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輪法事
關燈
小
中
大
。
有五輪義上釋畢。
但于水輪在九輪。
如此圖 大佛頂法 種子。
●三形。
八輻金輪 是字方便具足字也。
即法界體性智義也。
故此尊大日也。
但胎金不二大日故。
以不二義付息災也。
此法金輪尊勝大旨同也。
但少異也 三形事 八輻輪者。
轉惑摧破之義也。
既煩惱盡故成佛也。
八輻輪者。
迷時八識也。
悟時四智也。
于八識染淨二法。
以淨為第九識。
第九識轉成法界智也。
故此種子并三形。
共五智具足體也。
一切衆生悉九識所成故。
皆悉此種子三形體也 如來拳印事 右五智修得五智也。
左本有五也。
右空智如意寶珠。
左空理如意寶珠也。
二空相繼日月兩輪不二。
此印三十七尊圓滿。
佛頂左手持蓮。
上有佛頂。
佛頂發際是頂上。
不二内證光持也。
肉髻白毫光一往有限處。
此光明遍照十方。
十界同時利益也。
内證白毫光。
言光聚佛頂。
内證本有光也。
肉髻白毫。
化他光也。
此自性本有位。
等覺十地不覺知之。
唯佛與佛境界也。
修生顯得應用時顯無見頂相。
本有本覺體。
法身自樂體故。
佛頂梵王不見之也。
世間合宿玄極之體不見凡夫也。
偏思暗體。
故楞伽經雲。
我乘内證智。
妄覺非境界(文)内證不二位。
大智(金)大悲(胎)功德。
為肉髻白毫光。
表菩提涅槃果德也。
是從本垂迹利益也。
依之疏二十雲。
如來但住自性之法。
不能度人。
故漸次流出。
入第一院。
次至第二院。
次至第三院。
雖作如此流出。
亦不離普門之身故知。
三世十方諸佛光明雖無量。
所證此大佛頂尊内證光用也問。
疏文但住自證之位法。
則不能度人(文)内證法身位。
無想無念無利益義。
何内證光明照十方雲乎答。
既雲不二之光明。
可知自性加持凡聖迷悟一體無差别雲事。
若一法有阙減。
不可有不二之名。
但至疏文者。
一往自性下他受用變化等一邊也。
所言法身無想無念無利益者。
顯宗所談也。
自宗意自性三身為自證機說三密之門。
令用開發如實知自心悟。
故下文漸次流出漸入第一院等雲。
雖說從果向因之義。
結處亦不離普門之身(文)四種法身共陳此道雲此意也。
雖别部天等。
悉具足中台法界智之功德 師子座事 如師子冠印。
但申二指蓮葉。
師子上蓮花座也 勝身三昧耶印 二手仰相叉。
以二水二地叉上并押之。
二頭指相拄二中。
背相合立之。
以二空押二地或二水二義也。
二中本尊。
二風光。
餘指師子座也。
但二水師子目也 十佛頂印事 似八葉印。
但開二水二大。
成十界。
表十界本有也。
瓶印者塔印也。
●字變成金剛輪寶者。
●四點具足字也。
四點成就。
以總功德為方便究竟。
故五點具足字也。
此字萬德圓事業成就。
五智明時。
以此字為北方不空成就種子。
北方種子故。
此地輪種子北方也。
故成金剛輪寶。
寶者入寶部三摩地。
内證自性功德雲事也示雲。
誦此陀羅尼者。
其字升虛空。
放金光照十方世界。
照觸衆生皆悉離苦得樂(取意)金色光者。
自受法樂之理智不二色也。
此尊不二之中不二佛也。
皆放金色光也示雲。
此法至極。
胎藏勝佛頂雲也。
其故金輪雖胎金不二尊也。
以金為面。
佛眼亦雖胎金不二掌胎。
此尊胎金不二。
無掌一門故雲勝也。
又大者勝也。
故言大佛頂。
大佛頂勝一切佛頂雲是也。
胎金不二。
無因果名。
隻是遠離因果之體也。
故此大佛頂者。
大覺大空智意也 (禦本雲) 為備廢亡少少注之。
定有訿謬欤。
不可披露他門。
若及一門所見者。
必必可被直之(雲雲)平安城西座光寺草庵書寫之畢。
思定而可令請書之五十七歲小比丘澄豪記之 康永二年(癸未)九月十七日。
于近江州法花寺。
賜西山禦本。
拭五十五之老眼。
謹以書寫之畢持寶金剛澄淳記之 文和四年(乙未)七月二十四日。
于川原森令書寫之吉祥金剛堯覺于時三十九 正長元年(戊申)六月朔日。
以西谷行光房禦本交合畢傳令賢忠 于時永祿(癸亥)卯月五日。
依不思議之禦懇志望候而書寫之進處也。
深秘深秘城賢五十三歲書之 于向後禦被見之次。
●●●●●可禦回向有也。
