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Ⅲ 一九三八年 佛蒙特州溫德姆縣</strong>
關燈
小
中
大
—他自己的餐廳,這是他一直都想擁有的東西。
阿韋利諾 意大利家常菜 阿韋利諾是那不勒斯附近的另一個山城(也是一個省)的名字,它是努齊在睡夢中喃喃低語的第二個地名。
招牌上主打的是“家常菜”,而不是“高級美食”,出于同樣的原因,托尼·安吉爾以廚師而非主廚自居。
托尼隻想永遠做個廚師,他相信自己還沒有達到主廚的水平。
這位曾用名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他是多麼懷念從前的那個多米尼克啊!——的廚師,骨子裡還是那個在工廠附屬的城鎮和伐木營幹活兒的炊事員。
托尼·莫利納裡是主廚,廚師想——保羅·波爾卡裡也是。
托尼·安傑爾跟着兩位主廚學了很多東西——比努齊教的多得多——但他也意識到,自己永遠沒法像莫利納裡或者保羅那麼優秀。
“你對魚沒有感覺,甘巴。
”莫利納裡曾經以最同情的語氣告訴他。
這是真的。
在阿韋利諾,菜單上隻有一道用魚做的菜,有時候全天唯一的海鮮隻存在于意面套餐裡——如果廚師能買到鱿魚的話。
(他會把鱿魚慢慢地炖上半天,加黑橄榄和松子制成的蒜香辣醬。
)但在布拉托布羅,他一般隻能買到冰凍的鱿魚,這沒關系,最可靠的鮮魚是劍魚。
托尼·莫利納裡教他用檸檬、大蒜和橄榄油腌魚,再放到烤箱裡或者烤架上烤。
廚師如果能弄到的話,還要加上新鮮的迷疊香,否則就用甘牛至。
他也不擅長做意大利甜點,保羅·波爾卡裡和善地指出,多米尼克對甜點也沒感覺。
更确切地說是意式甜點,托尼·安吉爾想。
他拿手的是工廠居住區和伐木營常見的派和水果餡兒餅。
(在佛蒙特,用藍莓和蘋果做甜點準沒錯。
)在阿韋利諾,廚師還會做水果奶酪,比起甜點,許多常客更喜歡這個。
對自己餐廳的欣賞讓托尼·安吉爾一時間忘了分析凱奇姆的政治觀,當他一瘸一拐地沿着山坡往下方的阿韋利諾走過去的時候,心思又回到了這個問題上。
在别人所說的“先進事物”——比如引擎之類的機器——方面,凱奇姆有點像個勒德分子[強烈反對機械化或自動化的人。
],他不僅懷念利用河道運輸原木的方式,還宣稱自己更喜歡電鋸發明之前的伐木技術!(但凱奇姆過于迷戀槍支,廚師想——槍支屬于這個老伐木工最不抵觸的機械。
) 凱奇姆既不是自由主義也不是保守主義,對他最好的形容莫過于“自由意志主義者”——這個伐木工放蕩不羁,托尼·安吉爾想,(伐木工年輕時)還是個風流的享樂主義者。
為什麼廚師每次想起凱奇姆,都會聯想到他不檢點的那一面?(當然,從前那個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知道這是為什麼,隻不過一想到凱奇姆的這些事,他總會悶悶不樂。
) 祖孫三人都從艾奧瓦返回佛蒙特時,凱奇姆火冒三丈,但作家班慷慨地讓丹尼在那裡盡可能多教了一段時間書。
起初他們簽的合同隻有兩年,丹尼申請再教一年,他們同意了,可一九七五年夏天,喬已經十歲了,一家人回到了溫德姆縣。
丹尼很喜歡他在帕特尼的舊農舍,他父親在那裡無事可做。
越戰已經結束,溫德姆學院的垂死掙紮更加明顯。
托尼·安吉爾一直不喜歡帕特尼。
盡管丹尼的第二和第三本小說都沒給他賺到錢,但廚師在艾奧瓦攢了不少錢,足以讓他買下布拉托布羅主街的那個臨街店面,還有樓上的公寓。
同一年,阿韋利諾開張了——丹尼此時在馬薩諸塞州南哈德利的霍利奧克山學院上班,這是作家能找到的離家最近的大學教職,但這所著名也有些保守的女子學院距離帕特尼有一個多小時(接近兩個小時)的車程,冬天下雪時,這段路顯得尤其漫長。
