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政策》〔1〕
關燈
小
中
大
人著了先鞭。
翻一本書便會浮起,做革命文學家真太容易了,我并不這樣想。
有一種小報,則說我的譯《藝術論》〔19〕是‘投降’。
是的,投降的事,為世上所常有,但其時成仿吾元帥早已爬出日本的溫泉,住進巴黎的旅館,在這裡又向誰輸誠呢。
今年,谥法又兩樣了,……說是‘方向轉換’。
我看見日本的有些雜志中,曾将這四字加在先前的新感覺派片岡鐵兵〔20〕上,算是一個好名詞。
其實,這些紛纭之談,也還是日看名目,連想也不肯一想的老病。
譯一本關于無産階級文學的書,是不足以證明方向的,倘有曲譯,倒反足以為害。
我的譯書,就也要獻給這些速斷的無産文學批評家,因為他們是有不貪‘爽快’,耐苦來研究這種理論的義務的。
“但我自信并無故意的曲譯,打着我所不佩服的批評家的傷處了的時候我就一笑,打着我自己的傷處了的時候我就忍疼,卻決不有所增減,這也是始終‘硬譯’的一個原因。
自然,世間總會有較好的翻譯者,能夠譯成既不曲,也不‘硬’或‘死’的文章的,那時我的譯本當然就被淘汰,我就隻要來填這從‘無有’到‘較好’的空間罷了。
” 因為至今還沒有更新的譯本出現,所以我仍然整理舊稿,印成書籍模樣,想延續他多少時候的生存。
但較之初稿,自信是更少缺點了。
第一,雪峰當編定時,曾給我對比原譯,訂正了幾個錯誤;第二,他又将所譯岡澤秀虎〔21〕的《以理論為中心的俄國無産階級文學發達史》附在卷末,并将有些字面改從我的譯例,使總覽之後,于這《文藝政策》的來源去脈,更得分明。
這兩點,至少是值得特行聲叙的。
一九三○年四月十二之夜,魯迅記于滬北小閣。
※※※ 〔1〕《文藝政策》即《蘇俄的文藝政策》,魯迅據藏原惟人和外村史郎的日譯本重譯。
内容是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間俄共〔布〕中央《關于對文藝的黨的政策》、《關于文藝領域上的黨的政策》兩個文件和全俄無産階級作家協會第一次大會的決議《觀念形态戰線和文學》;卷首有藏原惟人的“序言”,卷末又附錄日本岡澤秀虎所作《以理論為中心的俄國無産階級文學發達史》(馮雪峰譯)。
一九三○年六月上海水沫書店出版,列為《科學的藝術論叢書》之一。
正文三篇,最初曾分别發表于《奔流》月刊第一卷第一至第五期,又第七至第十期(一九二八年六月至十月,又十二月及一九二九年四月)。
〔2〕本篇最初印入《文藝政策》單行本,未在報刊上發表過。
〔3〕《蘇俄的文藝論戰》任國桢編譯,内收褚沙克的《文學與藝術》、阿衛巴赫等八人聯名的《文學與藝術》、瓦浪斯基的《認識生活的藝術與今代》三文,又附錄瓦勒夫松的《蒲力汗諾夫與藝術問題》一文,一九二五年八月北京北新書局出版,為《未名叢刊》之一。
魯迅曾為此書寫有《前記》,後來收入《集外集拾遺》。
〔4〕瓦浪斯基(E.g.KTHTFX]PZ,1884—1943)又譯沃龍斯基,蘇聯作家、文藝評論家。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七年曾主編“同路人”雜志《赤色新地》(又譯《紅色處女地》)。
著有論文集《在交接點上》、《文學典型》、《藝術與生活》等。
〔5〕《那巴斯圖》俄語《HaQTXY 》的音譯,即《在崗位上》,莫斯科無産階級作家聯盟的機關刊物,一九二三年創刊,至一九二五年停刊。
〔6〕布哈林(D.c.a nNHPF,1888—1938)早年參加俄國革命運動,在十月革命中和蘇俄初期曾參加領導機關。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被控與李可夫等結成反黨聯盟,後被處死。
