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盟軍集結
關燈
小
中
大
都遵守那條命令,該命令也适用于阿爾卡茲。
然而在達曼港,美國的裝卸工對于運送給英國皇家空軍的香波的數量感到很迷惑。
一箱接一箱的香波被從貨船上卸下來,裝上卡車或C-130大力神運輸機,轉運給皇家空軍的各個中隊。
在一個水比油貴的地方,英國飛行員們會花費那麼多時間去洗頭發?他們仍然感到迷茫。
這個謎一直到戰争結束後他們才明白過來。
在阿拉伯半島另一邊的沙漠裡,在英國的狂風戰鬥機與美國的獵隼戰鬥機合用的塔布克基地,美國空軍的飛行員們更驚奇地看到,日落時分,英國人坐在他們的遮篷下,把一小瓶香波倒進一隻玻璃杯中,然後用礦泉水加滿杯子。
在阿爾卡茲沒發生這個問題——那裡沒有香波。
況且那裡的居住條件要比在圖姆萊特差。
除了聯隊指揮官可以單獨住一個帳篷外,其餘從上校以下的官兵,根據軍銜均需兩人、四人、六人、八人或者十二人合住一個帳篷。
更糟糕的是,女軍人住在他們的界限之外;更使人氣餒的是美國女兵們按照她們的傳統文化,在沙特宗教警察無法看見她們的情況下,在帳篷周圍自搭的栅欄後面,脫去衣服穿上比基尼開始日光浴。
這導緻飛行員們紛紛借用基地裡的豪華卡車,那是一種車廂很高的卡車。
站在車廂上踮着腳尖,讓卡車在女兵帳篷街上繞來繞去地行駛,車上的飛行員們才能一睹女兵們的窈窕身材。
此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引起了一種新的心情。
聯合國已經向薩達姆·侯賽因下達了一月十五日撤軍的最後通牒。
來自巴格達的聲明仍然是對抗性的。
士兵們第一次清楚地感受到他們就要參戰了。
訓練加強了。
由于某種原因,十二月十五日那天維也納的天氣相當暖和。
陽光普照大地,氣溫升高了。
中飯時分,哈登堡小姐與往常一樣離開銀行去吃簡單的午餐,但她突然有了個主意,想買一份三明治,到與巴爾加塞隻隔幾個街區的城市公園去吃。
夏季和秋季她習慣于以三明治當中飯,她總是自己帶上一份。
但十二月十五日那天她沒帶。
看到法蘭齊斯卡納廣場上方蔚藍色的晴空,再加上自己身着潔淨的花呢大衣,她決定,如果大自然提供給維也納人哪怕隻是一天的小陽春天氣,那麼她也要充分地享受,到公園裡去吃午餐。
她如此喜愛環城路對面這個小小的公園,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
公園的一頭是胡伯納·庫薩隆——一家像天文台似的圍着玻璃牆的飯店。
在那裡,中飯時常有一支小樂隊演奏維也納作曲家施特勞斯的樂曲。
吃不起裡面的午飯的人,可以坐在飯店外面的圍欄内免費欣賞音樂。
況且在公園中央還站着偉大的約翰·施特勞斯本人的雕像。
愛迪絲·哈登堡在當地的一個快餐吧裡買了一份三明治,在公園找了一把陽光照耀下的椅子,邊聽華爾茲舞曲邊咬三明治。
“對不起。
” 她猛地跳了一下,她的遐想被那聲低沉的道歉聲打斷了。
如果說有一件事情是哈登堡小姐所不喜歡的,那就是陌生人與她搭話。
她朝旁邊一看。
他很年輕,長着黑頭發,有着溫柔的棕色眼睛,說話帶有外國口音。
她正想轉移目光時,注意到那年輕人手裡拿着一本小畫冊,正用手指指着文字說明裡的一個詞。
因此,盡管不情願,她還是去看了。
那本小冊子是圖文并茂的《魔笛》演出節目單。
“請問這個詞——它不是德語,對不對?” 他的食指指向partitura這個詞。
當然,她應該在這時候離開,隻要起身走開就行了。
她開始包上她的三明治。
“對,”她簡短地說,“它是意大利語。
” “哦,”那人謙遜地說,“我正在學習德語,可我不懂意大利語。
請問這個詞是不是故事的意思?” “不,”她說,“它的意思是音符、音樂。
” “謝謝你,”他真誠地說,“要弄懂你們維也納歌劇太難了,但我真的非常喜歡。
”她那正在包裝剩餘三明治的手指動作減慢了。
“這個歌劇故事以埃及為背景。
”年輕人解釋說。
廢話,她知道《魔笛》的每一句台詞和歌詞。
“确實是的。
”應該到此結束了,她告誡自己。
不管他是誰,他是一個謙虛的人。
唉,他們之間差不多已經在對話了。
