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沒有蛇
關燈
小
中
大
隔着寫字台,麥奎因懷疑地打量着這個求職的新人。
他從來沒有雇用過這樣一個人。
但麥奎因并不是鐵石心腸,如果這個求職者缺錢,而且願意幹活,那麼他是不會反對給對方一次機會的。
“這活很苦,你知道嗎?”他問道,聲音中帶有寬厚的貝爾法斯特口音。
“知道,先生。
”求職者說。
“這是速戰速決的活。
别提問,不犯法。
幹的是包工活,你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 “不明白,麥奎因先生。
” “嗯,意思是,給你的錢是有不少,但用現金支付,不經任何手續。
明白了嗎?” 他的意思是不會繳納所得稅和醫療保險。
他似乎還應該補充說,這工作不屬于國家工傷保險的範疇,而且壓根兒就無視健康安全标準。
當天的活幹完,大家馬上能拿錢,當然由他拿大頭,因為他是承包商。
求職者點點頭,表示已經明白,盡管其實他并沒有。
麥奎因打量着他。
“你說你是醫學生,在皇家維多利亞醫學院念最後一年?”又一次點頭。
“正放暑假?”又是一次點頭。
求職者顯然是一個手頭拮據的學生,需要錢來讀完醫學院。
麥奎因坐在班戈這間破舊的辦公室裡,經營着這種雞鳴狗盜的生意,資産隻有一輛破卡車和一堆二手長柄大錘。
他認為自己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人,虔誠地擁戴北愛爾蘭新教徒的工作理念。
對于能夠認同這種理念的人,不管對方看起來什麼樣,他都不會拒之門外。
“好吧,”他說,“你最好在班戈這裡找個住處,每天從貝爾法斯特來回的話,不可能按時上下班。
我們早上七點鐘開始幹活,直到日落。
按鐘點計工,很累,但很掙錢。
要是向政府透露一個字,你就會被炒掉,就像鐵鏟上的屎一樣被扔出去。
好嗎?” “好的,先生。
請問,我什麼時候開始幹?去什麼地方?” “卡車每天早上六點三十分到火車站廣場接人。
星期一早晨到那裡集合。
工頭是大個子比利·卡梅倫,我會告訴他你的情況的。
” “好的,麥奎因先生。
”求職者轉身準備離開。
“最後一件事,”麥奎因拿起鉛筆,“你叫什麼名字?” “哈爾基尚·拉姆·拉爾。
”那學生說。
麥奎因看着自己手裡的鉛筆和桌上的工人名單,又看了看這個學生。
“我們就叫你拉姆好了。
”他說。
他在名單上寫下的就是這個名字。
學生走出門,屋外是七月的班戈,陽光燦爛。
這地方位于北愛爾蘭,唐郡的北海岸。
星期六傍晚,他在車站街上一家破舊的寄宿房裡找到了便宜的住處,這一帶是班戈小旅館的集中地,而且到火車站很方便。
每天一早,卡車就會從那裡出發。
透過房間裡那扇肮髒的窗戶,他可以一直看到路基的另一側,貝爾法斯特開來的火車就從那裡進站。
他找了很久才找到這間房,在此之前,他問過好幾家窗上貼着“提供床鋪加早飯”的寄宿房,前台卻都告訴他已經客滿。
确實如此,在這盛夏季節,許多閑散勞力都蜂擁到這個鎮上來。
房東麥格克夫人是一位天主教徒,她還有幾個空房間。
星期天上午,他把随身用品從貝爾法斯特帶了過來,裡頭大都是醫學教科書。
下午,他躺在床上,想起故鄉旁遮普邦,那裡熾熱的陽光炙烤着褐色山巒。
再過一年,他就會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之後再實習一年,他就可以回老家給鄉親們治病。
