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還在學活好

關燈
求助者,真是不用心到極緻。

     我如今了解到,凡發生的事都是人的功課,人隻有通過做功課,生命才能前進;隻有生命前進了,同樣的事才不再發生,即使發生也不再困擾或煩惱。

    而且,多數造成麻煩的事情,都已經是“結果”,通常“原因”都不在這些事情裡,而在更深的源頭處。

    隻有帶着自己回到源頭處,“結果”才會消失。

     有了這樣的了解,我明白真正的助人隻有不斷地修煉自己,修煉自己的起心動念,修煉自己的生命境界。

    除非你的生命境界能在别人問題的源頭處,你的起心動念是出于愛,你的生命能量足以轉動别人,否則很難真的幫到人。

     助人是一種很深的修行,修到好時,求助者和施助者同時轉動,其實已分不清到底是誰在幫誰了。

    最重要的指标是求助者和施助者都彼此感謝,而且願意把這樣的緣分繼續傳遞給别人,如此才真正“助不帶業”。

     以上是我的學習感受,千萬别誤會我已經做到了,隻不過提出來共勉罷了。

     學“不計較” 我一向自诩謙謙君子,不介意吃點虧,而且頗能“大人不記小人過”。

     直到若幹年前,通過覺察的修煉,我才發現這表面的君子内心深處卻藏着一個小人。

    當君子大而化之、事過則忘時,小人就拿起小本子,用自己的一把尺,記自己的一本賬。

    若“某人”居然一犯再犯,小賬本裡記得密密麻麻,小人就會把賬本攤開,一直念:“已經仁至義盡,真是夠了!”這時候,“緣分到此”的念頭就會油然而生,“某人”也會不知不覺地變成“拒絕往來戶”。

     這個過程十分隐秘,操作多年後,已熟練到神不知鬼不覺,才讓我理所當然地自認為是個不計較的人。

    可想而知,當我逮到這個“小人”幹的這些勾當時,簡直不敢相信,震驚不已。

     正因為一切都遮掩在“不計較”的冠冕堂皇下,這個深藏不露、暗地計較的小人,行事既魯莽又粗糙。

    他經常“秘密審判”,從不搜證,不傳當事人,就自行宣判“微罪不起訴”,記“前科”一筆。

    待前科積累夠了,又自行加重刑責,仍然不容辯解。

     這一秘密進行的勾當,顯然距我平日行事準則甚遠,不必懷疑,多年來累積的冤假錯案罄竹難書。

    不知多少的人生緣分因此斷送,最大的受害者說到底還是自己:我居然活成了一個計較的人,還渾然無知。

     一個暗中計較的人表裡不一,造成生命能量的無謂消耗,無法自在暢快地生活。

    一個計較的人,與他人總保持距離,不僅錯過了人間的緣分,同時也錯過了自己的功課,活成自我設限的人生。

     我看到自己的計較後,當然就開始做功課。

    首先,鎖定那計較的“小人”,每逢“我不與你計較”的念頭出現,往往能活捉這個小人又在偷偷記賬,立即加以制止,并勒令交出賬本,付之一炬。

    這麼做後,“破案率”日漸提高,那小人也慢慢安分起來。

    其次,一有空就重審過去的冤假錯案,該認錯的,該賠償的,盡量去做,至少在内心為它們平反。

    最後,我終于能“平等對待”那些被我認為“很計較”的人,不敢再以“非我族類”視之。

     自從做了這些功課,我覺得自己和他人更有緣分了,活得更真實自在了,還看到了不少過去看不到的人生風景。

    真是值了! 學“記名字” 我有很多毛病,記不住别人名字是其中之一。

     我當然知道有些人很善于記住别人名字,幾近于特異功能,也因此博得好人緣,好處不少。

    但我仍不屑于效法,認為這些人一定是基于什麼目的,必須用此“雕蟲小技”收攬人心,活得未免太辛苦,故我仍是“壯夫不為”也,何況,這根本就不是我的強項。

    我甚至還找台階下,覺得有些人在我眼前晃來晃去,居然沒讓我記住他們,一定是他們太平庸、太沒特色,隻能怪他們自己。

     近年來,遇見一位我很佩服的人,他不為任何目的,隻因為關心人,就記得很多人的名字。

    不僅是名字,還包括他們所說過的話、所做過的事和相遇的因緣種種。

    看到這樣的高人,我才知道自己原本的習性簡直“其心可誅”。

     原來在“記不住名字”這“小毛病”的背後,有一個如此傲慢、吝啬、懶惰、狹隘的我,居然把有緣相遇甚至福禍相倚、默默付出的人,都視為人生旅程中的陌生過客,生怕不小心記住了他們的名字,就卷入了别人的人生,打擾了自己的旅程。

    原來我如此“目中無人”,所以才把自己變成了過客,永遠回不了家。

     有了覺察,生起了慚愧,當然就得改。

    習性深重,欲改不易,首先得“轉念”。

    我于是開始練習,不再把任何人視為過客,而全部視為家人。

    家人能于此生相遇,就算一面之緣,從此各奔東西,也應格外珍惜;家人能再度相聚,彼此打一聲招呼,交換一個眼神,也是一種幸福。

     自從轉念之後,這兩年來,算算我好像多記了幾百個人的名字,自覺頗有進步。

    但日前遇見一位朋友,才知道自己還差得太遠。

     這位老兄生意做得不錯,公司有兩千餘位員工,但他原本隻叫得出幾十位員工的名字。

    他受到我所佩服的高人影響後,開始學習“關心人”,短短幾個月,他就能叫出八百多人的名字。

    在這個過程中,他聽到了許多原先聽不到的話,看到了許多原先看不到的問題。

    下定決心,着手整頓一番之後,他如今每天進公司都像回家一樣,有着被家人需要、為家人付出的熱情和自在。

    他的事業不再隻是賺錢工具,員工也不再隻是工作夥伴,而他也蛻變為一個“回家”的男人。

     重點當然不僅是記名字,而是對待别人的起心動念。

    你待人如家人,你就在家;你待人如陌路,你就是過客;若人經常都是過客,這一生就算沒回家,這世界也不是他的家。

    我如今了解什麼叫“天下一家”,這與别人無關,隻與自己有關。

    你心中容得下多少人做家人,你在這世上的家就有多大。

    至于我呢,就從再多記幾個名字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