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盾牌
關燈
小
中
大
正在下暴雨。
爸爸如果是在試圖阻止孩子對學校和書本過于感興趣——阻止我們像泰勒一樣被光明會所引誘——他更該對理查德多加注意。
理查德也本該在下午幫母親制作酊劑,但他幾乎從沒這麼幹過。
總是不見他的人影。
我不清楚母親是否知道他去了哪裡,但我知道。
每天下午,在黑暗的地下室裡幾乎總能找到理查德,他蜷縮在沙發和牆壁之間的狹小空間内,面前擺着一本百科全書。
如果爸爸碰巧從此經過,他會把燈關掉,咕哝着說淨浪費電。
過一會兒我就會找個借口下樓,再去把燈打開。
如果爸爸又經過一次的話,家裡便會響起一陣咆哮,母親就得坐在那裡聽他一頓教訓:房間裡沒人為何要開着燈呢。
她從不責罵我,我不禁懷疑她知道理查德在哪裡。
如果我無法回到下面去開燈,理查德就會把書湊到鼻子邊,在黑暗中看書。
他就是如此癡迷,如此想看那本百科全書。
泰勒走了。
家裡幾乎沒有他住過的痕迹,除了一處:每天晚飯後,我都會關上房門,從床底下拖出泰勒的舊音箱。
之前我把他的書桌拖進我房間,唱詩班合唱樂響起時,我會坐進他的椅子學習,就像之前無數個夜晚我看見他所做的那樣。
我沒有學曆史和數學。
我學習宗教。
我讀了兩遍《摩門經》,快速看完了新約,看第二遍時放慢速度,停下來做筆記,相互參照,甚至就信仰和獻祭等教義寫了短文。
沒有人讀我的文章,我是為自己寫的,正如我想象泰勒隻為自己而學習一樣。
接下來我讀了舊約,然後讀了爸爸的書,主要是早期摩門教先知的演講、書信和日記彙編。
它們是用十九世紀的語言寫的——生硬、拗口,但極為準确。
起初我看不懂,但随着時間推移,感官逐漸适應了,我開始對講述我的先輩穿越美國蠻荒之地的曆史故事倍感親切。
雖然故事很是生動,但訓誡極其抽象,論述的是晦澀難懂的哲學主題。
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研究這些抽象的文章上。
回首往事,我發現這就是我的教育,将産生重要影響的教育:我學着棄我而去的那個哥哥的樣子,在借來的書桌前枯坐,努力而仔細地研讀一條條摩門教教義。
我在學習的這個技能至關重要,那就是對不懂的東西耐心閱讀。
當山上的積雪開始融化,我的手上長滿老繭。
在廢料場待了一季,磨煉了我的條件反射能力:我學會了辨别爸爸要扔重物時嘴裡發出的低沉的咕哝聲,一聽到這個聲音,我立刻伏在地上。
我把太多時間都花在了這上面,以至于搜救的廢品不夠多。
爸爸開玩笑說,我就像逆流上山的糖漿一樣慢。
對泰勒的記憶逐漸褪色,他的音樂也被金屬的撞擊聲淹沒了。
如今到了夜晚我腦海裡響徹這些聲音——瓦楞鐵皮的叮當聲,銅線的敲打聲,鐵的隆隆聲。
我進入了新的現實,透過父親的眼睛觀察世界。
我看到了天使,或者至少是在想象中看到了他們。
他們望着我們拆廢品,向前一步接住爸爸從院子那頭扔過來的汽車電池或長短不一的鋼管。
我不再因爸爸扔它們而對他吼叫,而是祈禱。
一個人收拾廢品時,我幹得更快。
一天早上,爸爸在院子北頭靠山的地方幹活,我在南頭靠近牧場的地方幹活。
我把一個箱子裝滿了兩千磅的鐵,然後胳膊酸疼,跑去找爸爸。
箱子需要清空,而我不會操作裝載機——那種帶伸縮臂,輪子又寬又黑且比我還高的大型鏟車。
裝載機臂架伸展,把箱子舉到約二十五英尺高的空中,貨叉傾斜,廢品轟的一聲巨響倒進挂車。
挂車是為了拉廢品而特意改裝的平闆卡車,長五十英尺,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桶。
四壁用厚鐵闆制成,離拖鬥有八英尺。
一台挂車能裝十五到二十個箱子,或者約四萬磅重的鐵。
我在草地裡找到爸爸,他正在點火,準備燒掉一堆銅線的絕緣層。
我告訴他箱子已經滿了,他跟我走回去,爬進了裝載機。
他朝挂車揮了揮手。
“箱子倒空後你把鐵理平整些,這樣我們能裝更多。
跳進去吧。
” 我不明白。
難道他想把我和箱子一起倒進挂車?“你卸載完,我再爬上去吧。
”我說。
“不,這樣快一些。
”爸爸說,“等箱子與挂車壁平齊,我會停一下,這樣你就可以爬出去了。
然後你沿着挂車壁跑,待在駕駛室頂上,等着箱子倒空。
” 我在一段鐵片上坐下。
爸爸把貨叉伸進箱子底下,将我和廢品舉了起來,開足馬力,朝挂車前面倒去。
我幾乎快抓不住了。
在最後拐彎處,箱子劇烈搖晃,一根帶尖的鐵向我紮過來。
它紮進我膝蓋下方一英寸處的小腿内側,像刀子紮進熱黃油一般。
