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王跑的驢子
關燈
小
中
大
得清楚,他心裡想着:别看這個胖子動作呆笨,手倒很靈便利索。
正月十六這天本來是“開市”日。
按照習慣,街上的商行、鹽棧,都應該挂出燈籠,點放鞭炮開始營業了。
李麥和楊杏到街上轉了一圈,想到幾家旅社聯系聯系,還給他們拆洗被子。
可是跑了幾家,都還關着門,有幾家門上貼着“遷往界首”的字條。
有兩三家雖然開了門,但是人家說生意不好,暫時不拆洗被子。
李麥說:“看起來這個碼頭快不行了。
都叫漢奸隊來鬧壞了。
這裡本來是個‘三不管’的地方,他們一來,明搶暗奪,誰也不敢從這裡過了。
”楊杏說:“咱要是這樣下去,攬不住活幹,可要把人困死在這裡。
”李麥說:“真不行了,再推着小車走,有啥辦法。
” 她們回到龍王廟裡,老清嬸和鳳英她們看着她倆空手回來,知道在街上沒有攬住活。
大家都發了愁。
正在這時候,王跑掂着根鞭子回來了。
他走過來,把鞭子往地下一撂,一屁股坐在一個破筐上,抱住頭一聲不吭。
大家吃了一驚。
老氣趕快問:“驢呢?驢你怎麼沒有牽回來?”于跑也不答話,忽然嗚嗚嗚地大哭起來。
他這一哭不要緊,老氣急着喊着說:“驢呢?驢呢?驢到底弄到哪兒了?”王跑卻隻是哭。
李麥走過來說:“跑!究竟是咋回事?你說呀!” 王跑哭着說:“嬸子,活不成了!我的驢叫治安團的孬孫們搶走了!還打了我一頓。
唉!老天爺不長眼了!大天白日搶驢!……” 王跑剛說到這裡,老氣像瘋了似地喊着:“完了!完了!這一下可把俺一家人殺了!”李麥勸着她說:“黑旦他媽,你先别喊,叫他說完。
” 王跑接着把驢子被搶的情形說了一遍。
大家聽了,都氣得咬牙切齒。
老清嬸說:“跑,你去牲口行等着,他總要去賣!他賣的時候,你牽住就走!”楊杏說:“去維持會那裡告他!他們這算啥軍隊?不是跟土匪一樣嘛!”老氣這時說:“我去馬牧集向他當官的要,他不給我就罵,我看他們能把我女人家怎麼發落。
” 李麥聽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說着,她知道這些辦法全不濟事。
可是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她歎了口氣說:“叫我說也别告了,也别論了,維持會要能給百姓作主,它也不叫維持會了。
人怕沒臉,樹怕沒皮,漢奸隊這号東西,他娘養他時,就忘記給他一張臉皮!他要是怕丢人,也不會辦這種事。
黑旦他媽也别去找了,你去找他們,說輕了他們耍無賴,說重了他們耍野蠻,叫我說,咱們從長核計一下,看今後怎麼安排,我咋看這尋母口,咱們是住不下去丁。
” 老氣聽李麥說沒有指望要回驢,實在氣不過,就跑出去坐在大殿牆角下,一個人傷心地哭起來。
大家聽着她哭,也都暗暗掉淚。
半後晌時候,徐秋齋從街上回來。
他看見老氣在口口聲聲哭驢,還以為驢得了什麼重病。
徐秋齋自幼看過“牛馬經”,牲口有個什麼小病,他也能治。
他就叫着王跑問:“驢有病了?”王跑說:“哪裡有病!叫漢奸隊搶走了!”接着就把驢子被搶的事情,又和他說了說。
徐秋齋聽了以後,氣得兩眼發紅,手腳發涼。
