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燈
的人格。

     在主導侵略的政權中樞中,有人利用戰争大發橫财。

    上屆政府任國防部長的張伯倫,曾積極推動軍隊業務委托給私營軍事公司,政府換屆後,他便到曾受惠于他的私營公司擔任董事長,獲取了巨額利益。

    萬斯上台後,又将他召回白宮擔任副總統,充當進攻伊拉克的急先鋒。

    戰争還未開始,他就着手勾畫起戰後複興業務的藍圖。

    當然,戰後承包伊拉克各種基礎設施重建工程的,就是他自己經營的能源公司。

    最近他的個人資産猛增了數千萬美元。

     将自己的金錢欲披上新保守主義政治思想的外衣,這樣的政治家在政府内部數不勝數。

    國防部長拉蒂默自己也與軍需企業關系密切。

     魯本斯最無法理解的是萬斯總統。

    從他的發言内容判斷,他對伊拉克獨裁者深惡痛絕,但為什麼恨到必須殺掉對方?決定總統态度的,除了國家利益和軍工集團的利益輸送,或許還有萬斯本人都未察覺的無意識動機。

    就這一點,魯本斯以媒體報道為依據,追溯總統的生活經曆,提出了一種假說:萬斯之所以要打倒伊拉克獨裁者,或許是他将其影射為家庭中的專制型父親。

    魯本斯嘲笑過自己,竟以如此匮乏的數據得出武斷的結論,但倘若事實果真如此,那就太恐怖了。

    地球上某個人的父子關系不佳,竟然會導緻超過十萬人被殺。

    萬斯如願以償的那天,一定會感到很空虛吧。

    自己打倒的其實并不是應該打倒的人。

    他所殺死的,隻不過是自己内心深處虛構出的敵人而已。

     無論如何,戰争開始了。

    正當伊拉克戰争打得如火如荼時,萬斯總統宣布取勝。

    然後,如狼似虎的國家紛紛打着幫助戰後複興的旗号,進入伊拉克。

    如果戰争結束的國家出現戰死者,會影響戰後聲譽,所以許多國家就雇用私營軍事公司的傭兵承擔警衛工作,這簡直就是一場黑色喜劇。

    費盡心思向美國表忠心的國家分得了主子施舍的殘羹冷炙,即部分石油權益。

    這些國家的領導人醉心于非人道的國家利益,以子虛烏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口實,欺騙本國國民;這些國家的國民也甘心被騙,充當間接殺害伊拉克人民的兇手。

    各國能源企業冠冕堂皇地攫取了巨大的利益,市民也得以享受更便利的生活,被送往最前線的士兵則身心俱傷。

     主導這場史上罕見的愚蠢戰争的美國領導人,在人生走向終點時,一定會被他們所信奉的上帝打入地獄吧。

     當伊拉克的戰後事務陷入泥潭之時,魯本斯被升級為高級分析員,但他下定決心離開施耐德研究所。

    這個研究所裡能見到的東西他都見過了。

    接下來,他要去研究美國的再生能力。

    美國人不是笨蛋,萬斯政府的愚蠢行徑必将帶來餘震。

    下屆總統選舉,可能會誕生美國曆史上第一個非洲裔或者女性總統。

    如果進入有力候選人的選舉事務所中工作,就可以更近距離地觀察謀求最高權力者寶座的人的精神和獸性。

     就在這時,他接到研究所内其他部門的傳喚。

    在保密措施嚴密的會議室内等待他的,是負責與中情局和國家安全局等情報機構聯系的對外協調部部長。

     “先看看這個。

    ”部長将一份名為《人類滅絕原因研究及對策建議》的論文遞給他。

    看到執筆者是“施耐德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約瑟夫·R.海斯曼博士”,魯本斯不由得暗暗吃驚。

    海斯曼博士的專業是理論物理學,但對其他科學門類也都通曉,可以說是博學廣識、聲名顯赫的人物。

    尤其是科學史領域,他堪稱學界泰鬥。

    魯本斯曾讀過他的好幾本著作。

    這位海斯曼博士,三十年前竟然曾隸屬于施耐德研究所,這點連魯本斯也不知情。

     魯本斯饒有趣味地讀着《海斯曼報告》。

    通讀後感受最深的是,博士是一位徹徹底底的反戰人士。

    在冷戰如火如荼時提出這份報告,肯定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魯本斯對海斯曼愈發尊敬了。

