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特空團少校
關燈
小
中
大
說他更像一個阿拉伯人。
年輕兩歲的特裡像他的父親:個矮、粗壯,有着粉紅色的肌膚和姜色頭發。
淩晨三點鐘,麥克·馬丁少校被一名勤務兵喚醒了。
“有一份電報,賽義德。
” 電報的内容相當簡單,但标示着“特急”字樣,下面的署名表明這來自特種部隊司令官。
電報未要求回複,隻是命令他立即搭乘下一班飛機回倫敦。
他把工作移交給了特空團的一名上尉。
該上尉是教官組副組長,是第一次由團裡派到中東地區。
他自己則穿上便服趕往機場去了。
淩晨兩點五十五分飛往倫敦的班機早就應該起飛了。
機艙内一百多名乘客有的在打瞌睡,還有的在咕咕哝哝地說話,這時候女乘務員欣喜地宣布,由于營運原因引起的九十分鐘延誤馬上就可以結束了。
當機艙門又一次打開,放進來一名身材瘦瘦的男乘客時,一些沒有睡着的旅客都用眼睛瞪着他。
那人身穿襯衣、緊身短夾克和牛仔褲,足蹬一雙沙漠靴,肩頭上挂着一隻馬桶包。
他被引到商務艙内的一個空位子後就舒舒服服地坐了下來,起飛後幾分鐘,他放倒座椅靠背很快就睡着了。
坐在他旁邊的一位商人,早先已經吃了許多東西,又喝了不少違禁的飲料,後來在機場裡等了兩個小時,又在飛機上等了兩個小時。
這時候他又吞了一片解酸藥,瞪着他身邊正在輕輕松松睡覺的人。
“讨厭的阿拉伯人。
”他嘟哝着說,接着努力想睡覺,但沒能睡着。
兩個小時之後,黎明來到了海灣。
英國航空公司的這架噴氣客機朝着西北方向飛行,并于當地時間上午十點之前降落在倫敦希斯羅機場。
麥克·馬丁走在第一批從海關大廳出來的旅客之中,因為他沒有大件行李托運。
沒人到機場來接他。
他知道沒人會來,他也知道該到哪裡去。
這時候在華盛頓,天還沒有亮,但遠處喬治王子縣的群山上空已經出現了一片朝霞。
帕圖克森河就是從那裡流淌下來彙入到切斯皮克河。
在蘭利的中央情報局總部樓群中,有一棟長方形的大樓。
此刻,該大樓的六層,也就是頂層,仍然燈火通明。
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韋伯斯特法官用指尖揉揉疲倦的眼睛,站起身,走到窗戶邊。
波托馬克河邊一大片枝葉繁茂的銀色白桦樹,此時仍籠罩在黑暗之中。
一小時之内,初升的太陽将使這些桦木樹葉恢複淡綠色。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自科威特遭入侵之後,他一直隻能在接聽電話的間隙打盹。
這些電話來自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務院等等,似乎每個人都知道他的電話号碼。
在他身後坐的是與他一樣疲倦的主管行動的副局長比爾·斯圖爾特,和中東處處長奇普·巴伯。
“那麼,就這些了嗎?”局長問道,好像再問一遍能得到更好的答案似的。
可是答案并沒有改變。
現在的處境是,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都要求中情局提供來自巴格達心髒、來自伊拉克高層的超級機密情報。
薩達姆是不是想賴在科威特不走?他會不會在聯合國安理會不斷發出的決議的威脅下撤軍?他是否會在面臨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的情況下屈服?他有什麼想法?他有什麼計劃?他到底想幹什麼? 但是中情局不知道。
當然,他們在巴格達是有一個情報站。
但在過去的幾個星期裡,情報站站長一直被冷落在一邊。
他的身份已經被反間局局長拉曼尼這個狗雜種知道了,現在情況清楚地表明,幾周以來提供給中情局代表的情報都是一派胡言。
他的“最佳”線人顯然是在為拉曼尼工作,并一直在提供垃圾情報。
當然,他們有照片,有足夠的照片。
KH-11和KH-12人造衛星每隔幾分鐘飛臨伊拉克上空,把整個國家的一草一木都拍了照片。
分析員們在夜以繼日地工作着,以分清哪一個可能是毒氣工廠,哪一個可能是核設施——或者誠如其所聲稱的,是一家自行車廠。
