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關燈


     瑪利亞女士号回到了西班牙港,這時,兩名安插進來的恐怖分子船員看見了他們等待的信号。

    按照事先給他們的指示,他們開始行動了。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為美國提供各種石油化工産品。

    瑪利亞女士号停泊在海邊的一個島上,上面建有化工罐區和碼頭,可供大大小小的化學品運輸船進港、停泊、裝貨和離港,用不着進入市區。

     瑪利亞女士号是一艘小型化工船,隻在有小型碼頭設施的島嶼之間航行,這些設施是接待不了大型油輪的。

     與另外兩艘小型化工船一起,瑪利亞女士号停泊在化工碼頭遠處一個特殊的區位。

    畢竟它要裝運的貨物是液化石油氣,所以裝貨期間,沒人願意靠得太近。

    下午晚些時候,貨裝完了,巴勃羅·蒙塔爾班船長正張羅着準備開船。

     船隻解開纜繩從泊位啟航,此時熱帶的天光再過兩個小時才會黑下來。

    距海岸一海裡處,它與一艘充氣式快艇擦肩而過,艇上有四個人在垂釣。

    這就是等待中的那個信号。

     兩名印度水手離開工作崗位,跑向甲闆下他們的儲物櫃,拿來了手槍。

    一個去了船體中部,那裡距水面最近,是人員登船的地點。

    另一個去了駕駛台,把槍口直接對準了蒙塔爾班船長的太陽穴。

     “請不要亂動,船長。

    ”他禮貌地說,“沒有必要減低船速。

    我的朋友将在幾分鐘内登輪。

    不要試圖廣播,否則我将不得不向你開槍。

    ” 船長已經吓呆了,不可能違背對方的旨意。

    他回過身來,瞟了一眼駕駛台一側的無線電設備,但印度人捕捉到了他的目光,并搖了搖頭。

    就這樣,抵抗被壓制下去了。

    幾分鐘後,四名恐怖分子上了船,反抗的機會已經完全失去了。

     最後一個登船的人用一把利刃割破了充氣快艇。

    解開纜索後,癟了氣的快艇在船尾的水流中沉了下去。

    其餘三個人提起帆布背包穿行在布滿了管線和艙口的前甲闆,朝船尾走來。

     一會兒工夫,兩個阿爾及利亞人和兩個摩洛哥人就出現在駕駛台上,他們是哈塔蔔博士一個月之前派遣過來的。

    他們隻會說北非阿拉伯語,但那兩個彬彬有禮的印度人可以給他們作翻譯。

    四名南美船員被召喚到前甲闆,在那裡待命。

    一條新的航線将會制訂出來,船隻即将改變方向。

     天黑後一小時,那四名船員就被殺了,腳踝被拴上從前艙儲物櫃取來的鐵鍊,然後被抛進了海裡。

    如果說此前蒙塔爾班船長還有一絲想反抗的念頭,這時候他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這些恐怖分子殺人的動作很機械化。

    那兩個阿爾及利亞人曾經是國内“伊斯蘭武裝團體”的成員,屠殺過幾百個孤獨無助的内地農夫——為了向阿爾及爾的政府發送一個信息。

    他們殺過很多男女老少和老弱病殘,所以,殺掉這四名船員隻是小事一樁。

     瑪利亞女士号整晚一直在向北航行,但不是去原計劃的目的地波多黎各。

    船的左舷是浩瀚的加勒比海,一直延續到墨西哥。

    右舷分别是向風群島和背風群島。

    那裡溫暖的海水是公認最适宜度假的,但那裡也活躍着幾百艘小型貨船和化工船,為這些島嶼的居民和遊客送去他們所需的物資和日用品。

     瑪利亞女士号将消失在這些迷宮一般的島嶼和沿海貨船之中,而波多黎各方面至多隻會認為它是延誤到港。

     裡士滿伯爵夫人号貨船抵達了赤道無風帶,此時海面上風平浪靜。

    尤素夫·易蔔拉欣從他的艙室裡出來了。

    他臉色蒼白,因為暈船而顯得憔悴,但在下達命令時他那雙充滿了仇恨的黑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船員們從機艙的儲藏間裡搬來了一艘充氣快艇。

