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的孩子
關燈
小
中
大
少年們發現了不明物體,數量很多,在場每人分到了一兩個。
很多年後,他們中大多數人早把舊東西扔光了,少數人雖然留着但将其遺忘了,清楚地知道自己還保存着不明物體的,有寥寥幾個人。
那是一個夏末清晨,少年們在一條大河的右岸忙碌。
前一晚,本地舉辦了煙花大會,它是年度最受歡迎的活動,幾萬名觀看者從各地趕來,燃放煙花的場地設在相隔500米遠的大河的左岸,從晚上七點鐘到九點鐘,一共向天空發射了兩萬枚煙花。
和往年一樣,這一年的煙花大會也大獲成功,那些漫天的色彩、和煙花内容相結合的燃情音樂、愛情與友誼的氣息,以後長久地刻寫在親曆者的心頭。
活動結束後,隔水賞煙花的人們從觀衆席撤離,遵照主辦方指引,先離開岸邊,再由各條支路彙總到大馬路,最後一起流向軌交樞紐站。
沒料到,觀衆席上留下了大量垃圾。
類似不文明的事,此前此後都沒有發生過,隻能設想,因為放最後兩枚煙花時下起了大雨吧,人們急着回家。
直到少年們來收垃圾的次日清晨,雨還沒停,但轉小了。
少年們穿一次性的彩色雨衣,薄薄的材料象征性地裹住身體,涼風從河上吹來,吹過雜草,吹過滿地垃圾,撥開雨衣,細雨鑽進去,弄濕了頭發和衣服。
他們拉扯一些和雨衣十分相似的垃圾袋,順河岸走動,邊嬉笑,邊把地上的塑料墊子、啤酒瓶、食物包裝盒撿起來——昨晚的觀衆正是鋪開塑料墊子坐在這兒,吃東西喝飲料看煙花,最後一走了之的。
這些少年相互認識,他們同屬一個環保組織,是世上罕見的無憂無慮的環保者,毫不為眼前景象生氣,因為他們搞社團,出發點不是愛地球幫地球,是為了自己交朋友尋快樂的,順手再照料一下地球。
他們正以輕快的心情撿垃圾,要好的人湊得近,活躍分子跑前跑後串聯起大家。
從附近的大橋和兩岸高樓上,人們看到,移動的彩色雨衣開出一場白日煙花。
後來,橋上和樓上的人們聽到了一次呼喊,遠望過去,雨衣煙花從剛才散漫的狀态逐漸聚攏成一個斑斓的圓。
少年們頭碰頭,研究一個東西,一隻濕手先拿着它,接着把它傳給旁邊的濕手,傳了一圈又回到了第一隻手裡。
帽檐上的雨水滴落到它上面,又順光滑的曲面流掉了。
你覺得這是什麼?一個人問。
這東西是從松軟的砂土中找到的,它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頭,顔色介于白色到銀色之間,光澤介于硬塑料到金屬之間,溫度不太冷不太熱,敲敲它,回聲像木頭陶瓷混凝土的混合體,搖一搖,像沒完全煮熟的蛋。
它呈卵形,它真的比較像一顆小蛋。
少年們分散開來,繼續在河岸邊搜索,一下子找出了很多顆蛋形東西。
他們此後在課餘經常讨論它,讨論是秘密進行的:它是什麼,它從哪裡來,出現的目的是什麼?社團活動一時搞得很密集。
少年們歸納出了三種主要的猜想。
第一種,它是陌生的地球生物。
是像穿山甲、西瓜蟲那樣的東西,遇到危險會縮成一團,現在它團起來了,有一天會重新展開身體,讓你見識見識。
或者它不是成年生物,是生物的卵,好好養着,将孵化出一個小東西,飛禽小寶寶,也可能是大白蟻的小寶寶。
但是随着時間過去,每顆小蛋都沒動靜,這一猜想自動倒塌了。
第二種,它是外星生物。
為什麼是蛋形呢?因為這種星際生命體是脆弱的,誰知道呢,也許它的本質是黏液形态,軟乎乎的沒有支撐力,平時要用一個殼裝起來,那是一層可開可關的外骨骼。
它沒想到,地球和母星的重力不同,把殼打開,自己就會流淌成一攤非常稀薄的漿汁。
所以這是一種粗枝大葉和自相矛盾的外星生物,可以登陸地球,可永不能在地球上露面。
第三種,它不是外星生物本身,是外星生物乘坐的航天器。
一群個子小小的外星生物到達地球後,把體積小小的蛋形航天器留在河岸上,一半埋起來,自以為安全了,随後外星生物分頭去各地旅遊和考察。
現在小蛋裡面是空的,可惜人類沒辦法打開來瞧,隻有外星生物可以使用特殊技術開啟艙門,有朝一日它們會回來尋找航天器,飛回遙遠群星。
男孩們普遍喜歡第三種猜想:煙花之夜的河岸,迷你的外星生物降臨了,留下一堆空的飛船——由于是空的,便于他們以後再填入新的猜想。
第二種猜想也和外星文明有關。
少年們不自覺地把那天的發現與世上最神秘的事物聯系起來。
自從不明物體出現,很快二十年過去了。
他是記得這事的人之一。
為求學、工作和一句話說不清的其他原因,他已經搬離家鄉,搬家一次又一次,在地圖上走出一根猶如手抖老人畫的線,但他到處帶着小蛋航天器,等有比較固定的住所了,就把分到手的小蛋,共兩顆,擺在書架上,一顆擺在成系列的漫畫書的書脊外側,另一顆