好了,在中情局和空軍聯辦的國家偵察辦公室裡,分析家們與全國照片譯解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繪制一張某一天會拼湊完整的圖畫。
這裡是一個指揮中心,那裡是一個薩姆導彈基地,那裡是一個戰鬥機基地。
很好,因為照片是這麼顯示的。
有一天,也許它們會被炸回到石器時代。
但是薩達姆還有什麼武器?還有什麼深藏起來的、埋在地下的武器? 多年來對伊拉克的忽視現在釀成了苦果。
那些在韋伯斯特身後的椅子裡萎靡不振的人,是老時代的密探,在柏林牆的水泥尚未幹透時就已經在那裡浴血奮戰了。
他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直至後來電子器械取代了人工情報收集。
而且他們已經告訴過他,全國偵察辦的照相機和設在米德堡的國家安全局的竊聽器無法揭露計劃;電子設備無法偵察意圖,無法進入到一位獨裁者的腦海之中。
同是一屆政府,同是一屆國會,當初是如此地熱衷于電子小機件,花費幾十億美元巨款去開發和制造由天才科學家設計出來的小發明,可現在卻大聲嚷嚷着,要求得到那些小機件和小發明顯然無法向他們提供的答案。
坐在局長身後的人說,電子情報是人工情報的支持和補充,不能取代人工情報的收集。
話是對的,但還是沒有解決他的問題。
白宮所要求的情報隻能由安插在伊拉克高層統治集團内部的線人、密探、間諜或叛徒來提供。
而這正是他所沒有的。
“你問過世紀大廈了嗎?” “問過了。
與我們一樣。
” “過兩天我要去特拉維夫,”奇普·巴伯說,“我會見到雅科夫·德洛爾。
要不要我問問他?” 局長點點頭。
雅科夫·德洛爾上将是摩薩德局長,是所有“友好情報機構”中最不肯合作的。
中情局局長仍對喬納森·波拉德事件耿耿于懷。
那是個摩薩德操縱的、安插在美國從事反對美國活動的間諜。
局長不願去向摩薩德請求幫助。
“隻能依靠他了,奇普。
我們不能浪費時間。
如果他在巴格達内部有線人,我們要插進去。
我們需要那個線人。
現在,我要回白宮再次去面對斯考克羅夫特那張臉了。
” 在這無可奈何的語調中,會議結束了。
八月五日上午,等在秘情局倫敦總部的那四個人已經忙了大半宿。
整個夜晚的大部分時間,特種部隊司令官JP洛瓦特準将一直在打電話,隻是在淩晨兩點至四點才抽空在椅子裡打了一個盹。
像許多戰士一樣,他早就養成了隻要形勢許可就抓緊時間休息的勞逸結合的生活習慣。
黎明前他已經梳洗完畢,準備好全力投入到下一個工作日了。
是他在倫敦時間半夜時分打電話給英國航空公司的一名高級職員,才把在阿布紮比的那架客機留住了。
英航的執行經理在家裡接到電話時,沒有詢問為什麼他要把遠在三千英裡之外的一架客機留住,讓一個額外的乘客登機。
他認識洛瓦特,因為他們同是在赫伯特·克萊森特的特種部隊俱樂部會員,大緻知道他所從事的行業,所以沒問原因就幫了他一個忙。
早飯時,一位中士勤務兵問詢了希斯羅機場,獲悉阿布紮比的航班已經追回了九十分鐘延誤的三分之一,将于十點左右着陸,這樣,馬丁少校可以在十一點前到達兵營。
一名摩托車信使已經匆忙地奔赴駐紮在阿爾德雪特的傘兵團總部,從那裡的勃朗甯兵營取來了一份檔案。
那是傘兵團的人事行政參謀在半夜過後從檔案室裡找出來的。
這份檔案包括了麥克·馬丁自十八歲當學生起在傘兵部隊的十九年軍旅生涯,除了調到特空團的那兩段較長的時段。
第22特空團指揮官布魯斯·克雷格上校從赫裡福德駕車過來了,他帶來了缺少的那兩個時段的檔案記錄。
他在黎明前邁步走了進來。
“早上好,JP。
有什麼要緊事?” 他們相互間很熟。
被大夥兒稱為JP的洛瓦特,曾是十年前把伊朗使館從恐怖分子手裡奪回來的突擊隊隊長,而克雷格當時是他部下的一名軍官。
他們的友誼已有很長時間了。
“世紀大廈想搞一個人插到科威特去。
”他說。
話似乎已經說清楚了。
長篇大論不是他的習慣。
“我們的人嗎?馬丁嗎?”克雷格上校放下他帶來的那份檔案。
“好像是這樣。
我已經讓他從阿布紮比回來了。
” “哦,去他們的。
