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關燈
錯了。

    ” 研人對正勳不肯輕易下判斷的态度深表敬佩。

    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是科學工作者唯一的武器。

     “其實,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已經遇到了瓶頸。

    就算是最先進的軟件,也很難準确預測膜蛋白質的立體結構。

    葡萄牙的博士多半也使用了錯誤的模型。

    ” 正勳打開自己筆記本電腦中的軟件,拷貝了堿基序列的信息,輸入“GIFT”。

    “這種蛋白質的結構是已知的,我們來做個試驗,對比一下‘GIFT’生成的結果吧。

    ” 敲擊回車鍵後,屏幕上出現了一串英文:請連入因特網。

     “這是為什麼?”正勳不解地問。

     研人将高速因特網的網線接入A4大小的白色筆記本電腦。

    機器接入賽博空間後,“GIFT”的畫面也改變了。

     Remaintime 00:03:11 這個數字正在逐秒遞減。

     “隻要三分鐘?”正勳嘟囔道。

     三分鐘後,“GIFT”就給出了答案。

    窗口中浮現出正勳指定的蛋白質的立體結構。

    正勳仔細比對,神情越來越嚴肅。

    “奇怪,這個軟件準确描繪了一百個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的結構。

    ” 研人也驚訝不已。

    這不就證明了“GIFT”是完美的嗎? 但正勳仍然沒有立即下結論。

     “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軟件是冒牌貨。

    ” “那它怎麼能模拟出蛋白質的結構?” “它要求在計算時連上因特網,對吧?” “嗯。

    ” “它可能找到網上已有的蛋白質結構,假裝是自己計算的結果。

    隻要接入蛋白質數據庫,就能找到許多類似的信息。

    ” “原來如此。

    ”研人說,但馬上又發現了新問題,“可是這樣一來,我們不是就無法判斷‘GIFT’的真僞了嗎?” “不錯。

    我們無法辨别‘GIFT’是自己計算出正确的結果,還是盜用了别人的發現,因為正确的結構隻有一種。

    但如果計算未知的結構,那誰都不知道‘GIFT’和其他的模型誰對誰錯。

    ” 他們似乎中了一個狡猾至極的圈套。

    不過,倘若“GIFT”是冒牌貨,那到底是誰出于何種目的,大費周章地開這種玩笑? 正勳問:“你父親熟悉編程嗎?” “完全不懂。

    ” “那他是從哪裡得到這個軟件的?” “不知道。

    ” 禮物——這個軟件的名字,漸漸飄散出陰森的氣息。

     “還有一種可能,即‘GIFT’确實是十全十美的。

    當然,這隻是假設。

    ”正勳強調道,“如果這一假設成立,那‘GIFT’就可能是裝有雲系統的黑客軟件。

    ” “雲系統?” “是的。

    這是尋找外星人的‘SETI計劃’用的方法。

    要從宇宙電波中探測出可能是智慧生命發射的信号,需要異常龐大的計算量。

    于是該計劃招募了大量志願者,将他們的電腦聯網,利用他們電腦CPU的一部分進行計算。

    數十萬台電腦集中起來的話,其計算能力将超過超級計算機。

    ” “我能說句題外話嗎?” “可以。

    ” “他們有沒有找到外星人?” “還沒有。

    ” 研人有點失望。

     “銀河系中心發出的來曆不明的電波,過去隻檢測出六次。

    現在這些電波仍然是個謎。

    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已經制定了報告程序,應對找到外星人的情況。

    ” “哦。

    ” “言歸正傳。

    ” 正勳迅速将關注點從外星人轉移到“GIFT”上。

     “決定軟件性能的重要因素有兩個:電腦的計算能力和算法。

    ” “算法指的就是計算步驟吧?” “不錯。

    省略無用的計算,用更少的步驟獲得正确的答案。

    ” 研人拼命思考,理解這些非專業知識。

     “如果這台電腦接入了分布式計算系統,将計算任務分配給其他電腦,那計算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但是,即便将一億台電腦連起來,也不可能完成分子動力學模拟計算。

    ” 這一點研人也明白。

    正因為計算不完美,才要在制藥過程中收集與結構活性相關的數據,研究更合适的化學結果。

    發達國家之所以争相研制超級計算機,也是因為計算能力與科學技術水平直接相關的時代已經來臨。

     “能彌補計算能力不足的,是簡化計算步驟,也就是算法。

    盡管使用了各種方法,但完美的算法是不存在的。

    算法不同,答案也會不同。

    這就是當今科學的局限性。

    換言之,目前人類所掌握的計算能力還不夠強,也沒人發現完美的計算步驟。

    ”正勳作出結論。

     研人道:“也就是說,‘GIFT’不可能十全十美。

    ” “根據常識判斷,應該如此。

    ”正勳答道,但臉上依然帶着不确定的神色。

     “你還有什麼疑惑?” 正勳的話突然含糊起來:“怎麼說好呢,那種感覺……” “感覺?” “嗯……這個軟件,用起來感覺很奇怪。

    ” “怎麼說?” “唔……怎麼說呢?”正勳揪着頭發,将他心中異樣的感覺翻譯成日語,“用的時候覺得,這軟件真像是萬能的。

    ” 這種感覺,恐怕隻有精通軟件的正勳才明白吧。

     “開發這個軟件的,應該是非常優秀的研究人員。

    從表面上看,他對分子層面和電子層面極其複雜的生命活動都了若指掌。

    倘若這個軟件真的能用,那授予開發者多少個諾貝爾獎都不為過。

    ” 研人也有同感。

     “不過,好像也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這個軟件是冒牌貨。

    這軟件設計得太巧妙了。

    ” “開發這個軟件的人有何目的呢?” “這也是個謎。

    在專家眼裡,這個軟件是‘不可能存在的’,而普通人又不知道這是什麼軟件。

    ” 研人聞言大悟:“非專業的研究人員可能會受騙。

    ” “什麼意思?” “就像我父親那樣的病毒學者啊。

    他會不會上了當,相信這是‘萬能制藥軟件’?” 研人的腦海中浮現出那個名叫坂井友理的女人。

    她跟父親是何關系目前還不得而知,是不是她帶着這個軟件主動找到父親,提議開發治療絕症的藥物呢?誘餌就是新藥所帶來的巨大專利費。

    但實際上,“GIFT”隻是冒牌貨。

    坂井友理打算吞掉父親投入的研究資金後一走了之。

    坂井友理用他人名義開立銀行賬戶,向父親展示賬戶上的大量存款,然後誘騙父親将錢彙入該賬戶。

     可是,為什麼父親死後,坂井友理要冒着危險出現在研人面前呢?如果她想要回的小電腦裡儲存着欺詐行為的證據,比如來往的電子郵件,那就解釋得通了。

    她對安裝着“GIFT”的電腦置之不理,是因為從軟件入手,追查不到她頭上。

     “老爸怎麼那麼糊塗啊。

    ”研人憤憤地說。

     “你父親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正勳勸慰道。

     可是,這一推論還存在一處說不通的地方,那就是《海斯曼報告》。

    這份人類滅絕研究報告的第五節寫着什麼?研人拜托報紙記者菅井去找這份報告,但至今沒有消息。

    不光是《海斯曼報告》,這次的“新藥開發欺詐”最好也同菅井談談,研人想。

    有必要的話,甚至要作好報警的準備。

     “這台機子能借給我嗎?”正勳指着裝有“GIFT”的電腦問,“我還想再玩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