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養印明。
次四攝印明(私雲以上諸尊印明。
如金剛界行法中記。
若欲略用者如次上出之)。
私雲。
高大夫私記。
以諸尊印明安寶車辂之。
次請車辂之前雲次請本尊真言一一奉請之。
一一真言句末加翳醯曳呬句(雲雲)。
次念誦作法。
次結佛母印。
安心誦佛母百字明一遍。
次誦佛母明七遍(用印。
如經。
私雲如私記)。
次加持珠次正念誦(如先)。
次護摩(如先雲。
私記。
加之)。
次置珠本處。
次入三摩地(或種子。
雲雲)。
次根本印明。
次成事業身。
次五供養。
次普供養。
次贊。
次阏伽(先捧器祈願)。
次振鈴。
次解界。
次禮佛。
次奉送(先印請次車辂)。
次三部心。
次被甲。
次五悔。
次随方回向。
次下座禮佛。
次出堂。
右依池上記并師傳等抄記之。
隻為自行也。
知者勿見初心之人根。
不可行用之。
努力努力。
一匆匆時行法(聖行房傳)。
先發願。
次行位。
次薩埵。
次本經觀念。
次根本名。
次百八贊。
次缽印。
次以根本名念誦(雲雲)。
匆劇時如此可修行(雲雲)。
以長久五年九月二十七日酉時池上阿阇梨付授院尊阇梨(雲雲)。
一廣中略三行(同傳)。
廣如彼次第。
中行位印真言金剛薩埵印真言時金剛薩埵始觀念(如常)薩埵佛眼(印)真言。
次百八贊。
次八印。
次吉祥。
次破。
次成就。
次正念誦(雲雲)。
略中行法準觀念無不誦百八贊。
結印誦真言(雲雲)。
次正念誦也。
自全次第作法準如中(雲雲)。
長久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夜所被仰也。
最極秘密事也。
未示他人是年來教思事(雲雲)。
一曼拏羅。
經雲。
金剛吉祥母。
複說畫像曼拏攞法。
取白淨索絹等自身量而圖畫之。
凡一切瑜伽中像身自坐等量畫之。
于中應畫三層八葉蓮花中畫。
我身當于我前。
一蓮花葉上畫一切佛頂輪王。
手持八輻金剛寶輪于此次右旋布七曜使者。
次第二花院當頂輪王前畫金剛薩埵。
次右旋畫八大菩薩各執本幖幟。
次第三花院右旋各畫八大金剛明王。
又于花院四方面畫八大供養及四攝等使者皆戴師子冠。
是名畫像法。
法将阿阇梨雲。
八大菩薩如理趣經。
八大金剛如攝一切佛頂輪王經說。
又以供養及四攝等幖幟如金剛界七曜形别授。
疏雲。
法将所持攝一切頂輪王經。
未度此國。
其八金剛具如佛眼佛母念誦集。
列金輪七曜八大菩薩八大金剛。
真言其供養法。
指金剛界羯磨會也。
我國所有諸佛頂衆本衆譯未見。
此中八大金剛。
故知應有别部攝一切佛頂輪經焉。
上文雲。
現作一切母身住大日蓮身。
作白月晖兩目微笑。
二手住齊如入奢摩他(雲雲)。
疏雲。
或曼陀羅外院亦加二十八宿(雲雲)。
以下绀青依無。
以墨書也。
青字等師本無之。
私以他本書之靜然。
●。
〃曰。
私意以此字可為執曜種子欤。
又字義相稱(雲雲)。
護世八天位以醍醐房安之。
但師傳并經本文不用安八天耳。
佛母寶冠璎珞安住定如大日如來(金輪下界成道佛形像也。
定印之上安八輻輪)。
日曜(今圖并或圖無五馬火曜。
又同尊軌下雲。
無五馬車。
兩手抱開蓮花坐圓輪雲雲)。
月(今圖無牛。
池圖無三鵝也。
五鵝準三類。
尊勝下雲。
無五鵝車手執風幢。
上伏菟坐白月。
輪中火曜五鵝也)。