這是他的夢想。
他盤算着,這個夏天他要賺到足夠的錢來渡過最後的難關。
再往後,他就會有自己的工資收入了。
星期一早上六點差一刻時,他被鬧鐘叫醒,用冷水洗漱後,剛過六點就來到了車站廣場。
時間還早,他找了一家開門較早的咖啡館,喝了兩杯紅茶,這就是他的早飯了。
六點一刻,拆遷隊的一個工人開着破卡車過來,十幾個人圍了上去。
哈爾基尚·拉姆·拉爾不知道是該走過去向他們作自我介紹,還是該在遠處等着。
他選擇了等待。
六點二十五分,工頭開着自己的汽車來了。
他在一條小路邊停好車子,大步走向卡車,手裡拿着麥奎因開列的名單。
他掃了一眼那十幾個人,都認識,于是點了點頭。
印度人走上前去,工頭瞪着他。
“你就是麥奎因招來幹活的那個黑鬼嗎?”他問道。
拉姆·拉爾停住腳步。
“我叫哈爾基尚·拉姆·拉爾,”他說,“是的。
” 不用問比利·卡梅倫是怎麼得到“大個子”這個外号的,他不穿鞋就有六英尺三英寸高,再加上腳上一雙帶釘子和鋼趾的碩大靴子。
兩條胳膊像樹幹一樣從寬闊的肩膀上垂下來,腦袋上長滿了亂蓬蓬的姜黃色頭發。
他的兩隻小眼睛惡狠狠地俯視着這個瘦小的印度人。
他顯然不太高興,還朝地上啐了一口。
“那就上車吧。
”他說。
在去工地的路上,卡梅倫坐在前面的駕駛室裡,駕駛室與車廂之間沒有隔闆。
車廂兩邊的長木凳上坐着十幾個工人,拉姆·拉爾挨着後擋闆坐着,旁邊的人個子矮小,但很結實,一雙藍眼睛炯炯有神。
他叫湯米·伯恩斯,看上去頗為友好。
“你從哪裡來?”他問道,純粹是出于好奇。
“印度,”拉姆·拉爾說,“旁遮普邦。
” “嗯,哪裡啊?”湯米·伯恩斯問。
拉姆·拉爾微微一笑。
“旁遮普邦是印度的一部分。
”他回答說。
伯恩斯想了一會兒。
“你是新教徒還是天主教徒?”最後他這麼問道。
“都不是,”拉姆·拉爾耐心地說,“我是印度教徒。
” “你是說你連基督教徒都不是?”伯恩斯驚詫地問道。
“對,我信印度教。
” “嗨,”伯恩斯向大家說,“這個人連基督徒都不是。
”他并不氣憤,隻是感到好奇,就像小孩剛剛發現了一件新奇有趣的玩具。
卡梅倫從前面的駕駛室轉過頭來。
“哇,”他叫道,“一個異教徒。
” 拉姆·拉爾臉上的笑容消失了。
他盯着車廂對面的帆布遮篷。
這時候,他們已經到了班戈的南邊,沿着公路向紐敦納茲方向隆隆駛去。
過了一會兒,伯恩斯開始把他介紹給大家。
工友中有一位姓克雷格的,一位蒙羅,一位帕特森,一位博伊德,還有兩位姓布朗。
拉姆·拉爾來貝爾法斯特很久了,完全能從姓氏上識别出他們都來自蘇格蘭,這表明他們都是虔誠的長老會信徒——北愛爾蘭人裡新教徒占了多數,而長老會是他們的中堅。
這些人看起來都很友善,紛紛朝他點頭回禮。
“你沒帶飯盒嗎,小夥子?”年長的帕特森問道。
“沒有,”拉姆·拉爾說,“太早了,來不及叫房東準備。
” “你得吃午飯,”伯恩斯說,“嗯,還有早飯。
我們自己生火燒茶。
” “我一定買個飯盒,明天帶飯。
”拉姆·拉爾說。
伯恩斯看了看印度人的膠底軟靴。
“你以前沒幹過這種活吧?”他問道。
拉姆·拉爾搖搖頭。
“你需要一雙結實的靴子,保護你的雙腳,明白嗎?” 拉姆·拉爾答應,如果晚上回去他能找到一家還開着的店鋪,就去買一雙軍用靴。
他們穿過紐敦納茲,仍沿着A21号公路向南方小鎮康默駛去,克雷格從對面看着他。
“你的本職是幹什麼的?”克雷格問道。
“我在貝爾法斯特皇家維多利亞醫學院學醫,”拉姆·拉爾說,“希望明年能畢業。
