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關燈
根據古蘭經委員會的咨詢意見仔細撰寫的米德堡報告在周六黎明時分就完成了,它擾亂了好幾個人的周末度假計劃。

    其中一個是中情局主管行動的副局長馬雷克·古米尼。

    他星期六夜晚在老亞曆山大的家中接到通知,讓他回自己的辦公室報到,不要問為什麼。

     當他抵達辦公室時,這個“為什麼”已經擺放在他的書桌上了。

    這時候的華盛頓,天還沒亮,但在遠處東方的喬治王子鎮,朝霞已經映紅了山丘。

    帕塔克森特河就是從那裡的山上流下來,彙入切薩皮克河的。

     中央情報局總部簡稱為“蘭利”,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馬雷克·古米尼的辦公室位于其中一棟巨大的橢圓形大樓的六層,也是最頂層。

    這棟樓最近被稱為“老樓”,以區别于自“九一一”以後正在擴張的中情局“新樓”。

     在中央情報局的官員中,局長往往是政治上的任命,真正幹實事的是兩位副局長。

    行動副局長負責情報的收集;情報副局長主管對情報的核對和分析,把粗糙的信息加工成有意義的描述。

     在行動和情報兩個部門下面,有反情報處(肅清中情局内部的奸細和叛徒)和反恐處(正變得日益重要,因為中情局的工作重點已經從前蘇聯轉移到與來自中東的新威脅作鬥争)。

     自從一九四五年冷戰開始以來,中情局的副局長一直是蘇聯問題專家擔任,而蘇聯處和東歐處一直是情報官員發展職業生涯的最吃香的處室。

    馬雷克·古米尼是第一個被任命為副局長的阿拉伯問題專家。

    作為一名年輕的特工,他曾經在中東工作過多年,掌握了該地區的語言(阿拉伯語和伊朗的波斯語),了解那裡的風俗文化。

     即使在這座二十四小時工作的大樓裡,在周六的黎明時分想弄來一杯他喜歡的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黑咖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他親自動手燒煮。

    當咖啡壺在冒熱氣時,古米尼凝視着放在書桌上的那個包裹,裡面裝的是一份薄薄的、打着蠟封的卷宗。

     他知道是什麼事。

    米德堡方面複原、翻譯、分析了文件。

    但原始文件是在白沙瓦繳獲的,而在白沙瓦與英國和巴基斯坦反恐中心開展合作的正是中情局。

    中情局駐白沙瓦和伊斯蘭堡情報站已經發來了許多報告,讓他們的領導随時掌握事情的進展。

     卷宗裡面包含了從“基地”組織财務總管電腦裡下載的所有文件,但重點是占滿了三張紙的兩封信。

    這位副局長能說一口流利的阿拉伯土語,但在書面閱讀方面往往要困難些,所以他得反複參照譯文。

     他閱讀了古蘭經委員會的報告,是由參加會議的兩位情報官共同起草的,不過這份報告并沒有什麼意外之處。

    對他來說,文中提及的“伊斯拉”,即先知穿越黑暗的旅程,顯然隻能是某個重要項目的代号。

     這個項目現在必須起一個可供美國情報界内部使用的名稱。

    不能叫“伊斯拉”,光是這個詞就會讓别人知道他們已經發覺了。

    他查閱了一下密碼手冊,想給“基地”組織的這個項目找個名字,不管它到底是個什麼項目。

     為保密,代号是由電腦程序随機挑選的。

    中情局這個月的代号程序安排的是魚的名字,電腦選擇了“黃貂魚”,于是,“伊斯拉”項目的内部代号就是“黃貂魚”。

     文件裡最後的那張紙是在星期六晚上添加上去的,内容簡單扼要。

    是出自一個不喜歡繁文缛節的人的手筆。

    那是六個主管之一的國家情報局局長。

    顯然,米德堡的這份文件先直接送給了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史蒂夫·哈德利、國家情報局局長和白宮。

    馬雷克·古米尼猜想,橢圓形辦公室裡的人一定也在挑燈夜讀呢。

     最後的那張紙是國家情報局局長專用文件紙,上面用大寫字母寫着: “伊斯拉”是什麼? 是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學武器,還是傳統武器? 查清它是什麼,以及何時何地使用。

     時間要求:從即刻起 限制條件:無 權力範圍:無限 ---約翰·内格羅蓬特
下面有一個潦草的簽名。

    美國有十九個主要的情報收集和檔案管理機構。

    有了手頭上這封信,那麼他馬雷克·古米尼的權限就會超過他們所有人了。

    他的目光回到這張信紙的上方。

    信是寫給他本人的。

    這時候有人敲了一下門。

     是行政部的一位年輕文員送來一份新的文件。

    古米尼向這位年輕人露出了一絲鼓勵的微笑。

    顯然,這個小夥子以前從來沒有走上過這麼高的樓層。

    古米尼伸手在簽收夾闆上簽了字,确認已經收到,然後等着年輕人離開。

     新來的文件是米德堡的同事的一份好意。

    兩位《古蘭經》專家在返回華盛頓的汽車上有過一段對話,他們錄了音并整理了文本記錄。

    其中一位專家是英國人。

    他的最後一句話被米德堡的人用紅筆在下面劃了線并加上了一個問号。

     在中東工作期間,馬雷克·古米尼經常與英國人打交道。

    與他那些在伊拉克混日子的同事不同,他并沒有自大地否認中情局最親密的盟友的價值。

    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吉蔔林所說的這場“大博弈”[大博弈(TheGreatGame),或譯作大競争、大狩獵,是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的政治術語,特指大英帝國與沙皇俄國争奪中亞控制之戰略沖突。

    “大博弈”一語之提出者,一般認為是亞瑟·康諾利,後因英國小說家魯德亞德·吉蔔林的小說《基姆》使用該詞而流傳開來。

    ]中,關于約旦河到興都庫什山之間的這片窮山惡水,英國人擁有大量的隐知秘聞。

     一個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