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 4
關燈
小
中
大
子,是住在清蓮女生宿舍的鳥羽田冴子。
千帆的母親走進起居室,放下還冒着熱氣的咖啡。
“謝謝,”菓誠惶誠恐地說道,一直等到千帆母親離開,還盯着大門的方向。
“你母親和我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樣啊,感覺不太像是那種大人物的夫人。
” “喂,你這可是在當事人的面前評價别人的母親啊。
” “不是,失敬了。
我隻是說,你母親好像很傳統。
” “你是想說,和我這個做女兒的完全不同吧。
” “有可能吧,”為了找回注意力,菓将點心放入口中,有些刻意地笑了起來,“确實不一樣,你母親這麼賢淑,感覺完全不像是能生出你這樣的女兒的人。
” “看來所有的男人,都差不多啊。
” “嗯?” “你們都喜歡那種千依百順的類型。
” “難道女人不是這樣嗎?”菓喝了口咖啡,有些諷刺地說,“女人,會讨厭聽自己話的男人?” “對,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隻要是人類,就都是這樣。
總而言之,隻喜歡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人。
” “話是沒錯。
” “就連小孩子也是一樣。
” “嗯?” “對父母來說,隻有聽自己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吧。
” “我之前也是這麼認為——”菓從千帆身上移開視線,摸了摸自己的臉頰,“你和你父親有什麼争執嗎?” “你有孩子嗎?” “有五個呢。
” “嗯,那還真是一大家子人。
” “因為我想要很多小孩嘛。
” “咦?你是想多要幾個聽自己話的人?” “我可沒這麼想過。
怎麼說呢,就算這麼說,我也不太能理解你。
不過,我想要很多孩子的理由,隻有一個。
” “是什麼?” “對小孩子來說,沒有兄弟姐妹,是件很糟糕的事。
” “是因為他們會寂寞?” “不,如果是獨生子的話,父母就會寵過頭。
” 聽到這裡,千帆感到有些困惑。
“獨生子女可不好。
哪怕父母不願意,也會集中将感情灌注給這一個孩子。
而這種愛,可并不一定會産生良性結果。
有可能因為過度保護,或者父母無意間的行為,會産生對孩子的束縛。
如果孩子多了,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了。
” 對于這番話,千帆不知道是否該照單全收。
她很難相信,為人父母者,真的會這麼想,如果隻是場面話還說得過去。
難道這是為了照顧自己的心情才說的?她不禁這樣懷疑起來。
這時她還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道能說出場面話也是一種能力。
“你恨過自己的父母嗎?” “有啊,你看我這名字取的。
” 她回憶起以前接到名片時對方說過的話:“寫作正子,卻讀成TADASHI?” “我小時候,真的很讨厭這個名字。
為什麼我要取這種女生一樣的名字啊。
以前我就經常因為這個被人取笑。
不過反正,這也是父母的一種愛的表現方式——” “比起這個,今天啊,”千帆不想再聽什麼父母之情,打斷了他的話,“你找我有什麼事?” “前天,十八日傍晚發生的事,你知道了?” “你說的是女高中生在路上被刺殺的事件吧。
我已經看過了新聞。
上面沒有寫學校和被害人的名字。
難道是清蓮的學生?” “沒錯,被害者叫鳥羽田冴子。
” “鳥羽田……” “你認識?” “嗯……她應該是住在女生宿舍五樓的學生。
” 她和菓說話時,如果是閑聊,她就會以朋友的語氣來說,講到事件,則會用比較正式的語言。
不過千帆并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你果然認識。
” “不過,我和她沒有直接說過話。
她和小惠比較親密。
我曾經聽說過她的事。
” “啊,好像是有這麼回事。
” “什麼意思?” “十八日,在學校的結業式之後,鳥羽田冴子去了鞆呂木惠家裡。
” “咦……小惠的家裡?” “據鞆呂木夫人說,她曾向鞆呂木惠借過書,之後就忘了這回事,想在春假之前還回去,所以才去了她家。
” “書嗎?” “是英語辭典。
她還給夫人看了那本書,上面确實寫着鞆呂木惠的名字,用羅馬字寫的。
鳥羽田冴子還了書之後,還在佛壇前上了香。
那是下午三點半之後——鞆呂木惠人是這麼說的。
” “這就是說……” “她是在離開鞆呂木家之後,被兇手襲擊的——是這樣吧。
” “我看新聞上說,此案有目擊證人?” “有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聽到了被害者的慘叫趕了過去。
這時,兇手已經離開了。
包括這位老人在内,沒有人見到兇手。
還有一位附近的主婦,曾經在慘叫的前後,聽到一聲車子的緊急發動聲。
” “兇手襲擊了被害者之後,開着車子逃走了——是這樣嗎?” “大概是吧。
