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ㄙ雲。
智拳羯磨印。
勝身三摩耶印也。
金界意諸尊皆有羯磨三摩耶兩部也。
羯磨者事業威儀義。
三摩耶者平等本誓等義也。
所謂如來現證此三昧時。
見一切衆生三業悉皆與如來等禅定智與實相身亦畢竟等。
故雲平等也。
即以平等見利益一切是本誓也。
又内證外用意也。
又見軌文說。
多略法等之中。
最略法思作智拳或結身勝亦得(文)。
故知。
又随一同之無妨欤。
或依金界。
池上秘記可行此尊。
彼記大旨此七尊想為大日一部加持灌頂系鬘百字。
隻用大日部五部秘師掌中依然今粗抄大略矣。
先淨地(乃至)。
勝悉地(已上第一行願分)。
次麼吒(乃至)。
成菩提(已上第二三昧耶分)。
次定印(名妙觀察智定)。
陳三昧耶(已上第三成身分)。
次大悔(乃至)。
金剛輪(已上第四曼荼羅分)。
次用鈴杵(乃至)。
羯磨會三昧耶會大供養會(乃至)。
四印會次奉供壇上供物等(乃至)。
贊(已上第五供養分)。
次百字明(私謂已上念誦作法也)。
次捧珠鬘。
次念誦(大日)。
次若為别尊念誦者。
結别尊印。
當心心月輪中。
觀其種子種子變成三昧耶形。
三昧耶形漸舒漸大。
變成尊形。
即想毗盧遮那成彼尊。
即誦真言然後念誦其尊真言。
此即師說也(或以定印作前觀想。
此名入本尊三摩地觀了用印真言)。
私雲。
先結智拳印當心。
想大日心中有●字(金色)。
變成大法輪金剛之所成輪網皆鋒銳。
其色如檀金。
遍流大威光。
過聚塵數日依住大日心。
其輪變成金剛王。
遍照如來妙色如金容。
備七珍圍繞。
即想毗盧遮那成彼尊本迹俱不可思議加持不二也。
我身中亦有心日輪真言大智金剛輪與彼等無異一理無二故。
我身即大日大日即本尊本尊即我身。
作此觀念誦一字密語。
從自成佛身遍體毛孔中等流出一切微塵數如來盡諸有情界機。
濟利安樂為轉正法輪。
現神通遊戲。
所謂作一切三乘與六道無量之形貌随機利衆生。
如是遍法界。
漸漸收斂。
已還來入自住三摩地念乃至疲極也(雲雲)。
師說雲。
大日即成本尊四波羅蜜外七寶佛眼周匝圍繞。
加時處文可觀置之(雲雲)。
次結勝身印誦三字密言三七随所宜(雲雲)。
次灌頂系鬘。
次拍掌。
次以佛眼印為衛護本尊及自身。
次執珠念誦(先佛眼次本尊次又佛眼次若七寶明各少少或金剛王梵天等真言可加誦之)。
次還珠。
次結定印入三摩地(一字義如上抄)。
次根本印(若依大日尊者結三昧耶印誦羯磨明雲雲今雲智拳勝身已上第六作業分)。
次八供養(乃至)。
五悔(已上。
第七三摩婆多分)。
次回向。
右秘記略抄畢。
唱禮(依金界時可用之。
或用略唱禮如下出之)。
南無常住三世淨妙法身毗盧遮那佛。
南無東方阿閦佛。
南無南方寶生佛。
南無西方無量壽佛。
南無北方不空成就佛。
南無曼荼羅生翳迦何乞沙羅烏瑟尼沙斫迦羅〃誐多他檗多耶(三反)。
南無四波羅蜜等菩薩摩诃薩。
南無十六大菩薩〃〃〃。
南無八供養〃〃〃〃。
南無四攝智〃〃〃〃〃。
