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姑娘漂流記 · 一
關燈
小
中
大
她和他懂得彼此等待、彼此栽種、彼此付出,她和他愛的都不僅僅是自己。
他們用普通的方式守護了一場普通的愛情,守來守去,守成了一段小小的傳奇。
…… 或許當你翻開這本書,讀到這篇文字的時候,西太平洋溫潤的風正吹過如雪的沙灘、彩色的珊瑚礁,吹過死火山上的菖蒲,吹過這本《乖,摸摸頭》的扉頁……吹在椰子姑娘的面紗上。
白色婚紗裙角飛揚。
她或許正微笑着回答:Yes,Ido! 是啊,你我都是普通人,知事、定性、追夢、曆劫、遇人、擇城、靜心、認命……嗖嗖嗖,一輩子普普通通地過去。
普通人就沒機會成為傳奇嗎? 你想不想用普通人的方式活成一個傳奇? 不是所有的絕世武功都必須照搬武林秘籍,真實的故事自有萬鈞之力。
我講一個普通又真實的故事送給你。
祝你有緣有分有朝一日獲得屬于你自己的傳奇。
(一) 我在江湖遊曆多年,女性朋友一籮筐,個中不乏奇葩,其中有個奇葩“三劍客”:可笑妹妹、月月老妞、椰子姑娘。
月月是北京妞,17歲開始獨自旅行,兩年内走完了大半個中國。
從1999年起,她浪迹歐美大陸,十幾年來獨自旅居過二十多個國家、一百多座城市,然後回到北京,開了一家小小的服裝店,箪食瓢飲在市井小巷。
從北回歸線到南回歸線,她的故事散落在大半個地球上,若有人愛讀小故事,月月的經曆是可以寫一套系列叢書的,她若開筆,可以秒殺一貨架的旅行文學。
但她不肯寫,别人羨慕不已的經年旅行,于她而言貌似是再自然不過的日常生活。
她不會刻意去渲染标榜什麼,已然進入一種“無心常入俗,悟道不留痕”的境界中了。
我曾在拙作《他們最幸福》中記述過月月老妞的故事,我浪費了她的兩個第一次:她第一次給男人下跪,以及她人生中第一次穿婚紗……因為我而穿婚紗。
這兩個第一次都發生在同一個小時裡。
我們認識的第一個小時…… 很多人愛那個故事,尤其愛月月的人生态度:欲揚先抑的成長。
具體故事不多講了,月月後來因為一杯熱氣騰騰的白開水嫁給了一個熱氣騰騰的理工男,婚禮時我擔任的司儀。
我的微博裡有婚禮的視頻,自己翻去吧。
可笑妹妹是個暖寶寶。
她在嘉興煙雨樓畔長大,原汁、原味、原廠出品的江南女子,軟軟糯糯,和五芳齋的粽子有一拼。
沒人比她的脾氣更好,沒人比她人緣更好,沒人比她更知書達理。
她長得和蔣雯麗簡直一模一樣。
我25歲那年,在成都寬巷子的龍堂青旅門前初見她,驚為天人。
那時,她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各地背包旅行,另外一半的時間在杭州開馬場,騎馬,養馬,自己馴馬,再烈的馬到了她手裡都乖得跟騾子似的。
我去内蒙古時被馬踢過,蛋蛋差點兒碎在錫林郭勒草原上,故而對她肅然起敬,不敢動半分歪腦筋。
日子久了,兩人性情相投,紮紮實實做了十年老友。
我一直覺得她蠻神秘,像古龍筆下的女子。
可笑後來混過滇西北,從此,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各地背
他們用普通的方式守護了一場普通的愛情,守來守去,守成了一段小小的傳奇。
…… 或許當你翻開這本書,讀到這篇文字的時候,西太平洋溫潤的風正吹過如雪的沙灘、彩色的珊瑚礁,吹過死火山上的菖蒲,吹過這本《乖,摸摸頭》的扉頁……吹在椰子姑娘的面紗上。
白色婚紗裙角飛揚。
她或許正微笑着回答:Yes,Ido! 是啊,你我都是普通人,知事、定性、追夢、曆劫、遇人、擇城、靜心、認命……嗖嗖嗖,一輩子普普通通地過去。
普通人就沒機會成為傳奇嗎? 你想不想用普通人的方式活成一個傳奇? 不是所有的絕世武功都必須照搬武林秘籍,真實的故事自有萬鈞之力。
我講一個普通又真實的故事送給你。
祝你有緣有分有朝一日獲得屬于你自己的傳奇。
(一) 我在江湖遊曆多年,女性朋友一籮筐,個中不乏奇葩,其中有個奇葩“三劍客”:可笑妹妹、月月老妞、椰子姑娘。
月月是北京妞,17歲開始獨自旅行,兩年内走完了大半個中國。
從1999年起,她浪迹歐美大陸,十幾年來獨自旅居過二十多個國家、一百多座城市,然後回到北京,開了一家小小的服裝店,箪食瓢飲在市井小巷。
從北回歸線到南回歸線,她的故事散落在大半個地球上,若有人愛讀小故事,月月的經曆是可以寫一套系列叢書的,她若開筆,可以秒殺一貨架的旅行文學。
但她不肯寫,别人羨慕不已的經年旅行,于她而言貌似是再自然不過的日常生活。
她不會刻意去渲染标榜什麼,已然進入一種“無心常入俗,悟道不留痕”的境界中了。
我曾在拙作《他們最幸福》中記述過月月老妞的故事,我浪費了她的兩個第一次:她第一次給男人下跪,以及她人生中第一次穿婚紗……因為我而穿婚紗。
這兩個第一次都發生在同一個小時裡。
我們認識的第一個小時…… 很多人愛那個故事,尤其愛月月的人生态度:欲揚先抑的成長。
具體故事不多講了,月月後來因為一杯熱氣騰騰的白開水嫁給了一個熱氣騰騰的理工男,婚禮時我擔任的司儀。
我的微博裡有婚禮的視頻,自己翻去吧。
可笑妹妹是個暖寶寶。
她在嘉興煙雨樓畔長大,原汁、原味、原廠出品的江南女子,軟軟糯糯,和五芳齋的粽子有一拼。
沒人比她的脾氣更好,沒人比她人緣更好,沒人比她更知書達理。
她長得和蔣雯麗簡直一模一樣。
我25歲那年,在成都寬巷子的龍堂青旅門前初見她,驚為天人。
那時,她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各地背包旅行,另外一半的時間在杭州開馬場,騎馬,養馬,自己馴馬,再烈的馬到了她手裡都乖得跟騾子似的。
我去内蒙古時被馬踢過,蛋蛋差點兒碎在錫林郭勒草原上,故而對她肅然起敬,不敢動半分歪腦筋。
日子久了,兩人性情相投,紮紮實實做了十年老友。
我一直覺得她蠻神秘,像古龍筆下的女子。
可笑後來混過滇西北,從此,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各地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