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因果 · 七

關燈
甜茶一般濃稠的生活了。

     後來慢慢知道,成子中途退出這次“行走的力量”,實際情況并不僅僅因為一杯茶。

    進珠峰東坡嘎瑪溝C4營地的第四天晚上,陳坤決定了下撤人員的名單。

     當天晚上,有兩個媒體記者是名單上的下撤人員,他們知道陳坤與成子交好,于是找到成子,希望他去和陳坤說情,讓他們可以繼續行走。

     後續繼續行走的名額有嚴格的控制,成子念及這些人可能一輩子隻有一次親臨雪山的機會,爽快地答應相助。

     他懶得說情,直接把自己的名額讓出去了。

     陳坤當然不同意,他詫異極了。

     成子解釋說,自己在西藏生活過很多年,過去和将來接觸雪山的機會都很多,不如讓出這次的名額,以成人之美。

     他又強調說:下撤人員的安全蠻重要的,我的山地經驗還算豐富,不如讓我來護送他們好了。

     當時董潔的膝蓋受傷,下撤中女孩子又占大多數,确實需要人來保證安全。

    陳坤替成子遺憾,但斟酌再三,還是同意了成子的請求。

     冥冥中很多事情真的很難說清,萬幸,成子參與了下撤! 下撤途中,一個女隊員高原反應強烈,人幾近休克,成子和一個向導一路把她從海拔5800米的C4營地背到海拔3200米的C3營地。

     兩人輪流背着生命垂危的女隊員,在崎岖險峭的山路上争分奪秒地和死神競速。

    從C3到C4營地,上山時,“行走的力量”團隊走了近十個小時,而下撤時,成子和向導隻用了三個半小時,倆人都是資深雪山小達人,他們幾乎跑出了一輛山地摩托車的速度。

     我後來感慨地說,這真是個奇妙的因果,如若沒有成子的主動下撤,那位女隊員的命說不定就留在珠穆朗瑪峰東坡上了。

     成子卻說:是那兩個記者的名額求助救了女隊員的一條命,這個善因其實是種在他們那裡才對。

     我問成子:佛家不是講種福田積福報嗎?行善積德、救人危難不是大功德嗎?既然是功德,幹嗎不認,幹嗎不自己積累起來呢? 他說:善根功德莫獨享,法界衆生常回向。

    大乘弟子修的是一顆菩薩心,持咒念經不論念多少遍,每每念完都還要回向給衆生呢,況且這一點點微末善行。

    再說,學佛隻是為了功德嗎? 見我聽不懂,他便指着茶壺說:喝茶,喝的僅僅是茶葉嗎? 成子說他陪師父四海遊方時,有時囊中羞澀,壺裡沒茶,隻有白開水,可師父偏偏喝得有滋有味,還會把他叫來一起品嘗。

     一老一少,喝得陶陶然。

     既然說到茶,那就說說我們的茶店吧。

     大多買茶的人都認為貴的、少的,就是好的。

    成子賣茶時,卻總是跟客人說,隻要你覺得好喝即可,不一定要追求過高的價格。

     很多來喝茶的人愛點評茶,有時會說:嗯……有蘭花香。

     茶才兩泡而已,哪裡有什麼蘭花香?普洱千變萬化,總要喝個十來泡再發言才是行家。

    成子卻從不戳穿那些假行家,他任他們說,有時還點頭附和。

     一度有很多人跑來找我們鬥茶。

     鬥茶,唐代稱“茗戰”,是以比賽的形式品評茶質優劣的一種風俗,古來就有,興于唐,盛于宋。

    而今的鬥茶之風慢慢複興,不少愛茶之人都愛在一個“茶”字上較個高低。

     同行是冤家,不少人自帶茶葉,要和我們家同款的茶葉比着喝。

    一般這樣的要求,我都會滿足,可能我還沒有那麼平和吧。

    我對自家的茶葉很自信,很多茶都是成子親自去收的,在茶山時就挑選比較過很久,基本上來鬥茶的都赢不了,我很開心。

    成子對我的開心很不以為然,他一般遇到來鬥茶的人,總會拿出最一般的茶葉沖泡,他覺得鬥茶沒意思,甯可輸。

     我不服,實事求是難道不好嗎?又不是咱們主動挑起競争的。

     成子卻說:讓人家高興一下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