乃至法界平等利益敬白
有五輪義上釋畢。
但于水輪在九輪。
如此圖 大佛頂法 種子。
●三形。
八輻金輪 是字方便具足字也。
即法界體性智義也。
故此尊大日也。
但胎金不二大日故。
以不二義付息災也。
此法金輪尊勝大旨同也。
但少異也 三形事 八輻輪者。
轉惑摧破之義也。
既煩惱盡故成佛也。
八輻輪者。
迷時八識也。
悟時四智也。
于八識染淨二法。
以淨為第九識。
第九識轉成法界智也。
故此種子并三形。
共五智具足體也。
一切衆生悉九識所成故。
皆悉此種子三形體也 如來拳印事 右五智修得五智也。
左本有五也。
右空智如意寶珠。
左空理如意寶珠也。
二空相繼日月兩輪不二。
此印三十七尊圓滿。
佛頂左手持蓮。
上有佛頂。
佛頂發際是頂上。
不二内證光持也。
肉髻白毫光一往有限處。
此光明遍照十方。
十界同時利益也。
内證白毫光。
言光聚佛頂。
内證本有光也。
肉髻白毫。
化他光也。
此自性本有位。
等覺十地不覺知之。
唯佛與佛境界也。
修生顯得應用時顯無見頂相。
本有本覺體。
法身自樂體故。
佛頂梵王不見之也。
世間合宿玄極之體不見凡夫也。
偏思暗體。
故楞伽經雲。
我乘内證智。
妄覺非境界(文)内證不二位。
大智(金)大悲(胎)功德。
為肉髻白毫光。
表菩提涅槃果德也。
是從本垂迹利益也。
依之疏二十雲。
如來但住自性之法。
不能度人。
故漸次流出。
入第一院。
次至第二院。
次至第三院。
雖作如此流出。
亦不離普門之身故知。
三世十方諸佛光明雖無量。
所證此大佛頂尊内證光用也問。
疏文但住自證之位法。
則不能度人(文)内證法身位。
無想無念無利益義。
何内證光明照十方雲乎答。
既雲不二之光明。
可知自性加持凡聖迷悟一體無差别雲事。
若一法有阙減。
不可有不二之名。
但至疏文者。
一往自性下他受用變化等一邊也。
所言法身無想無念無利益者。
顯宗所談也。
自宗意自性三身為自證機說三密之門。
令用開發如實知自心悟。
故下文漸次流出漸入第一院等雲。
雖說從果向因之義。
結處亦不離普門之身(文)四種法身共陳此道雲此意也。
雖别部天等。
悉具足中台法界智之功德 師子座事 如師子冠印。
但申二指蓮葉。
師子上蓮花座也 勝身三昧耶印 二手仰相叉。
以二水二地叉上并押之。
二頭指相拄二中。
背相合立之。
以二空押二地或二水二義也。
二中本尊。
二風光。
餘指師子座也。
但二水師子目也 十佛頂印事 似八葉印。
但開二水二大。
成十界。
表十界本有也。
瓶印者塔印也。
●字變成金剛輪寶者。
●四點具足字也。
四點成就。
以總功德為方便究竟。
故五點具足字也。
此字萬德圓事業成就。
五智明時。
以此字為北方不空成就種子。
北方種子故。
此地輪種子北方也。
故成金剛輪寶。
寶者入寶部三摩地。
内證自性功德雲事也示雲。
誦此陀羅尼者。
其字升虛空。
放金光照十方世界。
照觸衆生皆悉離苦得樂(取意)金色光者。
自受法樂之理智不二色也。
此尊不二之中不二佛也。
皆放金色光也示雲。
此法至極。
胎藏勝佛頂雲也。
其故金輪雖胎金不二尊也。
以金為面。
佛眼亦雖胎金不二掌胎。
此尊胎金不二。
無掌一門故雲勝也。
又大者勝也。
故言大佛頂。
大佛頂勝一切佛頂雲是也。
胎金不二。
無因果名。
隻是遠離因果之體也。
故此大佛頂者。
大覺大空智意也 (禦本雲) 為備廢亡少少注之。
定有訿謬欤。
不可披露他門。
若及一門所見者。
必必可被直之(雲雲)平安城西座光寺草庵書寫之畢。
思定而可令請書之五十七歲小比丘澄豪記之 康永二年(癸未)九月十七日。
于近江州法花寺。
賜西山禦本。
拭五十五之老眼。
謹以書寫之畢持寶金剛澄淳記之 文和四年(乙未)七月二十四日。
于川原森令書寫之吉祥金剛堯覺于時三十九 正長元年(戊申)六月朔日。
以西谷行光房禦本交合畢傳令賢忠 于時永祿(癸亥)卯月五日。
依不思議之禦懇志望候而書寫之進處也。
深秘深秘城賢五十三歲書之 于向後禦被見之次。
●●●●●可禦回向有也。
乃至法界平等利益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