南無阿波羅爾多等七寶眷屬。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金剛界一切佛菩薩等。
或依胎藏修此法者。
彼中可有都别行儀。
就都有二。
一一尊都會。
二諸尊都會。
就别亦二。
一三部随一。
二諸尊随一。
如此多種更可勘之。
今依随行示略作法。
先坊中作法上堂儀式(乃至)。
啟白神分(如常)。
唱禮(如下出之)。
次驚覺印明。
九方便發願(如常)。
次入佛三昧耶。
法界生。
轉法輪(乃至)。
念滿足(如常)。
次外五輪(如常)。
所觀地輪上滿八功德水(大海印真言)。
水中五峰杵(花台印真言)杵上大羯磨(大真言王印)。
其上蓮花王處于花藏界(八葉蓮花印)。
蓮上有彌盧七山八海繞(須彌王印香水海印)。
于彼妙高山敷置曼陀羅四方普周遍。
一門及通道金剛部遍嚴中羯磨金剛。
于上有八葉白色大蓮花妙色金剛莖。
開敷含果實其上複觀想大覺師子座。
寶玉以校飾在大宮殿中寶柱皆行列。
遍有諸憧蓋珠鬘等校結垂懸妙寶衣。
周匝香花雲普雨雜花等缤紛以嚴地。
諧韻有愛聲而奏諸音樂宮中想淨妙。
賢瓶與阏伽寶樹王阏敷照以摩尼燈。
内外八供養四門四攝智各以本羯磨。
随應而奉獻。
次三力偈次普通供養印次大輪壇印。
次衆色界道次外院界道次觀曼荼羅。
觀彼中胎内(諸尊種子分明安布先想同先)或威曜日輪。
以勃噜唵字安置于其中次轉其字門。
成佛事業輪其量同虛空遍諸有情界。
金剛之所成輪網皆鋒銳其色如檀金。
遍流大威光過聚塵數日依住白輪面。
金剛表極堅圓顯福智漏利為無戲論。
斷壞諸妄執光表一切智除破諸愚瞋。
量同虛空故虛空諸如來盡入于輪智。
即觀此智輪變成金輪王遍照如來身。
形服如素月以一切相好用莊嚴法身。
戴金剛寶冠輪鬘為首飾衆寶莊嚴具。
種種校飾身持智拳大印處于師子座。
日輪白蓮台于一一葉上右旋布七寶。
金輪象馬珠女兵及主藏當前第八葉。
想安佛眼尊十佛頂眷屬在前後圍繞。
次治路(乃至)。
贊(如常)。
次加持珠(如常)。
次入本尊三摩地(定印若結智拳印)。
根塵識諸法自性本皆空一切如虛空。
虛空亦無相諸法相應故舒遍于一切。
所睹彼彼境皆照空亦空由勝解空體。
自徹見本心皎潔如滿月離能取所取。
自性光明成菩提體堅固複從日輪内。
踴出大法輪其色如檀金遍流大威光。
依住月輪面量同虛空故虛空諸如來。
盡入于輪内即觀此智輪變成金剛王。
遍照如來身持智拳大印處于師子座。
日輪白蓮台。
次結智拳印誦一字真言(若先法印者觀想了後但誦真言)。
三密才相應自身同本尊能遍入佛智。
成佛猶不難獲智壽萬年得一切遍行。
現證大菩提故名覺勝印。
次結勝身印誦三字密言。
次灌頂。
次拍掌。
次以佛眼印為衛護本尊及自身。
次執珠念誦。
次還珠(乃至)。
解界奉送等(如常)。
右智拳印及身勝印。
必須受師莫獨作也。
努力努力。
觀曼荼羅·入三摩地·根本印明。
次依釋迦院用最勝佛頂。
今且付時處軌抄記之。
或大悲大壇。
安本位可修行之。
但師傳胎曼陀羅八大佛頂等之中無此尊。
若夫攝之最勝佛頂是金輪佛頂也(雲雲)。
最勝佛頂釋迦院。
右下勝佛頂。
右其尊位也。
私雲。
此中行法可依大軌次第。
但師說雲。
