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熾盛光法下。
一道場莊嚴。
蠟燭供棚。
佛前之外。
以今一腳立便宜所居。
蠟燭供至供養時。
移居佛前。
南圓私記以此棚立護摩壇前。
可否在人意欤。
軌雲。
恐王者生疑。
權于紙上書一切諸天名字。
怗于諸尊之下。
令彼斷疑而生正信。
若能梵書其名最為上妙。
若不識梵字者。
随方文字題之亦通(雲雲)。
謂别紙書諸尊名字。
敷曼荼羅下帖着。
又蠟燭數都盧七十六杯。
但近來人人。
七星山王行疫加供。
爾者八十五杯也(雲雲)。
又蠟燭·供币并銀錢·護摩布施。
天壇時。
取集于壇場外。
燒之(雲雲)。
但初夜時畢燒之。
有何事哉(雲雲)。
私雲。
軌雲。
幢幡花蓋嚴敷置此輪壇。
以此壇場莊嚴。
理在不言。
況于文炳然哉。
加之此法者。
山門之秘鍵國家之珍重也。
嚴麗極美儀則可竭忠。
天蓋一張(寸法可依大壇廣其色白色)雜彩幡(可懸道場八方)。
又軌雲。
須常誦熾盛光佛頂陀羅尼晝夜不間。
其所燒香當用沉水·白檀白膠·薰陸·白茅和之不絕(雲雲)。
私雲。
助修結番于道場不斷可念滿咒遍。
又儲大火舍可燒不斷香也。
軌雲。
如其事逼不及作壇。
但于幽靜深房清淨或伽藍之處。
取淨床敷安輪壇。
北面懸熾盛光佛頂輪王像。
或對一忿怒王尊像亦得(雲雲)。
師傳雲。
修此時不懸彼曼荼羅。
或懸一忿怒尊修之。
謂不動尊也。
若餘忿怒尊也。
若本尊佛頂一像等也。
以曼荼羅不可露顯也(雲雲)。
裡書雲。
敷曼荼羅如軌所說。
具以可全圖繪之也。
唯是為國王修之時如此。
若為梨庶修之者唯畫八葉尊。
諸餘天等準點位敷之。
又設覆敷曼荼羅之上。
每修時去之。
每修時覆之。
是恐塵穢憚露顯之故也(是師傳也)。
私雲。
軌圖曼荼羅文說九執等十二宮二十八宿了雲。
惟為國王除災即全畫天身。
自餘凡庶已下除災不應畫天身。
但置位書梵字天名。
點星形即得(雲雲)。
又雲。
嚴飾一淨房。
深密之處建曼荼羅。
勿使多人知見。
若多人知見。
即求願難得災禍不除。
若國王息災者。
應嚴飾一深殿建曼荼羅。
依教如法護淨嚴飾如經所說。
勿使女人黃門奴婢下劣人見。
觸穢道場(雲雲)。
所謂及諸畜生皆是不吉祥之類器。
若豬狗貓鼠盡勿令見清淨道場。
師傳雲。
祭文寶号七十天名各一通書之。
置左脅機之上(雲雲)。
有圖說道場莊嚴蠟燭供三十六壞。
已上裡書。
一淨衣。
軌雲。
持法人身着純白衣服(雲雲)。
一日數。
軌雲。
少則三日三夜。
多或七日七夜。
或二七日夜。
乃至感應得吉祥警誡此為最勝(雲雲)。
一遍數。
軌雲。
計千計萬。
乃至落叉或三落叉億數。
以得願滿為限。
亦不定數為期(雲雲)。
一護摩。
軌雲。
至心持念兼作護摩(雲雲)。
又雲。
道場滿日依真言教法。
以蘇蜜酪乳木護摩(雲雲)。
上文雲。
從傳教大阿阇梨親受真言印契并護摩法(雲雲)。
熾盛光要法雲。
或被羅睺掩蔽日月薄蝕。
或彗見。
或旱澇則當于道場中。
隐密處身着皂衣。
面南座。
以燒屍灰。
畫三角壇。
于壇中畫彼羅睺星彗星等形。
旱澇時畫龍形。
于彼心上書彼人名。
于中夜乃午時燒安悉香。
念誦于真言句中加彼名。
以石榴枝鞭。
彼形誦真言二十一遍。
每一遍一鞭。
