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時間與金錢

關燈
會争取時間的人,要想有多大的成就,實在難矣哉。

    人要懂得規劃時間,才能充分利用時間,實現人生的理想。

     如何善用時間呢?因應人的生理時鐘,一天的時間安排,大緻可以做如下分配: 一、思考于清晨; 二、行動于白晝; 三、反省于日暮; 四、休息于夜晚。

     除了大方向的時間規劃之外,零碎時間如等車、坐車、發呆、閑聊、洗澡的時間也當把握。

    零碎時間可以做些什麼呢? 一、讀一篇文章、看一份報紙,增廣見聞。

     二、背誦單詞,學習外文。

     三、打坐冥想,淨化身心。

     四、分享經驗,與人聯誼、交流。

     五、慢步跑香,有助身體健康。

     時間是最公平無私的,每個人每天都同樣擁有二十四小時,但是不會利用時間的人,一不留意時間就浪費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懂得規劃時間的學生,那麼當别人還在埋首苦讀的時候,你早已輕松愉快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你是個懂得安排時間的員工,那麼當别人還在全力以赴地工作時,你已經在享受休閑的快樂時光了。

     時間對一個運動健将來說,分秒必争,例如世界百米賽跑,幾秒之差,成就便相去甚遠,但是時間對一個慵懶的人來說,卻是度日如年。

    因此,一個會珍惜時間的人,常覺得時間不夠用,一個不愛惜時間的人,則嫌時間過得慢。

    莎士比亞說:“時間的腳步,不會因為我們有許多事情要做而稍作停留。

    ”時間就是生命,人生即使擁有再多的金銀财寶,都無法換取生命。

    所以,人生切勿蹉跎時光,眼前想做的事情,應當全力以赴,切莫辜負歲月,以免留下後悔的人生。

     時 代 人在宇宙天地間立足,所謂“宇宙”,是由時間、空間,以及人間的事事物物所組成。

    此中,時間一分一秒、一年一月不停地流逝,時間的齒輪永不歇息地向前轉動。

    但是時間過去了,總會留下一些痕迹,這就成為各個時代不同的記錄。

     已經過去了的時間,成為曆史,當下的時間,我們稱之為“時代”。

    過去皇朝政權,我們稱為某個皇朝時代,如唐朝時代、宋朝時代、元朝時代。

    皇朝是“專制時代”,到了現在稱為“民主時代”。

     每一個時代不一定以年限或朝代來劃分,有時以戰亂或升平而分别為“戰亂時代”與“太平時代”。

    大體說來,曆史上一向依據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來劃分時代。

    從有曆史可考,大約可分為: 一、洪荒的時代。

    洪荒時代從什麼時候算起?有人推算為五千年前,有人說是一萬年前,并沒有确切的标準。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所謂“洪荒時代”,那時混沌初開,一切都未經人工開鑿,是最接近自然的時代。

    當時地球上隻有少數動物在活動,人類并沒有顯得比較特别,也不敢以地球的主人自居。

    整個生存環境,除了自然的山水與植物之外,人類沒有建屋居住,也沒有耕田種植,隻是跟一般動物一樣,過着茹毛飲血的生活,那就是洪荒時代。

     二、遊牧的時代。

    到了三四千年前,人類慢慢掌控了地球,成為萬物之靈。

    這時候,人類可以在大地上逐水草而居,帶着自己畜養的牛羊周遊大地,到處随遇而安。

    這時期“火”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終于讓人類由“生吃”而進步到“熟食”,牛羊不但是自己的财産,也是自己的食物。

    這個階段,就稱為“遊牧時代”。

     三、農業的時代。

    人類的智慧,随着時間不斷在進步、發展。

    從遊牧而畜牧,之後慢慢懂得開荒墾地,播種生産,于是進入到“農業時代”。

    在農業時代裡,男耕女織,生養教育,讓每個人都懂得禮貌、知道廉恥,并且了解勤勞耕種、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于是從群居而有了種族、社會的組織。

    農業時代維持的時間最久,以中國來說,從唐堯虞舜、文武周公,約有兩三千年的時間,都被稱為“農業時代”。

    在農業時代,男女養蠶耕織,組織家庭,負責傳宗接代,也開始占據土地,聚為集團,所以造成你征我伐,年年征戰不已的社會。

     四、工業的時代。

    時代進步到現在,已經進入到工業化時代,人類重視生活質量,不斷緻力于種種發明,提高生産技術,重視文化互訪,視祖先留下的雕刻、建築、文化、藝術等遺産為寶,并且在此基礎下,繼續創新發展。

