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關燈
小
中
大
沉入黑暗裡,一直到現在,遺老不必說,連遺少也還是那麼多。
這就因為先烈的好心,對于鬼蜮的慈悲,使它們繁殖起來,而此後的明白青年,為反抗黑暗計,也就要花費更多更多的氣力和生命。
秋瑾⑾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後暫時稱為&ldquo女俠&rdquo,現在是不大聽見有人提起了。
革命一起,她的故鄉就到了一個都督,&mdash&mdash等于現在之所謂督軍,&mdash&mdash也是她的同志:王金發⑿。
他捉住了殺害她的謀主⒀,調集了告密的案卷,要為她報仇。
然而終于将那謀主釋放了,據說是因為已經成了民國,大家不應該再修舊怨罷。
但等到二次革命失敗後,王金發卻被袁世凱的走狗槍決了,與有力的是他所釋放的殺過秋瑾的謀主。
這人現在也已&ldquo壽終正寝&rdquo了,但在那裡繼續跋扈出沒着的也還是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鄉也還是那樣的故鄉,年複一年,絲毫沒有長進。
從這一點看起來,生長在可為中國模範的名城⒁裡的楊蔭榆⒂女士和陳西滢先生,真是洪福齊天。
五論塌台人物不當與&ldquo落水狗&rdquo相提并論 &ldquo犯而不校&rdquo⒃是恕道,&ldquo以眼還眼以牙還牙&rdquo⒄是直道。
中國最多的卻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但是,這其實是老實人自己讨苦吃。
俗語說:&ldquo忠厚是無用的别名&rdquo,也許太刻薄一點罷,但仔細想來,卻也覺得并非唆人作惡之談,乃是歸納了許多苦楚的經曆之後的警句。
譬如不打落水狗說,其成因大概有二:一是無力打;二是比例錯。
前者且勿論;後者的大錯就又有二:一是誤将塌台人物和落水狗齊觀,二是不辨塌台人物又有好有壞,于是視同一律,結果反成為縱惡。
即以現在而論,因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轉輪,壞人靠着冰山,恣行無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憐,而曾經親見,或親受其噬齧的老實人,乃忽以&ldquo落水狗&rdquo視之,不但不打,甚至于還有哀矜之意,自以為公理已伸,俠義這時正在我這裡。
殊不知它何嘗真是落水,巢窟是早已造好的了,食料是早經儲足的了,并且都在租界裡。
雖然有時似乎受傷,其實并不,至多不過是假裝跛腳,聊以引起人們的恻隐之心,可以從容避匿罷了。
他日複來,仍舊先咬老實人開手,&ldquo投石下井&rdquo⒅,無所不為,尋起原因來,一部分就正因為老實人不&ldquo打落水狗&rdquo之故。
所以,要是說得苛刻一點,也就是自家掘坑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錯誤的。
六論現在還不能一味&ldquo費厄&rdquo 仁人們或者要問:那麼,我們竟不要&ldquo費厄潑賴&rdquo麼?我可以立刻回答:當然是要的,然而尚早。
這就是&ldquo請君入甕&rdquo⒆法。
雖然仁人們未必肯用,但我還可以言之成理。
土紳士或洋紳士們不是常常說,中國自有特别國情,外國的平等自由等等,不能适用麼?我以為這&ldquo費厄潑賴&rdquo也是其一。
否則,他對你不&ldquo費厄&rdquo,你卻對他去&ldquo費厄&rdquo,結果總是自己吃虧,不但要&ldquo費厄&rdquo而不可得,并且連要不&ldquo費厄&rdquo而亦不可得。
所以要&ldquo費厄&rdquo,最好是首先看清對手,倘是些不配承受&ldquo費厄&rdquo的,大可以老實不客氣;待到它也&ldquo費厄&rdquo了,然後再與它講&ldquo費厄&rdquo不遲。
這似乎很有主張二重道德之嫌,但是也出于不得已,因為倘不如此,中國将不能有較好的路。
中國現在有許多二重道德,主與奴,男與女,都有不同的道德,還沒有劃一。
要是對&ldquo落水狗&rdquo和&ldquo落水人&rdquo獨獨一視同仁,實在未免太偏,太早,正如紳士們之所謂自由平等并非不好,在中國卻微嫌太早一樣。
所以倘有人要普遍施行&ldquo費厄潑賴&rdquo精神,我以為至少須俟所謂&ldquo落水狗&rdquo者帶有人氣之後。
但現在自然也非絕不可行,就是,有如上文所說:要看清對手。
而且還要有等差,即&ldquo費厄&rdquo必視對手之如何而施,無論其怎樣落水,為人也則幫之,為狗也則不管之,為壞狗也則打之。
一言以蔽之:&ldquo黨同伐異&rdquo⒇而已矣。
