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戰争:永遠...
關燈
小
中
大
服活動。
我們有理由相信,俄羅斯在克裡米亞、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東部的軍事行動,應該隻是獨立事件,而非開啟新的戰争時代的前兆。
“在戰争中取勝”已經成為一種失傳的藝術 到21世紀,為什麼各大強權想要打一場成功的戰争竟如此困難?原因之一在于經濟本質的改變。
在過去,經濟資産主要是實物資産,因此可以很直觀地通過征服使自己壯大。
隻要在戰場上擊敗敵人,就能掠奪一座又一座城市,把敵國平民放到奴隸市場販賣,并占領極有價值的麥田與金礦。
羅馬販賣希臘和高盧戰俘,于是經濟繁榮;19世紀美國占領加利福尼亞的金礦、得克薩斯(得克薩斯州(英文:StateofTexas),簡稱得州,是美國南方最大的州,也是全美第二大州,僅次于阿拉斯加州。
州名來自于印地安Hasinai族中的Caddoan語“tejas”,意味着“朋友”或是“盟友”。
西班牙的探險家在命名得州時将這個本應該為人稱的詞誤以為地名,就由此沿用下來。
)的田野,于是國力興盛。
但到了21世紀,占領已經賺不了大錢,隻剩蠅頭小利。
今天,主要的經濟資産是科技和體制的知識(institutionalknowledge),而不再是麥田、金礦甚至油田,而知識是無法用戰争來掠奪的。
如果是“伊斯蘭國”這樣的組織,或許仍然能依靠在中東劫掠城市和油井而過上好日子(“伊斯蘭國”從伊拉克各銀行劫掠超過5億美元,2015年又依靠銷售石油獲得5億美元),但對于像中國或美國這樣的大國來說,這個金額實在微不足道。
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每年GDP超過20萬億美元,實在不太可能為了區區10億美元就開戰。
如果中國真花上幾萬億美元和美國開打,那麼如何支付所有相關費用、承擔所有戰争損失、補償所有喪失的商機?而且,中國獲勝後,難道要劫掠矽谷那些富人和公司?蘋果、臉譜網和谷歌這些公司,雖然确實價值數千億美元,但這些價值依靠武力根本搶不到。
畢竟,矽谷雖然叫矽谷,可并沒有矽礦。
理論上,如果戰争獲勝讓勝利者得以重新調整全球貿易體系(例如,英國擊敗拿破侖、美國擊敗希特勒之後的情況),一場成功的戰争就能帶來巨大的利益。
然而由于軍事科技的發展,21世紀很難再現這樣的盛況。
發明原子彈之後,世界大戰不會有赢家,隻會是集體自殺。
也就難怪,自從廣島核爆以來,超級大國之間從來沒有直接宣戰,參與的都是(對本國來說)低風險的沖突,幾乎不可能有理由動用核武器。
事實上,就算隻是攻擊潛在擁核國家,也是一個讓人極力避免的選項。
隻是想象它們面臨戰敗時的可能反應,就令人不寒而栗。
對于還傾慕着帝國主義的人來說,網絡戰隻會讓事情雪上加霜。
在維多利亞女王和馬克沁重機槍那個古老而美好的年代,英軍在遙遠的沙漠裡屠殺非洲原住民,完全不用擔心是否會危及曼徹斯特和伯明翰的和平。
即便到了小布什的年代,美國在巴格達和費盧傑(費盧傑位于伊拉克最大的安巴爾省境内,在首都巴格達以西約69公裡處,有約30萬人口。
幼發拉底河依城而過流向南方與底格裡斯河彙合。
200多座清真寺散落在費盧傑城内及周邊村鎮。
因此,在伊拉克,費盧傑擁有“清真寺之城”的美稱。
)恣意破壞,伊拉克人也無力到舊金山或芝加哥進行反擊。
然而,即便現在美國攻擊的隻是擁有一般網絡戰能力的國家,戰火也可能在幾分鐘之内就蔓延到加州或伊利諾伊州。
惡意軟件和邏輯炸彈可能會讓達拉斯的空中交通中斷,讓火車在費城相撞,讓密歇根州的電網癱瘓。
在那個屬于征服者的偉大年代,戰争是一種低損害、高利潤的事業。
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戰役(BattleofHastings),征服者威廉(WilliamtheConqueror英國諾曼王朝HouseofNorman:威廉一世KingWilliamItheConqueror"征服王",又名:威廉一世、征服者威廉、征服王威廉。
英國國王威廉一世以“征服者”聞名于世,他一生其實隻做了一件