” 湯米·伯恩斯很高興。
“就是說很快就要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了。
”他說,“喂,大個子比利,如果我們誰碰傷了,拉姆小夥子可以給我們治療。
” 大個子比利哼了一聲。
“他甭想碰我一根手指頭。
”他說。
這句話把談話壓了下去,他們一路開到工地,誰也沒有再吭聲。
出了康默,司機又向西北開去。
車子在通向敦唐納德的路上行駛了兩英裡,右轉駛上一條小路,在樹林的盡頭停了下來。
他們看到了那座将要拆除的建築物。
這地方曾經有過兩家酒廠,生産上好的愛爾蘭威士忌,但多年前都停産了,這座巨大的舊威士忌酒廠就是其中之一,常年棄置。
它坐落在康默河畔。
河水從敦唐納德流到康默,推動酒廠的巨大水輪,繼續向下流淌,注入斯特蘭福德灣。
馬車沿着那條土路将麥芽拉過來,又沿着同一條路将一桶桶的威士忌運出去。
推動機器的甘甜河水,也曾經倒入酒缸中釀酒,但如今酒廠已人去樓空,廢棄多年。
後來本地的孩子們當然就溜了進去,發現那裡是理想的玩耍場所,直到一個孩子摔斷了腿,地方政府來調查,才宣布它是危房,并向房主發出了強行拆除令。
房主的祖上曾是當地顯赫的鄉紳,來自過慣了好日子的大家族,他想以盡可能便宜的價格把房子拆掉,于是,便找來麥奎因。
用重型機械拆除很快,但價格高,而大個子比利和他的拆房隊則使用大錘和撬棍拆房子。
麥奎因還與一個建築裝修商達成協議,把拆下來的上好木料和數百噸舊磚轉賣給他。
畢竟,現在的有錢人都希望自己的新房子有點“格調”,也就是看上去要古色古香。
既然能讓有錢的高官們得以裝飾自己看似古舊的新居大宅,經過風吹日曬的舊磚頭和舊木梁自然要價不菲。
麥奎因會滿足他們的願望。
他從來沒有雇用過這樣一個人。
但麥奎因并不是鐵石心腸,如果這個求職者缺錢,而且願意幹活,那麼他是不會反對給對方一次機會的。
“這活很苦,你知道嗎?”他問道,聲音中帶有寬厚的貝爾法斯特口音。
“知道,先生。
”求職者說。
“這是速戰速決的活。
别提問,不犯法。
幹的是包工活,你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 “不明白,麥奎因先生。
” “嗯,意思是,給你的錢是有不少,但用現金支付,不經任何手續。
明白了嗎?” 他的意思是不會繳納所得稅和醫療保險。
他似乎還應該補充說,這工作不屬于國家工傷保險的範疇,而且壓根兒就無視健康安全标準。
當天的活幹完,大家馬上能拿錢,當然由他拿大頭,因為他是承包商。
求職者點點頭,表示已經明白,盡管其實他并沒有。
麥奎因打量着他。
“你說你是醫學生,在皇家維多利亞醫學院念最後一年?”又一次點頭。
“正放暑假?”又是一次點頭。
求職者顯然是一個手頭拮據的學生,需要錢來讀完醫學院。
麥奎因坐在班戈這間破舊的辦公室裡,經營着這種雞鳴狗盜的生意,資産隻有一輛破卡車和一堆二手長柄大錘。
他認為自己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人,虔誠地擁戴北愛爾蘭新教徒的工作理念。
對于能夠認同這種理念的人,不管對方看起來什麼樣,他都不會拒之門外。
“好吧,”他說,“你最好在班戈這裡找個住處,每天從貝爾法斯特來回的話,不可能按時上下班。
我們早上七點鐘開始幹活,直到日落。
按鐘點計工,很累,但很掙錢。
