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請法。
當天印誦明。
明末加曳醯呬句召之。
或可通用諸天印明。
但明末可加各梵号來句。
所謂噜迦〃〃迦羅也提頭羅吒泥婆南(南者等也眷屬等也)曳醯呬(餘三準知)。
贊同可用諸天贊也。
或以多聞天贊通用之(雲雲)。
ㄙ雲。
四天念誦咒依師傳出。
不空軌咒金剛智并提雲本咒抄記如左。
供養次第。
或以北方為始。
自上﨟次第供之。
經軌等說一往可然。
或以東方為始。
次第供之師匠現修依後說。
壽命經(金剛智)。
先毗沙門。
● ●●●●● 始尾(二合)帝始尾怛利(二)栗利(金剛智般若雲犁。
不空隸。
故知●欤) 次毗樓勒叉。
●●● ●●●● ●●●● 摩登霓(一)摩登拟尼(二)輸麼輸謀(三) 次提頭賴吒。
●●● ●●● 者禮ここ者羅利 次毗樓博叉。
●●●●● 末臨麼麼麼 集會經雲(提雲般若)。
先毗沙門。
私供(句一)說怛梨(句二)履梨(句三)。
次毗盧勒叉。
摩蹬耆(瞿雞反句一)摩蹬耆(祇裡反)尼(你咨反句二)暑(輸矩反下同)摩暑母(句三)。
次提頭吒。
折麗〃〃飒婆(去)诃。
次毗樓博叉。
跋淩(去)婆(上)婆。
收食散淨處。
集會經雲。
先所咒香并燒盡已。
然後收彼四天王食散于淨處(雲雲)。
私雲。
經文收食結願時作法也。
然今自開自立四天王壇。
每日可收欤。
若有煩者結願收之無妨欤。
收食作法可有斟酌(更問)。
五六十二天聖壇(行法如常)。
十結願作法。
行法如日來。
但取日來所咒香。
于如來壇及餘壇。
而燒供養也。
集會經雲。
于前所咒諸香之内。
取龍腦及沉水。
于如來壇而燒供養。
其餘壇上然自餘香。
将然香時。
其如來壇及餘壇香。
複應各别。
誦此神咒。
而以咒之。
ㄙ雲。
于壇上所咒香等結願時取之。
以龍腦沈燒。
如來壇以自餘香相和可燒。
二十壇火舍也。
先以火舍威香二十一火舍。
各别咒之。
然置各壇上可燒之也。
又别取此咒香等。
日來所置壇所大火舍撚之。
安如經機上。
居檀主前燒之。
令聞其香氣(雲雲)。
置文雲。
若有衆生得聞此香。
非時夭橫。
靡不除滅之故也。
師曰。
咒香檀越之分。
盛别火舍。
置于其前。
始自定心。
次次人師皆以如此。
但于檀越不來會者。
不可有此事。
壇那會時者。
增上所燒聞香得益有何疑哉。
别檀越分不可儲欤。
若有故障不來會者。
必可送之。
昔幼稚時。
先師法眼。
康和之初。
于椒景舍被修此法。
結願之時。
火舍盛香。
令持承仕。
參清涼殿有後加持。
親所見也。
今度進入禦簾之内。
每日雖令會。
時不違師說之故。
所進入也。
又以五種香。
至結願時。
于郁金壇。
或散或塗。
前來未有。
以私巧惠初行此事(雲雲)。
具如息心抄可見也次金界(就成身會此有七分)。
裡書。
文集第四雲。
又令方士合靈藥。
玉釜煎铢金爐焚九華。
怅深夜悄悄。
反魂香反夫人魂。
十洲記曰。
聚塵洲在西海中。
上多真似雲館。
第比門有大樹與楓不相似。
而共香聞數百裡。
名為反魂樹。
有聲如牛呴聞者駭振伐其心。
于玉釜中煮取法。
更微煎令丸。
名驚精香。
或名震靈。
人名反生香。
或名人鳥精。
或名卻死香。
香聞數百裡。
