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患者
關燈
小
中
大
它來,現在就是,他看到皮炎完全成熟了。
圓形皮炎被風一吹,他感覺好受一點了,原來它愛吹風。
他感激地想到,此時替他安撫皮炎的可能仍是剛才由山峰上吹下來的同一陣風,它被困在山谷裡無處可去,隻能到處吹來吹去。
他甩着手繼續走動,接受風療,嘴中偶爾發出嘶嘶的痛吟。
自己好奇怪,怎麼像在做廣播體操給大自然看。
這麼想時,他恰好走在站台邊緣,用力一揮手,那一下動作的幅度不算太大,然而一陣前所未有的劇癢混合着刺痛由手臂上傳來,他感到一直被稱作圓形皮炎的那塊東西從皮膚上剝離了,掉在地上,不等他看清,被稱作圓形皮炎的那塊東西飛快一滾,落到了站台下面。
此後他再怎麼朝軌道上探頭尋找,也看不到它了。
手臂上什麼都沒了,痛癢的感覺立即消除。
候車的幾個鐘頭中,陸續又來了一些乘客,各自安靜地等着。
椅子上,他的屁股旁邊堆起了新的零食袋子、飲料罐。
他沒有主動給同事打電話。
同事負氣似的也沒打來,他覺得不難理解。
同事從來老實地出差,從不誤車,從無奇遇,這次遇上了新同伴,但新同伴半路出花樣離開了,最終仍是其一人繼續那不變的旅程。
難道隻有自己一個人必須這樣嗎?——要是想到這點,同事心裡肯定不暢快,這是一種陷在陳舊生活中的人的沮喪。
倒是有一通受歡迎的電話打到他手機上。
他在接起來之前,已經有點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
來電人是那個從大學時代起就認識的,最近聯系不上的朋友。
“你想不到我在哪裡。
”朋友一開始就說,聲音的确像在老遠的地方。
“在哪裡?”他說。
“國家森林公園。
”朋友說。
“等等。
”他把手機拿離耳邊,調出地圖來看,手指不斷地滑動、滑動,看了足有半分鐘,才又切回通話狀态,他說,“你怎麼去了那麼遠?” “一言難盡,很費周折,”朋友說,“就這麼來了。
” “我知道,我在——”他便把自己的地理位置,以及來到這裡的過程,做了簡單說明。
他說時,一直望着站台與山谷。
能想象到,朋友站在地圖另一個角上,在與自己相距遙遠的自然天地中撥打這通電話,朋友不時仰頭望着參天巨木,也望着地上野花,又望着停留在稠密枝葉中的小鳥和其他小動物,梳理着心頭疑惑,而且和自己一樣,正在弄清事情原委。
“你也有過那個嗎?”朋友問。
“有啊。
去看了醫生,醫生說是皮炎。
”當他把“圓形皮炎”四個字說出來後,聽到對面的笑聲。
現在知道那絕對不是皮膚病。
他們各自回憶起不久前的短途旅行,兩幅愉快的畫面重新躍回兩個腦海:他想起的是人和狗排成一縱列在山林徒步,朋友想起的是在溪水邊兩棵大樹間架起吊床,大家争相躺上去。
可能是前一個場景,也可能是後一個,在他們毫無戒備時,被一種不知名的植物種子選中,它樣子是非常圓的,顔色是紅的,偷偷接近他們,附着在手臂、腿或人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上,随後利用哺乳動物愛移動的特性,把自己散播向廣闊天地。
他們也都想到了,此行并不完全遵從自己的意志,是想去遠方的種子影響了他們,驅使他們來到這裡,一個令種子滿意的、準備煥發新生的地點,施以終極折磨後掙脫他們身體,滾落到了附近的泥土裡。
和風、水流、昆蟲、小鳥一樣,他們充當的是種子的傳播者。
“派遣員。
”朋友更中意這個詞,“我喜歡被叫派遣員。
” “或者是投遞員,像給大自然送快遞的。
”他說。
“也可以。
”朋友說。
火車進站前,他查到了另幾位朋友的行蹤,他們散落在五湖四海,個個如夢初醒。
他上車坐定,看到對面是個年輕人,情緒焦灼,眼睛不離開窗外,像是希望火車一站不停地直撲遠方。
很快,隧道的陰影落在他臉上,也落在年輕人臉上,他們離開了山谷。
再過片刻,已與火車站遠隔重山。
他遺憾地想到,來年那附近會生長出一株新鮮的植物,一陣新的風可能從山峰上吹下來,逗留在谷底,像盲人想摸遍事物的細節一般,吹過每一棵樹,也包括它。
已知種子的樣子,但它長大了會成為哪種植物?他和那些朋友都不知道。
他們作為雜役被大自然利用後,大自然卻不用向他們揭曉完整的謎底。
“你沒帶行李。
”年輕乘客不知何時将目光轉向他,研究他。
“我的行李在前面一趟車上,我同事也在前面一趟車上。
”他說。
“你誤車了。
”年輕乘客說,“你是做什麼的?” “我是……”他停下來想,自己究竟是做什麼的呢?自己既被大自然控制,也被人類社會約束,不能說自己是做什麼的,而要說自己被它們要求做了什麼。
