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Ⅰ 一九五四年 新罕布什爾州庫斯縣</strong>
關燈
小
中
大
原上的那部分,在康威那些工廠的西北邊——而她可憐的兒子是在别處淹死的。
米蘭北面有一片更大的荒野,有一座雲杉加工廠和更多的伐木營,還有很多可能會淹死年輕伐木工的地方。
(簡告訴丹尼,“佩米格瓦塞特”是“歪脖子松樹小道”的意思,這下子那個敏感的孩子更相信那兒是個注定要淹死人的地方了。
) 小丹尼隻記得,洗碗工的兒子好像死于一次混亂的原木漂流事故。
從她望着廚師兒子的溫柔眼神可以看出,她兒子溺水時的年紀大概也是十二歲,不過丹尼不敢确定這一點,也沒有問過她。
他對印第安·簡的全部了解都來自于默默的觀察,或者無意中聽到的隻言片語。
“别聽那些跟你沒關系的話,丹尼爾。
”父親曾經警告他。
廚師的意思是,丹尼不應該偷聽工人們吃飯時那些七零八碎、前言不搭後語的對話。
大多數夜晚,吃過飯之後,伐木工和鋸木工還會喝兩杯,但從來不會像以前住窩棚時那麼無所顧忌,假如次日一大早還得運木頭,他們也不會沾酒。
那些在絞河鎮真正安了家的少數人會在家裡喝,臨時工——大部分伐木工和全體加拿大短工——則在各自的簡易宿舍裡喝,這些設施簡陋的棚屋位于鎮上的潮濕區域,俯瞰河谷盆地,走不多遠就是昏暗沉悶的酒吧和名不副實的舞廳,裡面沒人跳舞,隻有音樂——女人更是鳳毛麟角。
拖家帶口的伐木工和鋸木工更喜歡巴黎的那些相對較小,但更“文明”的聚居點。
凱奇姆不屑于叫那個伐木營“巴黎”,說那兒的真名應該是“西達默爾”。
“無論什麼地方,就算是個伐木營,也不應該照着制造公司的名字來起名。
”他宣告,最讓他惱火的地方在于,新罕布什爾州的伐木場竟然以緬因州的公司名字命名——還是個生産平底雪橇的公司。
“老天爺!”廚師喊道,“用不了多久,絞河裡的所有木頭都得變成紙漿!難道平底雪橇還比不上一張破紙?” “書可是用紙做的!”凱奇姆駁斥道,“平底雪橇跟你兒子的教育又有什麼關系?” 絞河鎮本來就沒幾個小孩,他們都去巴黎上學——丹尼·巴恰加盧波也不例外,至少在他需要上學的時候是這樣的。
為了讓小丹尼接受更好的教育,廚師常把兒子留在家裡,不叫他去上學——好讓孩子讀幾本書,巴黎(或者凱奇姆所說的“西達默爾”)的學校不怎麼鼓勵學生讀書。
“伐木營的孩子看什麼書啊?死了這條心吧!”凱奇姆時常憤怒地嚷嚷。
他小時候就沒有學會識字,為此總是耿耿于懷。
過去——現在仍然如此——硬木鋸材和造紙軟木在加拿大境内的銷路良好,新罕布什爾州北部地區一直在向本州和緬因州的造紙廠、佛蒙特州的一個家具廠供應大量木材,然而衆多伐木營卻消失得無聲無息,始終沒能留下曾經存在的痕迹。
在絞河鎮這樣的地方,隻有天氣不會改變。
從小達默爾湖低處的水閘到絞河下遊的盆地,激流上方常常飄蕩着或濃或淡的霧氣,直到上午才會消散——除了河流結冰的時節,一年四季都不例外。
鋸木廠裡刀片的尖嘯猶如鳥叫一樣不絕于耳,熟悉又自然,但最雷打不動的事實莫過于新罕布什爾州的這個地方從來沒有真正的春季,隻是在四月初到五月中旬這段令人遺憾的時期,冰凍的泥地會開始軟化,僅僅能從這一點來判斷冬天已經結束。