死魔在地聞氣仍治(雲雲)。
帝王世記雲。
漢武帝時。
大疫死者過半。
長安皆臭。
王母持藥三七九而來與王也。
大如梅子也。
以此可燃。
王割一丸而燃。
其香及于三十餘裡。
其香所及之人民皆盡起立也(雲雲)。
ㄙ雲。
世間淺近雲神藥。
猶有如此力用。
況如來咒加持之妙香哉。
已上背書了。
次金(就成身會三十有七分)。
一行願分(自前方便至勝悉地印)。
二三昧耶分(自麼吒印至成菩提印)。
三成身分(自等持印至陳三昧耶印)。
四曼荼羅分(自大海印至輪壇印)。
五供養分(自啟請印至普供養印)。
六作業分(自百字明印至後根本印)。
七三摩波多分(自八供養印至回向)。
就初行願分。
唱禮。
南無常住三世淨妙法身金剛界大悲毗盧遮那佛。
〃〃金剛堅固自性身阿閦佛。
〃〃福德莊嚴聚身寶生佛。
〃〃受用智慧身阿彌陀佛。
〃〃作變化身釋迦牟尼佛。
〃〃四波羅蜜菩薩摩诃薩。
〃〃大曼荼羅王金剛壽命菩薩摩诃薩(三反)。
或可唱縛日羅瑜曬冒地薩埵婆耶摩诃薩埵婆耶。
〃〃十六大菩薩摩诃薩。
南無八供養菩薩摩诃薩。
〃〃四攝智〃〃〃〃。
〃〃縛日羅蘇婆你冒地薩埵婆耶摩诃。
〃〃〃〃〃諸大明王〃〃〃〃。
〃〃遊空地居等五類諸天。
〃〃五部界會一切佛菩薩等。
三昧分(雲雲)。
成身就分。
五相成身(可依金剛薩埵成身)。
就曼荼羅分。
道場觀(如常)。
觀曼荼羅(有五部都法觀。
五部随一觀。
諸尊随一觀。
更問)。
集會經等。
恒伽河側諸法儀式念誦法等。
須彌山頂。
盡空法界一切如來皆悉集。
降三世教令輪。
降魔之相。
可能思念。
供養分(贊等如胎)。
就作業分。
入三摩地。
念誦法等三摩地文如胎中書。
根本印(先大日次降三世次本尊)。
念誦。
先部母(同之)。
次大日(同之)。
次降三世。
次延命。
次五部總。
次諸天總。
次成就明(同之)。
三摩波多分(雲雲)。
私雲。
延命法依金剛界而可修之。
其旨可見本軌等(矣)。
護摩。
丹州說雲。
私雲。
兩界護摩其作法各别。
猥不可雜用。
瑜伽軌雲。
迎請從三昧耶至迎請。
皆依本法。
乃至各立本羯磨印。
安立示本三昧耶。
請護摩真言一百遍。
然後取一花(雲雲)。
今依此文意。
若修金剛界作法。
瑜伽護摩如例修供養法。
然後結羯磨三昧耶印。
誦真言。
次結當壇護摩印。
誦真言。
然後誦同明一百八遍。
然後始修護摩(雲雲)。
ㄙ雲。
大綱如此。
正修儀。
則可聞師說。
相應物等(如胎中記)。
三蘇悉地(此有七分)。
一行願分(自前方便至五大願)。
二三昧耶分(佛部三昧耶等)。
三成身分(雲雲)。
四曼荼羅(自地結印至普通供養)。
五供養分(自送車辂至普供養贊等)。
六作業分(自入三摩地至後阏伽)。
七三摩波多分(自解界至回向)。
就初行願分。
唱禮。
三身。
佛眼。
曼荼羅主縛日羅瑜曬冒地薩埵婆耶摩诃羅婆耶(三反)。
五大明王。
四大提婆摩诃提婆。
大小。
三部。
右唱禮。
師匠現修之時被用之。
三昧耶分(雲雲)。
成身分。
師曰。
别尊軌等所說。
成身印等可用之(雲雲)。
ㄙ雲。
延命法不見别成身印等(更問)。
曼荼羅分(依集會經意)。
供養分(通贊别贊如常)。
作業分(入三摩地根本印等如胎中記)。
三摩波多分(雲雲)。