    充足空氣後,二十英尺長的小艇被挂在船尾的兩根吊艇柱上。

     六個人汗流浃背、氣喘籲籲地從甲闆下扛來一台一百馬力舷外發動機,裝在快艇的尾部,然後用絞車把快艇放到船尾下面平靜的水面上。

     油箱也吊着放下去,扣在挂鈎裡。

    試了幾次點火,引擎突突響着發動起來了。

    印尼籍的駕駛員坐到舵盤後面,駕駛快艇環繞“伯爵夫人”迅速地轉了一圈。

     然後,其他六個人通過船舷邊的軟梯下到快艇上,隻留下那個殘疾殺手易蔔拉欣在大船的駕駛台上掌舵。

    顯然他們在排練。

     排練的目的是用快艇把攝影師蘇萊曼載到距貨船三百碼開外的地方,用數碼設備把這隻船拍攝下來,好讓他用筆記本電腦連上衛星電話,把這些圖像發送到地球另一邊的某個網站去制作、播放。

     麥克·馬丁完全明白他正在看的是什麼。

    對恐怖主義來說,互聯網和電子空間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

    每一次暴行隻要能在新聞裡播放就是一次成功;每一次暴行隻要能讓七十個國家的穆斯林青年看到就是一次勝利。

    這就是招募新人的辦法——讓他們看到暴行并渴望效仿。

     當初在蘇格蘭的福布斯城堡,馬丁看過伊拉克制作的恐怖襲擊錄像。

    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對着鏡頭微笑着,然後駕車赴死。

    這種情況下攝影師沒死。

    顯然,到時候這艘轉圈的快艇要對目标進行監控和拍攝,直至艇上的七個人全部喪生,似乎隻有舵輪旁的易蔔拉欣能活下來。

     但馬丁不知道這将在何時、何地發生,也不知道那些海運集裝箱裡裝的是什麼可怕的物質。

    他考慮是否有可能第一個返回伯爵夫人号,想法破壞充氣快艇,幹掉易蔔拉欣并接管這艘貨輪。

    但顯然沒有機會。

    汽艇的速度很快,六個人将在幾秒鐘之内一擁而上,爬上船來。

     操練結束後,充氣艇被吊上來挂在吊艇柱下面,看起來跟其他船上的附屬小艇沒什麼兩樣。

    輪機員加大了動力,伯爵夫人号朝西北方向駛去,掠過了塞内加爾的海岸。

     從暈船中恢複過來的尤素夫·易蔔拉欣現在大多數時間都待在駕駛台上,或是船員們聚集的起居室裡。

    氣氛本就已經很緊張了,他在場更是加劇了緊張程度。

     這八個人都下定決心要成為烈士。

    但這并不能消除等待的焦慮,以及令他們煎熬的無聊。

    隻有不時地作祈禱和誦讀《古蘭經》,才能讓他們保持鎮靜和堅定不移的信念。

     除了化學師和易蔔拉欣,沒人知道裡士滿伯爵夫人号駕駛台前面那幾個鐵制集裝箱裡究竟裝着什麼東西。

    而且顯然隻有易蔔拉欣知道最終的任務和目标。

    另外七個人隻能相信他們的英雄事迹将永垂不朽。

     馬丁發現,行動指揮官與他們待在一起的時候,他那雙空洞瘋狂的眼睛經常盯着自己看。

     疑慮開始讓馬丁不安。

    易蔔拉欣是否在阿富汗見到過伊茲瑪特·汗?這個變态會不會提出他回答不了的問題?在一天幾次的祈禱中他有沒有說漏嘴過哪怕一個單詞?易蔔拉欣會不會讓他背誦他沒學過的那些段落作為對他的考驗? 事實上,他猜的對錯各半。

    坐在餐桌對面的約旦狂人從來沒有見過伊茲瑪特·汗,雖然他聽過這位傳奇的塔利班勇士的事迹。

    馬丁的祈禱也沒有出過錯。

    易蔔拉欣隻是嫉妒這個阿富汗人戰鬥英雄的名聲,他自己從來沒有獲得過。

    因此,由于仇恨,他産生了一個念頭,這個阿富汗人應該是個叛徒,應該被揭發,被幹掉。

     但他克制着他的憤恨,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