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女孩

關燈
伺機報複。

    ” 中間女孩被迫以犧牲自己的關系為代價,将他人關系擺在至高地位,而自己可能很快也會陷入沖突之中。

    阿登學校一位六年級的學生描述自己如何努力讓女孩重歸于好,卻總是無濟于事:“不管我怎麼幫,她們最後都會和我生氣。

    她們和好的辦法就是一起沖我發火。

    ”她有一位同班同學因為不願站隊被深深傷害了。

    “我與其中一個人在一起,另一個就會生氣,兩人都這樣。

    ”一間私立教會學校的一位五年級學生簡潔地寫道:“我陷入了解決矛盾的矛盾。

    ”一位同學很有洞見地描述了這類社交問題:“我在奧代利娅和瑪麗娜之間鬧矛盾了。

    ” 教會學校的六年級學生麗貝卡是這樣解釋的:“我覺得這是一場乒乓球大戰,一場錦标賽。

    就像是,你要想辦法取勝。

    你想在中間繼續來回跳動,不想停留在任何一邊,但最終還是會落到某個地方。

    ” 在害怕并禁止公開沖突的社會環境中,中間女孩很重要。

    中間女孩有助于緩沖憤怒,否則這種憤怒就會在兩個當事人女孩之間肆意流淌。

    她是兩個女孩的工具,用以避免說錯話或詞不達意的情況。

    正如阿登學校一位七年級的孩子所言:“我的兩個朋友鬧矛盾鬧得厲害時,我在那裡似乎就很有必要,這和我也有關系,她們需要我才能自控。

    ”沖突中的女孩會用中間女孩阻擋自己的憤怒,幫助她們在女性身份最受威脅的時刻保持“友善”的形象。

     中間女孩這種角色不僅成了女孩沖突的一部分,也成了她們友誼的一部分。

    一位研究者發現,如果一個女孩未能成功調停朋友之間的沖突,同齡人會覺得她公開采取了攻擊行為。

    和選擇站隊的女孩一樣,如果鬧矛盾的一方大權在握,介入幫忙的中間女孩就會赢得感激,深受小團體喜歡。

    “有時,”一位薩克勒的六年級學生告訴我,“一個受歡迎的女孩可能會與人産生矛盾,你幫助她是因為她在利用你,但你覺得這特别酷。

    中間女孩真心會認為這對自己有利。

    ” 結盟現象描繪了女孩日常關系雷區的圖景。

    每一天,友誼都搖搖欲墜,必須随時随地對友誼進行計劃、清點和協商。

    在這些地下運動般的鬥争中,友誼的本色被腐蝕了。

     2000年,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的研究者們發現,在應對迫在眉睫的危險時,男性與女性的表現有所差異。

    男性會選擇“打架或逃跑”,女性則會選擇表現得“溫和而友好”,以激發或尋求他人的支持,而不是嘗試攻擊或逃跑。

    這項研究暴露了對男性研究對象以及“打架或逃跑”反應的偏見,令人不安。

    研究還表明,女性在壓力大的時候常常會尋求同伴。

    這些研究結果顯示,面臨威脅時,女孩趨于尋求團體安慰是一種曆史現象,若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也許會得出更多關于女性攻擊行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