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面子”
關燈
小
中
大
&ldquo面子&rdquo,是我們在談話裡常常聽到的,因為好像一聽就懂,所以細想的人大約不很多。
但近來從外國人的嘴裡,有時也聽到這兩個音,他們似乎在研究。
他們以為這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國精神的綱領,隻要抓住這個,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辮子一樣,全身都跟着走動了。
相傳前清時候,洋人到總理衙門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們滿口答應,但臨走時,卻被從邊門送出去。
不給他走正門,就是他沒有面子;他既然沒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國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風了。
這是不是事實,我斷不定,但這故事,&ldquo中外人士&rdquo中是頗有些人知道的。
因此,我頗疑心他們想專将&ldquo面子&rdquo給我們。
但&ldquo面子&rdquo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不想還好,一想可就覺得胡塗。
它像是很有好幾種的,每一種身價,就有一種&ldquo面子&rdquo,也就是所謂&ldquo臉&rdquo。
這&ldquo臉&rdquo有一條界線,如果落到這線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ldquo丢臉&rdquo。
不怕&ldquo丢臉&rdquo,便是&ldquo不要臉&rdquo。
但倘使做了超出這線以上的事,就&ldquo有面子&rdquo,或曰&ldquo露臉&rdquo。
而&ldquo丢臉&rdquo之道,則因人而不同,例如車夫坐在路邊赤膊捉虱子,并不算什麼,富家姑爺坐在路邊赤膊捉虱子,才成為&ldquo丢臉&rdquo。
但車夫也并非沒有&ldquo臉&rdquo,不過這時不算&ldquo丢&rdquo,要給老婆踢了一腳,就躺倒哭起來,這才成為他的&ldquo丢臉&rdquo。
這一條&ldquo丢臉&rdquo律,是也适用于上等人的。
這樣看來,&ldquo丢臉&rdquo的機會,似乎上等人比較的多,但也不一定,例如車夫偷一個錢袋,被人發見,是失了面子的,而上等人大撈一批金珠珍玩,卻仿佛也不見得怎樣&ldquo丢臉&rdquo,況且還有&ldquo出洋考察&rdquo〔2〕,是改頭換面的良方。
誰都要&ldquo面子&rdquo,當然也可以說是好事情,但&ldquo面子&rdquo這東西,卻實在有些怪。
九月三十日的《申報》就告訴我們一條新聞:滬西有業木匠大包作頭之羅立鴻,為其母出殡,邀開&ldquo贳器店之王樹寶夫婦幫忙,因來賓衆多,所備白衣,不敷分配,其時适有名王道才,綽号三喜子,亦到來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為有失體面,心中懷恨,&hellip&hellip邀集徒黨數十人,各執鐵棍,據說尚有持手槍者多人,将王樹寶家人亂打,一時雙方有劇烈之戰争,頭破血流,多人受有重傷。
&hellip&hellip&rdquo白衣是親族有服者所穿的,現在必須&ldquo争穿&rdquo而又&ldquo不遂&rdquo,足見并非親族,但竟以為&ldquo有失體面&rdquo,演成這樣的大戰了。
這時候,好像隻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ldquo有面子&rdquo,而自己成了什麼,卻可以完全不管。
這類脾氣,是&ldquo紳商&rdquo也不免發露的:袁世凱〔3〕将要稱帝的時候,有人以列名于勸進表中為&ldquo有面子”有一國從青島撤兵〔4〕的時候,有人以列名于萬民傘上為&ldquo有面子&rdquo。
所以,要&ldquo面子&rdquo也可以說并不一定是好事情&mdash&m
但近來從外國人的嘴裡,有時也聽到這兩個音,他們似乎在研究。
他們以為這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國精神的綱領,隻要抓住這個,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辮子一樣,全身都跟着走動了。
相傳前清時候,洋人到總理衙門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們滿口答應,但臨走時,卻被從邊門送出去。
不給他走正門,就是他沒有面子;他既然沒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國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風了。
這是不是事實,我斷不定,但這故事,&ldquo中外人士&rdquo中是頗有些人知道的。
因此,我頗疑心他們想專将&ldquo面子&rdquo給我們。
但&ldquo面子&rdquo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不想還好,一想可就覺得胡塗。
它像是很有好幾種的,每一種身價,就有一種&ldquo面子&rdquo,也就是所謂&ldquo臉&rdquo。
這&ldquo臉&rdquo有一條界線,如果落到這線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ldquo丢臉&rdquo。
不怕&ldquo丢臉&rdquo,便是&ldquo不要臉&rdquo。
但倘使做了超出這線以上的事,就&ldquo有面子&rdquo,或曰&ldquo露臉&rdquo。
而&ldquo丢臉&rdquo之道,則因人而不同,例如車夫坐在路邊赤膊捉虱子,并不算什麼,富家姑爺坐在路邊赤膊捉虱子,才成為&ldquo丢臉&rdquo。
但車夫也并非沒有&ldquo臉&rdquo,不過這時不算&ldquo丢&rdquo,要給老婆踢了一腳,就躺倒哭起來,這才成為他的&ldquo丢臉&rdquo。
這一條&ldquo丢臉&rdquo律,是也适用于上等人的。
這樣看來,&ldquo丢臉&rdquo的機會,似乎上等人比較的多,但也不一定,例如車夫偷一個錢袋,被人發見,是失了面子的,而上等人大撈一批金珠珍玩,卻仿佛也不見得怎樣&ldquo丢臉&rdquo,況且還有&ldquo出洋考察&rdquo〔2〕,是改頭換面的良方。
誰都要&ldquo面子&rdquo,當然也可以說是好事情,但&ldquo面子&rdquo這東西,卻實在有些怪。
九月三十日的《申報》就告訴我們一條新聞:滬西有業木匠大包作頭之羅立鴻,為其母出殡,邀開&ldquo贳器店之王樹寶夫婦幫忙,因來賓衆多,所備白衣,不敷分配,其時适有名王道才,綽号三喜子,亦到來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為有失體面,心中懷恨,&hellip&hellip邀集徒黨數十人,各執鐵棍,據說尚有持手槍者多人,将王樹寶家人亂打,一時雙方有劇烈之戰争,頭破血流,多人受有重傷。
&hellip&hellip&rdquo白衣是親族有服者所穿的,現在必須&ldquo争穿&rdquo而又&ldquo不遂&rdquo,足見并非親族,但竟以為&ldquo有失體面&rdquo,演成這樣的大戰了。
這時候,好像隻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ldquo有面子&rdquo,而自己成了什麼,卻可以完全不管。
這類脾氣,是&ldquo紳商&rdquo也不免發露的:袁世凱〔3〕将要稱帝的時候,有人以列名于勸進表中為&ldquo有面子”有一國從青島撤兵〔4〕的時候,有人以列名于萬民傘上為&ldquo有面子&rdquo。
所以,要&ldquo面子&rdquo也可以說并不一定是好事情&mdas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