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明)。
軌文可見。
今書金界中印明。
印如降三世。
鈎屈進度招。
索進力如環(紀雲二頭指相鈎也)。
鎖開腕。
相鈎。
鈴合腕以振。
各誦本真言。
嚩日?矩舍弱(鈎召義)嚩日羅播舍吽(索入義)嚩日羅薩普吒鑁(鎖住義)嚩日羅吠舍惡(鈴喜義)。
次阏伽(五)(如軌榛器先祈願)。
軌雲。
以其智手水輪與空輪相撚。
餘輪直豎按水器上。
想沐浴本尊。
灑印己身及頂上。
奉獻阏伽。
想灌尊頂。
唵嚩日羅(二合)牟(或雲諾)迦咤。
次花座(六)(如十八道私加之)。
次奉獻香花品第四(此有五)。
先内四供養(一)如金剛界私加之)。
嬉菩薩。
金縛。
禅智并豎。
指面仰。
摩诃啰底(丁以反)。
鬘菩薩。
以前嬉印。
舉上當額散之。
路波。
戌陛。
歌菩薩。
如前印契。
指末向垂下。
以印從臍至口開散之。
戍路(二合)怛羅(二合)燥(引)契(企耶反)。
舞菩薩。
大指水指相撚(師說以母指押水指中)。
左右手如是。
即于前一匝旋舞。
次左邊次右邊。
各一匝旋舞。
即金合頂上散之。
薩縛布而(而移反)。
次外四供養(二)(如軌)(但用金剛界中)。
軌文可見。
今書金界中印明。
燒香菩薩。
金縛向下散之一度。
缽羅(二合)诃邏你儜。
花菩薩。
以前印向上散之。
破邏(引)誐弭。
燈菩薩。
金縛。
禅智直豎。
舉三度。
右回轉。
素帝惹乞哩(二合)。
塗香菩薩。
金縛。
開掌橫向身置乳上。
随誦真言。
掣開縛。
如塗香身三度素獻蕩拟(魚枳反)。
次事供養(三)(私加之)。
次普供養(四)(私加之)。
次贊(五)(私加之。
軌文供養之後。
有歸依等七事。
暫止之九方便等中有之故也。
若用者别出作法)。
次五智品第五(此有五)。
先徹心明(一)(如軌)(以普印印五處)。
軌雲。
普通印加持五支。
唵質多缽啰(二合)底吠能迦路弭。
次五種明(二)(以外縛五?印當心誦親菩提心等五種真言)。
軌雲。
複次修瑜祇者自住妙菩提心。
故速入觀菩提心智。
菩提心智真言曰。
唵菩地質多牟怛簸娜夜弭。
此名發菩提心真言。
亦名成所作智。
速令發菩提心。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之義。
是大圓鏡智義也。
次說平等性智。
真言曰。
唵底(丁以反)瑟吒嚩折羅(二合)。
誦此真言速令心住勿令散亂。
即是應身。
次說妙觀察智。
真言曰。
唵拽他薩嚩(二合)怛他蘖多娑多(二合)他(去)痕。
此是化身之義。
加持身業。
即名為妙觀察智。
即是應身。
亦是後得智法身之義也。
次誦大圓鏡智真言。
唵娑嚩(二合)婆嚩戍度痕。
此名大圓鏡智。
是應身之義。
亦是後得智法身之義也。
加持口業。
即成應身之體。
次誦方便究竟智真言曰。
唵薩羅嚩(二合)三谟痕。
此名方便為究竟智。
法身之義。
加持意業。
故曰法身。
或進修門中以方便為究竟。
即是後得智法身之義。
裡書雲。
菩提心義雲。
若尊勝大瑜伽五智品中亦以五指為五智。
真言如雲。
一切如來具足三昧耶真言(通達心真言)。
觀菩提心真言亦名大圓鏡智。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即法身義。
次平等性智真言(金剛心真言)。
是應身義。
次成所作智真言(佛身圓滿真言。
真實經名法身真言)。
次妙觀察智真言(淨三業。
真實經名報身真言)。
是應身義亦是後得智法身義也。
