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燈
谷車站方向走去。

    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新挖掘到的情報。

    他來到車站附近的套餐店,吃了多少天來第一頓像樣的飯,然後坐進了出租車。

     自己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這最糟糕的可能性暫時可以排除。

    不僅如此,根據安藤局長的描述,父親出軌這件事本身就子虛烏有。

     研人想得太出神,搞錯了下車地點。

    他本來和司機說走來時那條國道,但這時突然想起了菅井的警告,連忙變更目的地:“再走一會兒,進入左邊的小路。

    ” 目前,新藥制造成功在即,最好謹慎行事。

    下車後,研人在原地站了一會兒,查看附近是否停着車。

    然後他一面警惕着周圍的動靜,一面進入公寓樓的院子。

    沒有人跟蹤,也沒有人埋伏,什麼異狀都沒有。

     研人放下心,爬上公寓外側樓梯。

    這時,一個男人悄無聲息地從建築背後現身。

    研人吓得心跳幾乎都停止了,定在原地一動不動。

     “你是來找這間公寓裡的人嗎?”男人開口道。

    他外套下穿着便服。

     “呃……嗯。

    ”研人支吾起來,希望能糊弄過關。

     “你認識二樓的山口先生嗎?” 那間實驗室,是用“山口”的名義簽的租約吧。

    “嗯……” “我是這房子的房東。

    ” “房東?”研人打量對方全身。

    來者年紀很大,如果是警察,肯定早就退休了。

     “附近有人投訴有異味,不會是山口的那間屋子吧?” 研人立刻明白是試劑的味道。

    因為沒有通風櫃,隻好用粗大的蛇皮軟管安裝在換氣扇周圍,權當排氣裝置。

    “應該不是吧。

    是什麼味道啊?” “投訴者隻說是怪味。

    每天味道都不一樣。

    ” “我覺得不是山口家傳出來的。

    我來過很多趟。

    ”研人說,心底盤算如果對方要求進屋看該怎麼辦。

     但房東隻是簡單地說:“是嗎?那就好。

    或許是一樓的島田家。

    ” 研人剛松口氣,正欲往前走,猛然回頭問房東:“這個公寓裡,除了202室之外,還有其他住戶?” “嗯,一樓盡頭的房間有人住。

    這裡注定要拆遷,所以房租很便宜。

    ” 在父親準備的隐秘住所裡,竟然還住着一個從未現身的人?研人覺得自己仿佛一直處在監視之下,不禁背脊發涼。

    這個叫島田的人跟開發新藥的事有無關系?還是說…… “這個叫島田的是什麼人?” “什麼人?” “不會是一個五十多歲、像報紙記者的人吧?” “報紙記者?”房東不解地注視着研人,“不,是個女人,大約四十歲。