盡管如此,廚師卻留了下來,絞河鎮沒幾個人知道原因,至于他當初為什麼要來,是什麼時候、從哪裡來的,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不過,人人都清楚他的跛腳背後有一段故事,在鋸木廠或伐木營這樣的地方,像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這樣的瘸子并不少見,無論原木是大是小,移動時都有可能壓斷腳踝。
就算廚師不走路的時候,人們也能看出,他跛腳上的那隻靴子比好腳上的靴子大了兩個号,無論他是坐是站,這隻大腳總是指着錯誤的方向。
在絞河鎮的那些見多識廣的人看來,這樣的傷可能是不止一次伐木事故造成的。
多米尼克喜歡裝嫩,他覺得自己就算比安吉爾·波普成熟一點,但也“足夠幼稚”,他就是這麼告訴兒子的。
以前,他放學後會到柏林的一家大工廠打零工,在裝載平台上給車裝貨,那裡的一個工頭跟多米尼克失蹤的父親是朋友。
父親的這位朋友“二戰”前一直在那個廠上班,廚師記得,這個所謂的“翁貝托叔叔”是個酒鬼,經常說多米尼克母親的壞話。
(事故發生後,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那個跑路的父親依然不曾聯系過兒子,翁貝托“叔叔”也一次都沒證明自己是他們家的朋友。
) 當時,原木平台上堆了不少硬木鋸材,主要是楓木和桦木。
小多米尼克正用鈎棍把原木滾到廠房裡,就在這時,平台上的一堆原木突然全都滾落下來,他想躲都來不及。
一九三六年,他隻有十二歲,對自己的鈎棍操作技術滿懷信心,盡管現在小丹尼跟當年的他一般大,左右兩手都能靈活地使用鈎棍,廚師卻從不允許寶貝兒子踏足原木平台。
當年的多米尼克被原木砸倒在地,手中帶鉸鍊的鈎棍尖頭像沒有倒刺的魚鈎那樣紮進了他的左邊大腿,左腳踝被沉重的木料碾得歪向一邊,骨頭都碎成了小片。
鈎棍的刺傷倒不至于讓他失血而死,但那時總有人被敗血症奪去性命。
腳踝的傷可能導緻他死于壞疽——更有可能截去左腳甚至整條左腿。
一九三六年,庫斯縣還沒有X光機,柏林的醫療機構不願承接拼接腳踝碎骨的精細活計,因此不太可能建議傷者手術,隻能“等等看”:如果受傷部位的血管已經壓扁,不再有血液循環,醫生隻能給他截肢,否則碎裂錯位的腳踝會将錯就錯地長在一起,無論如何,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都會變成瘸子,一輩子忍受傷腳的疼痛。
(現在看來應該是後一種情況。
) 鈎棍也在他大腿上留下了傷疤,像一隻奇特的小動物留下的咬痕——這隻動物隻有一顆彎彎的長牙,嘴巴不大,沒法咬穿十二歲少年的大腿。
多米尼克邁步之前,左腳會猛然撇向左邊,腳趾指向側面,人們常會首先注意到他畸形的腳踝和方向錯亂的腳掌,然後才看見他瘸腿走路的樣子。
可以肯定的是,小多米尼克再也當不了伐木工了,這種工作需要掌握平衡,而且他是在工廠裡受的傷,工頭還是他跑路的父親的醉漢“朋友”。
工廠不再是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的出路。
“嘿,巴恰加盧波!”翁貝托叔叔經常跟他打招呼,“你也許有個那不勒斯人的名字,可你閑逛的時候像個西西裡人。
” “我就是西西裡人。
”多米尼克老老實實地回應,他母親可是很為這一點自豪。
“嗯,沒錯,但你的姓是那不勒斯人的。