要是向政府透露一個字,你就會被炒掉,就像鐵鏟上的屎一樣被扔出去。
好嗎?” “好的,先生。
請問,我什麼時候開始幹?去什麼地方?” “卡車每天早上六點三十分到火車站廣場接人。
星期一早晨到那裡集合。
工頭是大個子比利·卡梅倫,我會告訴他你的情況的。
” “好的,麥奎因先生。
”求職者轉身準備離開。
“最後一件事,”麥奎因拿起鉛筆,“你叫什麼名字?” “哈爾基尚·拉姆·拉爾。
”那學生說。
麥奎因看着自己手裡的鉛筆和桌上的工人名單,又看了看這個學生。
“我們就叫你拉姆好了。
”他說。
他在名單上寫下的就是這個名字。
學生走出門,屋外是七月的班戈,陽光燦爛。
這地方位于北愛爾蘭,唐郡的北海岸。
星期六傍晚,他在車站街上一家破舊的寄宿房裡找到了便宜的住處,這一帶是班戈小旅館的集中地,而且到火車站很方便。
每天一早,卡車就會從那裡出發。
透過房間裡那扇肮髒的窗戶,他可以一直看到路基的另一側,貝爾法斯特開來的火車就從那裡進站。
他找了很久才找到這間房,在此之前,他問過好幾家窗上貼着“提供床鋪加早飯”的寄宿房,前台卻都告訴他已經客滿。
确實如此,在這盛夏季節,許多閑散勞力都蜂擁到這個鎮上來。
房東麥格克夫人是一位天主教徒,她還有幾個空房間。
星期天上午,他把随身用品從貝爾法斯特帶了過來,裡頭大都是醫學教科書。
下午,他躺在床上,想起故鄉旁遮普邦,那裡熾熱的陽光炙烤着褐色山巒。
再過一年,他就會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之後再實習一年,他就可以回老家給鄉親們治病。
這是他的夢想。
他盤算着,這個夏天他要賺到足夠的錢來渡過最後的難關。
再往後,他就會有自己的工資收入了。
星期一早上六點差一刻時,他被鬧鐘叫醒,用冷水洗漱後,剛過六點就來到了車站廣場。
時間還早,他找了一家開門較早的咖啡館,喝了兩杯紅茶,這就是他的早飯了。
六點一刻,拆遷隊的一個工人開着破卡車過來,十幾個人圍了上去。
哈爾基尚·拉姆·拉爾不知道是該走過去向他們作自我介紹,還是該在遠處等着。
他選擇了等待。
六點二十五分,工頭開着自己的汽車來了。
他在一條小路邊停好車子,大步走向卡車,手裡拿着麥奎因開列的名單。
他掃了一眼那十幾個人,都認識,于是點了點頭。
印度人走上前去,工頭瞪着他。
“你就是麥奎因招來幹活的那個黑鬼嗎?”他問道。
拉姆·拉爾停住腳步。
“我叫哈爾基尚·拉姆·拉爾,”他說,“是的。
” 不用問比利·卡梅倫是怎麼得到“大個子”這個外号的,他不穿鞋就有六英尺三英寸高,再加上腳上一雙帶釘子和鋼趾的碩大靴子。
兩條胳膊像樹幹一樣從寬闊的肩膀上垂下來,腦袋上長滿了亂蓬蓬的姜黃色頭發。
他的兩隻小眼睛惡狠狠地俯視着這個瘦小的印度人。
他顯然不太高興,還朝地上啐了一口。
“那就上車吧。
”他說。
在去工地的路上,卡梅倫坐在前面的駕駛室裡,駕駛室與車廂之間沒有隔闆。
車廂兩邊的長木凳上坐着十幾個工人,拉姆·拉爾挨着後擋闆坐着,旁邊的人個子矮小,但很結實,一雙藍眼睛炯炯有神。
他叫湯米·伯恩斯,看上去頗為友好。
“你從哪裡來?”他問道,純粹是出于好奇。
“印度,”拉姆·拉爾說,“旁遮普邦。
” “嗯,哪裡啊?”湯米·伯恩斯問。
拉姆·拉爾微微一笑。
“旁遮普邦是印度的一部分。
”他回答說。
伯恩斯想了一會兒。
“你是新教徒還是天主教徒?”最後他這麼問道。
“都不是,”拉姆·拉爾耐心地說,“我是印度教徒。