其災即除。
若五星淩逼強盛令攘亦作此法(雲雲)。
又雲。
若火星欲入南鬥。
應于一忿怒尊像下點南鬥形形及點火星于鬥中。
畫彼設都噜形。
并書名于心上。
即結印安印于忿怒尊像身上誦真言七遍。
于娑嚩诃句上加彼設都噜名。
忿怒厲聲誦真言。
所有災禍移而不順王者身上(雲雲)。
甘露佛頂經雲。
我今更說木印法。
于壇木上刻一八輻金剛輪。
于輪臍中書勃噜吽(三合)字輪四面放光火焰印。
背上刻八葉蓮花。
花上置月天變形(阿阇梨言伏兔是也)。
作此印已誦婀婀(急呼)。
一字心真言。
作二十一遍。
于清淨處以光明砂麝香塗之。
以印〃心額喉頂兩肩上臍下兩膝上。
誦一字真言。
婀字心一印一誦如是萬遍。
即得神通(雲雲)。
私雲是成就壇之儀式欤。
一持誦者用心。
軌雲。
受學之僧須得身心戒品清淨。
四重十重不應缺犯。
若有缺犯不應為他作是念誦。
返招殃咎亦不效驗。
持法之人常須清淨(雲雲)。
私雲。
於戲末世愚凡誰可修此法哉。
又雲。
正念誦時深發慈心。
常以佛眼瞻視此輪上諸天形像。
下心祈禱焚香發願求乞恩福。
不應作降伏忿怒之心。
便乖聖意必不相應。
此等皆是大福德天仙行菩薩道。
以誓願力受比天身。
為饒益有情故令諸剛強衆生怖畏作善。
豈有将此凡夫下劣微分芥福垢穢之身。
而欲折伏造化天仙。
無有是處。
審可思慮而乃行之敬而畏之。
深起慈心愍念一切有情極厄難諸衆生等。
願令解脫一心持誦熾盛光佛頂真言。
唯功多為上(雲雲)。
一曼荼羅。
軌雲。
應當灑掃一淨房室。
以白色牛承取未至地瞿摩夷。
用白檀香水和吉祥香遍塗其地。
又以香水數數散灑屋及四壁。
便極清
一道場莊嚴。
蠟燭供棚。
佛前之外。
以今一腳立便宜所居。
蠟燭供至供養時。
移居佛前。
南圓私記以此棚立護摩壇前。
可否在人意欤。
軌雲。
恐王者生疑。
權于紙上書一切諸天名字。
怗于諸尊之下。
令彼斷疑而生正信。
若能梵書其名最為上妙。
若不識梵字者。
随方文字題之亦通(雲雲)。
謂别紙書諸尊名字。
敷曼荼羅下帖着。
又蠟燭數都盧七十六杯。
但近來人人。
七星山王行疫加供。
爾者八十五杯也(雲雲)。
又蠟燭·供币并銀錢·護摩布施。
天壇時。
取集于壇場外。
燒之(雲雲)。
但初夜時畢燒之。
有何事哉(雲雲)。
私雲。
軌雲。
幢幡花蓋嚴敷置此輪壇。
以此壇場莊嚴。
理在不言。
況于文炳然哉。
加之此法者。
山門之秘鍵國家之珍重也。
嚴麗極美儀則可竭忠。
天蓋一張(寸法可依大壇廣其色白色)雜彩幡(可懸道場八方)。
又軌雲。
須常誦熾盛光佛頂陀羅尼晝夜不間。
其所燒香當用沉水·白檀白膠·薰陸·白茅和之不絕(雲雲)。
私雲。
助修結番于道場不斷可念滿咒遍。
又儲大火舍可燒不斷香也。
軌雲。
如其事逼不及作壇。
但于幽靜深房清淨或伽藍之處。
取淨床敷安輪壇。
北面懸熾盛光佛頂輪王像。
或對一忿怒王尊像亦得(雲雲)。
師傳雲。
修此時不懸彼曼荼羅。
或懸一忿怒尊修之。
謂不動尊也。
若餘忿怒尊也。
若本尊佛頂一像等也。
以曼荼羅不可露顯也(雲雲)。
裡書雲。
敷曼荼羅如軌所說。
具以可全圖繪之也。
唯是為國王修之時如此。
若為梨庶修之者唯畫八葉尊。
諸餘天等準點位敷之。
又設覆敷曼荼羅之上。
每修時去之。
每修時覆之。