但住在帕特尼對丹尼來說很重要,主要因為他對文法學校的評價很高,而且它離家很近,走着就能去,喬在這裡讀完了八年級,然後去諾斯菲爾德黑門山學校讀書了。
廚師跛着腳往自己的餐廳走,突然搖了搖頭,因為他想到丹尼爾真的喜歡住在鄉下。
托尼·安吉爾就相反——北區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城裡人,或者說,他至少需要住在社區裡。
丹尼爾則不然,他往返于女子學院和家之間,一下子就是三年,然後《肯尼迪父親》一九七八年出版,這本書的成功讓他不用繼續教書了。
作家當然得到了很多錢,廚師擔心——現在依然擔心——這會對小喬産生什麼影響。
丹尼爾已經足夠成熟(他三十六歲了),作品暢銷、名利雙收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但喬隻有十三歲,這孩子早晨睜開眼,發現父親一夜間成了名人。
這種事會不會給任何處于那個年齡段的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負面影響還有可能來自丹尼爾成名前後交往的那些女人。
與托尼和喬搬到艾奧瓦城之前,作家一直跟自己在溫德姆學院教過的一個學生同居,這個女孩有個男孩名字——“我叫弗蘭基,名字裡有個y。
”她喜歡噘着嘴說——她沒跟着丹尼一家搬過去。
當時廚師想,感謝上帝。
弗蘭基看起來是個兇悍野蠻的小東西,一頭真正的野獸。
“我開始和她睡覺時,她已經不是我的學生了。
”丹尼跟父親争辯道。
可弗蘭基就在一兩年前還是跟他學寫作的學生,她是溫德姆學院那一大批似乎永遠都不肯離開帕特尼的學生之一,有的已經畢業,有的辍了學,但依然在附近閑蕩,不願離開。
有一天,這個姑娘順路過來拜訪以前的老師,就這麼留了下來。
“弗蘭基整天都幹什麼?”他父親問丹尼。
“她正在努力成為一名作家。
”丹尼說。
弗蘭基喜歡閑逛,而且對喬很友善——他喜歡她。
弗蘭基打掃房間,也做飯——如果那也能叫做飯的話,廚師想。
這個野姑娘多數時候都赤着腳——甚至冬天在那個漏風的舊農舍裡也這樣,丹尼爾隻用幾個燒木柴的爐子給整座房子加熱。
(托尼·安吉爾注意到,帕特尼的人都喜歡用燒木柴的爐子,這個小鎮連取暖的方式都如此怪異!廚師實在讨厭這裡。
) 弗蘭基是個髒兮兮的金發女郎,頭發細長柔軟,姿态悠閑。
她穿着滑稽的老式長裙,廚師記得努齊穿過這種衣服,但弗蘭基從來不戴胸罩,廚師還發現她不刮腋毛。
弗蘭基跟丹尼爾和喬住一起時,頂多二十二三歲,他們一起去艾奧瓦時,丹尼爾剛滿三十歲。
在艾奧瓦城,作家生活中出現了更多年輕女性,其中有個作家班的學生。
他現在沒有固定的女朋友——自從出了名之後,丹尼·安吉爾就沒交過長期的女朋友。
喬這時已經是青少年了,他見過父親跟許多年輕女人在一起。
(廚師記得還有三四個年紀明顯挺大的女人,其中的兩位是丹尼爾的外國版權代理。
) 帕特尼的房子現在已經擴展成了一個大院子。
作家把舊農舍改建為客房,給自己和喬另外蓋了一座新房子,還有一座單獨的房子,丹尼在那裡寫作,他叫它“寫作窩棚”。
那也能叫窩棚!托尼·安吉爾想——那座房子雖然不大,但裡面有個隻有馬桶和水槽的廁所,還有一部電話、一台電視和一個小冰箱。
丹尼可能喜歡住在鄉下,但他并不完全與世隔絕——所以建了客房。
在作家生涯中,他必須認識一些城裡人,他們會來拜訪他——其中偶爾也有女人。
托尼·安吉爾想知道,喬會不會因為耳聞目睹名人父親和異性之間随随便便的關系,小小年紀就成了預科學校的花花公子?他為孫子操的心甚至超過了孩子的爸爸。