次方便究竟智真言(真實經名化身真言)。
此名方便究竟智義。
或進修門中以方便為究竟即後得智法身義。
此五智後乃用大日法界印。
己身為毗盧遮那如來之身頭上五智寶冠(雲雲。
已上)。
次大日法界印(三)。
軌雲。
用大日法界印加持五處。
即成具五分法身。
具萬德之身。
其法界印相者以權智。
各作金剛拳。
以智手執權風幢。
加持五處。
便住當心上。
己身想為毗盧遮那如來之身。
頭上五智佛寶冠。
即是五頂輪王。
具五智義(雲雲)。
次一切佛頂輪王心印真言(四如軌)。
軌雲。
以一切佛頂輪王心印真言加持五處。
其手印相者以智定二手内相叉為拳。
直豎二火輪。
即是。
此印真言通一切用辨事召請發遣結界護身。
真言。
唵度噜?(二合)泮吒?泮吒。
次根本印真言(五)(如軌)(私謂已上成身也。
有口決)。
軌雲。
次說本尊真言印。
其手印相者以二羽向外相叉合掌為拳以右風幢曲鈎形。
即加持五處。
增益時用。
或一手作攝召時用。
又經中所說以二羽合掌。
以右手大指押左手大指甲上。
除災時用。
若降伏念誦時以左押右即是(雲雲)。
下文雲。
此陀羅尼本弟子僧喜無畏于中天竺國三藏善無畏邊口授得。
佛陀波利本諸本并阙少不足。
故具本譯出流行。
其真言印相者以左右二手無名指及二小指相叉入掌中右押左。
次二中指直豎頭相着。
其二大指并屈押二無名指中節側文。
又以二頭指當中指側中節。
文上屈相拄即成真言曰。
娜麼三漫多勃馱南唵入嚩啰入嚩羅指(下是翻音注上字甯汁反)珥(并也反)指妙(彌□反)誐(二合)妒塢瑟膩沙度〃底〃娜〃?。
先結此印誦此真言七遍。
然後誦尊勝根本真言。
此印名根本印。
師傳雲。
問。
尊勝軌上卷根本大咒後有印明是何乎。
答。
此又根本印明也。
如文(雲雲)。
其印從觀教僧都禦弟子利慶君受之。
其印似佛頂印耳。
謂二地二水叉内二中指直豎合二風押二中背初節文(文雲側)。
二大押二中之中節文(雲雲)。
次加持珠。
次正念誦。
軌雲。
觀本尊心上圓明中。
或觀己身為本尊。
于心上圓明中旋轉安布尊勝真言如字輪形。
一一字随本法臨時本色相應。
故皆變成為漫荼羅聖衆。
即是己身為尊勝佛頂法界曼荼羅體。
又雲。
以心置心輪上布真言旋布輪上。
先從心中阿字及八頂輪王種子起。
即從東北角。
外起首逐日轉。
一一字皆放火光。
皆從自心輪出入毗盧遮那如來心上。
複從毗盧遮那心出入真言行者心上。
如是漸漸澄慮即同一心。
一一字皆成諸尊本體。
從毗盧遮那如來心輪上。
觀阿字成大日如來。
觀真言行者心輪上阿字複變成大日尊。
觀大日如來頂上如是訖。
展轉周遍法界成無盡普現色身(雲雲)。
次置珠本處。
次入三摩地(用定印)(或五字或種子觀之)。
軌雲。
念誦疲乏随意而或觀己身心圓明中安本尊坐。
即以己身坐于大圓明中。
遍法界為一身。
次根本印真言(有口決)。
次八供養。
次事供養。
次普供養。
次贊。
次阏伽(先捧器祈願)。
次振鈴。
次回向真言(如軌普印)。
軌雲。
次即誦普通印真言。
發勝願回真言曰。
唵薩啰嚩(二合)俱舍邏慕怛攞(二)缽哩儜度弭(三)薩啰嚩(二合)俱舍啰慕怛啰(四)三摩多(引)缽啰(二合)半遮達慕(二合)(五)多娑嚩(二合)婆嚩(六)悉地夜(二合)啰誐(上)曩(去)多(去)曳(七)。
次解界(如軌)(或用無堪忍)。
軌雲。
以智定二手相叉。
作金剛拳。
向頂上解。
即是。
此印能解所結之界。
亦能成就發遣本尊等事。
解界真言。
唵嚩折羅(二合)谟乞灑(二合)謀。
次禮佛。
次奉送。
次入佛三昧耶。
次法界生。
次轉法輪。
次被甲。
次九方便。