我們有理由相信,俄羅斯在克裡米亞、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東部的軍事行動,應該隻是獨立事件,而非開啟新的戰争時代的前兆。
“在戰争中取勝”已經成為一種失傳的藝術 到21世紀,為什麼各大強權想要打一場成功的戰争竟如此困難?原因之一在于經濟本質的改變。
在過去,經濟資産主要是實物資産,因此可以很直觀地通過征服使自己壯大。
隻要在戰場上擊敗敵人,就能掠奪一座又一座城市,把敵國平民放到奴隸市場販賣,并占領極有價值的麥田與金礦。
羅馬販賣希臘和高盧戰俘,于是經濟繁榮;19世紀美國占領加利福尼亞的金礦、得克薩斯(得克薩斯州(英文:StateofTexas),簡稱得州,是美國南方最大的州,也是全美第二大州,僅次于阿拉斯加州。
州名來自于印地安Hasinai族中的Caddoan語“tejas”,意味着“朋友”或是“盟友”。
西班牙的探險家在命名得州時将這個本應該為人稱的詞誤以為地名,就由此沿用下來。
)的田野,于是國力興盛。
但到了21世紀,占領已經賺不了大錢,隻剩蠅頭小利。
今天,主要的經濟資産是科技和體制的知識(institutionalknowledge),而不再是麥田、金礦甚至油田,而知識是無法用戰争來掠奪的。
如果是“伊斯蘭國”這樣的組織,或許仍然能依靠在中東劫掠城市和油井而過上好日子(“伊斯蘭國”從伊拉克各銀行劫掠超過5億美元,2015年又依靠銷售石油獲得5億美元),但對于像中國或美國這樣的大國來說,這個金額實在微不足道。
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每年GDP超過20萬億美元,實在不太可能為了區區10億美元就開戰。
如果中國真花上幾萬億美元和美國開打,那麼如何支付所有相關費用、承擔所有戰争損失、補償所有喪失的商機?而且,中國獲勝後,難道要劫掠矽谷那些富人和公司?蘋果、臉譜網和谷歌這些公司,雖然确實價值數千億美元,但這些價值依靠武力根本搶不到。
畢竟,矽谷雖然叫矽谷,可并沒有矽礦。
理論上,如果戰争獲勝讓勝利者得以重新調整全球貿易體系(例如,英國擊敗拿破侖、美國擊敗希特勒之後的情況),一場成功的戰争就能帶來巨大的利益。
然而由于軍事科技的發展,21世紀很難再現這樣的盛況。
發明原子彈之後,世界大戰不會有赢家,隻會是集體自殺。
也就難怪,自從廣島核爆以來,超級大國之間從來沒有直接宣戰,參與的都是(對本國來說)低風險的沖突,幾乎不可能有理由動用核武器。
事實上,就算隻是攻擊潛在擁核國家,也是一個讓人極力避免的選項。
隻是想象它們面臨戰敗時的可能反應,就令人不寒而栗。
對于還傾慕着帝國主義的人來說,網絡戰隻會讓事情雪上加霜。
在維多利亞女王和馬克沁重機槍那個古老而美好的年代,英軍在遙遠的沙漠裡屠殺非洲原住民,完全不用擔心是否會危及曼徹斯特和伯明翰的和平。
即便到了小布什的年代,美國在巴格達和費盧傑(費盧傑位于伊拉克最大的安巴爾省境内,在首都巴格達以西約69公裡處,有約30萬人口。
幼發拉底河依城而過流向南方與底格裡斯河彙合。
200多座清真寺散落在費盧傑城内及周邊村鎮。
因此,在伊拉克,費盧傑擁有“清真寺之城”的美稱。
)恣意破壞,伊拉克人也無力到舊金山或芝加哥進行反擊。
然而,即便現在美國攻擊的隻是擁有一般網絡戰能力的國家,戰火也可能在幾分鐘之内就蔓延到加州或伊利諾伊州。
惡意軟件和邏輯炸彈可能會讓達拉斯的空中交通中斷,讓火車在費城相撞,讓密歇根州的電網癱瘓。
在那個屬于征服者的偉大年代,戰争是一種低損害、高利潤的事業。
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戰役(BattleofHastings),征服者威廉(WilliamtheConqueror英國諾曼王朝HouseofNorman:威廉一世KingWilliamItheConqueror"征服王",又名:威廉一世、征服者威廉、征服王威廉。
英國國王威廉一世以“征服者”聞名于世,他一生其實隻做了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