沒錯,必須得好好注意這個十八歲孩子的飲酒問題,廚師知道。
喬有着那種喜歡參加派對的男孩的調皮和無憂無慮。
因為越戰,許多州的飲酒年齡底線降低到了十八歲,政府的邏輯是,他們既然都開始把這個年紀的孩子派出去送死了,允許他們喝點酒又有什麼大不了的?戰争結束後,飲酒的年齡限制又回到了二十一歲,直到一九八四年才會再次更改——但托尼也知道,很多像喬這麼大的孩子都有假身份證,廚師在阿韋利諾經常看到這種假證,他知道孫子也有一個。
喬和女孩們的相處方式不能隻用“快”來形容,這是托尼·安吉爾真正擔心的地方。
跟姑娘的關系發展得太快,就像喝酒一樣,必然惹麻煩。
曾用名多米尼克·德爾波波洛,又名巴恰加盧波的廚師深知這一點,他自己就遇到過這樣的麻煩,丹尼爾也是。
盡管卡梅拉盡了最大的努力,托尼還是親自撞見她侄女喬西和丹尼爾在一起。
廚師确信,他兒子還睡了迪瑪蒂亞家的好幾個姑娘,甚至還有塞埃塔和卡羅傑洛家的一兩個女孩!而小喬至少偷看和偷聽到了父親的好幾次風流事,比丹尼爾當年和表姐妹們做的傻事猥瑣多了。
廚師知道,喬在菲爾德黑門山學校時,曾經在女生宿舍待過好幾晚。
(這孩子沒被學校抓到開除,簡直是個奇迹。
現在他正讀高三下學期,也許很快就會享受到這種待遇了。
)有些事也許喬的父親不知道,但他祖父知道。
在絞河鎮度過驚慌失措的最後一夜時,廚師曾經禱告過——那是他迄今為止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禱告:上帝,求你給我時間——很久以前,托尼·安吉爾望着坐在“酋長”豪華旅行車那雨水橫流的擋風玻璃後面的十二歲兒子的小臉,這樣祈求道。
(丹尼爾在副駕駛座等父親,仿佛永遠相信廚師會把印第安·簡的屍體留在卡爾家,安全地回來找他。
) 廚師和凱奇姆談論過很多次丹尼·安吉爾的小說——不隻是書的内容,還有作家看似刻意略過不提的事情——他們總會發現,書裡寫的都是丹尼害怕發生的事情。
也許書裡的内容都是想象出來的,托尼想,他掀起蓋在比薩面團上的濕毛巾看了看,面團還沒發好,還不到揉面的時候。
丹尼·安吉爾的小說在很大程度上與作家擔心發生的事情有很大關系,故事經常沉迷于對噩夢的描述,或者圍繞着做父母的最恐懼的事情來寫:失去自己的孩子。
丹尼·安吉爾的小說裡,總會出現對孩子有威脅的人或事物。
年輕人之所以有危險,部分原因是他們還年輕! 托尼·安吉爾已經不怎麼讀書了——盡管他(在兒子和凱奇姆的推薦下)從“藏書窖”買了許多小說。
他讀了很多本書的第一章,然後就不動了。
凱奇姆和羅茜的關系讓廚師再也沒法讀書。
他唯一讀完的隻有兒子的全部小說,一個字都沒落下。
托尼不像凱奇姆,老伐木工什麼都讀。
(也聽别人讀。
) 廚師知道兒子最擔心什麼——丹尼爾害怕有什麼事發生在自己愛的人身上,這個問題是他的心結,作家那可怖的想象力來自童年的恐懼。
丹尼·安吉爾似乎總會不由自主地設想,任何情況下都有可能發生最糟糕的事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身為作家——也就是說,在他的想象之中——廚師的兒子(在他四十一歲時)依然是個孩子。
在他心愛的阿韋利諾餐廳安靜的廚房裡,廚師祈求上帝讓自己多活一段時間,至少讓他幫助孫子平安度過青春期。
也許男孩們要到快三十歲才能脫離險境,托尼想,畢竟丹尼爾二十二歲時還找了凱蒂這樣的女人做老婆。
(這是純粹的冒險)萬一喬要到三十歲以後才會平安無事,又該怎麼辦?要是這孩子真遇到什麼事,廚師祈求上帝讓自己活下去,好照顧丹尼爾,他知道兒子那時會很需要他的幫助。