次随方回向。
次下座禮佛。
次出堂。
右依丹州池上記抄。
入軌文等。
人不可用矣。
或依池上金界秘記可行此尊法。
其儀則如一字法。
結本尊印(或不空軌印。
或無畏軌印随所樂用之)。
可想大日成本尊入除障三摩地說尊勝陀羅尼。
威驗無極。
南贍部州有衆生類盡命之後。
受畜生身。
堕諸地獄。
希得人身生貧賤家。
而無兩目。
生〃劫〃惡業所為。
若有修此法。
能淨一切惡道。
能淨一切生死苦惱。
又生一切善道。
增長壽命。
起教菩薩善住天子也(雲雲)。
記雲。
大日法界印(雲雲)。
可用真言耶。
師傳用呆口唵。
中心尊即一字佛頂也(雲雲)(私雲。
更可思之)。
記雲。
已上成身也。
有口決(雲雲)。
其口決如何。
又雲。
根本印真言有口決(雲雲)。
如何。
師傳雲。
一鈎印小咒(台藏有之)。
二無所不至印。
大陀羅尼(不空軌)。
其文雲○二頭指甲相背○(雲雲)。
如文者甲可相合欤。
但口傳雲。
是文秘也。
二頭指甲端指合也即無所不至印也(雲雲)。
三三身印(密印也)。
是有三樣。
一手重結之。
二胸當向外結之。
三當脅下結之。
印相頭中水次第撚大指也。
用三身明(雲雲)。
私雲。
大日經密印品雲。
如前鈎印。
慧手為拳。
舉其風輪而少屈之。
是除業佛頂印。
義釋雲。
次除業佛頂印。
如前鈎印。
二手作者即是也。
謂作向内相叉。
合掌。
而屈右手風指令如鈎形。
二空亦右絞壓左(今單手即右手為拳豎風指屈上節是也)。
如前文殊會請召印是也(雲雲)(私雲。
如前請召印者右手作拳而屈風指令圓屈如鈎與空指以少許相到即是也)。
胎軌雲。
舍除智成拳(内縛)。
風輪屈如鈎(雲雲)(青龍兜率雲。
儀軌注同之内縛文頗異說欤)。
對受記雲。
海說文雲。
舍除智成拳(内縛)。
風輪屈如鈎者。
有二
軌文可見。
今書金界中印明。
印如降三世。
鈎屈進度招。
索進力如環(紀雲二頭指相鈎也)。
鎖開腕。
相鈎。
鈴合腕以振。
各誦本真言。
嚩日?矩舍弱(鈎召義)嚩日羅播舍吽(索入義)嚩日羅薩普吒鑁(鎖住義)嚩日羅吠舍惡(鈴喜義)。
次阏伽(五)(如軌榛器先祈願)。
軌雲。
以其智手水輪與空輪相撚。
餘輪直豎按水器上。
想沐浴本尊。
灑印己身及頂上。
奉獻阏伽。
想灌尊頂。
唵嚩日羅(二合)牟(或雲諾)迦咤。
次花座(六)(如十八道私加之)。
次奉獻香花品第四(此有五)。
先内四供養(一)如金剛界私加之)。
嬉菩薩。
金縛。
禅智并豎。
指面仰。
摩诃啰底(丁以反)。
鬘菩薩。
以前嬉印。
舉上當額散之。
路波。
戌陛。
歌菩薩。
如前印契。
指末向垂下。
以印從臍至口開散之。
戍路(二合)怛羅(二合)燥(引)契(企耶反)。
舞菩薩。
大指水指相撚(師說以母指押水指中)。
左右手如是。
即于前一匝旋舞。
次左邊次右邊。
各一匝旋舞。
即金合頂上散之。
薩縛布而(而移反)。
次外四供養(二)(如軌)(但用金剛界中)。
軌文可見。
今書金界中印明。
燒香菩薩。
金縛向下散之一度。
缽羅(二合)诃邏你儜。
花菩薩。
以前印向上散之。
破邏(引)誐弭。
燈菩薩。
金縛。
禅智直豎。
舉三度。
右回轉。
素帝惹乞哩(二合)。
塗香菩薩。
金縛。
開掌橫向身置乳上。
随誦真言。
掣開縛。
如塗香身三度素獻蕩拟(魚枳反)。
次事供養(三)(私加之)。
次普供養(四)(私加之)。
次贊(五)(私加之。
軌文供養之後。
有歸依等七事。
暫止之九方便等中有之故也。
若用者别出作法)。
次五智品第五(此有五)。
先徹心明(一)(如軌)(以普印印五處)。
軌雲。
普通印加持五支。