過了一會兒,他把王跑拉到廟門外牆角裡說:“跑!你有膽沒有?” 王跑說:“大叔,隻要能把驢要回來,你就是叫我上天摸響雷,我也敢去!” 徐秋齋說:“你隻要有膽,今天咱這口氣就能出!驢要不回來,驢價能給你要回來!” 王跑說:“大叔,你到底是用什麼方法,你就說吧!”他有點半信半疑。
徐秋齋說:“是這樣,剛才我在街上看見那個褚元海來尋母口了,和咱村海騾子一道。
他們去‘又一邨’館子裡喝酒了,他騎的馬喂在十字口南,一個空車院裡。
兩個護兵等會兒就該去吃飯了,等着他們兩個去‘又一邨’吃飯,我給你逮個蛐蛐,你藏在袖子裡,到車行你把蛐蛐往他那匹馬耳朵裡一放,你就走,餘下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我給你辦,準能把你的驢價要回來!” 王跑聽他這麼說,覺得有點玄乎。
他人有點膽小,就說:“大叔,到底是怎麼要驢價?我已經挨了一頓打了。
再說,他騎的那匹馬個子那麼高,誰知道能到跟前不能?” 徐秋齋說:“你要是沒這個膽量,那你就自認倒黴吧!再大的牲口,總是個牲口,怕什麼?貓狗還識溫存,别說是一匹大馬了。
你喂了一輩子牲口,難道說這點本事還沒有?你喂它把草就行了嘛!” 王跑說:“到底驢價能要回來不能?” 徐秋齋說:“我六十多歲的人了,難道說我給你說着玩哩?我也是氣不過。
要不就算拉倒。
” 王跑想了想說:“大叔!你就逮蛐蛐吧!” 原來徐秋齋平常最愛聽蛐蛐叫。
農村迷信說法:聽到蛐蛐叫就能發财賺錢。
在他睡的地鋪草窩裡,他就養着兩隻蛐蛐。
徐秋齋去到廟裡,掀起鋪草,捉了一隻,悄悄拿出來交給王跑。
王跑藏在袖子裡上街去了。
到了車院門口,王跑探頭看了看,隻見槽上拴着一匹棗紅馬,一頭黑騾子,那兩個喂馬的護兵卻不在裡邊。
王跑從門口過了兩三個來回,也沒有見個人影兒,他還不放心
正月十六這天本來是“開市”日。
按照習慣,街上的商行、鹽棧,都應該挂出燈籠,點放鞭炮開始營業了。
李麥和楊杏到街上轉了一圈,想到幾家旅社聯系聯系,還給他們拆洗被子。
可是跑了幾家,都還關着門,有幾家門上貼着“遷往界首”的字條。
有兩三家雖然開了門,但是人家說生意不好,暫時不拆洗被子。
李麥說:“看起來這個碼頭快不行了。
都叫漢奸隊來鬧壞了。
這裡本來是個‘三不管’的地方,他們一來,明搶暗奪,誰也不敢從這裡過了。
”楊杏說:“咱要是這樣下去,攬不住活幹,可要把人困死在這裡。
”李麥說:“真不行了,再推着小車走,有啥辦法。
” 她們回到龍王廟裡,老清嬸和鳳英她們看着她倆空手回來,知道在街上沒有攬住活。
大家都發了愁。
正在這時候,王跑掂着根鞭子回來了。
他走過來,把鞭子往地下一撂,一屁股坐在一個破筐上,抱住頭一聲不吭。
大家吃了一驚。
老氣趕快問:“驢呢?驢你怎麼沒有牽回來?”于跑也不答話,忽然嗚嗚嗚地大哭起來。
他這一哭不要緊,老氣急着喊着說:“驢呢?驢呢?驢到底弄到哪兒了?”王跑卻隻是哭。
李麥走過來說:“跑!究竟是咋回事?你說呀!” 王跑哭着說:“嬸子,活不成了!我的驢叫治安團的孬孫們搶走了!還打了我一頓。
唉!老天爺不長眼了!大天白日搶驢!……” 王跑剛說到這裡,老氣像瘋了似地喊着:“完了!完了!這一下可把俺一家人殺了!”李麥勸着她說:“黑旦他媽,你先别喊,叫他說完。
” 王跑接着把驢子被搶的情形說了一遍。
大家聽了,都氣得咬牙切齒。
