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關燈
小
中
大
事實上,哈塔蔔博士離開了一周時間。
馬丁一直待在那間囚室裡,與一本《古蘭經》相伴。
他覺得自己快要成為備受尊敬的、記住全部六千六百六十六首詩文的《古蘭經》專家之一了。
不過,多年的特種部隊生涯,使他具備了一種罕見的能力:保持長時間靜坐,耐得住寂寞和單調,不會煩躁不安。
就這樣,他繼續自學,調整心态,讓自己在單獨囚禁的狀況下不緻發瘋。
但是,這種能力并沒有緩解蘇格蘭埃澤爾空軍基地控制室裡日益緊張的氣氛。
他們已經弄丢了跟蹤對象,中情局馬雷克·古米尼副局長和秘情局中東處史蒂夫·希爾處長不停詢問,壓力越來越大。
掠食者已被命令執行雙重任務:俯瞰整個哈伊馬角以防“撬棍”再次出現;另外監視珍珠号帆船,一旦它在海灣出現、停靠阿聯酋地區就随時報告情況。
哈塔蔔博士核實了關塔那摩灣方方面面的情況之後回來了。
這工作并不容易,在詢問從那裡釋放的其他犯人時,他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
更困難的是,伊茲瑪特·汗由于不肯合作一直被單獨囚禁,所以其他犯人都對他不甚了解。
他承認他學會了一些零星的英語,是在沒完沒了的審訊期間,他傾聽中情局審訊官和普什圖語譯員的翻譯時學到的。
哈塔蔔博士能夠了解到的情況是,他的囚徒沒出過一次錯。
從阿富汗方面獲知的零星信息表明,巴格拉姆與波爾-伊-查基監獄之間的劫囚車事件是真實的。
他并不知道,這個插曲是設在英國使館下的秘情局情報站那聰明能幹的站長一手策劃并實施的。
尤素夫準将事發後對此大發雷霆,另外現在已經恢複活動的塔利班情報人員也對此深信不疑。
他們就是這麼回答“基地”組織的問詢的。
“讓我們回到你早先在托拉博拉山區的時期吧,”審訊恢複後,哈塔蔔提議說,“跟我講講你童年的事。
” 哈塔蔔是一個聰明人,但他不知道,盡管面前這人的确是個冒牌貨,但卻比他更了解阿富汗的山區。
這個科威特人在恐怖訓練營隻逗留了六個月,他接觸的人無一例外都是他的阿拉伯同胞,而不是普什圖山民。
哈塔蔔仔細地作着筆記,甚至把馬洛柯村果園裡各種水果的名字也記了下來。
他的手在筆記本上快速移動着,一頁接一頁地作着記錄。
在恢複審訊的第三天,馬丁講到了導緻伊茲瑪特·汗的人生發生重大轉折的那一天: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一日,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在山坡上爆炸了。
“哦,是的,真是一場慘劇,”哈塔蔔博士表示同情,但他接着說,“不過也很奇怪,你沒有任何活着的親人能證明你是那個阿富汗人。
這是一個巧合,但作為一個科學家,我不喜歡巧合。
那次事件對你有什麼影響?” 事實上,在關塔那摩灣期間,伊茲瑪特·汗拒絕談論他為什麼如此憎恨美國人。
其他幾個卡拉伊賈吉監獄暴動中的幸存者,後來也一起被關押到關塔那摩D營的士兵提供了一些信息,才補上了這塊空白。
在塔利班部隊裡,伊茲瑪特·汗早已成了一個英雄,他勇敢無畏的故事在軍營裡四處流傳。
其他犯人給監獄審訊官講了這個全家遇難的慘劇。
哈塔蔔停頓了一下,凝視着他的囚徒。
他仍有所保留,但有一件事已經确定了。
這個人确實是伊茲瑪特·汗;現在,他的疑點在于第二個問題:他是不是已被美國人“收買”了? “你已經宣布了一場個人的戰争?你自己的聖戰?你從來沒有後悔過嗎?你具體作了些什麼?” “我與北方聯盟作戰,他們是美國人的同盟。
” “但那是二○○一年十一月之前的事。
”哈塔蔔說。
“秋天美國人就進駐阿富汗了。
”馬丁說。
“沒錯。
那麼你為阿富汗而戰……但失敗了。