自己是被動的,和朋友、同事、這個年輕人一樣,自己也是非常渺小的。
圓形皮炎被風一吹,他感覺好受一點了,原來它愛吹風。
他感激地想到,此時替他安撫皮炎的可能仍是剛才由山峰上吹下來的同一陣風,它被困在山谷裡無處可去,隻能到處吹來吹去。
他甩着手繼續走動,接受風療,嘴中偶爾發出嘶嘶的痛吟。
自己好奇怪,怎麼像在做廣播體操給大自然看。
這麼想時,他恰好走在站台邊緣,用力一揮手,那一下動作的幅度不算太大,然而一陣前所未有的劇癢混合着刺痛由手臂上傳來,他感到一直被稱作圓形皮炎的那塊東西從皮膚上剝離了,掉在地上,不等他看清,被稱作圓形皮炎的那塊東西飛快一滾,落到了站台下面。
此後他再怎麼朝軌道上探頭尋找,也看不到它了。
手臂上什麼都沒了,痛癢的感覺立即消除。
候車的幾個鐘頭中,陸續又來了一些乘客,各自安靜地等着。
椅子上,他的屁股旁邊堆起了新的零食袋子、飲料罐。
他沒有主動給同事打電話。
同事負氣似的也沒打來,他覺得不難理解。
同事從來老實地出差,從不誤車,從無奇遇,這次遇上了新同伴,但新同伴半路出花樣離開了,最終仍是其一人繼續那不變的旅程。
難道隻有自己一個人必須這樣嗎?——要是想到這點,同事心裡肯定不暢快,這是一種陷在陳舊生活中的人的沮喪。
倒是有一通受歡迎的電話打到他手機上。
他在接起來之前,已經有點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
來電人是那個從大學時代起就認識的,最近聯系不上的朋友。
“你想不到我在哪裡。
”朋友一開始就說,聲音的确像在老遠的地方。
“在哪裡?”他說。
“國家森林公園。
”朋友說。
“等等。
”他把手機拿離耳邊,調出地圖來看,手指不斷地滑動、滑動,看了足有半分鐘,才又切回通話狀态,他說,“你怎麼去了那麼遠?” “一言難盡,很費周折,”朋友說,“就這麼來了。
” “我知道,我在——”他便把自己的地理位置,以及來到這裡的過程,做了簡單說明。
他說時,一直望着站台與山谷。
能想象到,朋友站在地圖另一個角上,在與自己相距遙遠的自然天地中撥打這通電話,朋友不時仰頭望着參天巨木,也望着地上野花,又望着停留在稠密枝葉中的小鳥和其他小動物,梳理着心頭疑惑,而且和自己一樣,正在弄清事情原委。
“你也有過那個嗎?”朋友問。
“有啊。
去看了醫生,醫生說是皮炎。
”當他把“圓形皮炎”四個字說出來後,聽到對面的笑聲。
現在知道那絕對不是皮膚病。
他們各自回憶起不久前的短途旅行,兩幅愉快的畫面重新躍回兩個腦海:他想起的是人和狗排成一縱列在山林徒步,朋友想起的是在溪水邊兩棵大樹間架起吊床,大家争相躺上去。
可能是前一個場景,也可能是後一個,在他們毫無戒備時,被一種不知名的植物種子選中,它樣子是非常圓的,顔色是紅的,偷偷接近他們,附着在手臂、腿或人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上,随後利用哺乳動物愛移動的特性,把自己散播向廣闊天地。
他們也都想到了,此行并不完全遵從自己的意志,是想去遠方的種子影響了他們,驅使他們來到這裡,一個令種子滿意的、準備煥發新生的地點,施以終極折磨後掙脫他們身體,滾落到了附近的泥土裡。
和風、水流、昆蟲、小鳥一樣,他們充當的是種子的傳播者。
“派遣員。
”朋友更中意這個詞,“我喜歡被叫派遣員。
” “或者是投遞員,像給大自然送快遞的。
”他說。
“也可以。
”朋友說。
火車進站前,他查到了另幾位朋友的行蹤,他們散落在五湖四海,個個如夢初醒。
他上車坐定,看到對面是個年輕人,情緒焦灼,眼睛不離開窗外,像是希望火車一站不停地直撲遠方。
很快,隧道的陰影落在他臉上,也落在年輕人臉上,他們離開了山谷。
再過片刻,已與火車站遠隔重山。
他遺憾地想到,來年那附近會生長出一株新鮮的植物,一陣新的風可能從山峰上吹下來,逗留在谷底,像盲人想摸遍事物的細節一般,吹過每一棵樹,也包括它。
已知種子的樣子,但它長大了會成為哪種植物?他和那些朋友都不知道。
他們作為雜役被大自然利用後,大自然卻不用向他們揭曉完整的謎底。
“你沒帶行李。
”年輕乘客不知何時将目光轉向他,研究他。
“我的行李在前面一趟車上,我同事也在前面一趟車上。
”他說。
“你誤車了。
”年輕乘客說,“你是做什麼的?” “我是……”他停下來想,自己究竟是做什麼的呢?自己既被大自然控制,也被人類社會約束,不能說自己是做什麼的,而要說自己被它們要求做了什麼。
自己是被動的,和朋友、同事、這個年輕人一樣,自己也是非常渺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