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者
關燈
小
中
大
轉了九十度,橋身從橫跨道路變為與道路平行,以前一直算在橫行的話,現在開始它采用更為優質的直行方式,它完全像一隻身形很長的大動物了。
它加快了步伐,緊跟着跑起來,由小跑漸漸加速。
它的動作舒展有力,前面兩腿與後面兩腿反向打開,再往中間聚攏後蹬地,這樣的腿部動作每做一組,總有半秒鐘時間全身潇灑地騰躍空中。
它一心一意地這樣跑,金色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空隙往橋身上打出許多圓形光斑,它像是——他想到,他的搭檔也同時想到——像一隻豹。
“快!”搭檔說。
不等搭檔催促,他已加大油門。
但是天橋在前面發足狂奔,距離飛速拉開了,突然它向路邊樹後一躍,頓時枝折葉散,樹叢破開一個洞。
鄉間馬路上恢複了慣常的平靜。
垃圾管理車繞行了好大一個圈,下到一片荒地,輪胎吱吱嘎嘎地碾在碎石上,最後停下來。
踏出車外時兩人都有點喘,好像不是坐在車裡而是親自跑來的。
這裡是城市最邊上,他們從前都沒來過。
他們背對着馬路和那個洞,一叢一叢黃色的草挨在他們腿邊,草最高處有兩歲幼兒高,總是從同一個方向吹來的風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吹着,它們統一地歪斜,草叢之間偶爾蹿出幾棵瘦長的尖頂的樹。
再往前,是一片小水灣。
再往前,是一片遮斷更遠處風光的樹林。
近處的樹與林中的樹是同一種樹,像是過去某一天,這些樹沒在規定的時間裡涉過水灣走進樹林,魔法之門關閉了,就此被零星地定格在這一邊的荒草地上。
如小馬如豹子般奔跑着甩開垃圾管理車的天橋,伫立在草叢深處、不到水灣的地方。
“它倒蠻會找地方。
”搭檔評價。
兩人撿着草叢中的空地,拔腳走向天橋。
“它怎麼挑這裡?這地方用不到過街天橋,到處可以随便走人,而且也根本沒有行人。
”他說。
“也許它就不喜歡當天橋,也許它走這麼遠是為了躲起來、逃避本職工作,它不是個稱職的天橋。
”搭檔摘下工作帽扇了扇,驅趕到處飛舞的一團團小蟲。
“原因可能更簡單,”他說,“它就是想走走。
” “你說得對,人悶的時候都喜歡走來走去。
” “還可能,它得了抑郁症,城市容易讓人抑郁。
你聽說過雙相障礙嗎?沒有嗎?不,你肯定聽過,就是人一會兒情緒激動,行動力非常強,轉眼間不感興趣了,抛開一切麻木地待着,激動和麻木,輪流出現,就像它這樣。
” “它是在逃避工作、覺得悶,要不然就是抑郁症,是你說的雙相……” “雙相障礙。
” “逃避工作、覺得悶、雙相抑郁症。
”搭檔梳理着想法,“肯定占了其中一條。
” 邊走邊說,有一刻,恰好走到天橋與車子連線的中點,他們不約而同地回頭看車,仿佛那是家鄉老房子門口目送自己的媽媽,接着他們又往前走去。
他們抵達天橋的一條腿下,它完全沒有人類運動後喘息流汗的樣子,平靜而且幹爽,而且裝出久已站在這裡的老資格。
他們繞它一圈,搭檔從不同角度取景又拍攝了幾張照片。
在走過來的路上,他認為天橋的一條腿站得有些散漫,斜伸得更厲害,破壞了整體的對稱性,來到實地再次研究,四條腿的差别卻不大,警告牌早在路上跑丢了三塊,僅剩的一塊系在他看出問題的腿上。
故障!小心!那牌子上寫。
“差不多了吧。
”他說。
“行了!可以交差了。
”搭檔用腋窩夾着帽子,兩手捧住相機,來來回回地翻看照片。
這以後他們再一次穿過黃色的草叢,搭檔腳步不停,而他忽然聽見背後的草叢裡有神秘聲響,如有動物在移動,就獨自回頭一看。
他明确地看出,天橋微調過姿勢,它收好了放歪的腿,并趕在他回頭看自己前又不動了。
它此刻端正地站在荒野上,空中橫着一條平直的步道,四條長樓梯沒入草中,它個子很大,它在這裡是個完全無用的大個子,可它也不替自己的樣子辯解。
兩人驅車趕回辦公室,往桌上一瞧,很慶幸沒有新的外派單。
他坐下來開開電腦,挑些搭檔拍的照片附在一個文檔裡,在面積挺大的一欄裡按要求填寫執勤經過。
當填到最後一欄“處理結果”時,他問搭檔怎麼寫。
“已處理。
”搭檔說。
“就這樣?”他說。
“就這樣。
”搭檔肯定地說,“有人再打電話進來問,接線員就會調出你這份文件看,然後告訴他‘已處理’。
那人要是問‘就這樣?’,我們接線員也就像我剛才那樣回答,‘就這樣’。
” “那他要是再問‘怎麼處理的’?” “不,他不會問的。
”搭檔說。
搭檔是對的。
就連投訴人也沒打來電話。
社會上事情太多了,人們想不起來一件不在眼前的事。
一周後他想,真難相信,那麼大一個東西走過去了,隻能抓住人們那麼短時間的注意力。
看來人們隻想把一切威脅、麻煩、奇怪的東西叫人像搬垃圾似的從眼前搬開,訴求就那麼簡單。