托尼·安吉爾看着靜默無聲的收音機,為了幫助自己驅除這些病态的想法,他差點把它打開。
他想了想,決定不開收音機,而是給凱奇姆寫封信,但最後他兩件事都沒做,隻是不斷地祈禱,不知道這些禱告的話是怎麼冒出來的,他希望自己能停下來。
廚房裡的菜譜旁邊擺着各種版本的丹尼·安吉爾的小說,廚師按照出版時間給它們排了順序。
丹尼知道,父親對這些小說就像對待菜譜一樣,次序絕對不能颠倒。
但望着名人兒子寫的書,廚師的心情并沒有平靜下來。
廚師知道,繼《庫斯縣的家庭生活》之後,丹尼爾又出版了《米奇》,可那是一九七二年還是一九七三年來着?第一部小說是獻給利裡先生的,但就題材而言,第二部更适合獻給他。
或多或少地出于之前的承諾,丹尼把這本書題獻給了父親。
“獻給我的父親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
”題詞寫道,這讓讀者有點迷惑,因為作者叫丹尼·安吉爾,而多米尼克已經改名,成了托尼或者安吉爾先生。
“這樣别人不就知道你用的是筆名了?”凱奇姆抱怨道,但事實證明這樣更好。
當丹尼因為第四本小說而成名時,他用筆名寫作這件事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文學界幾乎人人都知道,丹尼·安吉爾是個筆名,但很少有人記得他的真名,或是根本不在乎。
(利裡先生曾經建議丹尼取個比巴恰加盧波更好記的名字,他說得沒錯,還有多少人——即使在文學界——知道約翰·勒卡雷的真名是什麼嗎?) 毫無疑問,丹尼又跟凱奇姆掰扯了一番,他說他懷疑副警長在文學界的活躍程度,就連伐木工也知道,牛仔不是愛讀書的人。
另外,《米奇》最初出版時,讀者非常少,第四本小說火起來之後,讀者們才開始讀丹尼過去的作品,這時《米奇》才會人人都讀。
《米奇》中的第二主角是米開朗琪羅中學的英語老師,他是個精神壓抑的愛爾蘭人,小說圍繞主要人物與他曾經的英語老師在“老霍華德”脫衣舞劇場的邂逅展開故事。
廚師認為,整本書都跟這件事有着密切的關聯——昔日的學生(與老師相遇時他已經是埃克塞特的高中生,跟一幫埃克塞特的朋友在一起)和那位顯然以利裡先生為原型的人物有着共同的恥辱和尴尬。
也許在“老霍華德”的這一幕真的發生過——小說家的父親相信,事情就是這樣的。
丹尼全家搬回佛蒙特州不久,第三部小說在一九七五年問世。
廚師懷疑,他們家可能是唯一的誤以為“表親”之間可能會“産生性沖動甚至發生關系”的家族。
丹尼的第三本小說就叫《表親》。
(這裡所謂的表親就是指見面可以親熱地互相親吻的遠房親戚,并非丹尼的父親一直誤以為的那種意思。
) 丹尼的第三本書并沒有題獻給塞埃塔和卡羅傑洛家的表姊妹,這讓廚師松了一口氣,因為那兩家的男性可能不會喜歡這樣的獻詞。
故事涉及一個男孩在波士頓北區經曆的性覺醒,他在一家餐廳兼職做傳菜工,在那裡當女招待的表姐引誘了他。
廚師明白,小說裡這位表姐的原型顯然是埃琳娜·卡羅傑洛那個蕩婦——更确切地說,這個人物的外貌與埃琳娜本人完全吻合。
但廚師和卡梅拉都确定,丹尼爾的初次性經曆對象是卡梅拉的侄女喬西·迪瑪蒂亞。
廚師清楚,這本小說也可能隻是純粹的幻想,或是一廂情願的虛構,但有些細節讓作家的父親感到十分困擾——例如,男孩要去寄宿學校的時候,表姐跟他分手了,這位女招待告訴他,一直以來,她想上的都是男孩的父親,而不是他。
(小說很少提到這位父親,隻是含糊地指出,他是兒子做傳菜工的那家餐廳的“新廚師”。
)慘遭拒絕的男孩懷着對父親的恨意去了學校,因為他覺得這位表姐最終會勾引他的父親。
