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創作手記</strong>
關燈
小
中
大
獻給O
2017年年初。
久未見面的老友O突然聯系我,說想喝點兒酒,一起聊聊。
那年她三十三歲,年輕有為,在一家大公司當高層,風頭正勁。
手裡掌握的預算極具想象空間,平日裡忙得不像話,疫情前那是全世界跑。
約她很難,要是沒什麼事兒,就更難約。
這次一反常态,我不由得深感意外。
“你不忙?” “沒事,我辭職了,有大把大把的時間。
”她幾乎秒回。
愈加意外,她在那家大公司應該前途無量才對。
于是,我們約在麗都附近一家不顯眼的日式小酒館裡。
見面,落座,寒暄,幾杯清酒下肚,她吐露自己遇到了一種失眠,并不是睡不着,而是睡着之後,清晨四五點鐘就會自然醒來。
北方的冬天太陽來得遲些,漆黑的夜色之中,腦子處于清醒和困頓的狀态之間。
“那你适合坐禅。
”我開玩笑。
她搖搖頭:“我覺得人體非常奇妙,有時很脆弱,需要借助外力比如酒精、咖啡因才能達成某個目的。
有時它又極具個性,即使時間到了,它也有自己的想法,不願意進入休眠狀态。
或許是因為它不知道夢裡會遇見什麼,它不知道是不是要驚恐地醒來,發一身冷汗。
” 她形容那個間歇,人尚有思考力,但是疲憊不堪,還是想盡快睡去。
但又未果,隻好躺在床上,腦子裡面一遍遍地過着那些人問她話的畫面,她驚魂未定,回憶起兩個月前發生在她身上的一切。
大年初七,公司上班第一天。
她還在老家過年。
一個平日裡相處不錯的同事給她發了個微信,語氣十分奇怪:“O,你在公司嗎?” 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朋友們在酒店包間裡面等她。
“不在,要晚幾天回北京。
” “你收到郵件了嗎?” “郵件?”她看了下手機,都是些無關痛癢的郵件,“你指的是什麼郵件?” “是這樣,我在今天淩晨收到一封郵件,抄送了集團所有的頭頭腦腦,内容與你有關。
” 她腦子一下子就清醒了起來:“啥,和我有關?” 那邊停頓了下接着說:“标題是舉報你多年來巨額商業貪腐問題,大意就是你多年來欺上瞞下、不學無術、中飽私囊、後宮無數……要求公司管理層徹查。
” 她腦子頓時蒙了,一片空白。
“我就是和你打個招呼,回頭内審什麼的找你,你也有個心理準備。
” 同事放下了電話,O的心裡卻放不了。
三十三歲的生日過得心不在焉,答非所問,意興闌珊,早早離席。
“那你知道……究竟是誰發的嗎?”我好奇心發作,忍不住問。
她搖搖頭,又點點頭。
自己年前開掉一個老員工,對方可能心存報複。
如果不是那個人的話,就更糟糕了,那意味着一定是身邊最親密的人寫的這封郵件,看得出來,還煞費苦心搜羅了與自己有關的亦真亦假的證據。
回到北京後,O經曆了一場堪稱教科書式的問詢:集團反舞弊一号位代号“職場狄仁傑”的W親自上陣,在隔絕狹小的空間裡,審問方多對一談話,匿名舉報所提供的證據,拉鋸戰般缜密盤問每一個細節,她的内外部利益關聯人都被盤問……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我回來之後,一切都變了。
” “都變了?” “難怪人家說‘三十三,大轉彎’。
”O苦笑不已,“所謂成長就是,你要習慣所有人的忽冷忽熱,也要看淡任何人的漸行漸遠。
我的下屬、我的同級、我的老闆都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着我。
那種感覺難以形容但又近在咫尺,是對底層的、難以掩飾的。
我知道他們内心一定是懷疑我的。
” “後來呢?” “調查了半天,也沒有個所以然。
總得有個結果,老闆委婉地告訴我職級不變,但是需要調到集團的企業社會責任部。
” O被邊緣化了。
更為微妙的情況是——她被架空了。
她前下屬們的工位依然圍繞在她四周,隻是他們再也不向她彙報了。
她也不便再主動親近他們。
O成了孤家寡人。
她這個人,哪裡受得了百無一用?她的性格是,絕對不讓别人看到她不堪的一面。
很固執,也很決絕。