根本印明·大日·佛眼·釋迦·能寂·最勝佛頂(轉法輪印真言先誦本明次誦一字咒)。
次佛慈護部母可用虛空眼尊。
若别部者用遍知明(雲雲)。
或作别壇。
本尊在中。
以釋迦并佛頂等同院者。
為第二院。
世天為第三院。
或作别壇本尊在中以自眷屬為第二院。
世天為第三院。
此一尊持明者行法也。
或如廣攝不動引大日經供養法(雲雲)。
一切法不空自性本寂故想念此真言。
阿字置其中次當轉阿字成大日牟尼。
無盡刹塵衆普現圓光内千界為增數。
流出光(炎伯)輪遍至衆生界随性念開悟。
身語遍一切佛心亦複然閻浮淨金色。
為應世間故跏趺坐蓮上正受離諸毒。
身被消谷衣自然發髻冠瑜伽者觀察。
一身與二身乃至無盡身同入于本體。
流出亦如是于佛右蓮上當觀本所等。
左置執金剛勤勇諸眷屬前後花台中。
廣大菩提衆一生補處等饒益衆生者。
左邊花座下真言者所居若釋迦牟尼。
彼中想婆字複轉如是字而成能仁尊。
勤勇袈裟衣四八大人相字門轉成佛。
瑜伽者觀察(乃至)流出亦如是于彼右蓮花。
當觀本所尊餘皆如上說。
私雲。
供養法下文雲。
金輪馬頭随其所樂欲前法而轉(雲雲)。
故知一字金輪持明行法可依彼法。
但依時處儀軌意者。
阿字置中。
轉成大日。
大日右蓮當觀金輪。
若依一字頂輪王經。
婆字置中。
成能仁尊。
彼右蓮上。
觀于金輪。
以上胎藏行法大略如右。
能問明師用行之。
一字頂輪王念誦儀軌(不空)。
文雲。
我今依忉利天宮會釋迦牟尼如來所說無此力超勝世間出世間真言。
上上一切佛頂主宰一字頂輪王念誦儀則(雲雲)。
池上私記其有二本。
一本全依儀軌次第。
一本依常儀。
相違于儀軌今書戴其兩本。
私記各入本文。
先前方便(同與儀軌次第是也)。
次驚覺。
次五悔。
次發願。
次佛部心。
軌雲。
以二手内相叉。
雙并。
豎二大拇指。
即成。
是名一切如來心印真言唵迩那迩(入聲等)。
次蓮華部心。
軌雲。
準前佛部心印。
屈左大拇指。
入掌。
右大指準前直豎。
即成。
是名蓮華部心印真言曰。
唵阿盧力。
次金剛部心。
軌雲。
準前佛部心印。
屈右大指入掌直豎。
左拇指即成。
是名金剛部心印真言曰。
唵縛曰羅(二合)地力(二合)。
次甲胄。
軌雲。
以二手内相叉。
豎二中指各屈上節如釼形。
以二頭指各拄中指背。
以印加持額右肩左肩心喉五處一返。
真言曰。
唵斫羯羅(二合)靺?底(二合)缽羅(二合)賒弭多啰捺啰(二合)羅捺(二合)羅(二合引)婆(去)娑摩(二合)車盧瑟尼(二合)沙路乞灑(二合)?(引)吽發吒(申音)娑嚩(二合引)诃(引)。
次佛眼。
是護身也。
軌雲。
以二手合掌。
屈二頭指各拄中指背。
并屈二大拇指入掌。
以印真言加持五處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南唵噜〃薩普(二合)噜入嚩(二合)羅底瑟?(二合)悉馱盧者甯薩嚩喇他(二合)娑達尼曳娑嚩(二合)诃。
次大海。
軌雲。
以二手内相叉。
仰掌臂開二大指。
以印右旋三匝想成大海水真言曰。
唵微摩嚧娜地吽娑嚩(一合引)诃。
次須彌。
軌雲。
次于大海中想須彌盧山四寶所成。
以二手内相叉。