現在你希望為真主而戰。
” 馬丁點點頭。
“正如酋長的預言。
”他說。
哈塔蔔博士平生第一次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溫文爾雅。
他凝視着桌子對面那張留着一把黑胡子的臉,足足盯了半分鐘之久,他的嘴巴半張着,握着鋼筆的手停在半空中。
最後他開口了,猶如輕聲耳語:“你……真的見過酋長?” 當初在訓練營時,哈塔蔔從來沒有真正見過奧薩馬·本·拉登。
隻有一次,他看到一輛車窗遮掩得嚴嚴實實的黑色“陸地巡洋艦”越野車從身旁經過,但沒有停下來。
而他願意一刀割破自己的左腕換來一次與酋長見面的機會,更不用說能交談了,因為他對酋長的崇敬超過世間一切。
馬丁迎着他的目光,點了點頭。
哈塔蔔恢複了鎮靜。
“這一段,你從頭開始講,精确地描述一下來龍去脈。
不要遺漏任何細節。
” 于是馬丁講出來了。
他講了他是如何從白沙瓦的古蘭經學校出來,作為一名小戰士參加了他父親的義勇軍。
也講了他怎樣與别人一起巡邏,在一個山坡上遇到了敵情,而那裡隻有一叢岩石可供隐蔽。
他沒有提那個英國軍官、“吹管”導彈,也沒有提那架“雌鹿”武裝直升機被擊落的情況。
他隻講述了震耳欲聾的機槍射擊聲,周圍彈片橫飛,岩石火星四濺,直至“雌鹿”最終彈藥告罄,飛走了。
他也叙述了他大腿上好像被砸了一拳或被錘子敲了一下的感覺,然後,戰友背着他穿過山谷,終于他們遇見了一個牽着騾子的人,于是讓騾子馱上了他。
他還描述了被馱到了賈基的洞穴裡,被交托給在那裡生活和工作的沙特人的情景。
“可是酋長呢?跟我說說酋長吧。
”哈塔蔔催促說。
于是馬丁繼續講。
科威特人逐字逐句地記下了他們之間的那段對話。
“他對我說:‘有一天,阿富汗将不需要你,但仁慈的真主将永遠需要像你這樣的勇士。
’” “後來呢?” “給我更換了腿上的紗布。
” “酋長更換的?” “不,是與他在一起的
馬丁一直待在那間囚室裡,與一本《古蘭經》相伴。
他覺得自己快要成為備受尊敬的、記住全部六千六百六十六首詩文的《古蘭經》專家之一了。
不過,多年的特種部隊生涯,使他具備了一種罕見的能力:保持長時間靜坐,耐得住寂寞和單調,不會煩躁不安。
就這樣,他繼續自學,調整心态,讓自己在單獨囚禁的狀況下不緻發瘋。
但是,這種能力并沒有緩解蘇格蘭埃澤爾空軍基地控制室裡日益緊張的氣氛。
他們已經弄丢了跟蹤對象,中情局馬雷克·古米尼副局長和秘情局中東處史蒂夫·希爾處長不停詢問,壓力越來越大。
掠食者已被命令執行雙重任務:俯瞰整個哈伊馬角以防“撬棍”再次出現;另外監視珍珠号帆船,一旦它在海灣出現、停靠阿聯酋地區就随時報告情況。
哈塔蔔博士核實了關塔那摩灣方方面面的情況之後回來了。
這工作并不容易,在詢問從那裡釋放的其他犯人時,他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
更困難的是,伊茲瑪特·汗由于不肯合作一直被單獨囚禁,所以其他犯人都對他不甚了解。
他承認他學會了一些零星的英語,是在沒完沒了的審訊期間,他傾聽中情局審訊官和普什圖語譯員的翻譯時學到的。
哈塔蔔博士能夠了解到的情況是,他的囚徒沒出過一次錯。
從阿富汗方面獲知的零星信息表明,巴格拉姆與波爾-伊-查基監獄之間的劫囚車事件是真實的。
他并不知道,這個插曲是設在英國使館下的秘情局情報站那聰明能幹的站長一手策劃并實施的。
尤素夫準将事發後對此大發雷霆,另外現在已經恢複活動的塔利班情報人員也對此深信不疑。
他們就是這麼回答“基地”組織的問詢的。
“讓我們回到你早先在托拉博拉山區的時期吧,”審訊恢複後,哈塔蔔提議說,“跟我講講你童年的事。
” 哈塔蔔是一個聰明人,但他不知道,盡管面前這人的确是個冒牌貨,但卻比他更了解阿富汗的山區。