” “聽說她被送到醫院的時候,還有氣在?” “不過幾乎已經沒有意識了。
隻是根據醫生的述說,她好像說過,不知道為什麼非得是自己被刺一類的話。
” “為什麼非得是自己被刺……不明白。
” “發現的那個老人也說了同樣的話。
說她曾經在昏迷前,迷迷糊糊說過,是個沒見過的人,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碰到這種事。
” “……有點像啊。
” “嗯。
” “這和小惠,還有能馬同學的案件有相似之處。
” “被害者不認識兇手,這是怎麼回事呢?” “怎麼說?” “比如說,鞆呂木惠的案子,當初我們還懷疑過你。
如果你是兇手,鞆呂木惠卻說不認識兇手,可能是想要庇護你,當初我們是這麼解釋的。
所以——” “所以?” “所以被害人的說法,很難判斷是否可信。
弄不好,兇手是個被害者想要庇護的人。
” “想要庇護的人?” “比如,學校裡的老師什麼的。
” “你果然在懷疑惟道?” “雖然知道這麼說可能不太合适——不過我們的确是在懷疑他。
” “可是——” “我知道。
你是想說,動機還不明确吧。
的确,鞆呂木惠、能馬小百合,還有這次的被害者,如果這次被害的人是津吹麻耶,就能說明他的動機了。
當然,有沒有說服力先另當别論。
” “如果是像鳥羽田冴子這樣的,和之前一連串事件沒有關系的學生,那麼為了琳達複仇的假設,就不成立了。
” “确實,從動機上來講,的确如此。
不過被害者之間,仍然存在着共同點,她們三個人都是惟道班上的學生。
” “如果和琳達沒有關系的話,那麼,惟道殺掉自己班上學生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我想到了一點,就是你之前,曾經說過的某件事。
” 這件事,就是十六日夜裡發生的,大島幸代母子被殺害的事件。
千帆之前曾經考慮過,大島被殺,是不是惟道想要封上“證人”的嘴所為,所以,她對菓道出了之前被冤枉偷書的事,詳細說明了對惟道的懷疑。
然而,菓卻半信半疑。
如果千帆的假設正确的話,那麼惟道到底想隐瞞些什麼呢?有什麼重大的秘密,哪怕奪走幼小孩子的生命也要隐瞞的呢?到底大島幸代知道些什麼? “關于大島幸代母子被殺事件,現在還沒有有力的嫌疑人浮上水面。
雖然有人目擊到,在行兇時間段有人從大島家離開。
但是因為馬路上很暗,就連是男是女都分不清楚。
隻是——” “隻是?” “根據目擊者所說,這個人身上,有威士忌的酒味。
” “威士忌……” “而且此人的腳步也有些不穩,像是喝醉了的樣子。
千帆的母親走進起居室,放下還冒着熱氣的咖啡。
“謝謝,”菓誠惶誠恐地說道,一直等到千帆母親離開,還盯着大門的方向。
“你母親和我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樣啊,感覺不太像是那種大人物的夫人。
” “喂,你這可是在當事人的面前評價别人的母親啊。
” “不是,失敬了。
我隻是說,你母親好像很傳統。
” “你是想說,和我這個做女兒的完全不同吧。
” “有可能吧,”為了找回注意力,菓将點心放入口中,有些刻意地笑了起來,“确實不一樣,你母親這麼賢淑,感覺完全不像是能生出你這樣的女兒的人。
” “看來所有的男人,都差不多啊。
” “嗯?” “你們都喜歡那種千依百順的類型。
” “難道女人不是這樣嗎?”菓喝了口咖啡,有些諷刺地說,“女人,會讨厭聽自己話的男人?” “對,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隻要是人類,就都是這樣。
總而言之,隻喜歡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人。
” “話是沒錯。
” “就連小孩子也是一樣。
” “嗯?” “對父母來說,隻有聽自己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吧。
” “我之前也是這麼認為——”菓從千帆身上移開視線,摸了摸自己的臉頰,“你和你父親有什麼争執嗎?” “你有孩子嗎?” “有五個呢。
” “嗯,那還真是一大家子人。
” “因為我想要很多小孩嘛。
” “咦?你是想多要幾個聽自己話的人?” “我可沒這麼想過。
怎麼說呢,就算這麼說,我也不太能理解你。
不過,我想要很多孩子的理由,隻有一個。
” “是什麼?” “對小孩子來說,沒有兄弟姐妹,是件很糟糕的事。
” “是因為他們會寂寞?” “不,如果是獨生子的話,父母就會寵過頭。
” 聽到這裡,千帆感到有些困惑。
“獨生子女可不好。
哪怕父母不願意,也會集中将感情灌注給這一個孩子。
而這種愛,可并不一定會産生良性結果。
有可能因為過度保護,或者父母無意間的行為,會産生對孩子的束縛。
如果孩子多了,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了。
” 對于這番話,千帆不知道是否該照單全收。
她很難相信,為人父母者,真的會這麼想,如果隻是場面話還說得過去。