老清嬸說:“跑,你去牲口行等着,他總要去賣!他賣的時候,你牽住就走!”楊杏說:“去維持會那裡告他!他們這算啥軍隊?不是跟土匪一樣嘛!”老氣這時說:“我去馬牧集向他當官的要,他不給我就罵,我看他們能把我女人家怎麼發落。
” 李麥聽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說着,她知道這些辦法全不濟事。
可是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她歎了口氣說:“叫我說也别告了,也别論了,維持會要能給百姓作主,它也不叫維持會了。
人怕沒臉,樹怕沒皮,漢奸隊這号東西,他娘養他時,就忘記給他一張臉皮!他要是怕丢人,也不會辦這種事。
黑旦他媽也别去找了,你去找他們,說輕了他們耍無賴,說重了他們耍野蠻,叫我說,咱們從長核計一下,看今後怎麼安排,我咋看這尋母口,咱們是住不下去丁。
” 老氣聽李麥說沒有指望要回驢,實在氣不過,就跑出去坐在大殿牆角下,一個人傷心地哭起來。
大家聽着她哭,也都暗暗掉淚。
半後晌時候,徐秋齋從街上回來。
他看見老氣在口口聲聲哭驢,還以為驢得了什麼重病。
徐秋齋自幼看過“牛馬經”,牲口有個什麼小病,他也能治。
他就叫着王跑問:“驢有病了?”王跑說:“哪裡有病!叫漢奸隊搶走了!”接着就把驢子被搶的事情,又和他說了說。
徐秋齋聽了以後,氣得兩眼發紅,手腳發涼。
過了一會兒,他把王跑拉到廟門外牆角裡說:“跑!你有膽沒有?” 王跑說:“大叔,隻要能把驢要回來,你就是叫我上天摸響雷,我也敢去!” 徐秋齋說:“你隻要有膽,今天咱這口氣就能出!驢要不回來,驢價能給你要回來!” 王跑說:“大叔,你到底是用什麼方法,你就說吧!”他有點半信半疑。
徐秋齋說:“是這樣,剛才我在街上看見那個褚元海來尋母口了,和咱村海騾子一道。
他們去‘又一邨’館子裡喝酒了,他騎的馬喂在十字口南,一個空車院裡。
兩個護兵等會兒就該去吃飯了,等着他們兩個去‘又一邨’吃飯,我給你逮個蛐蛐,你藏在袖子裡,到車行你把蛐蛐往他那匹馬耳朵裡一放,你就走,餘下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我給你辦,準能把你的驢價要回來!” 王跑聽他這麼說,覺得有點玄乎。
他人有點膽小,就說:“大叔,到底是怎麼要驢價?我已經挨了一頓打了。
再說,他騎的那匹馬個子那麼高,誰知道能到跟前不能?” 徐秋齋說:“你要是沒這個膽量,那你就自認倒黴吧!再大的牲口,總是個牲口,怕什麼?貓狗還識溫存,别說是一匹大馬了。
你喂了一輩子牲口,難道說這點本事還沒有?你喂它把草就行了嘛!” 王跑說:“到底驢價能要回來不能?” 徐秋齋說:“我六十多歲的人了,難道說我給你說着玩哩?我也是氣不過。
要不就算拉倒。
” 王跑想了想說:“大叔!你就逮蛐蛐吧!” 原來徐秋齋平常最愛聽蛐蛐叫。
農村迷信說法:聽到蛐蛐叫就能發财賺錢。
在他睡的地鋪草窩裡,他就養着兩隻蛐蛐。
徐秋齋去到廟裡,掀起鋪草,捉了一隻,悄悄拿出來交給王跑。
王跑藏在袖子裡上街去了。
到了車院門口,王跑探頭看了看,隻見槽上拴着一匹棗紅馬,一頭黑騾子,那兩個喂馬的護兵卻不在裡邊。
王跑從門口過了兩三個來回,也沒有見個人影兒,他還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