     “對這份報告,你有什麼看法?”對外協調部部長問。

     魯本斯立即答道:“博士所言極是。

    ” 部長點點頭。

    “那再看看這個。

    ”說着,他遞出一份文件,“國家安全局監視非洲局勢的部門截獲了一封從剛果民主共和國發出的電子郵件,發信人是名為奈傑爾·皮爾斯的人類學者,收信人是他的研究夥伴。

    你的任務是詳細調查和分析電子郵件中的内容,在一周之内提出報告。

    首要問題是,信中的内容是否可靠,這種事是否會真的發生,博士是否作了誤判。

    ” “我能問兩個問題嗎?” “可以。

    ” “為什麼要找我來做這件事?這難道不是國家安全局和中情局的分析員的工作嗎?” 部長淡淡一笑:“這是他們做不了的工作,隻有你能解決。

    《海斯曼報告》發出的警告頗具現實意義,所以又輪到我們研究所登場了。

    ” 魯本斯點點頭,提出第二個問題:“關于奈傑爾·皮爾斯這個人,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些背景資料?” “必要時參考一下這個。

    ”部長從文件夾中取出一份報告。

     魯本斯首先通讀了這份報告。

    根據國家安全局的身份審查,奈傑爾·皮爾斯是四十七歲的白人男性,父親是大型貿易公司“皮爾斯海運”的老闆。

    但奈傑爾·皮爾斯生來喜好學術研究,将家族産業的繼承權讓給了弟弟,二十七歲就取得了人類學博士學位,然後主要從事田野調查,四十一歲時成為羅斯林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外界對皮爾斯的學術水平評價不高,他所寫的關于俾格米人中的姆布提人的論文慘遭抨擊:“作為遊記非常有趣,但缺乏學術價值。

    ”皮爾斯之所以還能繼續擔任教授,其實是因為家族運營的皮爾斯财團向學校提供了大量研究資金。

    中情局的報告對他的性格也有分析,說他“精神極其健康,不熱衷于學術上的競争和功名,可以說是全憑興趣在從事研究”。

    可見,此人淡泊名利,與政治家的性格恰恰相反。

     報告中附有一張照片。

    魯本斯把皮膚曬得黝黑、滿臉胡子的皮爾斯的形象銘刻在腦中,然後把視線投向皮爾斯發送的那封電子郵件。

    那份文件上蓋着“最高機密”的印章。

    魯本斯原以為那是關于緻死性病毒的郵件,讀後卻驚愕不已。

     親愛的丹尼斯: 如你所知,我相信了剛果政府和反政府勢力之間的停戰協議,返回了伊圖裡森林。

    我在那裡又見到了好朋友姆布提人。

    不過,那裡發生了令人驚異的事件,我想向你報告。

    但我下面談及的内容,請你務必保密。

    我之所以給你發送這封郵件,是為了留下證據,證明我是最先見證人類曆史新一頁的人。

     進入康噶遊群的營地後不久,我就遇到了從未見過的生物,其形态很難用語言準确表達。

    盡管他的四肢和軀幹像人類的幼兒,但隻要看一眼他那奇特的頭部,尤其是眼睛,就會知道他是另一種生物。

    我似乎天生就具備辨認異種生物的能力。

    我看到這奇特的人種時,思維霎時混亂,大腦中生出無數疑問,全身都僵硬了,絲毫動彈不得。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恢複正常的思考能力。

    我的腦海裡冒出一個自己不想使用的詞:畸形兒。

    我聽說,這個生物是三年前由一對姆布提人夫婦所生。

    可是,經過持續觀察,我發現這個生物不僅身體功能完全沒有問題,而且還擁有與其年齡不相稱的高度智慧。

     此後幾個月,我确認了這個孩子驚人的智力水平。

    可以說,他簡直就是超人。

    詳情我回國之後再講,這裡隻舉幾個例子。

     我向他教授英語,包括讀寫在内,兩周時間他就掌握了。

    現在,他甚至能與我讨論政治、經濟等複雜問題。

    不過,盡管他已出生三年,咽部卻還未發育,尚不能發聲對話。

    我們之間的溝通,都是通過筆記本電腦鍵盤進行的。

     智力方面,他的數學抽象思考能力尤為出色。

    最讓我驚奇的是,他能非常輕松地進行素因數分解。

    我在電腦上準備了四十位的合數,他隻需要心算五秒鐘,就能分解為兩個素數。

    人類尚未解開的與素數有關的數學規律,竟然被這個三歲的孩子發現了。

    倘若美國政府,尤其是國防部知道這個俾格米孩子可以解讀最高強度的RSA密碼,那一定會萬分震撼。

    不僅如此,就連證明黎曼猜想也并非遙不可及。

     我寫到這裡,你應該已經猜到我想說的話了吧。

    考慮到異常發達的額頭,以及解剖學上的幼期性熟[指生物保持着幼體形态就成熟了。

    ]表現,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孩子極有可能是大腦新皮層發生突變的新型人類,也就是說,人類極有可能發生了進化。

