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正義:人類...
關燈
小
中
大
能之類的重大全球議題會影響所有人,不管你在塔斯馬尼亞、杭州,還是在巴爾的摩,都無法幸免,所以我們也就該把所有人的觀點納入考量。
但誰真能做到?哪有人能夠搞清楚全球千千萬萬個群體到底組成了怎樣的關系網絡? 縮小規模,或者拒絕面對? 就算我們有這個打算,多半也已經再也搞不清楚世界上有哪些重大道德問題。
如果講的是兩個采集者、20個采集者,抑或兩個鄰近部落間有何關系,大概我們還能夠理解,但如果是幾百萬個叙利亞人之間、5億歐盟居民之間,抑或整個地球上所有群體和子群體之間的關系,人類實在無法理解。
面對規模如此龐大的道德問題,人類為了理解和判斷,有下列4種常用的方法。
第一是縮小問題規模:把叙利亞内戰想象成兩個人在打架,一個是阿薩德(巴沙爾·阿薩德Asad,1965年9月11日-,阿拉伯複興社會黨總書記、叙利亞總統、叙利亞武裝部隊總司令,元帥軍銜,是哈菲茲·阿薩德的次子。
巴沙爾就任叙利亞總統後,開始進行改革,一度被譽為“大馬士革之春”。
)政權,一個則是反抗分子,一個是好人,一個是壞人。
這樣一來,整個複雜的沖突曆史就被縮小成一個簡單明了的事件。
第二是把重點集中在某個感人的故事,用它來代表整個沖突事件。
如果你搬出一套精确的統計數字,想要向大衆解釋事情有多複雜,大衆隻會失去興趣,但如果搬出某個孩子的辛酸故事,不但能賺人熱淚,叫人血脈偾張,還能讓人誤以為自己一定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很多慈善機構長期以來對此再熟悉不過。
例如,有一項實驗,請民衆捐款救助一名來自馬裡的7歲貧困小女孩,她的名字叫蘿琪亞,許多人被她的故事打動,打開了心門,也打開了錢包。
然而,如果研究人員除了告訴你蘿琪亞的故事,還用統計資料指出非洲普遍的貧困問題,這時受訪者突然就變得比較不願意出手相助了。
另一項研究,則是請人捐款給1位或8位病童。
在隻有一位病童的情境中,民衆捐的錢更多。
要應對大規模道德問題,第三種方法是編出各種陰謀論。
想知道全球經濟究竟如何運作,并且是好還是壞嗎?這太難了。
不妨換個方式,想象有20位億萬富翁在背後操縱,控制了媒體,發動了戰争,一切都是為了聚斂更多的财富。
這幾乎永遠都是一套毫無根據的幻想。
當代世界實在太複雜,不僅難以明辨正義公平,就連控制管理也是一大問題。
不管是億萬富翁、美國中央情報局,還是共濟會或錫安長老會,沒人能真正搞清楚世界到底正在發生什麼事。
但也因為如此,沒有人能夠有效地操縱一切。
以上三種方法,都是拒絕面對世界究竟有多複雜。
而第四種,也是最後一種方法,則是創造出一套教條,全然相信某種号稱全知的理論、機構或領導,接着便無條件地跟随。
宗教和意識形态教條之所以在這個科學時代仍然深具吸引力,正是因為它們提供了一個避風港,讓我們得以避免面對令人沮喪的複雜現實。
前面也提過,即便相信世俗主義,也無法避開這種危險。
即便你打定主意要抗拒所有宗教教條,一心追求科學真理,遲早還是會因為現實生活過于複雜而不勝其擾,于是決定提出某種教義,讓人别再追問下去。
這些教義确實能讓人在智力上得到撫慰,在道德上感到安心,但這究竟算不算正義,仍舊無法确定。
我們該怎麼做?是接受自由主義的教條,相信隻要把權力交給所有個體選民或顧客,就能得到最好的結果,還是拒絕個人主義,沿着傳統文化的方向,把權力交給某些群體,走一條集體共同判斷的路?然而,這樣的解決方案隻是讓我們從“個體無知”的刀山,掉進“群體偏見”的火海。
在狩獵采集部落、鄉間聚落,甚至城市小區,都還有可能共同思考大家面對的問題,但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全球性問題,而我們并沒有一個全球性的社群。
不論是臉譜網、民族主義或宗教,距離建立這樣的社群還有遙遠的距離。
所有現存的人類群體,都還隻是一心追求自己的利益,而非理解全球的真相和真理。
不論是美國人、中國人還是伊斯蘭教或印度教教徒,都無法建構“全球社群”,于是他們各自對現實的诠釋也就難以令所有人信服。
我們該放棄嗎?人類會不會就是無法理解真相、不可能追求正義公平?我們是否已經進入後真相時代?