這當然不是真的——實在太過分了!托尼·安吉爾
阿韋利諾 意大利家常菜 阿韋利諾是那不勒斯附近的另一個山城(也是一個省)的名字,它是努齊在睡夢中喃喃低語的第二個地名。
招牌上主打的是“家常菜”,而不是“高級美食”,出于同樣的原因,托尼·安吉爾以廚師而非主廚自居。
托尼隻想永遠做個廚師,他相信自己還沒有達到主廚的水平。
這位曾用名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他是多麼懷念從前的那個多米尼克啊!——的廚師,骨子裡還是那個在工廠附屬的城鎮和伐木營幹活兒的炊事員。
托尼·莫利納裡是主廚,廚師想——保羅·波爾卡裡也是。
托尼·安傑爾跟着兩位主廚學了很多東西——比努齊教的多得多——但他也意識到,自己永遠沒法像莫利納裡或者保羅那麼優秀。
“你對魚沒有感覺,甘巴。
”莫利納裡曾經以最同情的語氣告訴他。
這是真的。
在阿韋利諾,菜單上隻有一道用魚做的菜,有時候全天唯一的海鮮隻存在于意面套餐裡——如果廚師能買到鱿魚的話。
(他會把鱿魚慢慢地炖上半天,加黑橄榄和松子制成的蒜香辣醬。
)但在布拉托布羅,他一般隻能買到冰凍的鱿魚,這沒關系,最可靠的鮮魚是劍魚。
托尼·莫利納裡教他用檸檬、大蒜和橄榄油腌魚,再放到烤箱裡或者烤架上烤。
廚師如果能弄到的話,還要加上新鮮的迷疊香,否則就用甘牛至。
他也不擅長做意大利甜點,保羅·波爾卡裡和善地指出,多米尼克對甜點也沒感覺。
更确切地說是意式甜點,托尼·安吉爾想。
他拿手的是工廠居住區和伐木營常見的派和水果餡兒餅。
(在佛蒙特,用藍莓和蘋果做甜點準沒錯。
)在阿韋利諾,廚師還會做水果奶酪,比起甜點,許多常客更喜歡這個。
對自己餐廳的欣賞讓托尼·安吉爾一時間忘了分析凱奇姆的政治觀,當他一瘸一拐地沿着山坡往下方的阿韋利諾走過去的時候,心思又回到了這個問題上。
在别人所說的“先進事物”——比如引擎之類的機器——方面,凱奇姆有點像個勒德分子[強烈反對機械化或自動化的人。
],他不僅懷念利用河道運輸原木的方式,還宣稱自己更喜歡電鋸發明之前的伐木技術!(但凱奇姆過于迷戀槍支,廚師想——槍支屬于這個老伐木工最不抵觸的機械。
) 凱奇姆既不是自由主義也不是保守主義,對他最好的形容莫過于“自由意志主義者”——這個伐木工放蕩不羁,托尼·安吉爾想,(伐木工年輕時)還是個風流的享樂主義者。
為什麼廚師每次想起凱奇姆,都會聯想到他不檢點的那一面?(當然,從前那個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知道這是為什麼,隻不過一想到凱奇姆的這些事,他總會悶悶不樂。
) 祖孫三人都從艾奧瓦返回佛蒙特時,凱奇姆火冒三丈,但作家班慷慨地讓丹尼在那裡盡可能多教了一段時間書。
起初他們簽的合同隻有兩年,丹尼申請再教一年,他們同意了,可一九七五年夏天,喬已經十歲了,一家人回到了溫德姆縣。
丹尼很喜歡他在帕特尼的舊農舍,他父親在那裡無事可做。
越戰已經結束,溫德姆學院的垂死掙紮更加明顯。
托尼·安吉爾一直不喜歡帕特尼。
盡管丹尼的第二和第三本小說都沒給他賺到錢,但廚師在艾奧瓦攢了不少錢,足以讓他買下布拉托布羅主街的那個臨街店面,還有樓上的公寓。
同一年,阿韋利諾開張了——丹尼此時在馬薩諸塞州南哈德利的霍利奧克山學院上班,這是作家能找到的離家最近的大學教職,但這所著名也有些保守的女子學院距離帕特尼有一個多小時(接近兩個小時)的車程,冬天下雪時,這段路顯得尤其漫長。
但住在帕特尼對丹尼來說很重要,主要因為他對文法學校的評價很高,而且它離家很近,走着就能去,喬在這裡讀完了八年級,然後去諾斯菲爾德黑門山學校讀書了。