降三世(今圖左拳安腰。
右持三古。
熾盛經雲。
口現二牙。
以右手擲五股金剛杵雲雲。
放青色光。
身青。
左拳腰在金冠)。
六足尊(今圖六頭六手六足。
經雲兩臂六頭兩足。
齒咬下唇。
豎兩目及眉。
手持利劍雲雲。
放青黑色光明雲雲。
身青。
右劍左拳腰)。
大?(圖右手持三古戟。
左持罥索。
口開笑形也。
首并三髑髅。
〃〃〃口現大笑形。
二牙出。
以左手拄青棒。
右手抱罥索。
放灰黑色光明雲雲。
法雲。
右手執三古戟。
左手舒肘持索。
身赤黑。
有金冠。
左膝立雲雲踏右足面如如意輪)。
大輪(圖八臂坐蓮花。
花有輪。
右一手一古杵。
左一手劍。
次左右結轉法輪印安頂上。
次右三胡。
次左拳立風指安腰。
次右三古戟。
次左枝葉。
插者不見。
又手次第不見慥。
經雲遍身黃色放大光明。
右手持八輻金剛輪。
左手柱一獨?金剛杵雲雲。
輪手舉頂杵手把杵。
頭如杖沖沖坐上)。
馬頭(圖三面八臂。
左右一手結印安腰。
右三手戟劍與願印。
左三劍輪念珠印雲雲。
經雲遍身碧色放赤色光明。
以右手高于頂橫把一蓮花作打勢。
左手把軍持印雲雲。
頂上現作馬頭雲雲。
陀羅尼集經六雲。
足如大輪金剛。
但立右膝如大威德)。
無能勝(今圖四面四臂坐蓮。
右一劍。
次三胡杵。
左拳腰。
次戟把畢。
經雲遍身黃色放火光焰。
右手作拟手。
法雲。
右手在心如執蓮花像直申。
左手臂五輪上而外踏之。
右舉頂把三古。
當乳拳申立。
頭指有金冠。
是如大輪金剛。
但交足腕也)。
不動(今圖四面四臂。
坐如常石座。
左右二拳各安乳上。
右劍左索。
四面三并一上雲雲。
經雲遍身青色放火光焰。
以右手執劍。
左手把索。
左垂
次四攝印明(私雲以上諸尊印明。
如金剛界行法中記。
若欲略用者如次上出之)。
私雲。
高大夫私記。
以諸尊印明安寶車辂之。
次請車辂之前雲次請本尊真言一一奉請之。
一一真言句末加翳醯曳呬句(雲雲)。
次念誦作法。
次結佛母印。
安心誦佛母百字明一遍。
次誦佛母明七遍(用印。
如經。
私雲如私記)。
次加持珠次正念誦(如先)。
次護摩(如先雲。
私記。
加之)。
次置珠本處。
次入三摩地(或種子。
雲雲)。
次根本印明。
次成事業身。
次五供養。
次普供養。
次贊。
次阏伽(先捧器祈願)。
次振鈴。
次解界。
次禮佛。
次奉送(先印請次車辂)。
次三部心。
次被甲。
次五悔。
次随方回向。
次下座禮佛。
次出堂。
右依池上記并師傳等抄記之。
隻為自行也。
知者勿見初心之人根。
不可行用之。
努力努力。
一匆匆時行法(聖行房傳)。
先發願。
次行位。
次薩埵。
次本經觀念。
次根本名。
次百八贊。
次缽印。
次以根本名念誦(雲雲)。
匆劇時如此可修行(雲雲)。
以長久五年九月二十七日酉時池上阿阇梨付授院尊阇梨(雲雲)。
一廣中略三行(同傳)。
廣如彼次第。
中行位印真言金剛薩埵印真言時金剛薩埵始觀念(如常)薩埵佛眼(印)真言。
次百八贊。
次八印。
次吉祥。
次破。
次成就。
次正念誦(雲雲)。
略中行法準觀念無不誦百八贊。
結印誦真言(雲雲)。
次正念誦也。
自全次第作法準如中(雲雲)。
長久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夜所被仰也。
最極秘密事也。
未示他人是年來教思事(雲雲)。
一曼拏羅。