護摩(如胎中記)。
已上行法大略了。
問。
以郁金塗二十一小壇時可有别作法哉。
師傳雲。
如胎藏白檀曼陀羅圖位作法。
私雲。
就塗小壇有二。
師傳。
一者(大原)自開自時。
七肘大壇面上計小壇等分劑而以郁金塗二十一方壇。
一者(金剛壽院)至千結願時。
于其七肘大壇上别立二十一小壇。
其小壇等面塗郁金(世多用此說)。
先立大壇點記小壇等位(圖位如上出)。
阿阇梨。
先護身等(如常)。
次成事業身(印明等如胎藏可想我身作金剛薩埵)。
而後與知法弟子相共。
于壇面上枰定二十一方壇(若準枰線時作法者。
以大日身可枰壇矣。
今日用事業金剛身)。
次加持香水灑淨壇面(用胎藏灑淨印明)。
次當用郁金塗作二十一方壇(先起自中位至于東北順回可塗之。
其郁金兼以淨水磨和之)。
次中心壇書□字。
二十一壇皆書□字(但以水書之)。
次當以大日如來身(轉縛成阿首中百光王。
安立無垢眼。
以此加持故。
成大日身。
相轉前薩埵身。
成大日矣)。
誦持地真言(或三或七能多益善。
印明如台藏須每位持誦之。
雖然隻或七持誦諸位)。
次取麝香龍腦白檀郁金紫檀末。
于如來壇。
若散若塗。
而為供養。
自餘諸壇随取一香而供養之。
以事業薩埵身供之。
轉阿成嚩(雲雲)。
次結印誦真言。
手安位誦之一遍。
如是一誦一案乃至七反(中位結金剛合掌印誦唵阿娑嚩賀。
二十位結内縛印誦吽吽屍棄娑嚩賀)。
次禮拜起立。
右依師傳。
準彼白檀曼荼羅作法而聊記之。
自行猶有疑懼。
況及他用哉。
早可破卻〃〃〃。
一僧數。
普賢延命經雲。
請三七比丘清淨僧(雲雲)。
一讀經卷數。
當天印誦明。
明末加曳醯呬句召之。
或可通用諸天印明。
但明末可加各梵号來句。
所謂噜迦〃〃迦羅也提頭羅吒泥婆南(南者等也眷屬等也)曳醯呬(餘三準知)。
贊同可用諸天贊也。
或以多聞天贊通用之(雲雲)。
ㄙ雲。
四天念誦咒依師傳出。
不空軌咒金剛智并提雲本咒抄記如左。
供養次第。
或以北方為始。
自上﨟次第供之。
經軌等說一往可然。
或以東方為始。
次第供之師匠現修依後說。
壽命經(金剛智)。
先毗沙門。
● ●●●●● 始尾(二合)帝始尾怛利(二)栗利(金剛智般若雲犁。
不空隸。
故知●欤) 次毗樓勒叉。
●●● ●●●● ●●●● 摩登霓(一)摩登拟尼(二)輸麼輸謀(三) 次提頭賴吒。
●●● ●●● 者禮ここ者羅利 次毗樓博叉。
●●●●● 末臨麼麼麼 集會經雲(提雲般若)。
先毗沙門。
私供(句一)說怛梨(句二)履梨(句三)。
次毗盧勒叉。
摩蹬耆(瞿雞反句一)摩蹬耆(祇裡反)尼(你咨反句二)暑(輸矩反下同)摩暑母(句三)。
次提頭吒。
折麗〃〃飒婆(去)诃。
次毗樓博叉。
跋淩(去)婆(上)婆。
收食散淨處。
集會經雲。
先所咒香并燒盡已。
然後收彼四天王食散于淨處(雲雲)。
私雲。
經文收食結願時作法也。
然今自開自立四天王壇。
每日可收欤。
若有煩者結願收之無妨欤。
收食作法可有斟酌(更問)。
五六十二天聖壇(行法如常)。
十結願作法。
行法如日來。
但取日來所咒香。
于如來壇及餘壇。
而燒供養也。
集會經雲。
于前所咒諸香之内。
取龍腦及沉水。
于如來壇而燒供養。
其餘壇上然自餘香。
将然香時。