急握作舉。
合腕并豎。
即成真言。
唵阿者羅吽。
次樓閣。
智拳羯磨印。
勝身三摩耶印也。
金界意諸尊皆有羯磨三摩耶兩部也。
羯磨者事業威儀義。
三摩耶者平等本誓等義也。
所謂如來現證此三昧時。
見一切衆生三業悉皆與如來等禅定智與實相身亦畢竟等。
故雲平等也。
即以平等見利益一切是本誓也。
又内證外用意也。
又見軌文說。
多略法等之中。
最略法思作智拳或結身勝亦得(文)。
故知。
又随一同之無妨欤。
或依金界。
池上秘記可行此尊。
彼記大旨此七尊想為大日一部加持灌頂系鬘百字。
隻用大日部五部秘師掌中依然今粗抄大略矣。
先淨地(乃至)。
勝悉地(已上第一行願分)。
次麼吒(乃至)。
成菩提(已上第二三昧耶分)。
次定印(名妙觀察智定)。
陳三昧耶(已上第三成身分)。
次大悔(乃至)。
金剛輪(已上第四曼荼羅分)。
次用鈴杵(乃至)。
羯磨會三昧耶會大供養會(乃至)。
四印會次奉供壇上供物等(乃至)。
贊(已上第五供養分)。
次百字明(私謂已上念誦作法也)。
次捧珠鬘。
次念誦(大日)。
次若為别尊念誦者。
結别尊印。
當心心月輪中。
觀其種子種子變成三昧耶形。
三昧耶形漸舒漸大。
變成尊形。
即想毗盧遮那成彼尊。
即誦真言然後念誦其尊真言。
此即師說也(或以定印作前觀想。
此名入本尊三摩地觀了用印真言)。
私雲。
先結智拳印當心。
想大日心中有●字(金色)。
變成大法輪金剛之所成輪網皆鋒銳。
其色如檀金。
遍流大威光。
過聚塵數日依住大日心。
其輪變成金剛王。
遍照如來妙色如金容。
備七珍圍繞。
即想毗盧遮那成彼尊本迹俱不可思議加持不二也。
我身中亦有心日輪真言大智金剛輪與彼等無異一理無二故。
我身即大日大日即本尊本尊即我身。
作此觀念誦一字密語。
從自成佛身遍體毛孔中等流出一切微塵數如來盡諸有情界機。
濟利安樂為轉正法輪。
現神通遊戲。
所謂作一切三乘與六道無量之形貌随機利衆生。
如是遍法界。
漸漸收斂。
已還來入自住三摩地念乃至疲極也(雲雲)。
師說雲。
大日即成本尊四波羅蜜外七寶佛眼周匝圍繞。
加時處文可觀置之(雲雲)。
次結勝身印誦三字密言三七随所宜(雲雲)。
次灌頂系鬘。
次拍掌。
次以佛眼印為衛護本尊及自身。
次執珠念誦(先佛眼次本尊次又佛眼次若七寶明各少少或金剛王梵天等真言可加誦之)。
次還珠。
次結定印入三摩地(一字義如上抄)。
次根本印(若依大日尊者結三昧耶印誦羯磨明雲雲今雲智拳勝身已上第六作業分)。
次八供養(乃至)。
五悔(已上。
第七三摩婆多分)。
次回向。
右秘記略抄畢。
唱禮(依金界時可用之。
或用略唱禮如下出之)。
南無常住三世淨妙法身毗盧遮那佛。
南無東方阿閦佛。
南無南方寶生佛。
南無西方無量壽佛。
南無北方不空成就佛。
南無曼荼羅生翳迦何乞沙羅烏瑟尼沙斫迦羅〃誐多他檗多耶(三反)。
南無四波羅蜜等菩薩摩诃薩。
南無十六大菩薩〃〃〃。
南無八供養〃〃〃〃。
南無四攝智〃〃〃〃〃。
南無阿波羅爾多等七寶眷屬。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金剛界一切佛菩薩等。