滿心&ldquo婆理&rdqu
這就因為先烈的好心,對于鬼蜮的慈悲,使它們繁殖起來,而此後的明白青年,為反抗黑暗計,也就要花費更多更多的氣力和生命。
秋瑾⑾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後暫時稱為&ldquo女俠&rdquo,現在是不大聽見有人提起了。
革命一起,她的故鄉就到了一個都督,&mdash&mdash等于現在之所謂督軍,&mdash&mdash也是她的同志:王金發⑿。
他捉住了殺害她的謀主⒀,調集了告密的案卷,要為她報仇。
然而終于将那謀主釋放了,據說是因為已經成了民國,大家不應該再修舊怨罷。
但等到二次革命失敗後,王金發卻被袁世凱的走狗槍決了,與有力的是他所釋放的殺過秋瑾的謀主。
這人現在也已&ldquo壽終正寝&rdquo了,但在那裡繼續跋扈出沒着的也還是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鄉也還是那樣的故鄉,年複一年,絲毫沒有長進。
從這一點看起來,生長在可為中國模範的名城⒁裡的楊蔭榆⒂女士和陳西滢先生,真是洪福齊天。
五論塌台人物不當與&ldquo落水狗&rdquo相提并論 &ldquo犯而不校&rdquo⒃是恕道,&ldquo以眼還眼以牙還牙&rdquo⒄是直道。
中國最多的卻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但是,這其實是老實人自己讨苦吃。
俗語說:&ldquo忠厚是無用的别名&rdquo,也許太刻薄一點罷,但仔細想來,卻也覺得并非唆人作惡之談,乃是歸納了許多苦楚的經曆之後的警句。
譬如不打落水狗說,其成因大概有二:一是無力打;二是比例錯。
前者且勿論;後者的大錯就又有二:一是誤将塌台人物和落水狗齊觀,二是不辨塌台人物又有好有壞,于是視同一律,結果反成為縱惡。
即以現在而論,因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轉輪,壞人靠着冰山,恣行無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憐,而曾經親見,或親受其噬齧的老實人,乃忽以&ldquo落水狗&rdquo視之,不但不打,甚至于還有哀矜之意,自以為公理已伸,俠義這時正在我這裡。
殊不知它何嘗真是落水,巢窟是早已造好的了,食料是早經儲足的了,并且都在租界裡。
雖然有時似乎受傷,其實并不,至多不過是假裝跛腳,聊以引起人們的恻隐之心,可以從容避匿罷了。
他日複來,仍舊先咬老實人開手,&ldquo投石下井&rdquo⒅,無所不為,尋起原因來,一部分就正因為老實人不&ldquo打落水狗&rdquo之故。
所以,要是說得苛刻一點,也就是自家掘坑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錯誤的。
六論現在還不能一味&ldquo費厄&rdquo 仁人們或者要問:那麼,我們竟不要&ldquo費厄潑賴&rdquo麼?我可以立刻回答:當然是要的,然而尚早。
這就是&ldquo請君入甕&rdquo⒆法。
雖然仁人們未必肯用,但我還可以言之成理。
土紳士或洋紳士們不是常常說,中國自有特别國情,外國的平等自由等等,不能适用麼?我以為這&ldquo費厄潑賴&rdquo也是其一。
否則,他對你不&ldquo費厄&rdquo,你卻對他去&ldquo費厄&rdquo,結果總是自己吃虧,不但要&ldquo費厄&rdquo而不可得,并且連要不&ldquo費厄&rdquo而亦不可得。
所以要&ldquo費厄&rdquo,最好是首先看清對手,倘是些不配承受&ldquo費厄&rdquo的,大可以老實不客氣;待到它也&ldquo費厄&rdquo了,然後再與它講&ldquo費厄&rdquo不遲。
這似乎很有主張二重道德之嫌,但是也出于不得已,因為倘不如此,中國将不能有較好的路。
中國現在有許多二重道德,主與奴,男與女,都有不同的道德,還沒有劃一。
要是對&ldquo落水狗&rdquo和&ldquo落水人&rdquo獨獨一視同仁,實在未免太偏,太早,正如紳士們之所謂自由平等并非不好,在中國卻微嫌太早一樣。
所以倘有人要普遍施行&ldquo費厄潑賴&rdquo精神,我以為至少須俟所謂&ldquo落水狗&rdquo者帶有人氣之後。
但現在自然也非絕不可行,就是,有如上文所說:要看清對手。
而且還要有等差,即&ldquo費厄&rdquo必視對手之如何而施,無論其怎樣落水,為人也則幫之,為狗也則不管之,為壞狗也則打之。
一言以蔽之:&ldquo黨同伐異&rdquo⒇而已矣。
滿心&ldquo婆理&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