”翁貝托告訴他。
“因為我是跟我爸姓。
”小多米尼克大膽猜測道。
“你爸可不姓巴恰加盧波,”翁貝托叔叔告訴他,“去問問努齊你的姓是怎麼來的吧,你的姓是她給的。
” 十二歲的多米尼克不喜歡翁貝托叫他母親“努齊”,這是安努齊亞塔的昵稱,翁貝托顯然不喜歡她,卻還這樣叫,而且語氣一點都不親切。
(假如把這一幕搬到戲劇或者電影裡,觀衆很容易就能看出翁貝托不過是個小角色,然而翁貝托的扮演者必須始終相信自己是主角,才能把這個角色演好。
) “我猜你不是我的親叔叔,對吧?”多米尼克問翁貝托。
“問你媽去,”翁貝托說,“要是她真把你當成西西裡人,就該讓你跟她姓。
” 他母親的娘家姓是塞埃塔——說出“塞—埃—塔”這個姓的時候,她總是自豪得不得了,跟多米尼克提到塞埃塔家的人時,也表現得非常自豪。
安努齊亞塔壓根兒不願提起多米尼克的身世,小男孩隻能四處收集蛛絲馬迹,其中不乏虛假信息,而且積累得相當緩慢瑣碎,“缺胳膊少腿”,就像丹尼爾小時候流行的那個棋盤遊戲,充滿殘破的證據和不完整的線索。
廚師和凱奇姆都陪小丹尼玩過這個遊戲,有時候簡也會加入。
(殺人兇手是廚房裡拿燭台的土黃上校,還是舞廳裡舉着左輪手槍的深紅小姐?) 小多米尼克隻知道他父親——那不勒斯人,把懷孕的塞埃塔抛在了波士頓,傳言說他坐船返回了那不勒斯。
對于“他現在在哪裡”這個問題(男孩問過母親許多次),安努齊亞塔總會聳聳肩,歎口氣,要麼擡頭望天,要麼盯着廚房爐竈的排氣口,神神秘秘地告訴兒子:“那不勒斯附近吧。
”小多米尼克也曾聽到母親在睡夢中念叨着那不勒斯附近的兩個山區市鎮(和省)的名字——貝内文托和阿韋利諾——在一本地圖集的幫助下,男孩得出結論:父親逃到了意大利的那個地區。
至于翁貝托,他顯然不是什麼叔叔——用凱
米蘭北面有一片更大的荒野,有一座雲杉加工廠和更多的伐木營,還有很多可能會淹死年輕伐木工的地方。
(簡告訴丹尼,“佩米格瓦塞特”是“歪脖子松樹小道”的意思,這下子那個敏感的孩子更相信那兒是個注定要淹死人的地方了。
) 小丹尼隻記得,洗碗工的兒子好像死于一次混亂的原木漂流事故。
從她望着廚師兒子的溫柔眼神可以看出,她兒子溺水時的年紀大概也是十二歲,不過丹尼不敢确定這一點,也沒有問過她。
他對印第安·簡的全部了解都來自于默默的觀察,或者無意中聽到的隻言片語。
“别聽那些跟你沒關系的話,丹尼爾。
”父親曾經警告他。
廚師的意思是,丹尼不應該偷聽工人們吃飯時那些七零八碎、前言不搭後語的對話。
大多數夜晚,吃過飯之後,伐木工和鋸木工還會喝兩杯,但從來不會像以前住窩棚時那麼無所顧忌,假如次日一大早還得運木頭,他們也不會沾酒。
那些在絞河鎮真正安了家的少數人會在家裡喝,臨時工——大部分伐木工和全體加拿大短工——則在各自的簡易宿舍裡喝,這些設施簡陋的棚屋位于鎮上的潮濕區域,俯瞰河谷盆地,走不多遠就是昏暗沉悶的酒吧和名不副實的舞廳,裡面沒人跳舞,隻有音樂——女人更是鳳毛麟角。
拖家帶口的伐木工和鋸木工更喜歡巴黎的那些相對較小,但更“文明”的聚居點。
凱奇姆不屑于叫那個伐木營“巴黎”,說那兒的真名應該是“西達默爾”。
“無論什麼地方,就算是個伐木營,也不應該照着制造公司的名字來起名。
”他宣告,最讓他惱火的地方在于,新罕布什爾州的伐木場竟然以緬因州的公司名字命名——還是個生産平底雪橇的公司。