風波過後,她主動請辭,離開了那
久未見面的老友O突然聯系我,說想喝點兒酒,一起聊聊。
那年她三十三歲,年輕有為,在一家大公司當高層,風頭正勁。
手裡掌握的預算極具想象空間,平日裡忙得不像話,疫情前那是全世界跑。
約她很難,要是沒什麼事兒,就更難約。
這次一反常态,我不由得深感意外。
“你不忙?” “沒事,我辭職了,有大把大把的時間。
”她幾乎秒回。
愈加意外,她在那家大公司應該前途無量才對。
于是,我們約在麗都附近一家不顯眼的日式小酒館裡。
見面,落座,寒暄,幾杯清酒下肚,她吐露自己遇到了一種失眠,并不是睡不着,而是睡着之後,清晨四五點鐘就會自然醒來。
北方的冬天太陽來得遲些,漆黑的夜色之中,腦子處于清醒和困頓的狀态之間。
“那你适合坐禅。
”我開玩笑。
她搖搖頭:“我覺得人體非常奇妙,有時很脆弱,需要借助外力比如酒精、咖啡因才能達成某個目的。
有時它又極具個性,即使時間到了,它也有自己的想法,不願意進入休眠狀态。
或許是因為它不知道夢裡會遇見什麼,它不知道是不是要驚恐地醒來,發一身冷汗。
” 她形容那個間歇,人尚有思考力,但是疲憊不堪,還是想盡快睡去。
但又未果,隻好躺在床上,腦子裡面一遍遍地過着那些人問她話的畫面,她驚魂未定,回憶起兩個月前發生在她身上的一切。
大年初七,公司上班第一天。
她還在老家過年。
一個平日裡相處不錯的同事給她發了個微信,語氣十分奇怪:“O,你在公司嗎?” 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朋友們在酒店包間裡面等她。
“不在,要晚幾天回北京。
” “你收到郵件了嗎?” “郵件?”她看了下手機,都是些無關痛癢的郵件,“你指的是什麼郵件?” “是這樣,我在今天淩晨收到一封郵件,抄送了集團所有的頭頭腦腦,内容與你有關。
” 她腦子一下子就清醒了起來:“啥,和我有關?” 那邊停頓了下接着說:“标題是舉報你多年來巨額商業貪腐問題,大意就是你多年來欺上瞞下、不學無術、中飽私囊、後宮無數……要求公司管理層徹查。
” 她腦子頓時蒙了,一片空白。
“我就是和你打個招呼,回頭内審什麼的找你,你也有個心理準備。
” 同事放下了電話,O的心裡卻放不了。
三十三歲的生日過得心不在焉,答非所問,意興闌珊,早早離席。
“那你知道……究竟是誰發的嗎?”我好奇心發作,忍不住問。
她搖搖頭,又點點頭。
自己年前開掉一個老員工,對方可能心存報複。
如果不是那個人的話,就更糟糕了,那意味着一定是身邊最親密的人寫的這封郵件,看得出來,還煞費苦心搜羅了與自己有關的亦真亦假的證據。
回到北京後,O經曆了一場堪稱教科書式的問詢:集團反舞弊一号位代号“職場狄仁傑”的W親自上陣,在隔絕狹小的空間裡,審問方多對一談話,匿名舉報所提供的證據,拉鋸戰般缜密盤問每一個細節,她的内外部利益關聯人都被盤問……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我回來之後,一切都變了。
” “都變了?” “難怪人家說‘三十三,大轉彎’。
”O苦笑不已,“所謂成長就是,你要習慣所有人的忽冷忽熱,也要看淡任何人的漸行漸遠。
我的下屬、我的同級、我的老闆都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着我。
那種感覺難以形容但又近在咫尺,是對底層的、難以掩飾的。
我知道他們内心一定是懷疑我的。
” “後來呢?” “調查了半天,也沒有個所以然。
總得有個結果,老闆委婉地告訴我職級不變,但是需要調到集團的企業社會責任部。
” O被邊緣化了。
更為微妙的情況是——她被架空了。
她前下屬們的工位依然圍繞在她四周,隻是他們再也不向她彙報了。
她也不便再主動親近他們。
O成了孤家寡人。
她這個人,哪裡受得了百無一用?她的性格是,絕對不讓别人看到她不堪的一面。
很固執,也很決絕。
風波過後,她主動請辭,離開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