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燈
呼。

    他應該是美國長大的日本人吧,而且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

    魯本斯不禁感歎,世界最大的情報機構中真是人才濟濟。

     大家落座後,魯本斯開門見山地問:“你們發現什麼了?” 菲什用一如既往神經兮兮的口吻說道:“從梅爾韋恩·加德納的電腦中獲取的随機數終于發揮了作用。

    不過,因為随機數被分為三段,所以破解出來的信息也有三種。

    首先是這個……” 菲什遞出一疊複印圖紙。

    魯本斯掃了一眼,是一張用麥卡托投影法繪制的地圖,包括從非洲到南北美洲大陸的廣大區域。

    此外還有密密麻麻的數字信息。

     “這是北大西洋海底地形圖和洋流圖,其他的是海水溫度和洋流觀測數據。

    ” 魯本斯一張張地查看。

    從非洲大陸西岸向西流動的北赤道洋流,在北美大陸附近成為墨西哥灣流,然後折向東北。

    這就是北大西洋的洋流循環。

    根據水溫的不同,海水的顔色也從藍色漸變到紅色。

     “今年的水溫比往年都高。

    ”菲什說。

     “這是網上的公開信息?” “沒錯。

    這是收集各國觀測數據得出的,在相應網頁上都有公布。

    ” “日本向非洲傳送了這個情報?”為什麼奴斯想得到北赤道洋流的信息呢?莫非南下非洲大陸隻是聲東擊西,其實他打算從赤道附近通過海路逃脫?但這樣的話,他的目的地就不是日本,而是北美大陸。

     “我們也不知道這條情報的用途。

    另外還有兩條被破譯的信息,一條是語音,一條是文本。

    請先聽一下這段語音。

    ” 菲什将一張光盤放進筆記本電腦。

     在播放前,洛根解釋道:“您聽到的是孩子的聲音。

    根據我們的分析,說話者是一個五歲左右的女孩。

    ” 魯本斯不解地問:“孩子?不是中年女人的聲音嗎?” “不是。

    ” 菲什敲擊鍵盤,揚聲器中傳出了女孩的聲音。

    魯本斯聽到後更加疑惑了,問道:“這是哪國語言?” 石田答道:“應該是近似日語的語言。

    ” “近似?” “發音與标準語一緻,但日本人也聽不懂她在說什麼。

    ” “什麼意思?” “語法相當奇特,頻頻使用任何詞典都沒收錄的詞語。

    不過,我們并非完全沒有頭緒。

    ”石田将最後一份資料交給魯本斯,“這是同時被破解的文本。

    ” 魯本斯看着資料,上面全是從未見過的文字,他一個都看不懂。

    “這也是日語?” “嗯。

    那孩子就是在讀這段文字。

    好像有什麼人在教她讀寫。

    在解說這段信息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日語。

    ” “請講。

    ” “我會盡量介紹得簡短些。

    ”石田說,“因為日本人沒有發明文字,公元三世紀之前都處在蒙昧的先史時代。

    五世紀後,日本人從中國輸入了漢字,并開始學習。

    抽象概念也随着漢字進入當時日本人的思維。

    所以,現代日本語中有大約一半都是來自中國的外來語。

    比如這個。

    ”石田取出便箋本,寫下兩個字,“每個漢字都擁有獨立的含義,将其組合成詞後便創造出新的概念。

    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有‘兩者相加’‘兩物相融’‘順暢有條理’的意思,第二個字則有‘沒有突起’‘鎮定’‘什麼都沒發生’的意思,而将兩個文字結合起來,就成了表示‘和平’的單詞。

