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七

關燈
尊勝法。

     一支度。

     注進。

     尊勝禦修法一七個日支度。

     壇一面(可有爐桶)。

    燈台四本。

    脅機二前。

    禮盤一面(可有半疊)。

    名香(沈。

    白檀。

    郁金。

    薰陸。

    龍腦)。

    酥。

    蜜。

    壇供(如常)。

    燈油(如常)。

    白布一端二丈(壇敷并佛供覆料)。

    芥子袋。

    大幕一帖。

    小桶三口(阏伽神供等料)。

    小杓三柄。

    折敷三枚。

    淨衣。

     阿阇梨。

    伴僧。

    承仕二人。

    驅使四人。

    見丁二人(已上人供如常)。

     僧房裝束供所雜具(如常)。

     右注進如件。

     年月日。

     一起首時分。

     經(波利本)雲。

    白月圓滿十五日(雲雲)。

     軌(不空)雲。

    每日入道場念誦。

    定其時限。

    或二時誦。

    早朝黃昏。

    或三時加午時。

    或四時依瑜伽加中夜。

    若于本教尊勝陀羅尼經每于白月十五日(雲雲)。

     一向方。

     軌(不空)雲。

    像安于東壁。

    持誦者以面對之(雲雲)。

     又雲。

    若作息災法。

    面向北坐○(增長降伏敬愛向方如常)。

     一行法。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杜行顗譯)。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一卷(日照譯。