或依胎藏修此法者。
彼中可有都别行儀。
就都有二。
一一尊都會。
二諸尊都會。
就别亦二。
一三部随一。
二諸尊随一。
如此多種更可勘之。
今依随行示略作法。
先坊中作法上堂儀式(乃至)。
啟白神分(如常)。
唱禮(如下出之)。
次驚覺印明。
九方便發願(如常)。
次入佛三昧耶。
法界生。
轉法輪(乃至)。
念滿足(如常)。
次外五輪(如常)。
所觀地輪上滿八功德水(大海印真言)。
水中五峰杵(花台印真言)杵上大羯磨(大真言王印)。
其上蓮花王處于花藏界(八葉蓮花印)。
蓮上有彌盧七山八海繞(須彌王印香水海印)。
于彼妙高山敷置曼陀羅四方普周遍。
一門及通道金剛部遍嚴中羯磨金剛。
于上有八葉白色大蓮花妙色金剛莖。
開敷含果實其上複觀想大覺師子座。
寶玉以校飾在大宮殿中寶柱皆行列。
遍有諸憧蓋珠鬘等校結垂懸妙寶衣。
周匝香花雲普雨雜花等缤紛以嚴地。
諧韻有愛聲而奏諸音樂宮中想淨妙。
賢瓶與阏伽寶樹王阏敷照以摩尼燈。
内外八供養四門四攝智各以本羯磨。
随應而奉獻。
次三力偈次普通供養印次大輪壇印。
次衆色界道次外院界道次觀曼荼羅。
觀彼中胎内(諸尊種子分明安布先想同先)或威曜日輪。
以勃噜唵字安置于其中次轉其字門。
成佛事業輪其量同虛空遍諸有情界。
金剛之所成輪網皆鋒銳其色如檀金。
遍流大威光過聚塵數日依住白輪面。
金剛表極堅圓顯福智漏利為無戲論。
斷壞諸妄執光表一切智除破諸愚瞋。
量同虛空故虛空諸如來盡入于輪智。
即觀此智輪變成金輪王遍照如來身。
形服如素月以一切相好用莊嚴法身。
戴金剛寶冠輪鬘為首飾衆寶莊嚴具。
種種校飾身持智拳大印處于師子座。
日輪白蓮台于一一葉上右旋布七寶。
金輪象馬珠女兵及主藏當前第八葉。
想安佛眼尊十佛頂眷屬在前後圍繞。
次治路(乃至)。
贊(如常)。
次加持珠(如常)。
次入本尊三摩地(定印若結智拳印)。
根塵識諸法自性本皆空一切如虛空。
虛空亦無相諸法相應故舒遍于一切。
所睹彼彼境皆照空亦空由勝解空體。
自徹見本心皎潔如滿月離能取所取。
自性光明成菩提體堅固複從日輪内。
踴出大法輪其色如檀金遍流大威光。
依住月輪面量同虛空故虛空諸如來。
盡入于輪内即觀此智輪變成金剛王。
遍照如來身持智拳大印處于師子座。
日輪白蓮台。
次結智拳印誦一字真言(若先法印者觀想了後但誦真言)。
三密才相應自身同本尊能遍入佛智。
成佛猶不難獲智壽萬年得一切遍行。
現證大菩提故名覺勝印。
次結勝身印誦三字密言。
次灌頂。
次拍掌。
次以佛眼印為衛護本尊及自身。
次執珠念誦。
次還珠(乃至)。
解界奉送等(如常)。
右智拳印及身勝印。
必須受師莫獨作也。
努力努力。
觀曼荼羅·入三摩地·根本印明。
次依釋迦院用最勝佛頂。
今且付時處軌抄記之。
或大悲大壇。
安本位可修行之。
但師傳胎曼陀羅八大佛頂等之中無此尊。
若夫攝之最勝佛頂是金輪佛頂也(雲雲)。
最勝佛頂釋迦院。
右下勝佛頂。
右其尊位也。
私雲。
此中行法可依大軌次第。
但師說雲。
根本印明·大日·佛眼·釋迦·能寂·最勝佛頂(轉法輪印真言先誦本明次誦一字咒)。
