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後雜談
關燈
小
中
大
〔22〕譚嗣同(1865—1898)字複生,湖南浏陽人,清末維新運動的重要人物,戊戌政變中犧牲的“六君子”之一。
“閉門投轄思張儉”,原作“望門投止思張儉”,是他被害前所作七絕《獄中題壁》的第一句。
張儉,後漢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靈帝時官東部督郵。
《後漢書·黨锢列傳》載:他的仇家“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讨捕。
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閉門投轄”是漢代陳遵好客的故事,見《漢書·遊俠列傳》。
) 〔23〕秋瑾(1879?—1907)字璇卿,号競雄,别署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反清革命團體光複會主要人物之一。
一九○七年七月,她因籌劃起義事洩,被清政府逮捕,十五日(夏曆六月初六)被害于紹興城内軒亭口。
陳去病在《鑒湖女俠秋瑾傳》中叙述秋瑾受審時的情形說:“有見之者,謂初終無所供,惟于刑庭書‘秋雨秋風愁殺人’句而已。
” 〔24〕吳興劉氏嘉業堂我國著名的私人藏書樓,在浙江吳興南浔鎮,藏書達六十萬卷,并自行雕版印書,刻有《嘉業堂叢書》、《求恕齋叢書》等。
創辦人劉承幹(1882—1963),字貞一,号翰怡,浙江吳興人。
〔25〕蔡顯(約1697—1767)字笠夫,江蘇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清代文字獄檔》第二輯收有“蔡顯《閑漁閑閑錄》案”,此案發生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據當時的奏折稱:蔡顯系雍正時舉人,年七十一歲,自号閑漁;所著《閑閑錄》一書,語含诽謗,意多悖逆。
後來的結果是蔡顯被“斬決”,他的兒子“斬監候秋後處決”,門人等分别“杖流”及“發伊犁等處充當苦差”。
《閑漁閑閑錄》,九卷,是一部雜錄朝典、時事、詩句的雜記,劉氏嘉業堂刻本于一九一五年印行。
〔26〕缺着末筆從唐代開始的一種避諱方法,即在書寫或镌刻本朝皇帝或尊長的名字時省略最末一筆。
劉承幹對“儀”字缺末筆,是避清廢帝溥儀的諱。
〔27〕風終幽,雅終《召癋》《詩經》計分“國風”、“小雅”、“大雅”、“頌”四類。
《豳》列于“國風”的最後,共七篇。
據《詩序》稱:這些都是關于周公“遭變故”、“救亂”、“東征”的詩。
《召癋》是“大雅”的最後一篇,據《詩序》稱:“《召癋》,凡伯(周大夫)刺幽王大壞也。
” 〔28〕體元表正“體元”,見《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晉代杜預注:“凡人君即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據唐代孔穎達疏:“元正實是始長之義,但因名以廣之。
元者:氣之本也,善之長也;人君執大本,長庶物,欲其與元同體,故年稱元年。
”“表正”,見《書經·仲虺之诰》:“表正萬邦。
”漢代孔安國注:“儀表天下,法正萬國。
” 〔29〕關于張獻忠之死,史書上的說法不一。
據《明史·張獻忠傳》載:清順治三年(1646)清肅親王豪格進兵四川,“獻忠盡焚成都宮殿廬舍,夷其城,率衆出川北,……會我大清兵至漢中,……至鹽亭界,大霧。
獻忠曉行,猝遇我兵于鳳凰坡,中矢墜馬,蒲伏積薪下。
于是我兵擒獻忠出,斬之。
”但《明史紀事本末·張獻忠之亂》說他是“以病死于蜀中”。
〔30〕“春秋筆法”《春秋》是春秋時期魯國的編年史,相傳為孔丘所修。
過去的經學家認為它每用一字,都隐含“褒”“貶”的“微言大義”,稱為“春秋筆法”。
〔31〕“萬物皆備于我矣”孟轲的話。
語見《孟子·盡心》。
〔32〕東坡蘇轼(1037—1101),字子瞻,号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代文學家。
神宗初年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黃州。