    梵言地婆诃羅)。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佛陀波利。

    唐言覺護)。

     佛頂尊勝陀羅尼淨除業障經一卷(日照譯)。

     右經皆同本也。

    廣演陀羅尼功能說。

    若住天子七畜受生旨。

    但淨除業障經具說往昔因緣餘本不說之。

    此經等不明行法印契。

    唯說根本一印。

     佛頂尊勝念誦法一卷(内雲佛頂尊勝陀羅尼念誦儀軌不空譯)。

     此儀軌用胎藏三三昧耶并五供養明等。

    可謂胎藏之中尊勝佛頂持明行法。

    但師傳雲未詳(雲雲)(如下記)。

     尊勝佛頂真言修瑜伽一部二卷(無畏。

    或本雲。

    三藏善無畏譯。

    弟子喜無畏集)。

     此瑜伽明金界行法。

    但師傳雲兩界合說(雲雲)(如下記)。

     尊勝佛頂真言修瑜伽法一卷(善無畏)。

     此瑜伽與上二卷本之上卷同。

    但奧以加三十四功能為異。

    件功能唐院别卷有之。

     丹州池上私記兩三本。

    或依不空本。

    或就無畏本。

    其中依不空軌記如左書之。

     尊勝次第(依佛部。

    或金剛部可尋之)。

     擇地。

    塗壇。

    安置尊像。

    辨備供物。

    室内作法。

    入堂作法。

    禮佛着座(如例)。

    加持香水(用無能勝印明)。

    加持供物(用無能勝)。

    次彈指辟除。

    次拍掌辟除。

    次去垢。

    次清淨。

    次光澤。

    次啟白等。

    次供養文。

    唱禮。

    九方便。

    五大願。

    次入佛三昧耶。

    次法界生。

    次轉法輪。

    次金剛甲胄。

    次無堪忍。

    次覽字觀印明。

    次地輪。

    次水輪。

    次火輪。

    次風輪。

    次空輪。

    次滿足。

    次覽字。

    次空輪。

    次風輪。

    次火輪。

    次水輪。

    次地輪。

    次大海。

    次金剛手持花。

    次羯磨。

    次蓮花。

     次道場觀(用定印)。

    花藏上有大樓閣。

    樓閣内有大壇。

    〃上有輪壇。

    〃中有九位。

    九尊宛然坐。

    輪壇左有三角曼荼羅。

    中有不動尊。

    輪壇右有半月曼荼羅。

    中有降三世(各可觀種子三昧耶形。

    尊形有口傳)。

    輪壇左右虛空各有三個首陀會天。

    童子形也。

    半身踴出。

    各執香花寶鬘等。

    二明王中間瑜祇者坐。

    具如文。

     次三力偈。

    次普通供養。

    次輪壇印明。

    次治路。

    次振鈴。

    次不動印明。

    次鈎印。

    次索印。

    次鎖印。

    次鈴印。

    次辟除從魔。

    次示三昧耶。

    次阏伽。

    次花座。

    次善來偈。

    次除障加持。

    次成事業。

    次被甲。

    次大護。

    次阏伽。

    次塗香。

    次花鬘。

    次燒香。

    次飲食。

    次燈明。

    次普供養。

    次贊。

    次加持念珠。

    次金剛波羅蜜觀(如軌有三印明)。

    次根本印。

    次正念珠。

    次置珠本所。

    次入定三摩地念誦(在口傳)。

    次根本印。

    次部母印。

    次五供養。

    次普供養。

    次贊。

    次阏伽(祈願)。

    次振鈴。

    次加持句。

    次解界。

    次示三昧耶。

    次禮佛。

    次奉送。

    次入佛三摩耶。

    次法界。

    次法輪。

    次金剛甲。

    次九方便。

    次随方回向。

    次禮佛出堂。

     已上丹記依不空軌本是也。

    私勘彼軌雲。

    先三〃昧耶。

    次甲胄。

    不動(辟除結界)。

    道場觀。

    奉請大鈎召。

    奉座。

    阏伽。

    五供養。

    普供養。

    金剛波羅蜜觀。

    根本印(大陀羅尼)。

    加持珠念誦。

    次根本印。

    次金剛波羅蜜。

    次五供。

    次不動(解界)。

    阏伽。

    奉送。

    次略明息災等四法向方香等。

     丹州記依胎藏随行通法。

    而補其阏欤。

     加持香水等(用無能勝印明雲雲)。

     私雲。

    軌文隻出明無印。

    明曩○南(引一)唵戶魯戶魯○(雲雲)。

     唱禮。

     三身。

    佛眼。

     南無大曼荼羅主多禮噜迦烏瑟尼沙毗惹耶怛他蘖多耶(三反)。

     〃〃八大佛頂怛他〃〃〃〃(或略時不唱之)。

     〃〃阿利耶左羅那多菩地〃〃〃〃。

     〃〃四大明王〃〃〃〃。

     〃〃大小自在〃〃〃〃。

     〃〃三部海會一切佛菩薩等。