唵質多缽啰(二合)底吠能迦路弭。
次五種明(二)(以外縛五?印當心誦親菩提心等五種真言)。
軌雲。
複次修瑜祇者自住妙菩提心。
故速入觀菩提心智。
菩提心智真言曰。
唵菩地質多牟怛簸娜夜弭。
此名發菩提心真言。
亦名成所作智。
速令發菩提心。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之義。
是大圓鏡智義也。
次說平等性智。
真言曰。
唵底(丁以反)瑟吒嚩折羅(二合)。
誦此真言速令心住勿令散亂。
即是應身。
次說妙觀察智。
真言曰。
唵拽他薩嚩(二合)怛他蘖多娑多(二合)他(去)痕。
此是化身之義。
加持身業。
即名為妙觀察智。
即是應身。
亦是後得智法身之義也。
次誦大圓鏡智真言。
唵娑嚩(二合)婆嚩戍度痕。
此名大圓鏡智。
是應身之義。
亦是後得智法身之義也。
加持口業。
即成應身之體。
次誦方便究竟智真言曰。
唵薩羅嚩(二合)三谟痕。
此名方便為究竟智。
法身之義。
加持意業。
故曰法身。
或進修門中以方便為究竟。
即是後得智法身之義。
裡書雲。
菩提心義雲。
若尊勝大瑜伽五智品中亦以五指為五智。
真言如雲。
一切如來具足三昧耶真言(通達心真言)。
觀菩提心真言亦名大圓鏡智。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即法身義。
次平等性智真言(金剛心真言)。
是應身義。
次成所作智真言(佛身圓滿真言。
真實經名法身真言)。
次妙觀察智真言(淨三業。
真實經名報身真言)。
是應身義亦是後得智法身義也。
次方便究竟智真言(真實經名化身真言)。
此名方便究竟智義。
或進修門中以方便為究竟即後得智法身義。
此五智後乃用大日法界印。
己身為毗盧遮那如來之身頭上五智寶冠(雲雲。
已上)。
次大日法界印(三)。
軌雲。
用大日法界印加持五處。
即成具五分法身。
具萬德之身。
其法界印相者以權智。
各作金剛拳。
以智手執權風幢。
加持五處。
便住當心上。
己身想為毗盧遮那如來之身。
頭上五智佛寶冠。
即是五頂輪王。
具五智義(雲雲)。
次一切佛頂輪王心印真言(四如軌)。
軌雲。
以一切佛頂輪王心印真言加持五處。
其手印相者以智定二手内相叉為拳。
直豎二火輪。
即是。
此印真言通一切用辨事召請發遣結界護身。
真言。
唵度噜?(二合)泮吒?泮吒。
次根本印真言(五)(如軌)(私謂已上成身也。
有口決)。
軌雲。
次說本尊真言印。
其手印相者以二羽向外相叉合掌為拳以右風幢曲鈎形。
即加持五處。
增益時用。
或一手作攝召時用。
又經中所說以二羽合掌。
以右手大指押左手大指甲上。
除災時用。
若降伏念誦時以左押右即是(雲雲)。
下文雲。
此陀羅尼本弟子僧喜無畏于中天竺國三藏善無畏邊口授得。
佛陀波利本諸本并阙少不足。
故具本譯出流行。
其真言印相者以左右二手無名指及二小指相叉入掌中右押左。
次二中指直豎頭相着。
其二大指并屈押二無名指中節側文。
又以二頭指當中指側中節。
文上屈相拄即成真言曰。
娜麼三漫多勃馱南唵入嚩啰入嚩羅指(下是翻音注上字甯汁反)珥(并也反)指妙(彌□反)誐(二合)妒塢瑟膩沙度〃底〃娜〃?。
先結此印誦此真言七遍。
然後誦尊勝根本真言。
此印名根本印。
師傳雲。
問。
尊勝軌上卷根本大咒後有印明是何乎。
答。
此又根本印明也。
如文(雲雲)。
其印從觀教僧都禦弟子利慶君受之。
其印似佛頂印耳。
謂二地二水叉内二中指直豎合二風押二中背初節文(文雲側)。
二大押二中之中節文(雲雲)。