次佛慈護部母可用虛空眼尊。
若别部者用遍知明(雲雲)。
或作别壇。
本尊在中。
以釋迦并佛頂等同院者。
為第二院。
世天為第三院。
或作别壇本尊在中以自眷屬為第二院。
世天為第三院。
此一尊持明者行法也。
或如廣攝不動引大日經供養法(雲雲)。
一切法不空自性本寂故想念此真言。
阿字置其中次當轉阿字成大日牟尼。
無盡刹塵衆普現圓光内千界為增數。
流出光(炎伯)輪遍至衆生界随性念開悟。
身語遍一切佛心亦複然閻浮淨金色。
為應世間故跏趺坐蓮上正受離諸毒。
身被消谷衣自然發髻冠瑜伽者觀察。
一身與二身乃至無盡身同入于本體。
流出亦如是于佛右蓮上當觀本所等。
左置執金剛勤勇諸眷屬前後花台中。
廣大菩提衆一生補處等饒益衆生者。
左邊花座下真言者所居若釋迦牟尼。
彼中想婆字複轉如是字而成能仁尊。
勤勇袈裟衣四八大人相字門轉成佛。
瑜伽者觀察(乃至)流出亦如是于彼右蓮花。
當觀本所尊餘皆如上說。
私雲。
供養法下文雲。
金輪馬頭随其所樂欲前法而轉(雲雲)。
故知一字金輪持明行法可依彼法。
但依時處儀軌意者。
阿字置中。
轉成大日。
大日右蓮當觀金輪。
若依一字頂輪王經。
婆字置中。
成能仁尊。
彼右蓮上。
觀于金輪。
以上胎藏行法大略如右。
能問明師用行之。
一字頂輪王念誦儀軌(不空)。
文雲。
我今依忉利天宮會釋迦牟尼如來所說無此力超勝世間出世間真言。
上上一切佛頂主宰一字頂輪王念誦儀則(雲雲)。
池上私記其有二本。
一本全依儀軌次第。
一本依常儀。
相違于儀軌今書戴其兩本。
私記各入本文。
先前方便(同與儀軌次第是也)。
次驚覺。
次五悔。
次發願。
次佛部心。
軌雲。
以二手内相叉。
雙并。
豎二大拇指。
即成。
是名一切如來心印真言唵迩那迩(入聲等)。
次蓮華部心。
軌雲。
準前佛部心印。
屈左大拇指。
入掌。
右大指準前直豎。
即成。
是名蓮華部心印真言曰。
唵阿盧力。
次金剛部心。
軌雲。
準前佛部心印。
屈右大指入掌直豎。
左拇指即成。
是名金剛部心印真言曰。
唵縛曰羅(二合)地力(二合)。
次甲胄。
軌雲。
以二手内相叉。
豎二中指各屈上節如釼形。
以二頭指各拄中指背。
以印加持額右肩左肩心喉五處一返。
真言曰。
唵斫羯羅(二合)靺?底(二合)缽羅(二合)賒弭多啰捺啰(二合)羅捺(二合)羅(二合引)婆(去)娑摩(二合)車盧瑟尼(二合)沙路乞灑(二合)?(引)吽發吒(申音)娑嚩(二合引)诃(引)。
次佛眼。
是護身也。
軌雲。
以二手合掌。
屈二頭指各拄中指背。
并屈二大拇指入掌。
以印真言加持五處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南唵噜〃薩普(二合)噜入嚩(二合)羅底瑟?(二合)悉馱盧者甯薩嚩喇他(二合)娑達尼曳娑嚩(二合)诃。
次大海。
軌雲。
以二手内相叉。
仰掌臂開二大指。
以印右旋三匝想成大海水真言曰。
唵微摩嚧娜地吽娑嚩(一合引)诃。
次須彌。
軌雲。
次于大海中想須彌盧山四寶所成。
以二手内相叉。
急握作舉。
合腕并豎。
即成真言。
唵阿者羅吽。
次樓閣。