    ” 西方人和東方人的思維模式存在根本上的不同,魯本斯想。

    但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

    “漢字大概有多少個?” “十萬個以上。

    ”石田坦率答道,“但現在日本常用的漢字隻有兩千到三千個。

    ” “日本人能記住這些漢字嗎?” “能。

    ”石田笑着點頭道,“或許你會覺得不合理,但漢字也有自己的優點。

    與表音文字相比,漢字可以作為視覺信息瞬間進入大腦,從而更快速傳遞其所代表的意思。

    也就是說,漢字的可讀性更強,既可以快速讀書,也可以毫不費力地看電影字幕。

    雖然學的時候很辛苦,但讀的時候就輕松多了。

    好,言歸正傳。

    ” 石田指着被破解的文字中的幾個詞:“先論系”“後論系”“暫決解”。

    在魯本斯看來,這些字詞隻是奇妙的圖形。

     “這些意思不明的詞彙,是用漢字組合而成的新概念。

    所以我們聽到女孩說的像是日語,但又不知她說的是什麼。

    ” “這些單詞能翻譯成英文嗎?” “就像我剛才說的,每個漢字都有它的意思,我們隻能據此用類推的方法翻譯。

    這種譯法其實相當牽強。

    ”石田取出了字母文字譯文,“但這裡又出現了更大的謎團。

    ” 魯本斯努力解讀翻譯成英文的信息,卻隻能一知半解。

     0,0先論系(基于前面的邏輯或主張形成的體系?)1x1y斯納尼後論系(基于後面的邏輯或主張形成的體系?)2x1y,時間函數3x1y斯納尼1x2y真理值随概率變動2x5y突然出現的對策紮納尼真理值與妥當性線性與非線性遷移。

    卡奧斯與卡奧斯的“窗”中出現的暫決解(暫時決定的解?)成為決定解的必要條件是超遊知(“超遊知”一詞無法翻譯)的判斷——
“這是什麼意思啊?”魯本斯盯着譯文說。

    上面的内容有如天書,但也并非完全支離破碎。

    “真理值随概率變動?” “我從未聽說過這種理論體系。

    ”數學家菲什說。

     魯本斯問石田:“‘超遊知’這個單詞的意義無法類推嗎?” “綜合文字的含義,應該是‘超越了未固定化的智慧或知識的判斷主體’。

    但翻譯後也不知所雲。

    如果有人知道這個詞的意思,那他一定知道‘超遊知’這種東西的存在吧。

    ” 無奈之下,魯本斯隻好将信息片段拼湊起來強行解釋:“這是在暗示與複雜系統相對應的‘複雜邏輯’吧?就像與量子論相對應的量子邏輯一樣。

    ” “可是,我們不知道複雜邏輯屬于哪種公理系統。

    ”菲什連忙答。

     “請允許我陳述一下看法。

    ”一直在旁邊沉默聆聽的語言學家丹佛德開口道,“一開始我執著于對文章進行分析,所以覺得這段信息毫無章法。

    但後來我不再關注文字的意義,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語法上,就得出了有趣的推測,這可能是從語法層面發明的新人工語言。

    ” “就是說,是基于某種規則所寫?” “不錯。

    在語法方面,這種語言與我們大腦所生成的自然語言截然不同。

    研究這段文字的過程中,我意識到我們使用的語言隻是一元的。

    表意文字也罷,表音文字也罷,都是沿着時間軸單方向延伸的。

    但這篇文章不同。

    概念和命題在平面上往來穿梭,編織出完整的信息。

    平面上的位置用x和y構成的坐标表示,但我們還不清楚這些位置有何含義,或基于何種規則設定。

    讀到最後,出現了z坐标,所以這種語言是有上下層級的。

    使用這種語法的話,困擾我們的許多悖論都将不複存在。

    ” “可是……”對這不可思議的結論,魯本斯仍然迷惑不解,“這段信息是小女孩兒念出來的,對吧?” “對。

    ” “那這種語言就不僅可以閱讀,還可以作為口語使用,如果文法太複雜,豈不是很不實用?” “不錯,我們的大腦是無法使用這種語言對話的。

    ” “我們的大腦?”丹佛德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令魯本斯恍然大悟。

    他的耳畔響起了海斯曼博士低沉的聲音: 你忽略了一個重大的問題。

    
“如果用這種語言對話,就會迷失在語言之中。

    因為,如果不将散布在三元空間中的概念和命題的位置全部記住,交流就無法進行。

    除了語法之外,我還有一個發現。

    ”丹佛德沒有理會瞠目結舌的魯本斯,指着譯文中的兩個單詞,“原始信息中,反複出現了‘斯納尼’和‘紮納尼’。

    這兩個詞應該不是日語吧?” 石田搖頭道:“日語中沒這兩個詞。

    它們也不是漢字,而是用日語表音符号記錄下的,所以隻能從句子結構方面理解。

    ” 丹佛德旁邊的菲什會心地笑道:“這不就說得通了嗎?連詞增加了,邏輯常數也會增加。

    也就是說,語言不一樣,邏輯就不一樣。

    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擁有與普通人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 但丹佛德的結論比年輕數學家更現實:“也有可能,這隻是一個精心設計的玩笑。

    ” 魯本斯竭力抑制住顫抖的聲音說:“這次通信是從日本發往非洲的,而不是相反,對嗎?” “嗯,不錯。

    ” 魯本斯内心産生的強烈沖擊,轉化為理性的興奮。

    海斯曼博士提出的問題的答案,竟然如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