    至于他的DNA的哪一部分發生了變異,以及他是否能與現在的人類交配,要等帶他回歸文明社會後才能檢測清楚。

     順便一提,這個孩子的父親隻是普通的俾格米人,母親已經病死,除此之外并無特别之處。

    我還去周圍其 他遊群作了調查,未能發現類似的個體。

    可見,康噶遊群中的孩子雙親某一方的生殖細胞發生了突變。

     剛果東部的戰鬥再次爆發,在戰火平息之前,我無法離開伊圖裡森林。

    政府軍和反政府軍都兇殘成性,我擔心他們會襲擊我們。

    我打算尋找機會,盡快将這個孩子帶離剛果。

     電腦和衛星手機不太好用,我可能沒法再發電子郵件了。

    不要擔心,一旦我逃到安全地區,就會立即與你聯絡。

    我再重申一遍,以上内容請務必保密。

     期待與你再會。

     ---奈傑爾·皮爾斯
讀完郵件後,魯本斯竭力避免臉上流露出興奮的表情。

    這個職場不歡迎感情用事的人。

    “一周後我就提交分析報告。

    ”他說了這一句,就離開了會議室。

     魯本斯再次驚歎于美國的情報能力。

    國家安全局是淩駕于中情局之上的世界最大情報機構,它同其他四個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指的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一起,建立了竊聽全世界的“梯隊”系統,竊聽世界上所有通信——固定電話、手機、傳真、電子郵件等。

    不過,因為不可能處理所有的截獲數據,所以隻有與美國安全有關的信息,才會被電腦甄别程序篩選出來。

    這種甄别程序的詞庫中,肯定包含了皮爾斯博士郵件中提到的特定詞組。

    比如這封郵件中的“反政府勢力”“素因數分解”“最高強度”“RSA密碼”“美國”“國防部”“震撼”“戰鬥”等關鍵詞,多半就被檢測出來了吧。

     國家安全局将皮爾斯博士的這封郵件視為重大問題的理由非常明顯,那就是姆布提人孩子所表現出的素因數分解能力。

    倘若存在這種能力,那現代密碼就會失效。

    這對美國來說,将是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

     可是,在魯本斯看來,這種對危機的認識是十分短視的。

    如果出現了超越人類智慧的生物,世界将會怎樣?苦心經營方才維持住的人類世界的秩序,可能瞬間土崩瓦解。

     看過截獲的電子郵件後,魯本斯返回母校喬治敦大學,一頭紮進了圖書館,着手調查人類進化這種事發生的可能性。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和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兩人幾乎同時提出了“自然選擇說”,這種假說在此後的一百五十年裡一直都是生物進化的核心假說。

    生物通過突變改變性狀,不适應環境的進化被淘汰,反之則會代代相傳。

    這一過程經過世代重複,積累細微的變異,最終導緻物種本身的改變。

    達爾文和華萊士連孟德爾遺傳學都不知曉,更别提DNA了。

    他們僅僅通過觀察自然就提出了這樣的假說,其洞察力着實令人驚歎。

    不過,正因為這樣,自然選擇說也被批評為隻論述了進化的某一方面。

    達爾文進化論隻考察了突變發生後的情形,卻對突變基于何種機制産生并無涉及。

    這種假說沒有揭示進化現象的全貌。

     随着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這一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突破。

    核輻射等外部原因,或者形成生殖細胞時DNA的複制錯誤,都會導緻生物遺傳信息變異。

    實際上,由三十億個堿基對組成的人類基因組,每兩年就會有一個DNA上的堿基被别的堿基替代。

    可是,這種随機的變異幾乎都是中性的,對生存無利無害,是否會作為物種整體的變異固定下去完全取決于偶然。

     最近數十年間,分子生物學領域的大發現層出不窮,定論接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