他要客談鬼的事,見宋代葉夢得《石林避暑錄話》卷一:“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所與遊者亦不盡擇,各随其人高下,談諧放蕩,不複為畛畦。
有不能談者,則強之使說鬼,或辭無有,則曰‘姑妄言之’,于是聞者無不絕倒,皆盡歡而去。
” 〔33〕鐵铉(1366—1402)字鼎石,河南鄧州(今鄧縣)人。
明建文帝時任山東參政,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永樂帝)起兵奪位,他在濟南屢破燕王兵,升兵部尚書。
燕王登位後被處死。
據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壬午殉難》載:“鐵铉被執至京陛見,背立庭中,正言不屈,令一顧不可得。
割其耳鼻,竟不肯顧……遂寸磔之,至死,猶喃喃罵不絕。
文皇(永樂)乃令舁大镬至,納油數斛,熬之,投铉屍,頃刻成煤炭。
” 〔34〕關于鐵铉兩個女兒入教坊的事,據明代王鏊的《震澤紀聞》載:“铉有二女,入教坊數月,終不受辱。
有铉同官至,二女為詩以獻。
文皇曰:‘彼終不屈乎?’乃赦出之,皆适士人。
”教坊,唐代開始設立的掌管教練女樂的機構。
後來封建統治者常把罪犯的妻女罰入教坊,實際上是一種官妓。
〔35〕“曲終奏雅”語見《漢書·司馬相如傳》:“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戲乎?”〔36〕永樂的上谕參看本書《病後雜談之餘》第一節。
〔37〕張獻忠祭梓潼神文見于《蜀碧》卷三和《蜀龜鑒》卷三,原文如下:“咱老子姓張,你也姓張,為甚吓咱老子?咱與你聯了宗罷。
尚享。
”(兩書中個别字稍有不同)梓潼神,據《明史·禮志四》,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晉時人。
〔38〕杭世駿(1696—1773)字大宗,浙江仁和(今餘杭)人,清代考據家。
乾隆時官禦史。
著有《訂訛類編》、《道古堂詩文集》等。
《訂訛類編》,六卷,又《續補》二卷,是一部考訂古籍真僞異同的書。
下面的引文是杭世駿照錄錢謙益《列朝詩集》閏集卷四中的話。
據《列朝詩集》:“其論”作“其語”,“好事”作“好事者”。
〔39〕《國朝文纂》明代詩文的彙編。
據《明史·藝文志》“集類”三“總集類”載:“王棟《國朝文纂》四十卷”,又“張士瀹《明文纂》五十卷”。
“閉門投轄思張儉”,原作“望門投止思張儉”,是他被害前所作七絕《獄中題壁》的第一句。
張儉,後漢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靈帝時官東部督郵。
《後
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閉門投轄”是漢代陳遵好客的故事,見《漢書·遊俠列傳》。
) 〔23〕秋瑾(1879?—1907)字璇卿,号競雄,别署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反清革命團體光複會主要人物之一。
一九○七年七月,她因籌劃起義事洩,被清政府逮捕,十五日(夏曆六月初六)被害于紹興城内軒亭口。
陳去病在《鑒湖女俠秋瑾傳》中叙述秋瑾受審時的情形說:“有見之者,謂初終無所供,惟于刑庭書‘秋雨秋風愁殺人’句而已。
” 〔24〕吳興劉氏嘉業堂我國著名的私人藏書樓,在浙江吳興南浔鎮,藏書達六十萬卷,并自行雕版印書,刻有《嘉業堂叢書》、《求恕齋叢書》等。
創辦人劉承幹(1882—1963),字貞一,号翰怡,浙江吳興人。
〔25〕蔡顯(約1697—1767)字笠夫,江蘇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清代文字獄檔》第二輯收有“蔡顯《閑漁閑閑錄》案”,此案發生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據當時的奏折稱:蔡顯系雍正時舉人,年七十一歲,自号閑漁;所著《閑閑錄》一書,語含诽謗,意多悖逆。
後來的結果是蔡顯被“斬決”,他的兒子“斬監候秋後處決”,門人等分别“杖流”及“發伊犁等處充當苦差”。
《閑漁閑閑錄》,九卷,是一部雜錄朝典、時事、詩句的雜記,劉氏嘉業堂刻本于一九一五年印行。
〔26〕缺着末筆從唐代開始的一種避諱方法,即在書寫或镌刻本朝皇帝或尊長的名字時省略最末一筆。
劉承幹對“儀”字缺末筆,是避清廢帝溥儀的諱。
