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黴的日子

關燈
從法國勒阿弗爾開來的“聖基利安”号渡輪駛入迎面的一片海域,龐大的船體逐漸逼近愛爾蘭。

    在A層甲闆上,司機利亞姆·克拉克憑欄遠眺,試圖分辨出越來越近的韋克斯福德郡上那一座座山丘。

     再過二十分鐘,這艘愛爾蘭洲際航運公司的渡輪就會在羅斯萊爾港口的小碼頭停靠,完成又一趟歐洲大陸的旅程。

    克拉克掃了一眼表:下午一點四十分。

    他希望能趕上和都柏林的家人共進晚餐。

     渡輪又一次準時進港。

    克拉克離開船欄,回到客艙收拾自己的旅行包。

    他覺得沒有必要繼續等待,于是下到第三層的汽車甲闆,他的重型貨車和其他人的車都停在這裡。

    随車旅客要再過十分鐘才能上岸,但他想最好是坐進駕駛室裡等。

    船隻在碼頭停靠的熱鬧場面他早就看膩,相比之下,在船上買來的愛爾蘭報紙的賽車版面,即使是昨天的,也要有意思得多。

     他爬進溫暖舒适的駕駛室,坐下來等待船頭的大艙門打開,讓他駛上羅斯萊爾碼頭。

    他面前的遮陽闆上夾着一疊整齊的海關手續單據,以備在過關卡時查驗。

     兩點差五分時,“聖基利安”号經過港口防波堤。

    兩點整時,艙門打開。

    随着急不可待的遊客們發動引擎,下層的汽車甲闆響起轟鳴的噪音。

    他們總是這麼心急火燎。

    一百多條排氣管冒着尾氣,但重型卡車在前面,先下船。

    畢竟,時間就是金錢。

     克拉克按下啟動按鈕,這台巨大的沃爾沃的引擎運轉了起來。

    他排在第三位,水手揮手示意時,他們就往前開。

    前兩輛卡車噴射着尾氣,駛上通往碼頭的隆隆作響的鋼鐵斜坡。

    克拉克緊随其後,在隔音的駕駛室裡,他聽到液壓制動系統松開時的咝咝聲,然後駛上了鋼鐵斜坡。

     其他車輛的轟鳴,加上身下車輪碾上鋼闆時發出的吱嘎聲,令他沒有聽到從自己卡車下後方發出的尖銳爆裂聲。

    從“聖基利安”号渡輪的船艙出來,他沿着兩百碼長的鵝卵石路面向前,又開進了巨大拱頂下陰暗的室内海關大棚。

    透過擋風玻璃,他看見一名海關人員揮手示意他駛進前面那輛卡車旁邊的停車位,他照做了。

    進入車位後,他熄了火,從遮陽闆上拿出那疊單據後下了車。

    作為常客,他認識大部分的海關人員,不過這一位他并不認識。

    那人點點頭,伸手接過單據開始翻閱起來。

     隻花了十分鐘,他很滿意地看到手續都很齊全:執照、保險、貨物艙單、關稅付訖、許可證等。

    即使在歐洲共同市場内,這顯然也是把貨物從一個國家運到另一個國家所需要的全套程序。

    他正要把單據還給克拉克,突然看到了什麼。

     “喂,那是什麼?”他問道。

     克拉克沿着他的目光,看到卡車的駕駛室下面有一攤正持續擴大的油污,是從靠近後軸的部位漏下來的。

     “噢,天哪,”他絕望地說,“好像是差速器殼體蓋子出了問題。

    ” 海關人員找來一位克拉克認識的高級海關官員。

    兩個人彎腰查看油從哪裡流出來。

    已經有超過兩品脫的油流淌到大棚地面上了,這樣下去其他三品脫油也會流出來。

    那位高級海關官員站起身來。

     “這車不能開了,”他說,然後轉向他的同事,“我們讓其他車輛從旁邊繞過去。

    ” 克拉克鑽到駕駛室下面,想從近距離看個仔細。

    連接前面發動機的一根粗大的傳動軸搗壞了差速器的鋼鑄外殼。

    在這個殼體裡面,傳動軸的旋轉動力側向傳輸給後軸,由此驅動卡車前進。

    這些都依靠殼體裡面一組複雜的齒輪來完成,而齒輪必須時刻浸泡在潤滑油裡才能運轉。

    沒有這種油,齒輪很快就會咬死。

    現在油不斷地流出,鋼鑄外殼開裂了。

     絞盤在這條軸的上面,載貨的拖車部分就挂在這上面。

    克拉克從下面鑽了出來。

     “全漏光了,”他說,“我需要向公司報告。

    能用一下你們的電話嗎?” 那位高級海關官員把腦袋朝玻璃牆辦公室那邊一揚,就去檢查其他卡車了。

    克拉克走向電話機時,幾名司機從駕駛室裡探出身來對他爆了幾句粗話。

     都柏林的公司裡沒人,他們都出去吃午飯了。

    當最後一批遊覽車輛離開大棚駛向内陸時,克拉克仍在海關大棚内悶悶不樂地來回走動。

    三點鐘時,他終于聯系上了塔拉運輸公司的總經理,向他解釋了所遇到的麻煩。

    那人咒罵了幾聲。

     “我這裡沒有備件,”他告訴克拉克,“我必須去沃爾沃卡車的代理商那裡搞一套。

    一個小時後再打我電話。

    ” 四點鐘時仍沒消息。

    五點鐘時,當天的最後一班渡輪也已經從菲什加德抵達,海關人員要關門了。

    克拉克又打了個電話,告知對方自己将在羅斯萊爾過夜,過一個小時再聯系。

    一位開車的海關員工好心地把他捎帶到鎮上,給他指點了一家經濟型旅館。

    克拉克去登記住宿。

     六點鐘時,公司總部告訴他,他們将在明天早上九點鐘拿到差速器殼蓋,之後,公司的一位修理工會開一輛面包車把它送過來,預計中午十二點能到克拉克這裡。

    克拉克給妻子打了個電話,說他得晚一天到家。

    他随後就去喝茶了,還去了酒吧。

    在三英裡之外的海關大棚内,塔拉公司那輛與衆不同的綠白相間大貨車孤獨地停着,下面有一大攤油。

     第二天,克拉克睡了個懶覺,九點鐘才起床。

    十點鐘時,他給總公司打了電話。

    總部告訴他,替換的零件已經裝上面包車,五分鐘後出發。

    十一點,他搭便車回到港口。

    公司說到做到,修理工駕着小面包車從碼頭開過來,在十二點駛進海關大棚。

    克拉克正等在那裡。

     快活的修理工像雪貂一樣靈活地鑽到卡車下面,克拉克聽到那人發出了啧啧聲。

    當他出來的時候,身上已經沾滿了油污。

     “殼體的蓋子,”他說,“整個裂開了。

    ” “多長時間能夠修好?”克拉克問。

     “如果你來當幫手,我能讓你在一個半小時後上路。

    ” 實際花的時間稍微多了點。

    他們首先得擦幹那攤油污,把五品脫的油清除幹淨很費時。

    然後修理工拿起一把重型扳手,小心地擰下連接主殼體蓋子上的一圈螺栓。

    完成後,他拆下兩個半軸,開始松開傳動軸。

    克拉克坐在地上看着他,偶爾按照吩咐遞一下工具。

    海關人員看着他們兩個——沒有船舶靠岸的時候,他們也沒其他事情可做。

     快到一點時,破損的殼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