兮兮地試圖用袖子擦去流出來的鼻涕時,他遞給我一條帶刺繡的手帕。
這份帶領我來到他門前的盲目的信任隻源自一個理由:他很像我那同樣來自東歐的祖父,一頭白發整齊地朝後梳着,前額兩側的發際線向後退,像兩個海灣,炯炯有神的藍眼睛,鷹鈎鼻,還有十分濃重的口音(泥檬?喬克力?喝茶時要吃點什麼?)。
我從來沒能完整地讀下來過他的任何一本書,哪怕它們都很短小精悍。
人們都說他是個“虛無主義者”。
确實,在這方面,他并沒有讓我失望。
“埃米爾,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抽抽搭搭地說道,“他說我瘋了,但繼續和他這樣下去我才真的會瘋掉。
他的那些謊言,他一次次的不辭而别,還有那些不停找上門來的女孩,甚至是那個讓我感覺自己像個囚犯的旅館房間。
我已經沒有可以說上話的人了。
他使我疏遠了我的朋友、家庭……” “V,”他語氣嚴肅地打斷我,“G是一個藝術家,一個非常偉大的作家,世人總有一天會知道的。
也許也不會,誰知道呢?如果你愛他,就應該接受他的一切。
G是不會改變的。
他選擇了你便已經是你極大的殊榮。
你需要做的是陪伴他在創作的道路上前行,同時也要包容他的反複無常。
我知道他十分喜愛你。
但女人往往不明白藝術家需要的是什麼。
你知道托爾斯泰的夫人每天都要将她丈夫的手稿用打字機打出來,然後不知疲倦地為他修改哪怕最微小的筆誤嗎?她徹底地奉獻出了自己!自我犧牲和奉獻精神——這才是藝術家的妻子應該具備的品德。
” “但是埃米爾,他一直在對我撒謊。
” “謊言是文學的一部分,我親愛的朋友!難道你不知道嗎?” 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這些話都是從他——一個哲學家和一個智者的口中說出來的。
他,作為至高無上的權威,卻要求一個不到十五歲的女孩将其一生都奉獻給一個變态的老家夥?并且讓她從此閉嘴?看着齊奧朗夫人用嬌小圓潤的手指抓住茶壺的一側把手,我忽然完全被吸引住了,一連串罵人的話在唇邊徘徊,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她妝容精緻,淡藍色的頭發和她優雅的上衣很是相配,對于丈夫說的每一句話,她都會默默地點頭表示贊同。
曾經,她是紅極一時的女演員,卻中斷了演藝事業。
我也無需過問這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而埃米爾不吝給我的唯一一句有價值的話——我那時尚未意識到這句話的意義所在——就是G是不會改變的。
下午放學後,我有時會去照看一個小男孩,那是母親一位鄰居的兒子。
我監督他完成作業,幫他洗澡,給他準備晚餐,陪他玩一會兒,然後哄他睡覺。
她母親出門吃晚餐時,一個年輕人就會來接我的班。
尤裡二十二歲,是一名法律專業的學生,他會吹薩克斯風,為了支付學費,空閑時間都在打工。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他父輩也有些俄國血統。
一開始,我們隻是打個照面,會互相問候,很少交談。
但幾個星期過後,我離開那裡的時間越來越晚,我們也變得越來越親近。
某天晚上,我們倆一起倚在窗台邊,看着夜幕降臨。
尤裡問我是否有男朋友,我便放任自己敞開心扉,怯生生地向他講述了我現在的處境。
再一次,我說感覺自己就像個囚犯。
十五歲的我,迷失在歧途,再也無法回歸正常的生活,終日無休止的争吵過後随之而來的又是枕邊絮語與和好,這是我僅剩的還能感覺到被愛的時刻。
在我少有的幾次去上課的時候,瘋狂的陰雲籠罩着我,我會把自己跟同學們做比較,當他們放學回家,一邊聽着達荷[即伊天·達荷(1956—),阿爾及利亞裔法國歌手,風靡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
]或趕時髦樂隊[即DepecheMode,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立的英國樂隊。
]的唱片一邊吃麥片時,我卻在滿足一個比我父親年紀都要大的老男人的性欲,因為對被抛棄的恐懼已經超越了我的理性,并且我固執地相信這種畸形關系會讓我顯得有趣。
我擡頭看向尤裡。
他氣得整張臉都發紫了,一種我從未在他身上見過的暴烈情緒扭曲了他的五官。
但他卻出奇溫柔地握住我的手,并摸了摸我的臉頰。
“你沒有意識到這家夥是在利用你、傷害你嗎?這不是你的錯,是他的!你既不是瘋子也不是囚犯。
你隻需要重新找回自信,離開他。
” G察覺到我在逃離他。
意識到我不再任由他掌控,這一點很明顯讓他無法忍受。
但我沒有告訴他任何我和尤裡的談話。
有史以來第一次,G提議讓我和他一起去菲律賓,他想向我證明這個地方和他筆下所描寫的邪惡天堂沒有半點關系。
甚至,他希望我們可以遠走高飛,他和我,去世界的另一端,去世界之外的任何地方[原文為“anywhereoutoftheworld”,出自英國詩人托馬斯·胡德的詩歌《歎息橋》(TheBridgeofSighs)。
]。
為了找回我們從前的感覺,像初遇時那樣重新相愛。
我不知所措,接受他的提議令我恐懼,卻又懷有一股難以抑制的渴望,一種荒唐的期待,期待我的噩夢能就此消弭,然後發現他那些書裡所有令人作嘔的描述不過是一種幻想、是他蓄意的挑逗和自戀的吹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