廚師跛着腳往自己的餐廳走,突然搖了搖頭,因為他想到丹尼爾真的喜歡住在鄉下。
托尼·安吉爾就相反——北區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城裡人,或者說,他至少需要住在社區裡。
丹尼爾則不然,他往返于女子學院和家之間,一下子就是三年,然後《肯尼迪父親》一九七八年出版,這本書的成功讓他不用繼續教書了。
作家當然得到了很多錢,廚師擔心——現在依然擔心——這會對小喬産生什麼影響。
丹尼爾已經足夠成熟(他三十六歲了),作品暢銷、名利雙收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但喬隻有十三歲,這孩子早晨睜開眼,發現父親一夜間成了名人。
這種事會不會給任何處于那個年齡段的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負面影響還有可能來自丹尼爾成名前後交往的那些女人。
與托尼和喬搬到艾奧瓦城之前,作家一直跟自己在溫德姆學院教過的一個學生同居,這個女孩有個男孩名字——“我叫弗蘭基,名字裡有個y。
”她喜歡噘着嘴說——她沒跟着丹尼一家搬過去。
當時廚師想,感謝上帝。
弗蘭基看起來是個兇悍野蠻的小東西,一頭真正的野獸。
“我開始和她睡覺時,她已經不是我的學生了。
”丹尼跟父親争辯道。
可弗蘭基就在一兩年前還是跟他學寫作的學生,她是溫德姆學院那一大批似乎永遠都不肯離開帕特尼的學生之一,有的已經畢業,有的辍了學,但依然在附近閑蕩,不願離開。
有一天,這個姑娘順路過來拜訪以前的老師,就這麼留了下來。
“弗蘭基整天都幹什麼?”他父親問丹尼。
“她正在努力成為一名作家。
”丹尼說。
弗蘭基喜歡閑逛,而且對喬很友善——他喜歡她。
弗蘭基打掃房間,也做飯——如果那也能叫做飯的話,廚師想。
這個野姑娘多數時候都赤着腳——甚至冬天在那個漏風的舊農舍裡也這樣,丹尼爾隻用幾個燒木柴的爐子給整座房子加熱。
(托尼·安吉爾注意到,帕特尼的人都喜歡用燒木柴的爐子,這個小鎮連取暖的方式都如此怪異!廚師實在讨厭這裡。
) 弗蘭基是個髒兮兮的金發女郎,頭發細長柔軟,姿态悠閑。
她穿着滑稽的老式長裙,廚師記得努齊穿過這種衣服,但弗蘭基從來不戴胸罩,廚師還發現她不刮腋毛。
弗蘭基跟丹尼爾和喬住一起時,頂多二十二三歲,他們一起去艾奧瓦時,丹尼爾剛滿三十歲。
在艾奧瓦城,作家生活中出現了更多年輕女性,其中有個作家班的學生。
他現在沒有固定的女朋友——自從出了名之後,丹尼·安吉爾就沒交過長期的女朋友。
喬這時已經是青少年了,他見過父親跟許多年輕女人在一起。
(廚師記得還有三四個年紀明顯挺大的女人,其中的兩位是丹尼爾的外國版權代理。
) 帕特尼的房子現在已經擴展成了一個大院子。
作家把舊農舍改建為客房,給自己和喬另外蓋了一座新房子,還有一座單獨的房子,丹尼在那裡寫作,他叫它“寫作窩棚”。
那也能叫窩棚!托尼·安吉爾想——那座房子雖然不大,但裡面有個隻有馬桶和水槽的廁所,還有一部電話、一台電視和一個小冰箱。
丹尼可能喜歡住在鄉下,但他并不完全與世隔絕——所以建了客房。
在作家生涯中,他必須認識一些城裡人,他們會來拜訪他——其中偶爾也有女人。
托尼·安吉爾想知道,喬會不會因為耳聞目睹名人父親和異性之間随随便便的關系,小小年紀就成了預科學校的花花公子?他為孫子操的心甚至超過了孩子的爸爸。
沒錯,必須得好好注意這個十八歲孩子的飲酒問題,廚師知道。
喬有着那種喜歡參加派對的男孩的調皮和無憂無慮。