    ” “女人……”研人嘀咕道,腦中浮現出一個女人的容貌,“莫非是一個身材苗條、長發及肩、不化妝的女人?” “嗯,不錯。

    ”房東使勁點頭,“你怎麼知道?” “這個……”研人張口結舌,連忙尋找借口掩飾自己的慌亂,“我見過她,還以為她是什麼可疑分子呢。

    ” “不是可疑分子。

    她是這裡的住戶,請放心。

    ”房東笑道,“你要出去嗎?”他邊說邊朝通往街道的狹窄小路走去。

     研人拼命整理混亂的思緒,直到老人的背影消失不見。

    他邁步走向公寓樓,但沒有登上外側樓梯,而是蹑手蹑腳地走進一樓。

    因為同外圍牆靠得很近,有三家住戶的一樓過道,在白天也顯得異常昏暗。

     研人站在盡頭的103室門前,鼓起勇氣敲了敲門。

     無人應門。

     薄薄的門闆背後,一點兒響動都沒有。

     研人環顧左右,确認沒人,然後又敲了敲門。

    門似乎沒上鎖,竟然嘎吱一聲打開了。

     “不好意思,打擾了。

    ”他說,但無人回應。

    躊躇片刻後,研人脫掉鞋子,進入房間。

    沒有其他人的鞋子。

    住在這裡的人似乎外出了。

     103室的室内布局,跟有實驗室的202室一樣。

    廚房、廁所,以及六疊大小的房間。

    燃氣竈上放着平底鍋,表明有人生活在這裡。

     研人提心吊膽地往前走,打開通往六疊大小房間的隔扇。

    裡面的陳設相當簡單。

    矮桌上放着電視,衣架上一件衣服都沒有。

    研人意外地發現壁櫥中堆着兩摞被褥,說明這個房間裡有兩個人在生活,但整個房間就像廉價旅館的單人間,不像生活的據點,而僅僅是暫居地。

     為什麼這裡如此冷清?研人開始尋找答案。

    他發現這裡沒有衣服,也沒有裝衣服的箱子。

    如此看來,住在這裡的人也許去旅行了。

    這時他想到,玄關沒上鎖。

    感覺似乎不像是去旅遊,而更像是匆匆忙忙逃走了。

     研人繼續在房間裡搜尋線索。

    他一看到電話就停下腳步。

    話筒經過改造,上面裝着某種裝置。

     研人取下那裝置仔細觀察,找到一個小開關,打開電源。

    他憋住一口氣,對着裝置說了聲“喂”。

    内側揚聲器中傳出了聲音,如同來自地底一般低沉。

    這就是自己曾聽到過很多次的帕皮的聲音。

     謎團竟以如此意想不到的方式解開。

    研人手拿變聲裝置,呆呆地站在原地。

    怕研人聽出自己真聲、對父親要做的事了如指掌的人…… 坂井友理就是帕皮。

     但是,僅知道這一點,所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嗎?對這一連串事件,現在可以勾勒出清晰的脈絡圖嗎? 研人立刻想到那台小型筆記本電腦中關于坂井友理的報告。

    中情局之所以要調查這名女醫生的身份,并非因為她是父親的助手,而是因為,她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人物。

    那麼,坂井友理遭到懷疑的原因是什麼?除她以外,還有若幹日本醫生九年前在紮伊爾待過。

    這些人裡隻有坂井友理被選中調查,理由應該隻有一個:是自己無意間洩露了坂井友理的信息。

    他将坂井友理的名字告訴了報紙記者菅井。

     想到這裡,研人突然焦躁難耐,大腦痛得好像遭人毆打一般。

    與中情局暗通的不是坂井友理,而是那個科學記者。

    菅井正在調查研人的動向。

     被抓住的話,就會死—— 研人抑制住恐慌,努力回想他與菅井之間的談話。

    自己到底洩露了多少情報?還好沒提到這個實驗室。

    菅井也不知道研人有一個叫李正勳的搭檔。

    研人又想到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剛才那通電話。

    菅井讓他“趕緊去别的地方”,他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研人猜測,菅井多半隻是搜集研人的信息。

    但他覺察到中情局的意圖,知道研人面臨危險。

    他發現電話被逆向追蹤了,于是想幫助研人。

    但這一推測隻是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并不能改變自己已被逼入絕境的事實。

     自己還幹過什麼可能招緻危險的事嗎?研人從頭梳理自己的經曆,終于發現了一種可能性。

     常年閉門不出的孩子的家庭教師。

     絕不能讓外人看到自己模樣的孩子。

     莫非……研人驚呆了。

     午夜零點前不久,仍留在行動指揮部的魯本斯陸續收到了兩條消息。

     第一條消息來自中情局,說是掌握了一直行蹤成謎的古賀研人的消息。

    在疑似潛伏地——町田站的北側,捕捉到了手機信号。

    據此計算出了古賀研人打手機的地點,誤差在三百米之内。

     報告上說,警視廳公安部正在重點搜索該地區,魯本斯對此非常焦慮。

    古賀研人的新藥開發進行到哪一步了?那個寒酸的日本研究生,是拯救十萬孩子的唯一希望。

     中情局的報告中,有一句話令魯本斯心中燃起一絲期待:“當地工作人員‘科學家’似乎覺察出我們想找到古賀研人的意圖,開始逐漸脫離我們的控制。

    ‘科學家’今後可能會幫助嫌疑人逃亡,我們正在制訂相應對策。

    ” 魯本斯隻能祈禱這個“科學家”會背叛主人,轉而支持古賀研人。

     另一條消息來自于國家安全局的洛根,内容令魯本斯驚愕不已——日本向非洲發送的密碼通信被破解了。

     看到這份報告,魯本斯立即飛奔出行動指揮部,駕駛奧迪趕往米德堡。

    奴斯通過衛星通信傳遞了什麼信息,現在終于水落石出了。

    倘若知道了奴斯現在的位置,那就必須想辦法把這條情報封鎖住。

     魯本斯抵達國家安全局總部時,雖已是深夜,洛根仍然出來迎接。

    經過與上次相同的入門手續,魯本斯抵達了會議室。

    房間中已經有三名安全局職員:一人是數學家菲什,還有兩人是生面孔。

     洛根首先介紹了戴着黑框眼鏡的五十歲左右的男子:“這位是肯尼斯·丹佛德博士,語言學專家。

    ” 魯本斯同丹佛德握手。

    語言學家的手出人意料地有力。

    接下來介紹的是一名中年亞洲男子。

     “他是石田·塔克,日語及日本問題專家。

    ” 石田用略帶東部口音的流利英語打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