其如來壇及餘壇香。
複應各别。
誦此神咒。
而以咒之。
ㄙ雲。
于壇上所咒香等結願時取之。
以龍腦沈燒。
如來壇以自餘香相和可燒。
二十壇火舍也。
先以火舍威香二十一火舍。
各别咒之。
然置各壇上可燒之也。
又别取此咒香等。
日來所置壇所大火舍撚之。
安如經機上。
居檀主前燒之。
令聞其香氣(雲雲)。
置文雲。
若有衆生得聞此香。
非時夭橫。
靡不除滅之故也。
師曰。
咒香檀越之分。
盛别火舍。
置于其前。
始自定心。
次次人師皆以如此。
但于檀越不來會者。
不可有此事。
壇那會時者。
增上所燒聞香得益有何疑哉。
别檀越分不可儲欤。
若有故障不來會者。
必可送之。
昔幼稚時。
先師法眼。
康和之初。
于椒景舍被修此法。
結願之時。
火舍盛香。
令持承仕。
參清涼殿有後加持。
親所見也。
今度進入禦簾之内。
每日雖令會。
時不違師說之故。
所進入也。
又以五種香。
至結願時。
于郁金壇。
或散或塗。
前來未有。
以私巧惠初行此事(雲雲)。
具如息心抄可見也次金界(就成身會此有七分)。
裡書。
文集第四雲。
又令方士合靈藥。
玉釜煎铢金爐焚九華。
怅深夜悄悄。
反魂香反夫人魂。
十洲記曰。
聚塵洲在西海中。
上多真似雲館。
第比門有大樹與楓不相似。
而共香聞數百裡。
名為反魂樹。
有聲如牛呴聞者駭振伐其心。
于玉釜中煮取法。
更微煎令丸。
名驚精香。
或名震靈。
人名反生香。
或名人鳥精。
或名卻死香。
香聞數百裡。
死魔在地聞氣仍治(雲雲)。
帝王世記雲。
漢武帝時。
大疫死者過半。
長安皆臭。
王母持藥三七九而來與王也。
大如梅子也。
以此可燃。
王割一丸而燃。
其香及于三十餘裡。
其香所及之人民皆盡起立也(雲雲)。
ㄙ雲。
世間淺近雲神藥。
猶有如此力用。
況如來咒加持之妙香哉。
已上背書了。
次金(就成身會三十有七分)。
一行願分(自前方便至勝悉地印)。
二三昧耶分(自麼吒印至成菩提印)。
三成身分(自等持印至陳三昧耶印)。
四曼荼羅分(自大海印至輪壇印)。
五供養分(自啟請印至普供養印)。
六作業分(自百字明印至後根本印)。
七三摩波多分(自八供養印至回向)。
就初行願分。
唱禮。
南無常住三世淨妙法身金剛界大悲毗盧遮那佛。
〃〃金剛堅固自性身阿閦佛。
〃〃福德莊嚴聚身寶生佛。
〃〃受用智慧身阿彌陀佛。
〃〃作變化身釋迦牟尼佛。
〃〃四波羅蜜菩薩摩诃薩。
〃〃大曼荼羅王金剛壽命菩薩摩诃薩(三反)。
或可唱縛日羅瑜曬冒地薩埵婆耶摩诃薩埵婆耶。
〃〃十六大菩薩摩诃薩。
南無八供養菩薩摩诃薩。
〃〃四攝智〃〃〃〃。
〃〃縛日羅蘇婆你冒地薩埵婆耶摩诃。
〃〃〃〃〃諸大明王〃〃〃〃。
〃〃遊空地居等五類諸天。
〃〃五部界會一切佛菩薩等。
三昧分(雲雲)。
成身就分。
五相成身(可依金剛薩埵成身)。
就曼荼羅分。
道場觀(如常)。
觀曼荼羅(有五部都法觀。
五部随一觀。
諸尊随一觀。
更問)。
集會經等。
恒伽河側諸法儀式念誦法等。
須彌山頂。
盡空法界一切如來皆悉集。
降三世教令輪。
降魔之相。
可能思念。
供養分(贊等如胎)。
就作業分。
入三摩地。
念誦法等三摩地文如胎中書。
根本印(先大日次降三世次本尊)。
念誦。