經雲。
金剛吉祥母。
複說畫像曼拏攞法。
取白淨索絹等自身量而圖畫之。
凡一切瑜伽中像身自坐等量畫之。
于中應畫三層八葉蓮花中畫。
我身當于我前。
一蓮花葉上畫一切佛頂輪王。
手持八輻金剛寶輪于此次右旋布七曜使者。
次第二花院當頂輪王前畫金剛薩埵。
次右旋畫八大菩薩各執本幖幟。
次第三花院右旋各畫八大金剛明王。
又于花院四方面畫八大供養及四攝等使者皆戴師子冠。
是名畫像法。
法将阿阇梨雲。
八大菩薩如理趣經。
八大金剛如攝一切佛頂輪王經說。
又以供養及四攝等幖幟如金剛界七曜形别授。
疏雲。
法将所持攝一切頂輪王經。
未度此國。
其八金剛具如佛眼佛母念誦集。
列金輪七曜八大菩薩八大金剛。
真言其供養法。
指金剛界羯磨會也。
我國所有諸佛頂衆本衆譯未見。
此中八大金剛。
故知應有别部攝一切佛頂輪經焉。
上文雲。
現作一切母身住大日蓮身。
作白月晖兩目微笑。
二手住齊如入奢摩他(雲雲)。
疏雲。
或曼陀羅外院亦加二十八宿(雲雲)。
以下绀青依無。
以墨書也。
青字等師本無之。
私以他本書之靜然。
●。
〃曰。
私意以此字可為執曜種子欤。
又字義相稱(雲雲)。
護世八天位以醍醐房安之。
但師傳并經本文不用安八天耳。
佛母寶冠璎珞安住定如大日如來(金輪下界成道佛形像也。
定印之上安八輻輪)。
日曜(今圖并或圖無五馬火曜。
又同尊軌下雲。
無五馬車。
兩手抱開蓮花坐圓輪雲雲)。
月(今圖無牛。
池圖無三鵝也。
五鵝準三類。
尊勝下雲。
無五鵝車手執風幢。
上伏菟坐白月。
輪中火曜五鵝也)。
降三世(今圖左拳安腰。
右持三古。
熾盛經雲。
口現二牙。
以右手擲五股金剛杵雲雲。
放青色光。
身青。
左拳腰在金冠)。
六足尊(今圖六頭六手六足。
經雲兩臂六頭兩足。
齒咬下唇。
豎兩目及眉。
手持利劍雲雲。
放青黑色光明雲雲。
身青。
右劍左拳腰)。
大?(圖右手持三古戟。
左持罥索。
口開笑形也。
首并三髑髅。
〃〃〃口現大笑形。
二牙出。
以左手拄青棒。
右手抱罥索。
放灰黑色光明雲雲。
法雲。
右手執三古戟。
左手舒肘持索。
身赤黑。
有金冠。
左膝立雲雲踏右足面如如意輪)。
大輪(圖八臂坐蓮花。
花有輪。
右一手一古杵。
左一手劍。
次左右結轉法輪印安頂上。
次右三胡。
次左拳立風指安腰。
次右三古戟。
次左枝葉。
插者不見。
又手次第不見慥。
經雲遍身黃色放大光明。
右手持八輻金剛輪。
左手柱一獨?金剛杵雲雲。
輪手舉頂杵手把杵。
頭如杖沖沖坐上)。
馬頭(圖三面八臂。
左右一手結印安腰。
右三手戟劍與願印。
左三劍輪念珠印雲雲。
經雲遍身碧色放赤色光明。
以右手高于頂橫把一蓮花作打勢。
左手把軍持印雲雲。
頂上現作馬頭雲雲。
陀羅尼集經六雲。
足如大輪金剛。
但立右膝如大威德)。
無能勝(今圖四面四臂坐蓮。
右一劍。
次三胡杵。
左拳腰。
次戟把畢。
經雲遍身黃色放火光焰。
右手作拟手。
法雲。
右手在心如執蓮花像直申。
左手臂五輪上而外踏之。
右舉頂把三古。
當乳拳申立。
頭指有金冠。
是如大輪金剛。
但交足腕也)。
不動(今圖四面四臂。
坐如常石座。
左右二拳各安乳上。
右劍左索。
四面三并一上雲雲。
經雲遍身青色放火光焰。
以右手執劍。
左手把索。
左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