很多年後,他們中大多數人早把舊東西扔光了,少數人雖然留着但将其遺忘了,清楚地知道自己還保存着不明物體的,有寥寥幾個人。
那是一個夏末清晨,少年們在一條大河的右岸忙碌。
前一晚,本地舉辦了煙花大會,它是年度最受歡迎的活動,幾萬名觀看者從各地趕來,燃放煙花的場地設在相隔500米遠的大河的左岸,從晚上七點鐘到九點鐘,一共向天空發射了兩萬枚煙花。
和往年一樣,這一年的煙花大會也大獲成功,那些漫天的色彩、和煙花内容相結合的燃情音樂、愛情與友誼的氣息,以後長久地刻寫在親曆者的心頭。
活動結束後,隔水賞煙花的人們從觀衆席撤離,遵照主辦方指引,先離開岸邊,再由各條支路彙總到大馬路,最後一起流向軌交樞紐站。
沒料到,觀衆席上留下了大量垃圾。
類似不文明的事,此前此後都沒有發生過,隻能設想,因為放最後兩枚煙花時下起了大雨吧,人們急着回家。
直到少年們來收垃圾的次日清晨,雨還沒停,但轉小了。
少年們穿一次性的彩色雨衣,薄薄的材料象征性地裹住身體,涼風從河上吹來,吹過雜草,吹過滿地垃圾,撥開雨衣,細雨鑽進去,弄濕了頭發和衣服。
他們拉扯一些和雨衣十分相似的垃圾袋,順河岸走動,邊嬉笑,邊把地上的塑料墊子、啤酒瓶、食物包裝盒撿起來——昨晚的觀衆正是鋪開塑料墊子坐在這兒,吃東西喝飲料看煙花,最後一走了之的。
這些少年相互認識,他們同屬一個環保組織,是世上罕見的無憂無慮的環保者,毫不為眼前景象生氣,因為他們搞社團,出發點不是愛地球幫地球,是為了自己交朋友尋快樂的,順手再照料一下地球。
他們正以輕快的心情撿垃圾,要好的人湊得近,活躍分子跑前跑後串聯起大家。
從附近的大橋和兩岸高樓上,人們看到,移動的彩色雨衣開出一場白日煙花。
後來,橋上和樓上的人們聽到了一次呼喊,遠望過去,雨衣煙花從剛才散漫的狀态逐漸聚攏成一個斑斓的圓。
少年們頭碰頭,研究一個東西,一隻濕手先拿着它,接着把它傳給旁邊的濕手,傳了一圈又回到了第一隻手裡。
帽檐上的雨水滴落到它上面,又順光滑的曲面流掉了。
你覺得這是什麼?一個人問。
這東西是從松軟的砂土中找到的,它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頭,顔色介于白色到銀色之間,光澤介于硬塑料到金屬之間,溫度不太冷不太熱,敲敲它,回聲像木頭陶瓷混凝土的混合體,搖一搖,像沒完全煮熟的蛋。
它呈卵形,它真的比較像一顆小蛋。
少年們分散開來,繼續在河岸邊搜索,一下子找出了很多顆蛋形東西。
他們此後在課餘經常讨論它,讨論是秘密進行的:它是什麼,它從哪裡來,出現的目的是什麼?社團活動一時搞得很密集。
少年們歸納出了三種主要的猜想。
第一種,它是陌生的地球生物。
是像穿山甲、西瓜蟲那樣的東西,遇到危險會縮成一團,現在它團起來了,有一天會重新展開身體,讓你見識見識。
或者它不是成年生物,是生物的卵,好好養着,将孵化出一個小東西,飛禽小寶寶,也可能是大白蟻的小寶寶。
但是随着時間過去,每顆小蛋都沒動靜,這一猜想自動倒塌了。
第二種,它是外星生物。
為什麼是蛋形呢?因為這種星際生命體是脆弱的,誰知道呢,也許它的本質是黏液形态,軟乎乎的沒有支撐力,平時要用一個殼裝起來,那是一層可開可關的外骨骼。
它沒想到,地球和母星的重力不同,把殼打開,自己就會流淌成一攤非常稀薄的漿汁。
所以這是一種粗枝大葉和自相矛盾的外星生物,可以登陸地球,可永不能在地球上露面。
第三種,它不是外星生物本身,是外星生物乘坐的航天器。
一群個子小小的外星生物到達地球後,把體積小小的蛋形航天器留在河岸上,一半埋起來,自以為安全了,随後外星生物分頭去各地旅遊和考察。
現在小蛋裡面是空的,可惜人類沒辦法打開來瞧,隻有外星生物可以使用特殊技術開啟艙門,有朝一日它們會回來尋找航天器,飛回遙遠群星。
男孩們普遍喜歡第三種猜想:煙花之夜的河岸,迷你的外星生物降臨了,留下一堆空的飛船——由于是空的,便于他們以後再填入新的猜想。
第二種猜想也和外星文明有關。
少年們不自覺地把那天的發現與世上最神秘的事物聯系起來。
自從不明物體出現,很快二十年過去了。
他是記得這事的人之一。
為求學、工作和一句話說不清的其他原因,他已經搬離家鄉,搬家一次又一次,在地圖上走出一根猶如手抖老人畫的線,但他到處帶着小蛋航天器,等有比較固定的住所了,就把分到手的小蛋,共兩顆,擺在書架上,一顆擺在成系列的漫畫書的書脊外側,另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