     又樣。

     三身(如常)。

     南無怛他蘖多尾訖羅拏邬瑟尼沙斫羯羅襪底(尊勝也)。

     〃〃怛〃〃〃悉怛多缽怛羅邬〃〃〃〃〃〃(白傘蓋)。

     〃〃怛〃〃〃帝儒羅陀邬〃〃〃〃〃〃〃〃(光聚)。

     〃〃怛〃〃〃尾惹野邬〃〃〃〃〃〃〃〃(最勝)。

     〃〃怛〃〃〃惹耶邬〃〃〃〃〃〃〃〃(勝佛頭)。

     〃〃怛〃〃〃阿毗庾唱誐都邬〃〃〃〃〃〃〃〃(極廣生)。

     〃〃怛〃〃〃阿難多娑縛羅俱灑邬〃〃〃〃〃〃〃〃(無邊害聲多)。

     〃〃怛〃〃〃摩诃邬〃〃〃〃〃〃〃〃(廣大發生大轉輪王)。

     〃〃佛眼部母〃〃〃〃〃。

     〃〃阿利耶阿薩羅拏馱〃〃〃〃〃。

     〃〃縛日羅蘇婆你〃〃〃〃。

     〃〃大小〃〃〃〃。

    〃〃三部〃〃〃〃。

     右康保元年大僧正于仁壽殿被修公家禦修法之時樣(雲雲)。

     裡書雲。

     三身。

    南無金剛波羅蜜菩薩摩诃薩。

     〃〃曼〃〃主始隸瑟吒毗惹耶沒馱烏瑟尼灑也(三反)。

     〃〃觀自在等八大菩薩摩〃〃。

     〃〃五大明王〃〃〃〃〃。

     〃〃馱羅提婆羅惹摩诃羅惹。

     〃〃大小〃〃〃〃。

    〃〃三部〃〃〃〃。

     保延七年六月二十三日被始東宮禦祈時法印上綱禦說如此。

    同七月十八日院禦祈時同被用之(已上)。

     私雲。

    尊勝梵号有多說(二樣如上)。

     诃林尾訖羅那怛他誐多烏瑟尼沙(谷說)。

     怛他誐多尾枳羅拏瑟尼沙(大原法橋)。

     始隸瑟吒(尊)毗惹耶(勝)沒馱(佛)烏瑟尼沙(頂私師說)。

     發願。

     至心發願唯願大日本尊界會。

     尊勝佛頂白傘最勝發生光聚。

     無邊音聲廣生勝等諸大佛頂。

     大聖不動降三世尊三部五部。

     諸尊聖衆外金剛部護法天等。

     盡窮法界一切三寶。

     道場觀。

     私雲。

    不動降三世首陀會天軌文不雲之曼荼羅如下圖之。

    記雲。

    九尊種子三昧耶形尊形有口傳雲可聞師說欤。

    見今軌曼荼羅大旨同于理趣經所說大曼荼羅。

    彼經雲中位毗盧遮那與八十俱胝菩薩俱(雲雲)。

    今軌雲。

    毗盧遮那佛與八十俱胝十地滿足菩薩(雲雲)。

    理趣經所說八菩薩與今軌八菩薩大略同之。

    又撿八大菩薩曼荼羅經其中八菩薩名全同。

    于此軌。

    然者相會被兩經意。

    而可察此軌旨趣欤。

    抑無畏軌列八佛頂。

    不空本置八菩薩八菩薩即八佛頂欤。

    更問之。

     今私依軌文并師說明道場觀。

     想道場中須彌山。

    于山頂上想七寶樓閣。

    于樓閣。

    中毗盧遮那佛與八十俱胝十地滿足菩薩摩诃薩以為眷屬而自圍繞。

    四門四隅各四菩薩及八供養以内外供養(雲雲)。

    大日變成釋迦牟尼如來。

    在室羅筏城住誓多林給孤獨園(私雲。

    可想此道場即彼誓多林會欤)。

    結跏趺坐作說法相座下左右帝釋并善住天子合掌恭敬。

    兩膝着地。

    瞻仰如來請問。

    世尊雲何除災雲何。

    延壽雲何。

    去七遍畜生之身。

    爾時世尊慈悲愍念便入除障三摩地。

    從頂上發生惹耶三摩地狀。

    若輪王之像。

    白色。

    頂戴五佛寶冠。

    手執金剛鈎。

    項背圓光通及遍身如車輪狀晖曜赤赫。

    便微笑。

    說佛頂尊勝陀羅尼。

    現此三摩地十方世界六種振動。

    十方世界一切地獄七趣衆生應堕惡道者皆悉滅除。

    一切惡業不複受生。

    便得生天。

    及以十方清淨國土。

    為此善住天子七遍惡道之身一時消滅。

    是故号為除障佛頂輪王(雲雲)。

     裡書雲。

     私師說雲。

    依台時。

    可有二意。

    一初門釋迦依帝釋請。

    入除障三摩地從頂生惹耶三摩地狀。

    說尊勝陀羅尼。

    除善住天子惡道報(私雲。

    未來世衆生亦然)。

    依此意以鈎印可為根本印也。

    一中台毗盧即釋迦又是尊勝佛頂也。

    依此意以波利經中印可為根本印也。

    是深行人所行也(雲雲。

    已上)。

     金剛波羅蜜觀(如軌有三印明雲雲)。

     軌雲。

    想自身于心中。

    有圓明月輪。

    了〃分明。

    于月輪上想缺字。

    白色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一切世界。

    思缺字實相義。

    所謂一切法等同虛空。

    離諸色相。

    離諸障礙。

    則于真實理中。

    觀自身作金剛波羅蜜佛母菩薩。

    左手持蓮華。

    其蓮華上有五股金剛杵。

    右手仰掌垂手為施願勢。

    具頭冠璎珞。

    面貌慈愍拔濟一切衆生勢。

    作是觀已。

    二手外相叉作拳。

    豎兩中指。

    以此金剛波羅蜜印。

    加持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