〔7〕雅各武萊
翻一本書便會浮起,做革命文學家真太容易了,我并不這樣想。
有一種小報,則說我的譯《藝術論》〔19〕是‘投降’。
是的,投降的事,為世上所常有,但其時成仿吾元帥早已爬出日本的溫泉,住進巴黎的旅館,在這裡又向誰輸誠呢。
今年,谥法又兩樣了,……說是‘方向轉換’。
我看見日本的有些雜志中,曾将這四字加在先前的新感覺派片岡鐵兵〔20〕上,算是一個好名詞。
其實,這些紛纭之談,也還是日看名目,連想也不肯一想的老病。
譯一本關于無産階級文學的書,是不足以證明方向的,倘有曲譯,倒反足以為害。
我的譯書,就也要獻給這些速斷的無産文學批評家,因為他們是有不貪‘爽快’,耐苦來研究這種理論的義務的。
“但我自信并無故意的曲譯,打着我所不佩服的批評家的傷處了的時候我就一笑,打着我自己的傷處了的時候我就忍疼,卻決不有所增減,這也是始終‘硬譯’的一個原因。
自然,世間總會有較好的翻譯者,能夠譯成既不曲,也不‘硬’或‘死’的文章的,那時我的譯本當然就被淘汰,我就隻要來填這從‘無有’到‘較好’的空間罷了。
” 因為至今還沒有更新的譯本出現,所以我仍然整理舊稿,印成書籍模樣,想延續他多少時候的生存。
但較之初稿,自信是更少缺點了。
第一,雪峰當編定時,曾給我對比原譯,訂正了幾個錯誤;第二,他又将所譯岡澤秀虎〔21〕的《以理論為中心的俄國無産階級文學發達史》附在卷末,并将有些字面改從我的譯例,使總覽之後,于這《文藝政策》的來源去脈,更得分明。
這兩點,至少是值得特行聲叙的。
一九三○年四月十二之夜,魯迅記于滬北小閣。
※※※ 〔1〕《文藝政策》即《蘇俄的文藝政策》,魯迅據藏原惟人和外村史郎的日譯本重譯。
内容是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間俄共〔布〕中央《關于對文藝的黨的政策》、《關于文藝領域上的黨的政策》兩個文件和全俄無産階級作家協會第一次大會的決議《觀念形态戰線和文學》;卷首有藏原惟人的“序言”,卷末又附錄日本岡澤秀虎所作《以理論為中心的俄國無産階級文學發達史》(馮雪峰譯)。
一九三○年六月上海水沫書店出版,列為《科學的藝術論叢書》之一。
正文三篇,最初曾分别發表于《奔流》月刊第一卷第一至第五期,又第七至第十期(一九二八年六月至十月,又十二月及一九二九年四月)。
〔2〕本篇最初印入《文藝政策》單行本,未在報刊上發表過。
〔3〕《蘇俄的文藝論戰》任國桢編譯,内收褚沙克的《文學與藝術》、阿衛巴赫等八人聯名的《文學與藝術》、瓦浪斯基的《認識生活的藝術與今代》三文,又附錄瓦勒夫松的《蒲力汗諾夫與藝術問題》一文,一九二五年八月北京北新書局出版,為《未名叢刊》之一。
魯迅曾為此書寫有《前記》,後來收入《集外集拾遺》。
〔4〕瓦浪斯基(E.g.KTHTFX]PZ,1884—1943)又譯沃龍斯基,蘇聯作家、文藝評論家。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七年曾主編“同路人”雜志《赤色新地》(又譯《紅色處女地》)。
著有論文集《在交接點上》、《文學典型》、《藝術與生活》等。
〔5〕《那巴斯圖》俄語《HaQTXY 》的音譯,即《在崗位上》,莫斯科無産階級作家聯盟的機關刊物,一九二三年創刊,至一九二五年停刊。
〔6〕布哈林(D.c.a nNHPF,1888—1938)早年參加俄國革命運動,在十月革命中和蘇俄初期曾參加領導機關。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被控與李可夫等結成反黨聯盟,後被處死。
〔7〕雅各武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