次加持珠。
次正念誦。
軌雲。
觀本尊心上圓明中。
或觀己身為本尊。
于心上圓明中旋轉安布尊勝真言如字輪形。
一一字随本法臨時本色相應。
故皆變成為漫荼羅聖衆。
即是己身為尊勝佛頂法界曼荼羅體。
又雲。
以心置心輪上布真言旋布輪上。
先從心中阿字及八頂輪王種子起。
即從東北角。
外起首逐日轉。
一一字皆放火光。
皆從自心輪出入毗盧遮那如來心上。
複從毗盧遮那心出入真言行者心上。
如是漸漸澄慮即同一心。
一一字皆成諸尊本體。
從毗盧遮那如來心輪上。
觀阿字成大日如來。
觀真言行者心輪上阿字複變成大日尊。
觀大日如來頂上如是訖。
展轉周遍法界成無盡普現色身(雲雲)。
次置珠本處。
次入三摩地(用定印)(或五字或種子觀之)。
軌雲。
念誦疲乏随意而或觀己身心圓明中安本尊坐。
即以己身坐于大圓明中。
遍法界為一身。
次根本印真言(有口決)。
次八供養。
次事供養。
次普供養。
次贊。
次阏伽(先捧器祈願)。
次振鈴。
次回向真言(如軌普印)。
軌雲。
次即誦普通印真言。
發勝願回真言曰。
唵薩啰嚩(二合)俱舍邏慕怛攞(二)缽哩儜度弭(三)薩啰嚩(二合)俱舍啰慕怛啰(四)三摩多(引)缽啰(二合)半遮達慕(二合)(五)多娑嚩(二合)婆嚩(六)悉地夜(二合)啰誐(上)曩(去)多(去)曳(七)。
次解界(如軌)(或用無堪忍)。
軌雲。
以智定二手相叉。
作金剛拳。
向頂上解。
即是。
此印能解所結之界。
亦能成就發遣本尊等事。
解界真言。
唵嚩折羅(二合)谟乞灑(二合)謀。
次禮佛。
次奉送。
次入佛三昧耶。
次法界生。
次轉法輪。
次被甲。
次九方便。
次随方回向。
次下座禮佛。
次出堂。
右依丹州池上記抄。
入軌文等。
人不可用矣。
或依池上金界秘記可行此尊法。
其儀則如一字法。
結本尊印(或不空軌印。
或無畏軌印随所樂用之)。
可想大日成本尊入除障三摩地說尊勝陀羅尼。
威驗無極。
南贍部州有衆生類盡命之後。
受畜生身。
堕諸地獄。
希得人身生貧賤家。
而無兩目。
生〃劫〃惡業所為。
若有修此法。
能淨一切惡道。
能淨一切生死苦惱。
又生一切善道。
增長壽命。
起教菩薩善住天子也(雲雲)。
記雲。
大日法界印(雲雲)。
可用真言耶。
師傳用呆口唵。
中心尊即一字佛頂也(雲雲)(私雲。
更可思之)。
記雲。
已上成身也。
有口決(雲雲)。
其口決如何。
又雲。
根本印真言有口決(雲雲)。
如何。
師傳雲。
一鈎印小咒(台藏有之)。
二無所不至印。
大陀羅尼(不空軌)。
其文雲○二頭指甲相背○(雲雲)。
如文者甲可相合欤。
但口傳雲。
是文秘也。
二頭指甲端指合也即無所不至印也(雲雲)。
三三身印(密印也)。
是有三樣。
一手重結之。
二胸當向外結之。
三當脅下結之。
印相頭中水次第撚大指也。
用三身明(雲雲)。
私雲。
大日經密印品雲。
如前鈎印。
慧手為拳。
舉其風輪而少屈之。
是除業佛頂印。
義釋雲。
次除業佛頂印。
如前鈎印。
二手作者即是也。
謂作向内相叉。
合掌。
而屈右手風指令如鈎形。
二空亦右絞壓左(今單手即右手為拳豎風指屈上節是也)。
如前文殊會請召印是也(雲雲)(私雲。
如前請召印者右手作拳而屈風指令圓屈如鈎與空指以少許相到即是也)。
胎軌雲。
舍除智成拳(内縛)。
風輪屈如鈎(雲雲)(青龍兜率雲。
儀軌注同之内縛文頗異說欤)。
對受記雲。
海說文雲。
舍除智成拳(内縛)。
風輪屈如鈎者。
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