我試圖把它
爸爸如果是在試圖阻止孩子對學校和書本過于感興趣——阻止我們像泰勒一樣被光明會所引誘——他更該對理查德多加注意。
理查德也本該在下午幫母親制作酊劑,但他幾乎從沒這麼幹過。
總是不見他的人影。
我不清楚母親是否知道他去了哪裡,但我知道。
每天下午,在黑暗的地下室裡幾乎總能找到理查德,他蜷縮在沙發和牆壁之間的狹小空間内,面前擺着一本百科全書。
如果爸爸碰巧從此經過,他會把燈關掉,咕哝着說淨浪費電。
過一會兒我就會找個借口下樓,再去把燈打開。
如果爸爸又經過一次的話,家裡便會響起一陣咆哮,母親就得坐在那裡聽他一頓教訓:房間裡沒人為何要開着燈呢。
她從不責罵我,我不禁懷疑她知道理查德在哪裡。
如果我無法回到下面去開燈,理查德就會把書湊到鼻子邊,在黑暗中看書。
他就是如此癡迷,如此想看那本百科全書。
泰勒走了。
家裡幾乎沒有他住過的痕迹,除了一處:每天晚飯後,我都會關上房門,從床底下拖出泰勒的舊音箱。
之前我把他的書桌拖進我房間,唱詩班合唱樂響起時,我會坐進他的椅子學習,就像之前無數個夜晚我看見他所做的那樣。
我沒有學曆史和數學。
我學習宗教。
我讀了兩遍《摩門經》,快速看完了新約,看第二遍時放慢速度,停下來做筆記,相互參照,甚至就信仰和獻祭等教義寫了短文。
沒有人讀我的文章,我是為自己寫的,正如我想象泰勒隻為自己而學習一樣。
接下來我讀了舊約,然後讀了爸爸的書,主要是早期摩門教先知的演講、書信和日記彙編。
它們是用十九世紀的語言寫的——生硬、拗口,但極為準确。
起初我看不懂,但随着時間推移,感官逐漸适應了,我開始對講述我的先輩穿越美國蠻荒之地的曆史故事倍感親切。
雖然故事很是生動,但訓誡極其抽象,論述的是晦澀難懂的哲學主題。
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研究這些抽象的文章上。
回首往事,我發現這就是我的教育,将産生重要影響的教育:我學着棄我而去的那個哥哥的樣子,在借來的書桌前枯坐,努力而仔細地研讀一條條摩門教教義。
我在學習的這個技能至關重要,那就是對不懂的東西耐心閱讀。
當山上的積雪開始融化,我的手上長滿老繭。
在廢料場待了一季,磨煉了我的條件反射能力:我學會了辨别爸爸要扔重物時嘴裡發出的低沉的咕哝聲,一聽到這個聲音,我立刻伏在地上。
我把太多時間都花在了這上面,以至于搜救的廢品不夠多。
爸爸開玩笑說,我就像逆流上山的糖漿一樣慢。
對泰勒的記憶逐漸褪色,他的音樂也被金屬的撞擊聲淹沒了。
如今到了夜晚我腦海裡響徹這些聲音——瓦楞鐵皮的叮當聲,銅線的敲打聲,鐵的隆隆聲。
我進入了新的現實,透過父親的眼睛觀察世界。
我看到了天使,或者至少是在想象中看到了他們。
他們望着我們拆廢品,向前一步接住爸爸從院子那頭扔過來的汽車電池或長短不一的鋼管。
我不再因爸爸扔它們而對他吼叫,而是祈禱。
一個人收拾廢品時,我幹得更快。
一天早上,爸爸在院子北頭靠山的地方幹活,我在南頭靠近牧場的地方幹活。
我把一個箱子裝滿了兩千磅的鐵,然後胳膊酸疼,跑去找爸爸。
箱子需要清空,而我不會操作裝載機——那種帶伸縮臂,輪子又寬又黑且比我還高的大型鏟車。
裝載機臂架伸展,把箱子舉到約二十五英尺高的空中,貨叉傾斜,廢品轟的一聲巨響倒進挂車。
挂車是為了拉廢品而特意改裝的平闆卡車,長五十英尺,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桶。
四壁用厚鐵闆制成,離拖鬥有八英尺。
一台挂車能裝十五到二十個箱子,或者約四萬磅重的鐵。
我在草地裡找到爸爸,他正在點火,準備燒掉一堆銅線的絕緣層。
我告訴他箱子已經滿了,他跟我走回去,爬進了裝載機。
他朝挂車揮了揮手。
“箱子倒空後你把鐵理平整些,這樣我們能裝更多。
跳進去吧。
” 我不明白。
難道他想把我和箱子一起倒進挂車?“你卸載完,我再爬上去吧。
”我說。
“不,這樣快一些。
”爸爸說,“等箱子與挂車壁平齊,我會停一下,這樣你就可以爬出去了。
然後你沿着挂車壁跑,待在駕駛室頂上,等着箱子倒空。
” 我在一段鐵片上坐下。
爸爸把貨叉伸進箱子底下,将我和廢品舉了起來,開足馬力,朝挂車前面倒去。
我幾乎快抓不住了。
在最後拐彎處,箱子劇烈搖晃,一根帶尖的鐵向我紮過來。
它紮進我膝蓋下方一英寸處的小腿内側,像刀子紮進熱黃油一般。
我試圖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