而且興趣相同。
“《阿依達》也同樣。
”他評論說。
他又轉回到手裡的節目單:“我喜歡威爾第,但我更喜愛莫紮特。
” 她的三明治已經重新包上了,她已經準備離開。
她隻要站起身就可以走開。
她轉過頭去看他,他利用這個機會仰起臉露出了微笑。
那是一種非常害羞的微笑,幾乎是在懇求。
棕色的眼睛上面覆蓋着那種模特們夢寐以求的長睫毛。
“這無法比較。
”她說,“莫紮特是他們中間的大師。
” 他笑得更燦爛了,露出了潔白、整齊的牙齒。
“他曾經在這裡生活過。
也許他在這裡坐過,就坐在這把凳子上,創作他的音樂。
” “我敢肯定他沒有做過這種事情。
”她說,“那時候這把凳子還不在這裡呢。
” 她站起來轉過身子。
年輕人也站起身并像維也納人那樣微微鞠了一躬。
“很抱歉打擾你,小姐。
謝謝你的幫助。
” 她走出公園,走回辦公室去繼續吃完她的中飯,自己在生自己的氣。
在公園裡與年輕男人說話——下一步會怎麼樣呢?但反過來說,他隻不過是一個在學習維也納歌劇的外國學生。
這樣做肯定不會有害處,但到此為止。
她一路走過去,看到牆上貼着一張海報,維也納歌劇院将在三天之後上演《魔笛》。
也許歌劇是那個年輕人的學習科目之一。
盡管很喜歡,但愛迪絲·哈登堡從來沒有在國家劇院内觀賞過歌劇。
當然,她曾經在劇院門口徘徊過,但是音樂會票價不是她能承受得起的。
這種演出的票簡直是天價。
歌劇的季票是一代代傳下去的。
預定套票是供富人們享受的。
其他票可以依靠影響力獲得,而她沒有影響力。
即使最普通的票,也不是她能消費得起的。
她歎了一口氣,繼續埋頭辦公。
那天的好天氣已經結束了。
冷空氣夾着灰色雲團卷土重來。
她恢複了去她慣常去的咖啡館和慣常坐的餐桌吃中飯。
她是一位非常愛清潔的女子,生性潔淨。
公園午餐之後的第三天,她在通常的時間準時到達了她的餐桌。
她注意到旁邊的桌子似乎已經被占用了,桌上放着兩本學生的教科書——她沒去看書名,還有一隻玻璃杯,水喝了一半。
她剛剛點完飯菜,鄰桌的那個人就從洗手間回來了。
一直到坐下來後他才認出她,并發出了一聲驚歎。
“噢,你好,又見面了。
”他說。
她的嘴唇
然而在達曼港,美國的裝卸工對于運送給英國皇家空軍的香波的數量感到很迷惑。
一箱接一箱的香波被從貨船上卸下來,裝上卡車或C-130大力神運輸機,轉運給皇家空軍的各個中隊。
在一個水比油貴的地方,英國飛行員們會花費那麼多時間去洗頭發?他們仍然感到迷茫。
這個謎一直到戰争結束後他們才明白過來。
在阿拉伯半島另一邊的沙漠裡,在英國的狂風戰鬥機與美國的獵隼戰鬥機合用的塔布克基地,美國空軍的飛行員們更驚奇地看到,日落時分,英國人坐在他們的遮篷下,把一小瓶香波倒進一隻玻璃杯中,然後用礦泉水加滿杯子。
在阿爾卡茲沒發生這個問題——那裡沒有香波。
況且那裡的居住條件要比在圖姆萊特差。
除了聯隊指揮官可以單獨住一個帳篷外,其餘從上校以下的官兵,根據軍銜均需兩人、四人、六人、八人或者十二人合住一個帳篷。
更糟糕的是,女軍人住在他們的界限之外;更使人氣餒的是美國女兵們按照她們的傳統文化,在沙特宗教警察無法看見她們的情況下,在帳篷周圍自搭的栅欄後面,脫去衣服穿上比基尼開始日光浴。
這導緻飛行員們紛紛借用基地裡的豪華卡車,那是一種車廂很高的卡車。
站在車廂上踮着腳尖,讓卡車在女兵帳篷街上繞來繞去地行駛,車上的飛行員們才能一睹女兵們的窈窕身材。
此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引起了一種新的心情。
聯合國已經向薩達姆·侯賽因下達了一月十五日撤軍的最後通牒。
來自巴格達的聲明仍然是對抗性的。
士兵們第一次清楚地感受到他們就要參戰了。
訓練加強了。
由于某種原因,十二月十五日那天維也納的天氣相當暖和。
陽光普照大地,氣溫升高了。
中飯時分,哈登堡小姐與往常一樣離開銀行去吃簡單的午餐,但她突然有了個主意,想買一份三明治,到與巴爾加塞隻隔幾個街區的城市公園去吃。
夏季和秋季她習慣于以三明治當中飯,她總是自己帶上一份。
但十二月十五日那天她沒帶。
看到法蘭齊斯卡納廣場上方蔚藍色的晴空,再加上自己身着潔淨的花呢大衣,她決定,如果大自然提供給維也納人哪怕隻是一天的小陽春天氣,那麼她也要充分地享受,到公園裡去吃午餐。
