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十六

關燈
雲雲)。

     良贲疏雲。

    經汝等諸王廣大供養。

    解曰廣建道場表其敬也。

    經寶函盛經。

    解曰。

    寶函寶案表至重也。

    舊經雲。

    佛告大王應作九色幡。

    長九丈。

    九色華。

    高二丈。

    千枝燈高五丈。

    九玉相。

    九玉巾亦作七寶案。

    以經卷置上若王行時常于其前百步(雲雲)。

     私記雲。

    勸供養文雲。

    初中皆言九者。

    九表衆生苦。

    幡者标顯行。

    勝明九苦之内建解脫勝幡也。

    九色花表九苦衆生行般若因也。

    青黃赤白黑五塵花。

    地水火風四大花也。

    二丈表二谛。

    千枝燈表十善功德各以般若展轉相資成千智慧。

    高五丈明照五道也。

    九玉箱表九居清淨為法器。

    九玉巾表九居衆生得般若巾。

    案者喻寶相般若。

    以經置上者文字能诠實理也。

    七寶者表七方便人皆為人寶也。

     道液疏雲。

    幡花以嚴之。

    燈光以照之。

    玉箱以盛之裝。

    玉巾以覆之。

    七寶案以置之。

     私雲。

    此等供養具支。

    随形勢而可調儲欤。

    況新舊兩經意隻是讀經時作法也。

    一一事不可必用之。

     陀羅尼集經第三雲。

     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說以梵天為對告。

    時佛告梵王。

    我于他化自在天中。

    略說咒印。

    我今為汝說此功德(雲雲)。

    當設二十一種供養之具。

    作般若波羅蜜多法會。

    随力堪能唯好精妙。

    何等名為二十一種。

    一者嚴飾道場安置尊像。

    複以種種香。

    所謂龍腦丁香。

    郁金沉水。

    香湯浴像還置本處。

    二者像前當作水壇。

    三者龍腦沉水。

    上妙香等。

    用塗像身。

    四者諸妙花鬘絞絡佛身左右肩上。

    五者頂挂天冠。

    六者寶钏纓絡莊嚴佛身。

    七者寶帳。

    八者燒種種香。

    九者懸雜色幡。

    十者懸于傘蓋。

    十一燃燈。

    十二百呼飲食及好甘果。

    十三懸于諸小鈴珮。

    十四懸諸音樂。

    十五諸雜色華。

    十六寶扇。

    十七種種衣服。

    十八寶鏡。

    十九寶瓶。

    二十寶真珠網。

    二十一白拂。

    以如是等勝妙之具。

    至心供養。

    能令人王等及一切衆生無始已來十惡五逆諸罪消滅。

    複令現在所求随意。

    若不能具二十一種。

    五種亦得。

    何等為五。

    一者香水。

    二者雜華。

    三者燒香。

    四者飲食。

    五者燃燈(雲雲)。

     又雲。

    咒師若欲治病者。

    自作護身竟。

    于病人邊。

    作四肘水壇。

    莊嚴已竟。

    種種香花。

    燃四十九燈。

    種種飲食布置畢已。

    正面向東。

    向北亦得。

    次燒蘇蜜胡麻稻谷花香供養已(雲雲)。

     一曼荼羅。

     軌雲。

    其壇三重于壇中心畫十二輻輪。

    東邊畫五?金剛杵。

    南邊畫金剛寶。

    西邊畫金剛劍。

    北方畫金剛牙。

    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薩手中所執秘密之契。

    東南隅畫三?金剛杵。

    西南隅畫寶冠。

    西北隅畫箜篌。

    東北隅畫羯磨金剛杵。

    當四角上置四賢瓶。

    金銀銅瓷新瓦亦得。

    可受一升已下物。

    滿瓶盛水?枝條花。

    用四色缯各長四尺。

    青黃赤綠如上次第系四瓶項。

    第三重東門畫金剛鈎。

    南門畫金剛索。

    西門畫金剛鎖。

    北門畫金剛鈴。

    東南角畫香爐。

    西南角畫荷葉。

    于中畫雜花西北角畫燈。

    東北角畫塗香器。

    所畫杵等皆有光焰。

    三重壇外一重界道。

    四面畫門(雲雲)。

     經雲。

    東方金剛手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杵放青色光。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南方金剛寶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摩尼放白色光。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西方金剛利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劍放金色光。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北方金剛藥叉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鈴放琉璃色光。

    與四俱胝藥叉往護其國。

    中方金剛波羅蜜多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輪放五色光。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軌雲。

    第一東方金剛手菩薩○與彼東方持國天王及将無量乾闼婆衆毗舍衆而為眷屬。

    與四俱胝菩薩往其國。

    第二南方金剛寶菩薩○與彼南方增長天王及将無量恭畔荼衆薛荔多衆。

    而為眷屬。

    四俱胝者。

    且一俱胝者。

    如花嚴經雲百洛叉為一俱胝。

    即當此方百億數矣。

    第三西方金剛利菩薩與彼西方廣目天王及将無量諸龍富單那衆而為眷屬。

    第四北方金剛藥叉菩薩○與彼北方多門天王及将無量藥叉衆羅刹婆衆而為眷屬。

    第五中方金剛婆羅蜜多菩薩○與天帝釋及将無量諸天而為眷屬。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私雲。

    軌文第二重不分明。

    若以其菩薩契内四供四角四瓶為二重欤。

    然撿舊圖等。

    以五菩薩契印皆為内院更可詳之。

    或圖六圓明中。

    有五方月輪。

    月輪畫五方大士寶冠璎珞莊嚴。

    慈悲菩薩像也。

    皆座寶蓮花上。

    所持之物如經所說。

    但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