難道這是為了照顧自己的心情才說的?她不禁這樣懷疑起來。
這時她還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道能說出場面話也是一種能力。
“你恨過自己的父母嗎?” “有啊,你看我這名字取的。
” 她回憶起以前接到名片時對方說過的話:“寫作正子,卻讀成TADASHI?” “我小時候,真的很讨厭這個名字。
為什麼我要取這種女生一樣的名字啊。
以前我就經常因為這個被人取笑。
不過反正,這也是父母的一種愛的表現方式——” “比起這個,今天啊,”千帆不想再聽什麼父母之情,打斷了他的話,“你找我有什麼事?” “前天,十八日傍晚發生的事,你知道了?” “你說的是女高中生在路上被刺殺的事件吧。
我已經看過了新聞。
上面沒有寫學校和被害人的名字。
難道是清蓮的學生?” “沒錯,被害者叫鳥羽田冴子。
” “鳥羽田……” “你認識?” “嗯……她應該是住在女生宿舍五樓的學生。
” 她和菓說話時,如果是閑聊,她就會以朋友的語氣來說,講到事件,則會用比較正式的語言。
不過千帆并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你果然認識。
” “不過,我和她沒有直接說過話。
她和小惠比較親密。
我曾經聽說過她的事。
” “啊,好像是有這麼回事。
” “什麼意思?” “十八日,在學校的結業式之後,鳥羽田冴子去了鞆呂木惠家裡。
” “咦……小惠的家裡?” “據鞆呂木夫人說,她曾向鞆呂木惠借過書,之後就忘了這回事,想在春假之前還回去,所以才去了她家。
” “書嗎?” “是英語辭典。
她還給夫人看了那本書,上面确實寫着鞆呂木惠的名字,用羅馬字寫的。
鳥羽田冴子還了書之後,還在佛壇前上了香。
那是下午三點半之後——鞆呂木惠人是這麼說的。
” “這就是說……” “她是在離開鞆呂木家之後,被兇手襲擊的——是這樣吧。
” “我看新聞上說,此案有目擊證人?” “有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聽到了被害者的慘叫趕了過去。
這時,兇手已經離開了。
包括這位老人在内,沒有人見到兇手。
還有一位附近的主婦,曾經在慘叫的前後,聽到一聲車子的緊急發動聲。
” “兇手襲擊了被害者之後,開着車子逃走了——是這樣嗎?” “大概是吧。
” “聽說她被送到醫院的時候,還有氣在?” “不過幾乎已經沒有意識了。
隻是根據醫生的述說,她好像說過,不知道為什麼非得是自己被刺一類的話。
” “為什麼非得是自己被刺……不明白。
” “發現的那個老人也說了同樣的話。
說她曾經在昏迷前,迷迷糊糊說過,是個沒見過的人,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碰到這種事。
” “……有點像啊。
” “嗯。
” “這和小惠,還有能馬同學的案件有相似之處。
” “被害者不認識兇手,這是怎麼回事呢?” “怎麼說?” “比如說,鞆呂木惠的案子,當初我們還懷疑過你。
如果你是兇手,鞆呂木惠卻說不認識兇手,可能是想要庇護你,當初我們是這麼解釋的。
所以——” “所以?” “所以被害人的說法,很難判斷是否可信。
弄不好,兇手是個被害者想要庇護的人。
” “想要庇護的人?” “比如,學校裡的老師什麼的。
” “你果然在懷疑惟道?” “雖然知道這麼說可能不太合适——不過我們的确是在懷疑他。
” “可是——” “我知道。
你是想說,動機還不明确吧。
的确,鞆呂木惠、能馬小百合,還有這次的被害者,如果這次被害的人是津吹麻耶,就能說明他的動機了。
當然,有沒有說服力先另當别論。
” “如果是像鳥羽田冴子這樣的,和之前一連串事件沒有關系的學生,那麼為了琳達複仇的假設,就不成立了。
” “确實,從動機上來講,的确如此。
不過被害者之間,仍然存在着共同點,她們三個人都是惟道班上的學生。
” “如果和琳達沒有關系的話,那麼,惟道殺掉自己班上學生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我想到了一點,就是你之前,曾經說過的某件事。
” 這件事,就是十六日夜裡發生的,大島幸代母子被殺害的事件。
千帆之前曾經考慮過,大島被殺,是不是惟道想要封上“證人”的嘴所為,所以,她對菓道出了之前被冤枉偷書的事,詳細說明了對惟道的懷疑。
然而,菓卻半信半疑。
如果千帆的假設正确的話,那麼惟道到底想隐瞞些什麼呢?有什麼重大的秘密,哪怕奪走幼小孩子的生命也要隐瞞的呢?到底大島幸代知道些什麼? “關于大島幸代母子被殺事件,現在還沒有有力的嫌疑人浮上水面。
雖然有人目擊到,在行兇時間段有人從大島家離開。
但是因為馬路上很暗,就連是男是女都分不清楚。
隻是——” “隻是?” “根據目擊者所說,這個人身上,有威士忌的酒味。
” “威士忌……” “而且此人的腳步也有些不穩,像是喝醉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