她如此喜愛環城路對面這個小小的公園,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
公園的一頭是胡伯納·庫薩隆——一家像天文台似的圍着玻璃牆的飯店。
在那裡,中飯時常有一支小樂隊演奏維也納作曲家施特勞斯的樂曲。
吃不起裡面的午飯的人,可以坐在飯店外面的圍欄内免費欣賞音樂。
況且在公園中央還站着偉大的約翰·施特勞斯本人的雕像。
愛迪絲·哈登堡在當地的一個快餐吧裡買了一份三明治,在公園找了一把陽光照耀下的椅子,邊聽華爾茲舞曲邊咬三明治。
“對不起。
” 她猛地跳了一下,她的遐想被那聲低沉的道歉聲打斷了。
如果說有一件事情是哈登堡小姐所不喜歡的,那就是陌生人與她搭話。
她朝旁邊一看。
他很年輕,長着黑頭發,有着溫柔的棕色眼睛,說話帶有外國口音。
她正想轉移目光時,注意到那年輕人手裡拿着一本小畫冊,正用手指指着文字說明裡的一個詞。
因此,盡管不情願,她還是去看了。
那本小冊子是圖文并茂的《魔笛》演出節目單。
“請問這個詞——它不是德語,對不對?” 他的食指指向partitura這個詞。
當然,她應該在這時候離開,隻要起身走開就行了。
她開始包上她的三明治。
“對,”她簡短地說,“它是意大利語。
” “哦,”那人謙遜地說,“我正在學習德語,可我不懂意大利語。
請問這個詞是不是故事的意思?” “不,”她說,“它的意思是音符、音樂。
” “謝謝你,”他真誠地說,“要弄懂你們維也納歌劇太難了,但我真的非常喜歡。
”她那正在包裝剩餘三明治的手指動作減慢了。
“這個歌劇故事以埃及為背景。
”年輕人解釋說。
廢話,她知道《魔笛》的每一句台詞和歌詞。
“确實是的。
”應該到此結束了,她告誡自己。
不管他是誰,他是一個謙虛的人。
唉,他們之間差不多已經在對話了。
而且興趣相同。
“《阿依達》也同樣。
”他評論說。
他又轉回到手裡的節目單:“我喜歡威爾第,但我更喜愛莫紮特。
” 她的三明治已經重新包上了,她已經準備離開。
她隻要站起身就可以走開。
她轉過頭去看他,他利用這個機會仰起臉露出了微笑。
那是一種非常害羞的微笑,幾乎是在懇求。
棕色的眼睛上面覆蓋着那種模特們夢寐以求的長睫毛。
“這無法比較。
”她說,“莫紮特是他們中間的大師。
” 他笑得更燦爛了,露出了潔白、整齊的牙齒。
“他曾經在這裡生活過。
也許他在這裡坐過,就坐在這把凳子上,創作他的音樂。
” “我敢肯定他沒有做過這種事情。
”她說,“那時候這把凳子還不在這裡呢。
” 她站起來轉過身子。
年輕人也站起身并像維也納人那樣微微鞠了一躬。
“很抱歉打擾你,小姐。
謝謝你的幫助。
” 她走出公園,走回辦公室去繼續吃完她的中飯,自己在生自己的氣。
在公園裡與年輕男人說話——下一步會怎麼樣呢?但反過來說,他隻不過是一個在學習維也納歌劇的外國學生。
這樣做肯定不會有害處,但到此為止。
她一路走過去,看到牆上貼着一張海報,維也納歌劇院将在三天之後上演《魔笛》。
也許歌劇是那個年輕人的學習科目之一。
盡管很喜歡,但愛迪絲·哈登堡從來沒有在國家劇院内觀賞過歌劇。
當然,她曾經在劇院門口徘徊過,但是音樂會票價不是她能承受得起的。
這種演出的票簡直是天價。
歌劇的季票是一代代傳下去的。
預定套票是供富人們享受的。
其他票可以依靠影響力獲得,而她沒有影響力。
即使最普通的票,也不是她能消費得起的。
她歎了一口氣,繼續埋頭辦公。
那天的好天氣已經結束了。
冷空氣夾着灰色雲團卷土重來。
她恢複了去她慣常去的咖啡館和慣常坐的餐桌吃中飯。
她是一位非常愛清潔的女子,生性潔淨。
公園午餐之後的第三天,她在通常的時間準時到達了她的餐桌。
她注意到旁邊的桌子似乎已經被占用了,桌上放着兩本學生的教科書——她沒去看書名,還有一隻玻璃杯,水喝了一半。
她剛剛點完飯菜,鄰桌的那個人就從洗手間回來了。
一直到坐下來後他才認出她,并發出了一聲驚歎。
“噢,你好,又見面了。
”他說。
她的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