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洋姑媽

關燈
在1991年4月份的《團結報》頭版上看見了一張專發的照片,照片上是我的姑媽劉天素,文字說明中提及她早年追随何香凝先生,解放後一直在民革山東省委會工作。

    見到這張照片我既欣慰又難過,欣慰的是姑媽得到了公正的評價,難過的是報社發表這張照片時,并不知道我姑媽已于1990年底在濟南去世,享年82歲。

     我曾在上海《收獲》雜志上開辟了一個叫做《私人照相簿》的專欄,發表了一系列由舊照片引發出的紀實性作品,其中有一篇題為《留洋姑媽》,裡面就寫到天素姑媽,不過那時候我沒有公布出她的名字來。

     天素姑媽留洋,去的是法國,學的是教育學,時間約在1929年夏。

    她是公費留學,拿的是國民黨的錢。

    乍一聽,似乎很不光彩,其實,卻是很值得自豪的。

     天素姑媽1908年出生在四川,一小就随我祖父來到了北京。

    1925年後,祖父放棄北京政府蒙藏院佥事的職務,到廣州投入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

    1926年天素媽姑才18歲,她也同女友張邦珍、羅稀等結伴去往革命聖地廣州。

    天素姑媽去後即考取由何香凝先生主持的婦女運動講習所,由于她活潑熱情,積極肯幹,兼以伶牙俐齒,敢于冒尖,很快就成為何香凝先生的愛徒。

    随着國民革命軍的銳進,婦女運動講習所的學員們經過短訓後紛紛投入火熱的鬥争,或到工廠街巷演講募捐,或到野戰醫院救護傷員。

    1926年深秋武漢光複,天素姑媽趕到武漢向先期抵達的何先生報到,何先生握住她的手問長問短。

    許許多多年之後,天素姑媽講起那一情景,似乎仍感受到何先生慈藹的目光與不退的手溫。

     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是個大轉折。

    天素姑媽當時才19歲,事後她承認,她那時并不懂得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以及還會發生什麼事。

    她被拘禁在宿舍中數天,有人出面要她寫一紙“悔過啟事”,說登了報即可放她一條生路。

    她當時隻牢記住何先生關于堅持孫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教誨,覺得何先生是絕不會允許自己的學生違背這基本信條的,因而拒不寫所謂的“悔過啟事”。

    數十個小時裡有人被拉出去帶走,很快聽說被處決;有人出于怯懦勉強按照指定格式寫了“悔過啟事”,因而也果然被釋放。

    天素姑媽以19歲的活潑生命,陷入極大的焦慮之中。

    正當命如危卵之時,何先生派人來救出了她,那人把她一直帶到上海,一徑送到了何先生面前。

    何先生便把她留在了身邊。

     國共合作破裂後,何先生對蔣介石、汪精衛“甯漢合流”,背叛孫中山先生的基本路線,非常氣憤,異常痛心。

    她辭去了國民黨政府的一切職務,不屑與蔣、汪等為伍。

    畢竟何先生是孫中山一輩的元老,論革命資曆,連廖仲恺的加入同盟會,還是她當的介紹人呢,所以蔣介石等對她還是不得不尊重幾分。

    1928年夏,蔣介石托國民黨元老朱霁青出面,請何先生到南京小住。

    何先生去了,帶了兩個随員,一個是羅衡,一個便是我姑媽劉天素。

    據天素姑媽回憶,當時住在南京牛皮巷國民黨軍委招待所裡。

    這是一所很敞亮的中西合璧式住房,中間是客廳,一側何先生自住,一側是姑媽與羅衡合住。

    姑媽她們住的屋門旁,還由招待所的人鄭重其事地挂上了書寫着“随員”二字的牌子。

     那時候何先生已年近50歲,姑媽才剛剛20歲,羅衡比姑媽略大一點,師生間的年齡差距,是相當懸殊的。

    但據天素姑媽回憶,何先生同她們玩笑起來,不像是年長的前輩,倒像是個善解人意的大姐姐,很随和,也很诙諧。

    姑媽早于1926年在廣州時,就同青梅竹馬的夥伴曾慶集訂了婚,當時何先生和劉清揚親自主持了他們的訂婚茶會。

    姑媽不會打扮,何先生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