是恐塵穢憚露顯之故也(是師傳也)。
私雲。
軌圖曼荼羅文說九執等十二宮二十八宿了雲。
惟為國王除災即全畫天身。
自餘凡庶已下除災不應畫天身。
但置位書梵字天名。
點星形即得(雲雲)。
又雲。
嚴飾一淨房。
深密之處建曼荼羅。
勿使多人知見。
若多人知見。
即求願難得災禍不除。
若國王息災者。
應嚴飾一深殿建曼荼羅。
依教如法護淨嚴飾如經所說。
勿使女人黃門奴婢下劣人見。
觸穢道場(雲雲)。
所謂及諸畜生皆是不吉祥之類器。
若豬狗貓鼠盡勿令見清淨道場。
師傳雲。
祭文寶号七十天名各一通書之。
置左脅機之上(雲雲)。
有圖說道場莊嚴蠟燭供三十六壞。
已上裡書。
一淨衣。
軌雲。
持法人身着純白衣服(雲雲)。
一日數。
軌雲。
少則三日三夜。
多或七日七夜。
或二七日夜。
乃至感應得吉祥警誡此為最勝(雲雲)。
一遍數。
軌雲。
計千計萬。
乃至落叉或三落叉億數。
以得願滿為限。
亦不定數為期(雲雲)。
一護摩。
軌雲。
至心持念兼作護摩(雲雲)。
又雲。
道場滿日依真言教法。
以蘇蜜酪乳木護摩(雲雲)。
上文雲。
從傳教大阿阇梨親受真言印契并護摩法(雲雲)。
熾盛光要法雲。
或被羅睺掩蔽日月薄蝕。
或彗見。
或旱澇則當于道場中。
隐密處身着皂衣。
面南座。
以燒屍灰。
畫三角壇。
于壇中畫彼羅睺星彗星等形。
旱澇時畫龍形。
于彼心上書彼人名。
于中夜乃午時燒安悉香。
念誦于真言句中加彼名。
以石榴枝鞭。
彼形誦真言二十一遍。
每一遍一鞭。
其災即除。
若五星淩逼強盛令攘亦作此法(雲雲)。
又雲。
若火星欲入南鬥。
應于一忿怒尊像下點南鬥形形及點火星于鬥中。
畫彼設都噜形。
并書名于心上。
即結印安印于忿怒尊像身上誦真言七遍。
于娑嚩诃句上加彼設都噜名。
忿怒厲聲誦真言。
所有災禍移而不順王者身上(雲雲)。
甘露佛頂經雲。
我今更說木印法。
于壇木上刻一八輻金剛輪。
于輪臍中書勃噜吽(三合)字輪四面放光火焰印。
背上刻八葉蓮花。
花上置月天變形(阿阇梨言伏兔是也)。
作此印已誦婀婀(急呼)。
一字心真言。
作二十一遍。
于清淨處以光明砂麝香塗之。
以印〃心額喉頂兩肩上臍下兩膝上。
誦一字真言。
婀字心一印一誦如是萬遍。
即得神通(雲雲)。
私雲是成就壇之儀式欤。
一持誦者用心。
軌雲。
受學之僧須得身心戒品清淨。
四重十重不應缺犯。
若有缺犯不應為他作是念誦。
返招殃咎亦不效驗。
持法之人常須清淨(雲雲)。
私雲。
於戲末世愚凡誰可修此法哉。
又雲。
正念誦時深發慈心。
常以佛眼瞻視此輪上諸天形像。
下心祈禱焚香發願求乞恩福。
不應作降伏忿怒之心。
便乖聖意必不相應。
此等皆是大福德天仙行菩薩道。
以誓願力受比天身。
為饒益有情故令諸剛強衆生怖畏作善。
豈有将此凡夫下劣微分芥福垢穢之身。
而欲折伏造化天仙。
無有是處。
審可思慮而乃行之敬而畏之。
深起慈心愍念一切有情極厄難諸衆生等。
願令解脫一心持誦熾盛光佛頂真言。
唯功多為上(雲雲)。
一曼荼羅。
軌雲。
應當灑掃一淨房室。
以白色牛承取未至地瞿摩夷。
用白檀香水和吉祥香遍塗其地。
又以香水數數散灑屋及四壁。
便極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