先部母(同之)。
次大日(同之)。
次降三世。
次延命。
次五部總。
次諸天總。
次成就明(同之)。
三摩波多分(雲雲)。
私雲。
延命法依金剛界而可修之。
其旨可見本軌等(矣)。
護摩。
丹州說雲。
私雲。
兩界護摩其作法各别。
猥不可雜用。
瑜伽軌雲。
迎請從三昧耶至迎請。
皆依本法。
乃至各立本羯磨印。
安立示本三昧耶。
請護摩真言一百遍。
然後取一花(雲雲)。
今依此文意。
若修金剛界作法。
瑜伽護摩如例修供養法。
然後結羯磨三昧耶印。
誦真言。
次結當壇護摩印。
誦真言。
然後誦同明一百八遍。
然後始修護摩(雲雲)。
ㄙ雲。
大綱如此。
正修儀。
則可聞師說。
相應物等(如胎中記)。
三蘇悉地(此有七分)。
一行願分(自前方便至五大願)。
二三昧耶分(佛部三昧耶等)。
三成身分(雲雲)。
四曼荼羅(自地結印至普通供養)。
五供養分(自送車辂至普供養贊等)。
六作業分(自入三摩地至後阏伽)。
七三摩波多分(自解界至回向)。
就初行願分。
唱禮。
三身。
佛眼。
曼荼羅主縛日羅瑜曬冒地薩埵婆耶摩诃羅婆耶(三反)。
五大明王。
四大提婆摩诃提婆。
大小。
三部。
右唱禮。
師匠現修之時被用之。
三昧耶分(雲雲)。
成身分。
師曰。
别尊軌等所說。
成身印等可用之(雲雲)。
ㄙ雲。
延命法不見别成身印等(更問)。
曼荼羅分(依集會經意)。
供養分(通贊别贊如常)。
作業分(入三摩地根本印等如胎中記)。
三摩波多分(雲雲)。
護摩(如胎中記)。
已上行法大略了。
問。
以郁金塗二十一小壇時可有别作法哉。
師傳雲。
如胎藏白檀曼陀羅圖位作法。
私雲。
就塗小壇有二。
師傳。
一者(大原)自開自時。
七肘大壇面上計小壇等分劑而以郁金塗二十一方壇。
一者(金剛壽院)至千結願時。
于其七肘大壇上别立二十一小壇。
其小壇等面塗郁金(世多用此說)。
先立大壇點記小壇等位(圖位如上出)。
阿阇梨。
先護身等(如常)。
次成事業身(印明等如胎藏可想我身作金剛薩埵)。
而後與知法弟子相共。
于壇面上枰定二十一方壇(若準枰線時作法者。
以大日身可枰壇矣。
今日用事業金剛身)。
次加持香水灑淨壇面(用胎藏灑淨印明)。
次當用郁金塗作二十一方壇(先起自中位至于東北順回可塗之。
其郁金兼以淨水磨和之)。
次中心壇書□字。
二十一壇皆書□字(但以水書之)。
次當以大日如來身(轉縛成阿首中百光王。
安立無垢眼。
以此加持故。
成大日身。
相轉前薩埵身。
成大日矣)。
誦持地真言(或三或七能多益善。
印明如台藏須每位持誦之。
雖然隻或七持誦諸位)。
次取麝香龍腦白檀郁金紫檀末。
于如來壇。
若散若塗。
而為供養。
自餘諸壇随取一香而供養之。
以事業薩埵身供之。
轉阿成嚩(雲雲)。
次結印誦真言。
手安位誦之一遍。
如是一誦一案乃至七反(中位結金剛合掌印誦唵阿娑嚩賀。
二十位結内縛印誦吽吽屍棄娑嚩賀)。
次禮拜起立。
右依師傳。
準彼白檀曼荼羅作法而聊記之。
自行猶有疑懼。
況及他用哉。
早可破卻〃〃〃。
一僧數。
普賢延命經雲。
請三七比丘清淨僧(雲雲)。
一讀經卷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