那麼你同意嗎?” 麥克·馬丁是
年輕兩歲的特裡像他的父親:個矮、粗壯,有着粉紅色的肌膚和姜色頭發。
淩晨三點鐘,麥克·馬丁少校被一名勤務兵喚醒了。
“有一份電報,賽義德。
” 電報的内容相當簡單,但标示着“特急”字樣,下面的署名表明這來自特種部隊司令官。
電報未要求回複,隻是命令他立即搭乘下一班飛機回倫敦。
他把工作移交給了特空團的一名上尉。
該上尉是教官組副組長,是第一次由團裡派到中東地區。
他自己則穿上便服趕往機場去了。
淩晨兩點五十五分飛往倫敦的班機早就應該起飛了。
機艙内一百多名乘客有的在打瞌睡,還有的在咕咕哝哝地說話,這時候女乘務員欣喜地宣布,由于營運原因引起的九十分鐘延誤馬上就可以結束了。
當機艙門又一次打開,放進來一名身材瘦瘦的男乘客時,一些沒有睡着的旅客都用眼睛瞪着他。
那人身穿襯衣、緊身短夾克和牛仔褲,足蹬一雙沙漠靴,肩頭上挂着一隻馬桶包。
他被引到商務艙内的一個空位子後就舒舒服服地坐了下來,起飛後幾分鐘,他放倒座椅靠背很快就睡着了。
坐在他旁邊的一位商人,早先已經吃了許多東西,又喝了不少違禁的飲料,後來在機場裡等了兩個小時,又在飛機上等了兩個小時。
這時候他又吞了一片解酸藥,瞪着他身邊正在輕輕松松睡覺的人。
“讨厭的阿拉伯人。
”他嘟哝着說,接着努力想睡覺,但沒能睡着。
兩個小時之後,黎明來到了海灣。
英國航空公司的這架噴氣客機朝着西北方向飛行,并于當地時間上午十點之前降落在倫敦希斯羅機場。
麥克·馬丁走在第一批從海關大廳出來的旅客之中,因為他沒有大件行李托運。
沒人到機場來接他。
他知道沒人會來,他也知道該到哪裡去。
這時候在華盛頓,天還沒有亮,但遠處喬治王子縣的群山上空已經出現了一片朝霞。
帕圖克森河就是從那裡流淌下來彙入到切斯皮克河。
在蘭利的中央情報局總部樓群中,有一棟長方形的大樓。
此刻,該大樓的六層,也就是頂層,仍然燈火通明。
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韋伯斯特法官用指尖揉揉疲倦的眼睛,站起身,走到窗戶邊。
波托馬克河邊一大片枝葉繁茂的銀色白桦樹,此時仍籠罩在黑暗之中。
一小時之内,初升的太陽将使這些桦木樹葉恢複淡綠色。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自科威特遭入侵之後,他一直隻能在接聽電話的間隙打盹。
這些電話來自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務院等等,似乎每個人都知道他的電話号碼。
在他身後坐的是與他一樣疲倦的主管行動的副局長比爾·斯圖爾特,和中東處處長奇普·巴伯。
“那麼,就這些了嗎?”局長問道,好像再問一遍能得到更好的答案似的。
可是答案并沒有改變。
現在的處境是,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都要求中情局提供來自巴格達心髒、來自伊拉克高層的超級機密情報。
薩達姆是不是想賴在科威特不走?他會不會在聯合國安理會不斷發出的決議的威脅下撤軍?他是否會在面臨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的情況下屈服?他有什麼想法?他有什麼計劃?他到底想幹什麼? 但是中情局不知道。
當然,他們在巴格達是有一個情報站。
但在過去的幾個星期裡,情報站站長一直被冷落在一邊。
他的身份已經被反間局局長拉曼尼這個狗雜種知道了,現在情況清楚地表明,幾周以來提供給中情局代表的情報都是一派胡言。
他的“最佳”線人顯然是在為拉曼尼工作,并一直在提供垃圾情報。
當然,他們有照片,有足夠的照片。
KH-11和KH-12人造衛星每隔幾分鐘飛臨伊拉克上空,把整個國家的一草一木都拍了照片。
分析員們在夜以繼日地工作着,以分清哪一個可能是毒氣工廠,哪一個可能是核設施——或者誠如其所聲稱的,是一家自行車廠。