因為越戰,許多州的飲酒年齡底線降低到了十八歲,政府的邏輯是,他們既然都開始把這個年紀的孩子派出去送死了,允許他們喝點酒又有什麼大不了的?戰争結束後,飲酒的年齡限制又回到了二十一歲,直到一九八四年才會再次更改——但托尼也知道,很多像喬這麼大的孩子都有假身份證,廚師在阿韋利諾經常看到這種假證,他知道孫子也有一個。
喬和女孩們的相處方式不能隻用“快”來形容,這是托尼·安吉爾真正擔心的地方。
跟姑娘的關系發展得太快,就像喝酒一樣,必然惹麻煩。
曾用名多米尼克·德爾波波洛,又名巴恰加盧波的廚師深知這一點,他自己就遇到過這樣的麻煩,丹尼爾也是。
盡管卡梅拉盡了最大的努力,托尼還是親自撞見她侄女喬西和丹尼爾在一起。
廚師确信,他兒子還睡了迪瑪蒂亞家的好幾個姑娘,甚至還有塞埃塔和卡羅傑洛家的一兩個女孩!而小喬至少偷看和偷聽到了父親的好幾次風流事,比丹尼爾當年和表姐妹們做的傻事猥瑣多了。
廚師知道,喬在菲爾德黑門山學校時,曾經在女生宿舍待過好幾晚。
(這孩子沒被學校抓到開除,簡直是個奇迹。
現在他正讀高三下學期,也許很快就會享受到這種待遇了。
)有些事也許喬的父親不知道,但他祖父知道。
在絞河鎮度過驚慌失措的最後一夜時,廚師曾經禱告過——那是他迄今為止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禱告:上帝,求你給我時間——很久以前,托尼·安吉爾望着坐在“酋長”豪華旅行車那雨水橫流的擋風玻璃後面的十二歲兒子的小臉,這樣祈求道。
(丹尼爾在副駕駛座等父親,仿佛永遠相信廚師會把印第安·簡的屍體留在卡爾家,安全地回來找他。
) 廚師和凱奇姆談論過很多次丹尼·安吉爾的小說——不隻是書的内容,還有作家看似刻意略過不提的事情——他們總會發現,書裡寫的都是丹尼害怕發生的事情。
也許書裡的内容都是想象出來的,托尼想,他掀起蓋在比薩面團上的濕毛巾看了看,面團還沒發好,還不到揉面的時候。
丹尼·安吉爾的小說在很大程度上與作家擔心發生的事情有很大關系,故事經常沉迷于對噩夢的描述,或者圍繞着做父母的最恐懼的事情來寫:失去自己的孩子。
丹尼·安吉爾的小說裡,總會出現對孩子有威脅的人或事物。
年輕人之所以有危險,部分原因是他們還年輕! 托尼·安吉爾已經不怎麼讀書了——盡管他(在兒子和凱奇姆的推薦下)從“藏書窖”買了許多小說。
他讀了很多本書的第一章,然後就不動了。
凱奇姆和羅茜的關系讓廚師再也沒法讀書。
他唯一讀完的隻有兒子的全部小說,一個字都沒落下。
托尼不像凱奇姆,老伐木工什麼都讀。
(也聽别人讀。
) 廚師知道兒子最擔心什麼——丹尼爾害怕有什麼事發生在自己愛的人身上,這個問題是他的心結,作家那可怖的想象力來自童年的恐懼。
丹尼·安吉爾似乎總會不由自主地設想,任何情況下都有可能發生最糟糕的事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身為作家——也就是說,在他的想象之中——廚師的兒子(在他四十一歲時)依然是個孩子。
在他心愛的阿韋利諾餐廳安靜的廚房裡,廚師祈求上帝讓自己多活一段時間,至少讓他幫助孫子平安度過青春期。
也許男孩們要到快三十歲才能脫離險境,托尼想,畢竟丹尼爾二十二歲時還找了凱蒂這樣的女人做老婆。
(這是純粹的冒險)萬一喬要到三十歲以後才會平安無事,又該怎麼辦?要是這孩子真遇到什麼事,廚師祈求上帝讓自己活下去,好照顧丹尼爾,他知道兒子那時會很需要他的幫助。
托尼·安吉爾看着靜默無聲的收音機,為了幫助自己驅除這些病态的想法,他差點把它打開。
