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長安街頭

關燈
人窮情義不窮 一一諺語 打罷春以後,徐秋齋的病漸漸好了起來。

    整整一個冬天,又是發燒,又是氣喘,多虧梁晴在打包廠裡,隔些天給他買幾斤小米,買一籃紅薯,慢慢調養着總算揀了一條老命。

    徐秋齋是個生活能力比較強的人。

    隻要能爬動,他就要找點活幹幹。

     才開始揀點柴禾,拾點煤渣,給粱晴早晚燒兩頓飯,使她從工廠回來能吃個熱飯。

    慢慢地精神好起來,他還想到街上去擺卦攤。

    他把一件舊翠藍土布破大褂洗了洗,又把從垃圾箱裡揀來的一雙破襪子讓梁晴給他洗了洗補了補,第二天穿上就到大街去了。

     徐秋齋到街上轉轉,主要是想摸摸人情,看看風俗,看自己學的這一套算卦本領,在這陝西地方對路不對路。

    原來這走江湖算卦占課的,共分四路八經。

    四路有南路、北路、平路、漢路,八經是:瞎子經、馬虎經、拉駱駝經、黑嘴子經、鹌鹑叼卦經、占課經、平經、光經。

    徐秋齋學的是“馬虎經”,全憑一本《萬年曆》,按十二屬相,天幹、地支、五行,給農民合個八字,掐個時辰來哄幾個錢用。

    大城市他沒有來過,特别是陝西這地方,到底吃哪一路,他還不摸底細.所以他想先來街上看看,按行話說,這叫“入鄉間俗。

    ” 他先來在東大街,轉了半天,看街兩邊都是大商店。

    後來轉到開元寺胡同口,見有兩扇玻璃門,上邊寫着:“大悲居士,揣骨相面。

    ”他隔着玻璃門往裡看了看。

    隻見裡邊坐着一個五十多歲的人,戴着禮帽,穿着長袍馬褂,手裡端着個小茶壺在喝茶。

     徐秋齋想着:這城市地方幹什麼都得憑衣裳,走江湖的也得打扮得和袁世凱他老太爺一樣,光一頂禮帽得幾十塊,我也置買不起。

     他又轉到鐘樓前,見鐘樓西拐角地方,像是一家算卦的.不過他那個招牌寫得奇怪,上邊寫着:“哲學家關步雲,解析疑難、預知禍福。

    ”按他的招牌,徐秋齋知道他也是“馬虎經”,可“哲學家”是什麼東西,他弄不清。

    後來他想着既然來了,先進去摸摸行情,就推門進去了。

    到了裡邊,卻見一個留着仁丹胡子,穿着西裝的胖子坐在桌子旁。

    他打量了一下徐秋齋問:“你找誰呀,老先生?”徐秋齋說:“我來算算卦。

    ”那個人打了個呵欠說:“你到南院門去算吧,那裡有擺地攤的。

    ” 徐秋齋說:“你不是做生意的嘛,我小大也是個顧主啊!”那人說:“老先生,我有事。

    胡司令的老太太請我去,我現在沒功夫。

    ”說着連推帶搡地把他推在門外。

     徐秋齋照着門上吐了口唾沫,罵着說:“呸,穿上一身洋人衣服,就狗眼看人!‘畫匠不給神磕頭’!你那一套也不過是騙人。

     要叫你串鄉走店,餓死你個雜種。

    還‘哲學家’哩!” 回到家裡,他把情形和梁晴說了說,梁晴說:“大爺,那你就别去算卦了,你不是會看病嘛,你就給人家看個病。

    他好歹也得管頓飯吃。

    ”徐秋齋說:“傻孩子,這城市地方憑幹什麼都得有一股虛氣。

    看病當‘坐堂先生’,得靠個中藥店,中藥鋪咱一個也不認識。

    要是自己挂牌行醫,别說賃房子,就是這一套衣服咱也置買不起,誰跑到咱這破窩棚裡來看病!唉,這城市地方,一天能賣十擔甲(假),十天賣不了一擔針(真)。

    看來都穿得耀眼锃光,其實沒有真本事。

    我能背五百個湯頭,可我得要飯!有人就會看個腳氣病,牌子挂得像一張床那麼大!這城市就是招牌。

    ” 梁晴說:“大爺,我倒給你想了個辦法。

    自由路郵政局門口,我見有給人家代寫書信的。

    你會寫字,又能寫信,還不如到郵局門口幫人寫信,倒也是個營生。

    ” 徐秋齋說:“嗯,這倒是個門路。

    ”他想了想又說:“寫信也得有一張桌子啊!不能放在膝蓋上寫啊!咳,天無絕人之路,我再出去轉轉,卦攤能擺我還是擺卦攤,東西都現成哩。

    ” 徐秋齋出去找了兩天.倒是找了個地方。

    這個地方就是南門外慈恩寺的大門口。

    這慈恩寺本是唐朝建的一個寺院,寺裡有個大雁塔,已經有一千二百多年,再加上塔裡有一座唐朝的大臣、書法家褚遂良寫的“聖教序”碑,還有很多磚刻浮雕,來看景緻的閑人每天不少。

    另外,慈恩寺香火也很盛,每天來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

    燒香的人都愛算卦,這是徐秋齋的經驗,所以他就把他那半截破被單做的招牌,挂在慈恩寺門口的牆上,搬了兩塊破城牆磚當作凳子,湊湊合合算是把卦攤擺了出來。

     卦攤擺出來以後,果然圍過來不少人。

    看熱鬧的人看着這個老頭鶴發長眉,深眼窩高鼻梁,下巴上留個山羊大胡子,鼻梁上架個大白銅蘇腿眼鏡,雖然穿得破一點,看着卻有幾分道行,很快地就有兩個老婆過來算卦。

     這兩個老婆是附近長支縣邊家村的,來慈恩寺燒香,順便來算算卦。

    頭一個老婆是問病的,初開始徐秋齋不懂陝西話,又是“哦娃”,又是“言傳”,把徐秋齋聽得滿頭大汗。

    徐秋齋心裡想:“真是口語不對,少吃四兩豆腐!”問了好半天,才弄清楚她是給小孫子問病的。

    這老婆說了小孫子的時辰八字,徐秋齋就說:“你這小孫子命硬啊!按他的八字是父母雙全,聰明伶俐,又會笑又會說。

    ”那老婆高興地張個大嘴笑着說:“說得對!我娃可聰明咧!”徐秋齋又說:“可就是你這孫孫三到五歲有災。

    他這個病走在内的?還是走在外的?”老婆說:“就是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