但誰真能做到?哪有人能夠搞清楚全球千千萬萬個群體到底組成了怎樣的關系網絡? 縮小規模,或者拒絕面對? 就算我們有這個打算,多半也已經再也搞不清楚世界上有哪些重大道德問題。
如果講的是兩個采集者、20個采集者,抑或兩個鄰近部落間有何關系,大概我們還能夠理解,但如果是幾百萬個叙利亞人之間、5億歐盟居民之間,抑或整個地球上所有群體和子群體之間的關系,人類實在無法理解。
面對規模如此龐大的道德問題,人類為了理解和判斷,有下列4種常用的方法。
第一是縮小問題規模:把叙利亞内戰想象成兩個人在打架,一個是阿薩德(巴沙爾·阿薩德Asad,1965年9月11日-,阿拉伯複興社會黨總書記、叙利亞總統、叙利亞武裝部隊總司令,元帥軍銜,是哈菲茲·阿薩德的次子。
巴沙爾就任叙利亞總統後,開始進行改革,一度被譽為“大馬士革之春”。
)政權,一個則是反抗分子,一個是好人,一個是壞人。
這樣一來,整個複雜的沖突曆史就被縮小成一個簡單明了的事件。
第二是把重點集中在某個感人的故事,用它來代表整個沖突事件。
如果你搬出一套精确的統計數字,想要向大衆解釋事情有多複雜,大衆隻會失去興趣,但如果搬出某個孩子的辛酸故事,不但能賺人熱淚,叫人血脈偾張,還能讓人誤以為自己一定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很多慈善機構長期以來對此再熟悉不過。
例如,有一項實驗,請民衆捐款救助一名來自馬裡的7歲貧困小女孩,她的名字叫蘿琪亞,許多人被她的故事打動,打開了心門,也打開了錢包。
然而,如果研究人員除了告訴你蘿琪亞的故事,還用統計資料指出非洲普遍的貧困問題,這時受訪者突然就變得比較不願意出手相助了。
另一項研究,則是請人捐款給1位或8位病童。
在隻有一位病童的情境中,民衆捐的錢更多。
要應對大規模道德問題,第三種方法是編出各種陰謀論。
想知道全球經濟究竟如何運作,并且是好還是壞嗎?這太難了。
不妨換個方式,想象有20位億萬富翁在背後操縱,控制了媒體,發動了戰争,一切都是為了聚斂更多的财富。
這幾乎永遠都是一套毫無根據的幻想。
當代世界實在太複雜,不僅難以明辨正義公平,就連控制管理也是一大問題。
不管是億萬富翁、美國中央情報局,還是共濟會或錫安長老會,沒人能真正搞清楚世界到底正在發生什麼事。
但也因為如此,沒有人能夠有效地操縱一切。
以上三種方法,都是拒絕面對世界究竟有多複雜。
而第四種,也是最後一種方法,則是創造出一套教條,全然相信某種号稱全知的理論、機構或領導,接着便無條件地跟随。
宗教和意識形态教條之所以在這個科學時代仍然深具吸引力,正是因為它們提供了一個避風港,讓我們得以避免面對令人沮喪的複雜現實。
前面也提過,即便相信世俗主義,也無法避開這種危險。
即便你打定主意要抗拒所有宗教教條,一心追求科學真理,遲早還是會因為現實生活過于複雜而不勝其擾,于是決定提出某種教義,讓人别再追問下去。
這些教義确實能讓人在智力上得到撫慰,在道德上感到安心,但這究竟算不算正義,仍舊無法确定。
我們該怎麼做?是接受自由主義的教條,相信隻要把權力交給所有個體選民或顧客,就能得到最好的結果,還是拒絕個人主義,沿着傳統文化的方向,把權力交給某些群體,走一條集體共同判斷的路?然而,這樣的解決方案隻是讓我們從“個體無知”的刀山,掉進“群體偏見”的火海。
在狩獵采集部落、鄉間聚落,甚至城市小區,都還有可能共同思考大家面對的問題,但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全球性問題,而我們并沒有一個全球性的社群。
不論是臉譜網、民族主義或宗教,距離建立這樣的社群還有遙遠的距離。
所有現存的人類群體,都還隻是一心追求自己的利益,而非理解全球的真相和真理。
不論是美國人、中國人還是伊斯蘭教或印度教教徒,都無法建構“全球社群”,于是他們各自對現實的诠釋也就難以令所有人信服。
我們該放棄嗎?人類會不會就是無法理解真相、不可能追求正義公平?我們是否已經進入後真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