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約翰》〔1〕

關燈
〔1〕 關于動植物的譯名,我已經随文解釋過幾個了,意有未盡,再寫一點。

     我現在頗記得我那剩在北京的幾本陳舊的關于動植物的書籍。

    當此“讨赤”〔2〕之秋,不知道它們無恙否?該還不至于犯禁罷?然而雖在“革命策源地”〔3〕的廣州,我也還不敢妄想從容;為從速完結一件心願起見,就取些巧,寫信去問在上海的周建人君去。

    我們的函件往返是七回,還好,信封上背着各種什麼什麼檢查訖的印記,平安地遞到了,不過慢一點。

     但這函商的結果也并不好。

    因為他可查的德文書也隻有Her^twig〔4〕的動物學和Strassburger〔5〕的植物學,自此查得學名,然後再查中國名。

    他又引用了幾回中國唯一的《植物學大辭典》〔6〕。

     但那大辭典上的名目,雖然都是中國字,有許多其實乃是日本名。

    日本的書上确也常用中國的舊名,而大多數還是他們的話,無非寫成了漢字。

    倘若照樣搬來,結果即等于沒有。

    我以為是不大妥當的。

     隻是中國的舊名也太難。

    有許多字我就不認識,連字音也讀不清;要知道它的形狀,去查書,又往往不得要領。

    經學家對于《毛詩》〔7〕上的鳥獸草木蟲魚,小學家對于《爾雅》〔8〕上的釋草釋木之類,醫學家對于《本草》〔9〕上的許多動植,一向就終于注釋不明白,雖然大家也七手八腳寫下了許多書。

    我想,将來如果有專心的生物學家,單是對于名目,除采取可用的舊名之外,還須博訪各處的俗名,擇其較通行而合用者,定為正名,不足,又益以新制,則别的且不說,單是譯書就便當得遠了。

     以下,我将要說的照着本書的章次,來零碎說幾樣。

     第一章開頭不久的一種植物Kerbel就無法可想。

    這是屬于傘形科的,學名Anthriscus。

    但查不出中國的譯名,我又不解其義,隻好譯音:凱白勒〔10〕。

    幸而它隻出來了一回,就不見了。

    日本叫做ジマク。

     第二章也有幾種:—— Buche是歐洲極普通的樹木,葉卵圓形而薄,下面有毛,樹皮褐色,木材可作種種之用,果實可食。

    日本叫作橅(Buna),他們又考定中國稱為山毛榉。

    《本草别錄》〔11〕雲:“榉樹,山中處處有之,皮似檀槐,葉如栎槲。

    ”很近似。

    而《植物學大辭典》又稱。

    鞍者,柏也,今不據用。

     約翰看見一個藍色的水蜻蜓(Libelle)時,想道:“這是一個蛾兒罷。

    ”蛾兒原文是Feuerschmetterling,意雲火胡蝶。

     中國名無可查考,但恐非胡蝶;我初疑是紅蜻蜓,而上文明明雲藍色,則又不然。

    現在姑且譯作蛾兒,以待識者指教。

     旋花(Winde)一名鼓子花,中國也到處都有的。

    自生原野上,葉作戟形或箭镞形,花如牽牛花,色淡紅或白,午前開,午後萎,所以日本謂之晝顔。

     旋兒手裡總愛拿一朵花。

    他先前拿過燕子花(Iris);在第三章上,卻換了Maiglolckchen(五月鐘兒)了,也就是Maiblume(五月花)。

    中國近來有兩個譯名:君影草,鈴蘭。

     都是日本名。

    現用後一名,因為比較地可解。

     第四章裡有三種禽鳥,都是屬于燕雀類的:—— 一,pirol。

    日本人說中國叫“剖葦”,他們叫“葦切”。

    形似莺,腹白,尾長,夏天居葦叢中,善鳴噪。

    我現在譯作鹪鹩,不知對否。

     二,Meise。

    身子很小,嘴小而尖,善鳴。

    頭和翅子是黑的,兩頰卻白,所以中國稱為白頰鳥。

    我幼小居故鄉時,聽得農人叫它“張飛鳥”。

     三,Amsel。

    背蒼灰色,胸腹灰青,有黑斑;性機敏,善于飛翔。

    日本的《辭林》以為即中國的白頭鳥。

     第五章上還有兩個燕雀類的鳥名:RohrdrosselundDrossel。

    無從考查,隻得姑且直譯為葦雀和嗌雀。

    但小說用字,沒有科學上那麼缜密,也許兩者還是同一的東西。

     熱心于交談的兩種毒菌,黑而胖的鬼菌(Teufelsschwa-mm)和細長而紅,且有斑點的捕蠅菌(Fliegenschwamm),都是直譯,隻是“捕”字是添上去的。

    捕蠅菌引以自比的鳥莓(Vogelbeere),也是直譯,但我們因為莓字,還可以推見這果實是紅質白點,好像桑葚一般的東西。

    《植物學大辭典》稱為七度竈,是日本名Nanakamado的直譯,而添了一個“度”字。

     将種子從孔中噴出,自以為大幸福的小菌,我記得中國叫作酸漿菌,因為它的形狀,頗像酸漿草的果實。

    但忘了來源,不敢用了;索性直譯德語的Erdstern,謂之地星。

    《植物學大辭典》稱為土星菌,我想,大約是譯英語的Earthstar的,但這Earth我以為也不如譯作“地”,免得和天空中的土星相混。

     第六章的霍布草(Hopfen)是譯音的,根據了《化學衛生論》〔12〕。

     紅膆鳥(Rotkehlchen)是譯意的。

    這鳥也屬于燕雀類,嘴闊而尖,腹白,頭和背赤褐色,鳴聲可愛。

    中國叫作知更雀。

     第七章的翠菊是Aster;莘尼亞是Zinnia的音譯,日本稱為百日草。

     第八章開首的春天的先驅是松雪草(Schneeglolckchen),德國叫它雪鐘兒。

    接着開花的是紫花地丁(Veilchen),其實并不一定是紫色的,也有人譯作堇草。

    最後才開蓮馨花(Pri-melod.Schlüsselblume),日本叫櫻草,《辭林》雲:“屬櫻草科,自生山野間。

    葉作卵狀心形。

    花莖長,頂生傘狀的花序。

    花紅紫色,或白色;狀似櫻花,故有此名。

    ” 這回在窗外常春藤上吵鬧的白頭翁鳥,是Star的翻譯,不是第四章所說的白頭鳥了。

    但也屬于燕雀類,形似鸠而小,全體灰黑色,頂白;栖息野外,造巢樹上,成群飛鳴,一名白頭發。

     約翰講的池中的動物,也是我們所要詳細知道的。

    但水甲蟲是Wa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