“老天爺!”廚師喊道,“用不了多久,絞河裡的所有木頭都得變成紙漿!難道平底雪橇還比不上一張破紙?” “書可是用紙做的!”凱奇姆駁斥道,“平底雪橇跟你兒子的教育又有什麼關系?” 絞河鎮本來就沒幾個小孩,他們都去巴黎上學——丹尼·巴恰加盧波也不例外,至少在他需要上學的時候是這樣的。
為了讓小丹尼接受更好的教育,廚師常把兒子留在家裡,不叫他去上學——好讓孩子讀幾本書,巴黎(或者凱奇姆所說的“西達默爾”)的學校不怎麼鼓勵學生讀書。
“伐木營的孩子看什麼書啊?死了這條心吧!”凱奇姆時常憤怒地嚷嚷。
他小時候就沒有學會識字,為此總是耿耿于懷。
過去——現在仍然如此——硬木鋸材和造紙軟木在加拿大境内的銷路良好,新罕布什爾州北部地區一直在向本州和緬因州的造紙廠、佛蒙特州的一個家具廠供應大量木材,然而衆多伐木營卻消失得無聲無息,始終沒能留下曾經存在的痕迹。
在絞河鎮這樣的地方,隻有天氣不會改變。
從小達默爾湖低處的水閘到絞河下遊的盆地,激流上方常常飄蕩着或濃或淡的霧氣,直到上午才會消散——除了河流結冰的時節,一年四季都不例外。
鋸木廠裡刀片的尖嘯猶如鳥叫一樣不絕于耳,熟悉又自然,但最雷打不動的事實莫過于新罕布什爾州的這個地方從來沒有真正的春季,隻是在四月初到五月中旬這段令人遺憾的時期,冰凍的泥地會開始軟化,僅僅能從這一點來判斷冬天已經結束。
盡管如此,廚師卻留了下來,絞河鎮沒幾個人知道原因,至于他當初為什麼要來,是什麼時候、從哪裡來的,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不過,人人都清楚他的跛腳背後有一段故事,在鋸木廠或伐木營這樣的地方,像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這樣的瘸子并不少見,無論原木是大是小,移動時都有可能壓斷腳踝。
就算廚師不走路的時候,人們也能看出,他跛腳上的那隻靴子比好腳上的靴子大了兩個号,無論他是坐是站,這隻大腳總是指着錯誤的方向。
在絞河鎮的那些見多識廣的人看來,這樣的傷可能是不止一次伐木事故造成的。
多米尼克喜歡裝嫩,他覺得自己就算比安吉爾·波普成熟一點,但也“足夠幼稚”,他就是這麼告訴兒子的。
以前,他放學後會到柏林的一家大工廠打零工,在裝載平台上給車裝貨,那裡的一個工頭跟多米尼克失蹤的父親是朋友。
父親的這位朋友“二戰”前一直在那個廠上班,廚師記得,這個所謂的“翁貝托叔叔”是個酒鬼,經常說多米尼克母親的壞話。
(事故發生後,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那個跑路的父親依然不曾聯系過兒子,翁貝托“叔叔”也一次都沒證明自己是他們家的朋友。
) 當時,原木平台上堆了不少硬木鋸材,主要是楓木和桦木。
小多米尼克正用鈎棍把原木滾到廠房裡,就在這時,平台上的一堆原木突然全都滾落下來,他想躲都來不及。
一九三六年,他隻有十二歲,對自己的鈎棍操作技術滿懷信心,盡管現在小丹尼跟當年的他一般大,左右兩手都能靈活地使用鈎棍,廚師卻從不允許寶貝兒子踏足原木平台。
當年的多米尼克被原木砸倒在地,手中帶鉸鍊的鈎棍尖頭像沒有倒刺的魚鈎那樣紮進了他的左邊大腿,左腳踝被沉重的木料碾得歪向一邊,骨頭都碎成了小片。
鈎棍的刺傷倒不至于讓他失血而死,但那時總有人被敗血症奪去性命。