    在工業時代裡,随着科技發展,經濟、交通等民生相關的衣食住行各項建設突飛猛進,出版、電信、傳播等技術也日新月異,讓人覺得這是一個有光有熱的世界。

    隻是随着物質的迅速發展,道德、倫理并沒有相對提升,不禁令人為此感到憂心。

     五、心力的時代。

    時代再往前發展,就是一個心力時代的來臨,就以佛法所說的“西方淨土”來說,也是由心的願力所成的世界。

    現在随着時代發展,慢慢地,人類平等,各有所宗,随心所欲,随意所取,業力會帶動我們未來的各種成就。

    所以,隻要我們有美的行為,有善的想法,一個善美的淨土世界就會成立。

     理财十事 談情、做人、理财、處事,似乎是人生必備的基本能力,尤其錢财對人生非常重要,所謂“無财百事哀”,一個人沒有錢财,事情難成,生活也很艱難,所以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有錢。

     然而,錢财并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從地底蹦出來,頂多由祖先留下一些遺産給我們,或是社會的一個機緣,讓我們發财。

    有時就算有了錢财,也要好自經營,否則錢财如流水,流來也會流去。

    茲将“理财十事”,略說如下: 一、開源節流。

    所謂“理财”,一是要“開源”,二是要“節流”,“開源節流”是經濟學上理财的不二法門。

    沒有開源,沒有來路,怎能有錢?沒有節流,錢财一直浪費、流失,怎能保有?開源節流沒有一定的程序,但看各個領導人和主管如何規劃、預算。

     二、規劃預算。

    所有的事業,都需要有規劃,人事制度、生産營銷的規劃,乃至“歲入歲出”的規劃。

    所謂“吃不窮,穿不窮,算盤不到一世窮”,發财談何容易,能替消費者節約預算,就是替自己增産。

     三、評估價值。

    經營事業的人,要做市場調查,舉凡産品的營銷、社會的需求、買賣的行情、成本的高低等,都需要做一番确實的評估,才能穩操勝算。

     四、通達财訊。

    經商的人,财訊應該要互相通報,哪裡有商機、哪裡有新産品、哪裡發現能源、哪裡有善于管理的傑出人才,或是有專業技能的特殊人士,都是财訊,不能失之交臂,所以參與各地的商會、聯誼會,就顯得非常重要。

     五、廉潔自愛。

    錢财是一個大染缸,人在錢财裡,很容易被污染。

    所謂“君子愛财,取之有道”,現在的事業,大都合夥經營,因系共财,所以自己的潔身自愛,就非常重要。

    與人共事,先要讓别人了解自己不貪财,這是合作的第一要件。

     六、善财能舍。

    會賺錢,也要會用錢,員工的分紅,會激勵他更加賣力;善事的贊助,會讓産品更加知名。

    現在一些财團對地方的回饋、對政府的支持、對宗教慈善團體的樂助,可說都是“善财能舍”。

     七、縱合分管。

    經濟的原理,要懂得分散風險,因此有人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就是分攤風險。

    所以當事業發展到某一個階段,可以合營,可以分管,相互資助,千萬不能隻求面的擴展,不知力量能否統轄。

    大而不當,也非經營之道。

     八、重視智财。

    看今日之财團事業,所以發财,都是先發掘人才,有人才,才能賺到錢财,所以人才的培養、人力資源的開發,要舍得投資。

    懂得重視智慧财,也是理财之要。

     九、管理有道。

    現在講究管理學,工商管理、技術管理,乃至人力資源的管理、産品質量的管理,尤其人心、人性的管理等,隻要管理有道,何患不能賺錢。

     十、經營有方。

    最近台灣天下文化公司出版《藍海策略》一書,所謂“藍海策略”,就是不要彼此惡性競争,殺得兩敗俱傷,而是通過柔性管理,找出新的發展之道,彼此共榮共有、共創雙赢,這才是最好的經營之道。

     人都希望賺錢,能夠經營有道,而且理财有方,必然賺錢。

    以上“理财十事”,提供參考。

     财務十分法 現在的工商界、軍公教人員,每月薪資多少,看起來是沒有定準,一般說,多賺多用,少賺少用。

    現在的社會,正常的情況是不會有餓死的人,隻要肯努力勤勞工作,吃飯總不成問題。

     不過,如果不是個人,而是身為一家之主,肩負着一家大小的經濟重擔,則對家庭的收支,應該有一個預算。

    假定夫妻二人一起工作,每月共賺十萬元台币,試為之作“财務十分法”,說明如下: 一、四分家庭生活。

    十萬元當中,必須有四萬元作為家庭的生活費,包括支付房租、水電、交通,以及三餐夥食及購買日常用品等。

     二、一分儲蓄備用。

    十萬元的薪水裡,應該留一萬元做定期儲蓄,以備不時之需,同時也可當成投資理财。

     三、二分讀書旅遊。

    在家庭總收入中,有兩萬元作為子女讀書的教育費,以及全家人旅遊、參學之用。

     四、一分宗教慈善。

    一萬元作為奉獻社會公益事業,或布施給自己信仰的宗教,乃至繳交各種會員費等,這是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