他想了想,決定不開收音機,而是給凱奇姆寫封信,但最後他兩件事都沒做,隻是不斷地祈禱,不知道這些禱告的話是怎麼冒出來的,他希望自己能停下來。
廚房裡的菜譜旁邊擺着各種版本的丹尼·安吉爾的小說,廚師按照出版時間給它們排了順序。
丹尼知道,父親對這些小說就像對待菜譜一樣,次序絕對不能颠倒。
但望着名人兒子寫的書,廚師的心情并沒有平靜下來。
廚師知道,繼《庫斯縣的家庭生活》之後,丹尼爾又出版了《米奇》,可那是一九七二年還是一九七三年來着?第一部小說是獻給利裡先生的,但就題材而言,第二部更适合獻給他。
或多或少地出于之前的承諾,丹尼把這本書題獻給了父親。
“獻給我的父親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
”題詞寫道,這讓讀者有點迷惑,因為作者叫丹尼·安吉爾,而多米尼克已經改名,成了托尼或者安吉爾先生。
“這樣别人不就知道你用的是筆名了?”凱奇姆抱怨道,但事實證明這樣更好。
當丹尼因為第四本小說而成名時,他用筆名寫作這件事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文學界幾乎人人都知道,丹尼·安吉爾是個筆名,但很少有人記得他的真名,或是根本不在乎。
(利裡先生曾經建議丹尼取個比巴恰加盧波更好記的名字,他說得沒錯,還有多少人——即使在文學界——知道約翰·勒卡雷的真名是什麼嗎?) 毫無疑問,丹尼又跟凱奇姆掰扯了一番,他說他懷疑副警長在文學界的活躍程度,就連伐木工也知道,牛仔不是愛讀書的人。
另外,《米奇》最初出版時,讀者非常少,第四本小說火起來之後,讀者們才開始讀丹尼過去的作品,這時《米奇》才會人人都讀。
《米奇》中的第二主角是米開朗琪羅中學的英語老師,他是個精神壓抑的愛爾蘭人,小說圍繞主要人物與他曾經的英語老師在“老霍華德”脫衣舞劇場的邂逅展開故事。
廚師認為,整本書都跟這件事有着密切的關聯——昔日的學生(與老師相遇時他已經是埃克塞特的高中生,跟一幫埃克塞特的朋友在一起)和那位顯然以利裡先生為原型的人物有着共同的恥辱和尴尬。
也許在“老霍華德”的這一幕真的發生過——小說家的父親相信,事情就是這樣的。
丹尼全家搬回佛蒙特州不久,第三部小說在一九七五年問世。
廚師懷疑,他們家可能是唯一的誤以為“表親”之間可能會“産生性沖動甚至發生關系”的家族。
丹尼的第三本小說就叫《表親》。
(這裡所謂的表親就是指見面可以親熱地互相親吻的遠房親戚,并非丹尼的父親一直誤以為的那種意思。
) 丹尼的第三本書并沒有題獻給塞埃塔和卡羅傑洛家的表姊妹,這讓廚師松了一口氣,因為那兩家的男性可能不會喜歡這樣的獻詞。
故事涉及一個男孩在波士頓北區經曆的性覺醒,他在一家餐廳兼職做傳菜工,在那裡當女招待的表姐引誘了他。
廚師明白,小說裡這位表姐的原型顯然是埃琳娜·卡羅傑洛那個蕩婦——更确切地說,這個人物的外貌與埃琳娜本人完全吻合。
但廚師和卡梅拉都确定,丹尼爾的初次性經曆對象是卡梅拉的侄女喬西·迪瑪蒂亞。
廚師清楚,這本小說也可能隻是純粹的幻想,或是一廂情願的虛構,但有些細節讓作家的父親感到十分困擾——例如,男孩要去寄宿學校的時候,表姐跟他分手了,這位女招待告訴他,一直以來,她想上的都是男孩的父親,而不是他。
(小說很少提到這位父親,隻是含糊地指出,他是兒子做傳菜工的那家餐廳的“新廚師”。
)慘遭拒絕的男孩懷着對父親的恨意去了學校,因為他覺得這位表姐最終會勾引他的父親。
這當然不是真的——實在太過分了!托尼·安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