好幾次,他和搭檔開着垃圾管理車從天橋原址經過,後來有一天,車開到路口時,見這裡圍起了藍色擋闆,一些
它加快了步伐,緊跟着跑起來,由小跑漸漸加速。
它的動作舒展有力,前面兩腿與後面兩腿反向打開,再往中間聚攏後蹬地,這樣的腿部動作每做一組,總有半秒鐘時間全身潇灑地騰躍空中。
它一心一意地這樣跑,金色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空隙往橋身上打出許多圓形光斑,它像是——他想到,他的搭檔也同時想到——像一隻豹。
“快!”搭檔說。
不等搭檔催促,他已加大油門。
但是天橋在前面發足狂奔,距離飛速拉開了,突然它向路邊樹後一躍,頓時枝折葉散,樹叢破開一個洞。
鄉間馬路上恢複了慣常的平靜。
垃圾管理車繞行了好大一個圈,下到一片荒地,輪胎吱吱嘎嘎地碾在碎石上,最後停下來。
踏出車外時兩人都有點喘,好像不是坐在車裡而是親自跑來的。
這裡是城市最邊上,他們從前都沒來過。
他們背對着馬路和那個洞,一叢一叢黃色的草挨在他們腿邊,草最高處有兩歲幼兒高,總是從同一個方向吹來的風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吹着,它們統一地歪斜,草叢之間偶爾蹿出幾棵瘦長的尖頂的樹。
再往前,是一片小水灣。
再往前,是一片遮斷更遠處風光的樹林。
近處的樹與林中的樹是同一種樹,像是過去某一天,這些樹沒在規定的時間裡涉過水灣走進樹林,魔法之門關閉了,就此被零星地定格在這一邊的荒草地上。
如小馬如豹子般奔跑着甩開垃圾管理車的天橋,伫立在草叢深處、不到水灣的地方。
“它倒蠻會找地方。
”搭檔評價。
兩人撿着草叢中的空地,拔腳走向天橋。
“它怎麼挑這裡?這地方用不到過街天橋,到處可以随便走人,而且也根本沒有行人。
”他說。
“也許它就不喜歡當天橋,也許它走這麼遠是為了躲起來、逃避本職工作,它不是個稱職的天橋。
”搭檔摘下工作帽扇了扇,驅趕到處飛舞的一團團小蟲。
“原因可能更簡單,”他說,“它就是想走走。
” “你說得對,人悶的時候都喜歡走來走去。
” “還可能,它得了抑郁症,城市容易讓人抑郁。
你聽說過雙相障礙嗎?沒有嗎?不,你肯定聽過,就是人一會兒情緒激動,行動力非常強,轉眼間不感興趣了,抛開一切麻木地待着,激動和麻木,輪流出現,就像它這樣。
” “它是在逃避工作、覺得悶,要不然就是抑郁症,是你說的雙相……” “雙相障礙。
” “逃避工作、覺得悶、雙相抑郁症。
”搭檔梳理着想法,“肯定占了其中一條。
” 邊走邊說,有一刻,恰好走到天橋與車子連線的中點,他們不約而同地回頭看車,仿佛那是家鄉老房子門口目送自己的媽媽,接着他們又往前走去。
他們抵達天橋的一條腿下,它完全沒有人類運動後喘息流汗的樣子,平靜而且幹爽,而且裝出久已站在這裡的老資格。
他們繞它一圈,搭檔從不同角度取景又拍攝了幾張照片。
在走過來的路上,他認為天橋的一條腿站得有些散漫,斜伸得更厲害,破壞了整體的對稱性,來到實地再次研究,四條腿的差别卻不大,警告牌早在路上跑丢了三塊,僅剩的一塊系在他看出問題的腿上。
故障!小心!那牌子上寫。
“差不多了吧。
”他說。
“行了!可以交差了。
”搭檔用腋窩夾着帽子,兩手捧住相機,來來回回地翻看照片。
這以後他們再一次穿過黃色的草叢,搭檔腳步不停,而他忽然聽見背後的草叢裡有神秘聲響,如有動物在移動,就獨自回頭一看。
他明确地看出,天橋微調過姿勢,它收好了放歪的腿,并趕在他回頭看自己前又不動了。
它此刻端正地站在荒野上,空中橫着一條平直的步道,四條長樓梯沒入草中,它個子很大,它在這裡是個完全無用的大個子,可它也不替自己的樣子辯解。
兩人驅車趕回辦公室,往桌上一瞧,很慶幸沒有新的外派單。
他坐下來開開電腦,挑些搭檔拍的照片附在一個文檔裡,在面積挺大的一欄裡按要求填寫執勤經過。
當填到最後一欄“處理結果”時,他問搭檔怎麼寫。
“已處理。
”搭檔說。
“就這樣?”他說。
“就這樣。
”搭檔肯定地說,“有人再打電話進來問,接線員就會調出你這份文件看,然後告訴他‘已處理’。
那人要是問‘就這樣?’,我們接線員也就像我剛才那樣回答,‘就這樣’。
” “那他要是再問‘怎麼處理的’?” “不,他不會問的。
”搭檔說。
搭檔是對的。
就連投訴人也沒打來電話。
社會上事情太多了,人們想不起來一件不在眼前的事。
一周後他想,真難相信,那麼大一個東西走過去了,隻能抓住人們那麼短時間的注意力。
看來人們隻想把一切威脅、麻煩、奇怪的東西叫人像搬垃圾似的從眼前搬開,訴求就那麼簡單。
好幾次,他和搭檔開着垃圾管理車從天橋原址經過,後來有一天,車開到路口時,見這裡圍起了藍色擋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