腳踝的傷可能導緻他死于壞疽——更有可能截去左腳甚至整條左腿。
一九三六年,庫斯縣還沒有X光機,柏林的醫療機構不願承接拼接腳踝碎骨的精細活計,因此不太可能建議傷者手術,隻能“等等看”:如果受傷部位的血管已經壓扁,不再有血液循環,醫生隻能給他截肢,否則碎裂錯位的腳踝會将錯就錯地長在一起,無論如何,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都會變成瘸子,一輩子忍受傷腳的疼痛。
(現在看來應該是後一種情況。
) 鈎棍也在他大腿上留下了傷疤,像一隻奇特的小動物留下的咬痕——這隻動物隻有一顆彎彎的長牙,嘴巴不大,沒法咬穿十二歲少年的大腿。
多米尼克邁步之前,左腳會猛然撇向左邊,腳趾指向側面,人們常會首先注意到他畸形的腳踝和方向錯亂的腳掌,然後才看見他瘸腿走路的樣子。
可以肯定的是,小多米尼克再也當不了伐木工了,這種工作需要掌握平衡,而且他是在工廠裡受的傷,工頭還是他跑路的父親的醉漢“朋友”。
工廠不再是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的出路。
“嘿,巴恰加盧波!”翁貝托叔叔經常跟他打招呼,“你也許有個那不勒斯人的名字,可你閑逛的時候像個西西裡人。
” “我就是西西裡人。
”多米尼克老老實實地回應,他母親可是很為這一點自豪。
“嗯,沒錯,但你的姓是那不勒斯人的。
”翁貝托告訴他。
“因為我是跟我爸姓。
”小多米尼克大膽猜測道。
“你爸可不姓巴恰加盧波,”翁貝托叔叔告訴他,“去問問努齊你的姓是怎麼來的吧,你的姓是她給的。
” 十二歲的多米尼克不喜歡翁貝托叫他母親“努齊”,這是安努齊亞塔的昵稱,翁貝托顯然不喜歡她,卻還這樣叫,而且語氣一點都不親切。
(假如把這一幕搬到戲劇或者電影裡,觀衆很容易就能看出翁貝托不過是個小角色,然而翁貝托的扮演者必須始終相信自己是主角,才能把這個角色演好。
) “我猜你不是我的親叔叔,對吧?”多米尼克問翁貝托。
“問你媽去,”翁貝托說,“要是她真把你當成西西裡人,就該讓你跟她姓。
” 他母親的娘家姓是塞埃塔——說出“塞—埃—塔”這個姓的時候,她總是自豪得不得了,跟多米尼克提到塞埃塔家的人時,也表現得非常自豪。
安努齊亞塔壓根兒不願提起多米尼克的身世,小男孩隻能四處收集蛛絲馬迹,其中不乏虛假信息,而且積累得相當緩慢瑣碎,“缺胳膊少腿”,就像丹尼爾小時候流行的那個棋盤遊戲,充滿殘破的證據和不完整的線索。
廚師和凱奇姆都陪小丹尼玩過這個遊戲,有時候簡也會加入。
(殺人兇手是廚房裡拿燭台的土黃上校,還是舞廳裡舉着左輪手槍的深紅小姐?) 小多米尼克隻知道他父親——那不勒斯人,把懷孕的塞埃塔抛在了波士頓,傳言說他坐船返回了那不勒斯。
對于“他現在在哪裡”這個問題(男孩問過母親許多次),安努齊亞塔總會聳聳肩,歎口氣,要麼擡頭望天,要麼盯着廚房爐竈的排氣口,神神秘秘地告訴兒子:“那不勒斯附近吧。
”小多米尼克也曾聽到母親在睡夢中念叨着那不勒斯附近的兩個山區市鎮(和省)的名字——貝内文托和阿韋利諾——在一本地圖集的幫助下,男孩得出結論:父親逃到了意大利的那個地區。
至于翁貝托,他顯然不是什麼叔叔——用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