這個科威特人在恐怖訓練營隻逗留了六個月,他接觸的人無一例外都是他的阿拉伯同胞,而不是普什圖山民。
哈塔蔔仔細地作着筆記,甚至把馬洛柯村果園裡各種水果的名字也記了下來。
他的手在筆記本上快速移動着,一頁接一頁地作着記錄。
在恢複審訊的第三天,馬丁講到了導緻伊茲瑪特·汗的人生發生重大轉折的那一天: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一日,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在山坡上爆炸了。
“哦,是的,真是一場慘劇,”哈塔蔔博士表示同情,但他接着說,“不過也很奇怪,你沒有任何活着的親人能證明你是那個阿富汗人。
這是一個巧合,但作為一個科學家,我不喜歡巧合。
那次事件對你有什麼影響?” 事實上,在關塔那摩灣期間,伊茲瑪特·汗拒絕談論他為什麼如此憎恨美國人。
其他幾個卡拉伊賈吉監獄暴動中的幸存者,後來也一起被關押到關塔那摩D營的士兵提供了一些信息,才補上了這塊空白。
在塔利班部隊裡,伊茲瑪特·汗早已成了一個英雄,他勇敢無畏的故事在軍營裡四處流傳。
其他犯人給監獄審訊官講了這個全家遇難的慘劇。
哈塔蔔停頓了一下,凝視着他的囚徒。
他仍有所保留,但有一件事已經确定了。
這個人确實是伊茲瑪特·汗;現在,他的疑點在于第二個問題:他是不是已被美國人“收買”了? “你已經宣布了一場個人的戰争?你自己的聖戰?你從來沒有後悔過嗎?你具體作了些什麼?” “我與北方聯盟作戰,他們是美國人的同盟。
” “但那是二○○一年十一月之前的事。
”哈塔蔔說。
“秋天美國人就進駐阿富汗了。
”馬丁說。
“沒錯。
那麼你為阿富汗而戰……但失敗了。
現在你希望為真主而戰。
” 馬丁點點頭。
“正如酋長的預言。
”他說。
哈塔蔔博士平生第一次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溫文爾雅。
他凝視着桌子對面那張留着一把黑胡子的臉,足足盯了半分鐘之久,他的嘴巴半張着,握着鋼筆的手停在半空中。
最後他開口了,猶如輕聲耳語:“你……真的見過酋長?” 當初在訓練營時,哈塔蔔從來沒有真正見過奧薩馬·本·拉登。
隻有一次,他看到一輛車窗遮掩得嚴嚴實實的黑色“陸地巡洋艦”越野車從身旁經過,但沒有停下來。
而他願意一刀割破自己的左腕換來一次與酋長見面的機會,更不用說能交談了,因為他對酋長的崇敬超過世間一切。
馬丁迎着他的目光,點了點頭。
哈塔蔔恢複了鎮靜。
“這一段,你從頭開始講,精确地描述一下來龍去脈。
不要遺漏任何細節。
” 于是馬丁講出來了。
他講了他是如何從白沙瓦的古蘭經學校出來,作為一名小戰士參加了他父親的義勇軍。
也講了他怎樣與别人一起巡邏,在一個山坡上遇到了敵情,而那裡隻有一叢岩石可供隐蔽。
他沒有提那個英國軍官、“吹管”導彈,也沒有提那架“雌鹿”武裝直升機被擊落的情況。
他隻講述了震耳欲聾的機槍射擊聲,周圍彈片橫飛,岩石火星四濺,直至“雌鹿”最終彈藥告罄,飛走了。
他也叙述了他大腿上好像被砸了一拳或被錘子敲了一下的感覺,然後,戰友背着他穿過山谷,終于他們遇見了一個牽着騾子的人,于是讓騾子馱上了他。
他還描述了被馱到了賈基的洞穴裡,被交托給在那裡生活和工作的沙特人的情景。
“可是酋長呢?跟我說說酋長吧。
”哈塔蔔催促說。
于是馬丁繼續講。
科威特人逐字逐句地記下了他們之間的那段對話。
“他對我說:‘有一天,阿富汗将不需要你,但仁慈的真主将永遠需要像你這樣的勇士。
’” “後來呢?” “給我更換了腿上的紗布。
” “酋長更換的?” “不,是與他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