好了,在中情局和空軍聯辦的國家偵察辦公室裡,分析家們與全國照片譯解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繪制一張某一天會拼湊完整的圖畫。
這裡是一個指揮中心,那裡是一個薩姆導彈基地,那裡是一個戰鬥機基地。
很好,因為照片是這麼顯示的。
有一天,也許它們會被炸回到石器時代。
但是薩達姆還有什麼武器?還有什麼深藏起來的、埋在地下的武器? 多年來對伊拉克的忽視現在釀成了苦果。
那些在韋伯斯特身後的椅子裡萎靡不振的人,是老時代的密探,在柏林牆的水泥尚未幹透時就已經在那裡浴血奮戰了。
他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直至後來電子器械取代了人工情報收集。
而且他們已經告訴過他,全國偵察辦的照相機和設在米德堡的國家安全局的竊聽器無法揭露計劃;電子設備無法偵察意圖,無法進入到一位獨裁者的腦海之中。
同是一屆政府,同是一屆國會,當初是如此地熱衷于電子小機件,花費幾十億美元巨款去開發和制造由天才科學家設計出來的小發明,可現在卻大聲嚷嚷着,要求得到那些小機件和小發明顯然無法向他們提供的答案。
坐在局長身後的人說,電子情報是人工情報的支持和補充,不能取代人工情報的收集。
話是對的,但還是沒有解決他的問題。
白宮所要求的情報隻能由安插在伊拉克高層統治集團内部的線人、密探、間諜或叛徒來提供。
而這正是他所沒有的。
“你問過世紀大廈了嗎?” “問過了。
與我們一樣。
” “過兩天我要去特拉維夫,”奇普·巴伯說,“我會見到雅科夫·德洛爾。
要不要我問問他?” 局長點點頭。
雅科夫·德洛爾上将是摩薩德局長,是所有“友好情報機構”中最不肯合作的。
中情局局長仍對喬納森·波拉德事件耿耿于懷。
那是個摩薩德操縱的、安插在美國從事反對美國活動的間諜。
局長不願去向摩薩德請求幫助。
“隻能依靠他了,奇普。
我們不能浪費時間。
如果他在巴格達内部有線人,我們要插進去。
我們需要那個線人。
現在,我要回白宮再次去面對斯考克羅夫特那張臉了。
” 在這無可奈何的語調中,會議結束了。
八月五日上午,等在秘情局倫敦總部的那四個人已經忙了大半宿。
整個夜晚的大部分時間,特種部隊司令官JP洛瓦特準将一直在打電話,隻是在淩晨兩點至四點才抽空在椅子裡打了一個盹。
像許多戰士一樣,他早就養成了隻要形勢許可就抓緊時間休息的勞逸結合的生活習慣。
黎明前他已經梳洗完畢,準備好全力投入到下一個工作日了。
是他在倫敦時間半夜時分打電話給英國航空公司的一名高級職員,才把在阿布紮比的那架客機留住了。
英航的執行經理在家裡接到電話時,沒有詢問為什麼他要把遠在三千英裡之外的一架客機留住,讓一個額外的乘客登機。
他認識洛瓦特,因為他們同是在赫伯特·克萊森特的特種部隊俱樂部會員,大緻知道他所從事的行業,所以沒問原因就幫了他一個忙。
早飯時,一位中士勤務兵問詢了希斯羅機場,獲悉阿布紮比的航班已經追回了九十分鐘延誤的三分之一,将于十點左右着陸,這樣,馬丁少校可以在十一點前到達兵營。
一名摩托車信使已經匆忙地奔赴駐紮在阿爾德雪特的傘兵團總部,從那裡的勃朗甯兵營取來了一份檔案。
那是傘兵團的人事行政參謀在半夜過後從檔案室裡找出來的。
這份檔案包括了麥克·馬丁自十八歲當學生起在傘兵部隊的十九年軍旅生涯,除了調到特空團的那兩段較長的時段。
第22特空團指揮官布魯斯·克雷格上校從赫裡福德駕車過來了,他帶來了缺少的那兩個時段的檔案記錄。
他在黎明前邁步走了進來。
“早上好,JP。
有什麼要緊事?” 他們相互間很熟。
被大夥兒稱為JP的洛瓦特,曾是十年前把伊朗使館從恐怖分子手裡奪回來的突擊隊隊長,而克雷格當時是他部下的一名軍官。
他們的友誼已有很長時間了。
“世紀大廈想搞一個人插到科威特去。
”他說。
話似乎已經說清楚了。
長篇大論不是他的習慣。
“我們的人嗎?馬丁嗎?”克雷格上校放下他帶來的那份檔案。
“好像是這樣。
我已經讓他從阿布紮比回來了。
” “哦,去他們的。
那麼你同意嗎?” 麥克·馬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