” “你是說你連基督教徒都不是?”伯恩斯驚詫地問道。
“對,我信印度教。
” “嗨,”伯恩斯向大家說,“這個人連基督徒都不是。
”他并不氣憤,隻是感到好奇,就像小孩剛剛發現了一件新奇有趣的玩具。
卡梅倫從前面的駕駛室轉過頭來。
“哇,”他叫道,“一個異教徒。
” 拉姆·拉爾臉上的笑容消失了。
他盯着車廂對面的帆布遮篷。
這時候,他們已經到了班戈的南邊,沿着公路向紐敦納茲方向隆隆駛去。
過了一會兒,伯恩斯開始把他介紹給大家。
工友中有一位姓克雷格的,一位蒙羅,一位帕特森,一位博伊德,還有兩位姓布朗。
拉姆·拉爾來貝爾法斯特很久了,完全能從姓氏上識别出他們都來自蘇格蘭,這表明他們都是虔誠的長老會信徒——北愛爾蘭人裡新教徒占了多數,而長老會是他們的中堅。
這些人看起來都很友善,紛紛朝他點頭回禮。
“你沒帶飯盒嗎,小夥子?”年長的帕特森問道。
“沒有,”拉姆·拉爾說,“太早了,來不及叫房東準備。
” “你得吃午飯,”伯恩斯說,“嗯,還有早飯。
我們自己生火燒茶。
” “我一定買個飯盒,明天帶飯。
”拉姆·拉爾說。
伯恩斯看了看印度人的膠底軟靴。
“你以前沒幹過這種活吧?”他問道。
拉姆·拉爾搖搖頭。
“你需要一雙結實的靴子,保護你的雙腳,明白嗎?” 拉姆·拉爾答應,如果晚上回去他能找到一家還開着的店鋪,就去買一雙軍用靴。
他們穿過紐敦納茲,仍沿着A21号公路向南方小鎮康默駛去,克雷格從對面看着他。
“你的本職是幹什麼的?”克雷格問道。
“我在貝爾法斯特皇家維多利亞醫學院學醫,”拉姆·拉爾說,“希望明年能畢業。
” 湯米·伯恩斯很高興。
“就是說很快就要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了。
”他說,“喂,大個子比利,如果我們誰碰傷了,拉姆小夥子可以給我們治療。
” 大個子比利哼了一聲。
“他甭想碰我一根手指頭。
”他說。
這句話把談話壓了下去,他們一路開到工地,誰也沒有再吭聲。
出了康默,司機又向西北開去。
車子在通向敦唐納德的路上行駛了兩英裡,右轉駛上一條小路,在樹林的盡頭停了下來。
他們看到了那座将要拆除的建築物。
這地方曾經有過兩家酒廠,生産上好的愛爾蘭威士忌,但多年前都停産了,這座巨大的舊威士忌酒廠就是其中之一,常年棄置。
它坐落在康默河畔。
河水從敦唐納德流到康默,推動酒廠的巨大水輪,繼續向下流淌,注入斯特蘭福德灣。
馬車沿着那條土路将麥芽拉過來,又沿着同一條路将一桶桶的威士忌運出去。
推動機器的甘甜河水,也曾經倒入酒缸中釀酒,但如今酒廠已人去樓空,廢棄多年。
後來本地的孩子們當然就溜了進去,發現那裡是理想的玩耍場所,直到一個孩子摔斷了腿,地方政府來調查,才宣布它是危房,并向房主發出了強行拆除令。
房主的祖上曾是當地顯赫的鄉紳,來自過慣了好日子的大家族,他想以盡可能便宜的價格把房子拆掉,于是,便找來麥奎因。
用重型機械拆除很快,但價格高,而大個子比利和他的拆房隊則使用大錘和撬棍拆房子。
麥奎因還與一個建築裝修商達成協議,把拆下來的上好木料和數百噸舊磚轉賣給他。
畢竟,現在的有錢人都希望自己的新房子有點“格調”,也就是看上去要古色古香。
既然能讓有錢的高官們得以裝飾自己看似古舊的新居大宅,經過風吹日曬的舊磚頭和舊木梁自然要價不菲。
麥奎因會滿足他們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