〔27〕風終幽,雅終《召癋》《詩經》計分“國風”、“小雅”、“大雅”、“頌”四類。
《豳》列于“國風”的最後,共七篇。
據《詩序》稱:這些都是關于周公“遭變故”、“救亂”、“東征”的詩。
《召癋》是“大雅”的最後一篇,據《詩序》稱:“《召癋》,凡伯(周大夫)刺幽王大壞也。
” 〔28〕體元表正“體元”,見《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晉代杜預注:“凡人君即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據唐代孔穎達疏:“元正實是始長之義,但因名以廣之。
元者:氣之本也,善之長也;人君執大本,長庶物,欲其與元同體,故年稱元年。
”“表正”,見《書經·仲虺之诰》:“表正萬邦。
”漢代孔安國注:“儀表天下,法正萬國。
” 〔29〕關于張獻忠之死,史書上的說法不一。
據《明史·張獻忠傳》載:清順治三年(1646)清肅親王豪格進兵四川,“獻忠盡焚成都宮殿廬舍,夷其城,率衆出川北,……會我大清兵至漢中,……至鹽亭界,大霧。
獻忠曉行,猝遇我兵于鳳凰坡,中矢墜馬,蒲伏積薪下。
于是我兵擒獻忠出,斬之。
”但《明史紀事本末·張獻忠之亂》說他是“以病死于蜀中”。
〔30〕“春秋筆法”《春秋》是春秋時期魯國的編年史,相傳為孔丘所修。
過去的經學家認為它每用一字,都隐含“褒”“貶”的“微言大義”,稱為“春秋筆法”。
〔31〕“萬物皆備于我矣”孟轲的話。
語見《孟子·盡心》。
〔32〕東坡蘇轼(1037—1101),字子瞻,号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代文學家。
神宗初年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黃州。
他要客談鬼的事,見宋代葉夢得《石林避暑錄話》卷一:“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所與遊者亦不盡擇,各随其人高下,談諧放蕩,不複為畛畦。
有不能談者,則強之使說鬼,或辭無有,則曰‘姑妄言之’,于是聞者無不絕倒,皆盡歡而去。
” 〔33〕鐵铉(1366—1402)字鼎石,河南鄧州(今鄧縣)人。
明建文帝時任山東參政,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永樂帝)起兵奪位,他在濟南屢破燕王兵,升兵部
燕王登位後被處死。
據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壬午殉難》載:“鐵铉被執至京陛見,背立庭中,正言不屈,令一顧不可得。
割其耳鼻,竟不肯顧……遂寸磔之,至死,猶喃喃罵不絕。
文皇(永樂)乃令舁大镬至,納油數斛,熬之,投铉屍,頃刻成煤炭。
” 〔34〕關于鐵铉兩個女兒入教坊的事,據明代王鏊的《震澤紀聞》載:“铉有二女,入教坊數月,終不受辱。
有铉同官至,二女為詩以獻。
文皇曰:‘彼終不屈乎?’乃赦出之,皆适士人。
”教坊,唐代開始設立的掌管教練女樂的機構。
後來封建統治者常把罪犯的妻女罰入教坊,實際上是一種官妓。
〔35〕“曲終奏雅”語見《漢書·司馬相如傳》:“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戲乎?”〔36〕永樂的上谕參看本書《病後雜談之餘》第一節。
〔37〕張獻忠祭梓潼神文見于《蜀碧》卷三和《蜀龜鑒》卷三,原文如下:“咱老子姓張,你也姓張,為甚吓咱老子?咱與你聯了宗罷。
尚享。
”(兩書中個别字稍有不同)梓潼神,據《明史·禮志四》,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晉時人。
〔38〕杭世駿(1696—1773)字大宗,浙江仁和(今餘杭)人,清代考據家。
乾隆時官禦史。
著有《訂訛類編》、《道古堂詩文集》等。
《訂訛類編》,六卷,又《續補》二卷,是一部考訂古籍真僞異同的書。
下面的引文是杭世駿照錄錢謙益《列朝詩集》閏集卷四中的話。
據《列朝詩集》:“其論”作“其語”,“好事”作“好事者”。
〔39〕《國朝文纂》明代詩文的彙編。
據《明史·藝文志》“集類”三“總集類”載:“王棟《國朝文纂》四十卷”,又“張士瀹《明文纂》五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